快乐并不是教育的惟一目的。一个人必须在能力和性格上具有独立性,才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
孩子怎样成为大人
开心从很小就一直想知道孩子怎样才能长成大人,这正是一个教育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可惜我已经做了母亲,并且执意亲自负起教育的责任,却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找不着头绪。我答应好好准备这个问题,给他一个确切的答案。没想到这个准备过程花了我好几年。
我的思路大概是这样过来的:
第一步,首先要为孩子界定一个明确的“大人”的概念。
从生理学上讲,性成熟就是孩子成为大人的标志。男孩大约是16岁,女孩大约是12—14岁。但是,这个年纪的孩子哪能算是大人呢?正是让大人操心的时候!
从法律上讲,女孩到了20岁,男孩到了22岁,就是完全的大人了,标志就是可以登记结婚了。可是,结婚了就一定算是大人了吗?我见到身边那些毕业就失业,呆在家里的孩子,结婚的时候要父母掏钱买房,婚后还要父母赞助生活费,这能算是大人吗?
最后我觉得:能在现有的环境下,独立生存、不依赖别人才应该是成为大人的标志。虽然这没有明文规定,但我相信其他家长一定也是这么想的。
第二步,孩子从生下来软弱无力、一无所长,到能够独立谋生,到底需要增长什么呢?
开心盼着能成为大人,我想他是羡慕大人拥有的自由:选择职业的自由、安排生活的自由、交往上的自由以及消费上的自由。这是独立生活带来的权利,或许孩子就是因为要这些自由才努力争取独立生活的吧。
可是,到底做到怎么样才能够独立生活呢?
孩子需要增长的能力主要是两个方面:
★行为能力
就是控制自己身体各个部位活动的能力。包括控制自己去做什么,也包括控制自己不去做什么。(仔细分析下来,社会上、生活中所有要完成的事情无非就是去做什么或者不去做什么)如果继续细分下去,这个行为能力其实包括:力量、速度和准确性三个方面。
蒙台梭利说过,与人类智力关系最密切的两种活动是舌头的运动(说话)和手的运动(工作)。这句话的概括性很强,而且一语中的,如果孩子能够随意地控制住自己说什么、做什么,这不是很惊人的自制能力吗?大人有时候也做不到呢!
★思维能力
有了自如的行动能力,还需要有清楚的思想作指导,才能把能力发挥到有用的地方,得到相应的回报,取得生存和生活的基本物质资料,实现独立生活。
人的思维能力,到底在做什么呢?人发展思维是为了解决问题。
个人的生存本身就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每天的生活也是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所以,孩子需要学会的就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常是这样的:
确认要达成的目标明确现状和现有资源,找到与目标的差距把差距细分,找到缩小差距的操作步骤从最容易的部分入手做起。
大人和孩子面临的问题都很多,可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按照这个路子去解决。虽然最终的结果取决于很多的条件,可这么去做,就不会走弯路,每一步付出都是有价值的。
第三步,回到最初的问题,孩子通过什么方法才能增长必要的能力,实现独立生活呢?
蒙台梭利也研究过这个问题,她这样说:
儿童是通过个人努力和从事各种活动成长起来的,因此,他的发展既依靠心理的因素,也依靠身体的因素。
所以,孩子要增长能力和智慧,实现独立生活的目标,就必须边行动边学习。如果能有一个明确又具体的方法,让孩子踏踏实实地照着学、照着做,就能顺利地在理想的时候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多好哇!
经验之谈
越能干,越自由
能力的发展和权利的扩展使孩子真正成为大人。而这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正因为有能力,才得到相应的权利和自由。能够照顾好自己,就拥有了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能够照顾好一家人,就有了安排全家生活的权利;能够照顾好全社会的人,就拥有了管理社会的权利……越能干,越自由。
对于发展中的孩子来说也应该是这样:能够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就能拥有专属于自己的物品;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就有参与家庭事务的权利;能够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就能得到一把自己的房间钥匙;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就有了安排自己时间的自由……
能够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孩子就有了提高自己的动力,很多事情都能自主地完成,这是让孩子从被动服从转为主动进步的关键。
与孩子交谈的技巧
融洽地与人交往是孩子成长中需要培养的第一个能力,交往的培养从和孩子交谈开始。
周围的环境语言给孩子一个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背景,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对话。这种直接的交谈,会全面调动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引领孩子心理上的成长。蒙台梭利甚至在自己创办的学校里,设立了特定的“谈话时间”,让幼儿教师来了解孩子当天的身心状况。
我们也一样,跟孩子谈话要成为一个习惯,就像大树举着自己的树杈,就像母鹿舔舐自己的小鹿,要经常把孩子揽在怀里,让他撒娇、让他放肆,然后跟他“谈谈心”。
第一,谈话要有明确的主题。
如果你认为孩子太小,听不懂你的心声,那就错了。孩子对交谈,有他自己的理解途径,不像成人完全依赖语意。你的表情、你的动作、你的声音变化,跟语言一样可以表达你的心情和意图,有时候甚至比语言更准确、更真实。
如果认为孩子小,跟他说话没必要打“腹稿”,那就错了。孩子也有自己的意图,有自己的说服方法,如果没有准备,很可能被他“带跑”,所以,跟孩子谈心也要有计划,起码一段时期有一个主题或者一个目的。
第二,交谈习惯持之以恒,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要培养孩子的理解力与好脾气,那就要像对待朋友一样与他谈心,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学着了解别人。不要怕孩子听不懂,他永远能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和鼓励。如果有可能,每天都拿出一点时间,面对面地与孩子谈心,就像他已经长大。很快你就会发现,孩子有着你意想不到的理解能力。
开心就在交谈和讨论中学会了如何理解不同意见,有几次他的表现都让其他的妈妈吃惊。一次,他与洋洋一起爬树,开心爬得高,就说:“我是第一,你是第二。”洋洋看了看头上的开心,就说:“2比1大。”开心听见了,立刻反驳:“不对,第一比第二大。”两人争了几次,开心见没有效果,忽然改变了口气,商量似的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对吧?”
第三,忘掉自己的年龄和优势,更能取得孩子的认同。
和孩子一起闲谈,要有超然的心境,就是要忘掉自己的年龄。当我们不把自己当大人的时候,孩子也就不再是什么也不懂的孩子。这样的谈话才能变成心灵之间的沟通,不仅开阔和提升孩子的思想,同时孩子的智慧和想象力也能启发大人的思维。
开心快4岁的时候,有一次我看着开心玩火车,想起了他小时候,就说:“你很小的时候,你大姑买了一辆电动火车给你,你还不敢玩呢。”开心一直对这样的话题感兴趣,就问:“我小时候什么样啊?”我和妹妹就你一言我一语地描述起来,开心听得有些莫名其妙,似乎感觉那是另外一个人,后来就问:“我小时候去哪儿了?”这个问题让我们很费劲,我从物理学方面解释说,人的任何一个状态,都会在一个合适的宇宙位置上被重新观测到,但那需要更发达的技术和现在还无法实现的速度;妹妹对此还有不同看法,于是我们争论起来。开心静静地听着,最后自己下了结论:“我觉得人的过去不在宇宙里,就在自己身上。”
我因此话恍然大悟,理解了用电脑推测人的将来和过去面貌的原理。
第四,恰到好处的提问,能帮助孩子更顺畅地表达自己。
孩子还小的时候,谈话往往不能进行得很顺利,因为孩子的思想是飘的,说了上句就忘了下句,或者语言的表达跟不上他思想的速度,他刚说到一的时候,思想已经过了三了,所以就会虎头蛇尾,一个话题不了了之。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恰当的提问来引导他,让他回到刚才的主题上来,尝试把一件事情、一个想法完整地说出来。这个努力不需要很久,就能看见成效,因为孩子能够顺畅地表达,他自己也会感到快乐。
科学新知
良好的人际沟通是个了不起的本事
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学会准确地说话还只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人和人的交往,尤其是思想上的沟通,是有一个完整的过程的,在生活中经常演练这个过程的孩子,才能真正的掌握这个必要的生活技能。这个演练,就需要我们来组织和发起。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和孩子交往、沟通,可以说整个培养孩子的过程就是一次长期的人际沟通。
一个完整的、顺利的人际沟通,包含以下几步:1明确的沟通目的;
2细致地了解沟通对象;
3用沟通对象能理解的方式进行准确的主题表达;4耐心地倾听和适当地反馈;
5调整沟通目的,进行下一轮沟通。
这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我在生活中总结的经验。这其中的每一步都有很多的技巧。只有重视和孩子的每一次“交往”,每一次谈话,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灵,有效地解决我们共同生活中产生的问题,才能建设和谐的家庭关系,才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这个本事。
是什么改变事情的结果?
另一个需要特别提醒孩子注意的事情,是礼貌。
有一次我带两个孩子去什刹海滑冰,大概是2006年末。丁点才3岁多,在冰上行走不稳,经常把我和开心也一起拽倒,我们都不得已浑身“拖泥带水”。那天冰场的人很多,回家的时候公共汽车上很挤,我们三个人只好挤在一个座位上,我抱着丁点。旁边是个瘦削又严肃的老太太,老是很不耐烦地瞅着我们。我对过瘦的人,一般是心存警惧,因为他们一般都不随和。
果然,车在颠簸之中,丁点的脚蹭到了她的大衣,她尖声叫起来:“噢哟,你看看,这么脏的脚,这怎么办哪?”
其实只是一个泥点,以她的年纪,该是生养过孩子的人,怎么就这么容不下孩子呢?可是我不能这么说,我得有礼貌,就算只为了给孩子做榜样。我赔着笑脸,连连道歉:“真是对不起,是我不小心。”
她不依不饶,借题发挥:“人本来就这么多,你还带着俩,不知道北京计划生育啊?”瞧这话说的!
我忍着,还是微笑着,没接她的话题,转回到本来的事情上。我说:“您看,要不这么着,我是现在拿纸巾给您擦擦,还是一会儿到站我给您拿去洗洗?”
她不得已跟着我讲这件事,只是很不顺气地说:“你洗我还不放心呢,这是几百块钱的衣服!”
我就想看看她到底想怎么着,就说:“那您随便说,怎么着都行,谁要孩子招您了呢?”
旁边有人帮我说话:“得了,谁家没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