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中二年级.上册
48619200000011

第11章 神奇世界我探索

本课主题:培养好奇心

在纽约的摩天大楼里,常有耐不住主人长久禁锢的猫,因为想到外面撒个欢儿,趁主人开窗时一跃而出,而后因身受重伤被送去医治。但是兽医发现四到九楼间的猫伤势最重,从九楼以上跃出的猫儿伤势反而有减轻的趋势。为什么楼层越高,猫越摔不坏呢?

读完这段文字,你是否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急切地想探求答案?如果有,那么恭喜你,因为好奇心是人探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是最基本的创造心理因素。

诊断评价

看一看

小小发明家

2009年的一天,高中生刘波看到一则酒驾事故新闻,令他十分震撼。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控制酒驾。一天上物理课,老师讲到了传感器原理。刘波灵感突现,立即画出了控制器的简易设计图,经过一年的实验与验证,刘波设计出了酒后驾车控制器。2011年,他的酒后驾车控制器获得国家专利。

地沟油上餐桌是社会的一大公害。是否能发明一种简易的仪器,将地沟油从或真或假的食用油中“揪”出来呢?上海市中学生汪亦乐对此很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开始研制一种能识别地沟油的简易方法。在2011年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她的发明获得了二等奖。

培根说过,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在发明创造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人,最初也是始于好奇。

你是否拥有一颗好奇的心呢?你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旋转茶水,茶叶会聚集在茶杯中央呢?为什么擦肩而过时的“秋波一转”,会让人神魂颠倒呢……

好奇心程度自我测试

根据你的情况,选择适合你的选项。A.完全符合;B.部分符合;C.完全不符合。

1.我喜欢仔细观察我没有看过的东西,以了解详细的情形。A B C

2.做功课时我喜欢参考各种不同的资料,以便多方面地了解。A B C

3.我喜欢做许多没做过的事。A B C

4.我不喜欢交新朋友。A B C

5.我常想要知道别人正在想什么。A B C

6.有许多事情我都很想亲自去尝试。A B C

7.我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会有新奇感。A B C

8.画图时,我很喜欢改变各种东西的颜色和形状。A B C

9.玩猜迷之类的游戏很有趣,因为我想要知道结果如何。A B C

10.我对机器结构很感兴趣,很想知道它里面是什么样子,以及它是怎样转动的。A B C

11.我喜欢可以拆开来的玩具。A B C

12.我喜欢翻阅书籍和杂志,想知道里面的内容是什么。A B C

13.我不喜欢探求事情发生的各种原因。A B C

14.我喜欢问一些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A B C

测试说明:计分方法。第4题和13题选A计1分,选B计2分,选C计3分,其他题项选A计3分,选B计2分,选C计1分。将所有题项得分相加,即是你的好奇心分数。

总分在14~21分,说明你缺乏好奇心,应该接受系统的训练或者改变思维方式。

总分在22~28分,说明你的好奇心一般。应注意加强学习和训练,培养自己的质疑精神。

总分在29~36分,说明你有较强烈的好奇心,比较具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总分在37~42分,说明你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主意多、肯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能把握特殊的现象并观察其结果。

观点意识

学一学

好奇心——发明家之心

什么是好奇心呢?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对自己所见到的、不了解而又向往了解的事物和现象的一种新奇感。好奇心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疑惑、发现问题的意向;热衷于探究;对独特事物敏感;能够仔细观察、阐明问题。

好奇心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促发催化的作用,是发挥想象力的起点,创造的萌芽;好奇心是创造性人格的组成部分,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爱因斯坦认为他之所以取得成功,原因在于他具有狂热的好奇心。美国学者希克森特米哈伊在谈到创造性人才的因素——好奇心的重要性时,也明确提出,“通往创造性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心和兴趣的培养”。好奇心强的人,容易产生发明与创造的动机和行动。好奇心总是通过惊奇、疑问等心理活动,诱导人们有选择地、主动频繁地接触产生有新奇感的客观事物,进而激励人们去探索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它可以使人们孜孜以求地对待定事物进行观察,使认识不断深化,进而取得创造的成果。对于一个创造者来说,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可以激发他去敲开创造的大门。

策略训练

策略一:保持学习的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时候,我们总是对身边的人和事很感兴趣,每当学到新的知识时就会很兴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兴奋感在逐渐减弱。现在你步入高中了,你将学习到更深入更广泛的知识,你是否还保持着对新知识的好奇感呢?

美国心理学家拉扎勒斯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按照兴趣和智力的不同,将高中生分为兴趣组和智力组,兴趣组学生的平均智商为107,他们对于语文的写作和阅读很感兴趣;智力组学生的平均智商为120,但他们对于语文的写作和阅读却不是很感兴趣。在一个学期结束以后,他们发现,兴趣组的成绩远远超过智力组。研究结果表明,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使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关注,积极地探索,并且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心情”。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已经认识到了“乐之”是人类追求知识的最佳态度。求知者只有在“好之”“乐之”的前提下才能够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如果让一个人去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可以发挥到80%以上,但如果让他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只能发挥到20%。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人们在对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往往血液循环加速,这种亢奋状态使大脑皮层得到充分的营养,可以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保持清晰的感知,并把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各种心理活动全部调动起来,使其呈现出活跃、积极的状态,由此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而能够在从事的活动中用意志去克服困难而不感到疲劳。这也正验证了一个成语——乐此不疲。

活动:讨论提高兴趣的策略

要求:开动脑筋,思考在学习中保持兴趣的方法。写出小组讨论后的结果。

策略1:从可以达到的小目标开始培养学习的兴趣。

详解:在学习之初,确定小的学习目标,通过不断的进步来提高学习的信心。

策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策略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找出尽可能多的提高学习兴趣的策略!

各个小组分享本组的讨论结果,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策略二:善于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可能性上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胡适在1932年为北京大学毕业生开了三味“防身药方”,其中第一味就是“问题丹”,他说:“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试想伽利略和牛顿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而“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

古语云:“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相成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提问。学问学问,一边学一边问,有学必有问。一个人不学习就不会有问题,学习中一定会产生问题,有了问题不问,就真成了问题,就不能进步。只有通过问,才能解决问题,得以广识,取得进步。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始于问题”,问题常常是创新的切入点之一,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进入创新大门的必由之路,也是科学之路。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人。

小组学习:创造性提问“十字诀”

创造性发问技巧,是指对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运用发散性思维能力,产生多样、新奇、独特答案的能力。你知道创造性提问的“十字诀”吗?“十字诀”是由台湾学者陈龙安提出的发问技巧,指的是:“假列比替除,可想组六类。”掌握了这个“十字诀”,你会大有收获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思考问题。

例:假如我当了美国总统……

“列”:即列举,列举符合某一要求的事物,越多越好。

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列举出学生如何为国家出力。

“比”:比较不同事物间的关系及异同。

例:电脑和人脑有什么不一样?

“替”:就是替代,用其他的词语、事物或概念取代原来的资料。

例:如果有一天煤和石油用光了,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

“除”:除了……还有什么。

例:笔除了可以写字外,还有什么用途?

“可”:利用联想推测事物的可能发展情况。

例:日本大强震后对世界经济可产生哪些影响?

“想”:想象,充分运用想象力来想象未来的事物。

例:想象一百年后,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

“组”: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例:利用七巧板,组合成不同人的形象。

“六”:就是“六何”策略,即何人(who)、何时(when)、何事(what)、何处(where)、为何(why)、如何(how)。

例:班级组织去郊游,都有谁去、何时去、为何要去、去干什么、到哪里去、为什么要去、怎么去等。

“类”:类推问题,将两项事物、观念或人直接比拟。

例:老鼠和猫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策略三:学会思考,打破“思维枷锁”

我国着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曾经形象、诙谐地说:“问号为什么写成一个钩?这个钩主要是要钩答案。问号越多钩的答案就越多。”如何把“?”变成“!”找到问题的答案呢?这就到了我们开动脑筋思考的时候了。

2007年,上海向明中学高一女生陈菲发明的“高效空调热水器”荣获了“世界杰出青年发明金奖”,是中国学生首次在这一奖项上折桂。

由于空调散热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出于好奇心,陈菲一直在想空调散发的余热为什么不可以利用呢?是否可提高空调热能利用率?陈菲在黄曾新老师的指导下,收集相关资料、参与有关模型制造、论文撰写、数据测试等工作,经过多次实践,将空调中的散热板和吹风机换成了由螺旋状同轴管组成的“逆向多点平衡热交换器”,并且在冷凝器中做了一层钢管,不但可使空调余热达到“零排放”标准,降低环境温度,还可节约大量热能。这一新发明将对全球温度变暖提供一条有效解决途径。

善于发现问题,同时也要善于解决问题;要有效地解决问题,就要学会高效地思考。我国先贤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知识时,如果没有经过思考,就会迷惑。对于外界的知识,只有经过你自己的思考后,才能消化吸收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也只有经过思考,才能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有所创新,在实践中才能得心应手。陈菲正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那么,你会有效地思考吗?

让我们先做个小小的测试。

测试1:一个小孩和一个大人在黑夜的荒地里走路,小孩是大人的儿子,大人却不是小孩的父亲,请问大人是小孩的什么人?

测试2:某十字路口,前方亮起了红灯,这时人行道上挤满了人,一位汽车司机却没有停,但没有压死人。这是为什么?

测试3:在一个没有星星、没有月亮、没有灯光的漆黑路上,一位司机戛然刹车,以避免撞上一位老太婆。请问司机是怎么看见老太婆的?

测试4:有一个人用600元买了一匹马,又以700元卖了出去,然后,他又用800元买回来,再以900元卖出去,请问在此交易中,他赚了多少元?

你有没有在1分钟内便想到答案呢?如果没有,你想知道是为什么吗?是你不够聪明吗?不是,那是因为你的思维定势在作怪。

什么是思维定势呢?思维定势是指我们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筛选、抉择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着习惯的方向或观念行事。它可以使我们在处理日常一般性的事务时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但是当我们需要创新时,它就会变成“思维的枷锁”,阻碍创新思维。

活动:小组讨论

要有效地思考,首先就要打破定势思维,解开思维的枷锁,才能让我们的思维腾飞。那么,思维的定势都有哪些?如何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造思维呢?

权威定势:盲目迷信权威,对权威的观点不假思索。

解决方法: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权威的观点未必正确,要敢于质疑。

小组成员开动脑筋,来场头脑风暴,看哪个小组的思考成果最为丰富!

班级内分享学习各小组讨论结果。

反思内化

问一问

1.我最近是否觉得学习是件有趣的事?

2.我能否从常见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

3.我在学习时是否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4.我最近是否在学习生活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并努力探求其原因?

5.如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保持饥饿般的好奇心?

读一读

还记得本单元开篇的问题吗?为什么楼层越高猫越摔不死?

物体在坠落时,受重力的作用,同时受到空气摩擦造成的拖拽力的作用。重力与拖拽力在坠落全程持续作用,重力本身是定值,拖拽力随坠落物体的速率变化。在物体坠落的过程中,重力使物体的下落速度加快,物体速度增加的同时,拖拽力增长也加快,最后拖拽力与重力持平,使物体处于不受力的状态。拖拽力还与物体形状有关,形状不同,拖拽系数也不同,球形物体的拖拽系数较小,不规则形状的物体较大。猫起初坠楼时,身受重力作用,惊吓之下全身蜷曲,接近球形,当达到终极速率时,猫所受重力与拖拽力抵消,不再受力,于是猫恢复正常,采取应变措施,翻滚使脊背向天并伸展四肢,使身体成不规则形状,进而拖拽系数变大,阻力增加,速度逐渐减慢,且使长有肉垫的四足首先着地,起缓冲作用,从而使伤害减小。

现在你明白了吧!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等着你去探索。茶水在旋转后,茶叶聚集在茶杯中央是由于流体的压力和摩擦力作用;擦肩而过时的回眸一瞥“秋波一转”可以用物理学中光的反射来解释。我们所学的并不是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生活中处处可用的“活知识”,你是否能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应用于生活呢?以卵击石如螳臂当车一样,是自寻毁灭,那么思考一下,以卵击卵的结果会怎样?

学一学

好奇心是科学工作者产生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

——爱因斯坦

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居里夫人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弗朗西斯·培根

好奇心是科学之母。

——范曾

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陆登庭

测试题答案:

测试1:大人是小孩的妈妈。

测试2:汽车司机是步行的。

测试3:白天。

测试4: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