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中一年级.上册
48620700000006

第6章 不做学习的逃兵

本课主题:解决学习逃避问题

非洲沙漠里生活着一种鸵鸟,据说,当它遇到猎人追捕或其他动物威胁时,就会在惊慌之中把头埋在沙中。它以为,自己看不到、听不到危险,危险就不存在了。事实上鸵鸟腿长,奔跑速度很快,遇到危险时奋力奔跑足以摆脱敌人的攻击,而把头埋藏于沙中无异于坐以待毙。心理学家将这种消极逃避现实、不敢面对问题的行为称为“鸵鸟心态”。在学习上,你是否也存在着类似埋头鸵鸟的现象,采用逃避或拖延的方式应对自己遇到的学习困难呢?

诊断评价

不愿学习的小琴

进入高中以来,小琴总感觉自己学习状态不佳,初中阶段的那股学习劲头好像消失了。自从这一学期的第一次数学考试考得很不理想,被数学老师严肃地批评了以后,小琴越来越不喜欢上数学课。后来,她不但不喜欢上数学课,还发展到只要提到跟学习有关的事情就感到很头痛,导致原本小学、初中成绩都不错的她,现在所有主科的成绩一降再降,她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更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她常常以“这些题,不做也罢”“肯定不会做……”等为借口不去学习。取而代之的要么是整天地看电视,要么是睡觉。

在生活中你是否像小琴一样,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或者挫折时也出现一蹶不振的现象?或者对学习任务采取一拖再拖的方式?或者是回避学习中的问题,逃到网络游戏、电视电影或其他活动中?

学习逃避自我测试

根据你的情况,选择适合你的选项。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1.我不太喜欢某位老师,我就不喜欢上他的课。A B C D

2.我不喜欢某学科,我往往把这科的作业放到最后,能拖就拖。A B C D

3.我常有“要是没有考试该多好啊”的想法。A B C D

4.我经常会有“也许明天不交作业也是可以的”等想法为自己找借口。A B C D

5.我会以“我现在的状态不佳”而不进行学习。A B C D

6.我常会因为一些小困难而放弃学习。A B C D

7.我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轻易原谅自己没有完成计划的事实。A B C D

8.我觉得记单词是一件徒劳的事情,所以还不如不做。A B C D

9.我的学习成绩就这样,很难有所突破,所以顺其自然,任由其发展。A B C D

10.我常做不切实际的幻想,而不是亲身实践努力。A B C D

11.如果我一个人在家,常常会先看电视、听音乐等,玩痛快之后再学习。A B C D

测试说明: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对于以上每题,A“从不”记0分,B“偶尔”记1分,C“经常”记2分,D“总是”记3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你的总分情况。

总分在0~5分,说明你的学习状态良好,一般不会回避学习中的困难;

总分在6~20分,说明你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逃避现象;

总分在21~33分,说明你的学习逃避现象比较严重,需要及时调整。

观点意识

学习逃避的本质原因:对自己缺乏信心

在学习上,几乎所有学生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有好好学习的愿望,但为什么随着学习的进行,一部分同学的成绩越来越好,一部分同学的成绩越来越差呢?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面对学习中出现的挫折或者认为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挫折时,他们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同学选择迎难而上,一步步取得成绩,逐渐增强了他们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信心;有的同学从一开始就选择逃避,总有“怕做不到”的心理,拒绝去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学习逃避的本质原因在于:对自己“能够学习好”缺乏自信,在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他们往往以“我只是没有认真学习而已”来安慰自己,从而防止自尊心受挫。为了不让自己学习能力的自尊心受挫,有些学生往往选择一些娱乐方式来逃避学习,如游戏逃避、体育逃避、音乐逃避、电视与阅读逃避。

学习逃避者会逃向哪里

学习逃避者往哪里逃呢?他们当然不会像鸵鸟一样往地里钻,多数是逃往轻松的活动中去了。

1.游戏逃避。一些对学习感到畏难的同学,整日钻到游戏厅里麻醉自己,在虚拟的赛车、搏斗等游戏中,忘掉现实的存在。

2.体育逃避。一些同学热衷于体育比赛而逃避现实,他们美其名曰“体育迷”。其实是想借观看体育竞技来回避现实的学习竞技,在幻想中忘记现实的失败。

3.音乐逃避。一些同学借音乐及流行歌曲来逃避现实。他们对家长说,边听音乐边学习,有助于放松大脑。实质上,听音乐是为了逃避学习压力。

4.电视与阅读逃避。一些学生在临近考试时仍然整日看电视、读小说来逃避学习。在学习比较轻松或他们觉得可以对付时,他们还能维持学习;如果学习难度增加,他们就选择放弃,索性看电视或读小说,越是临近考试,这种逃避现象越严重。

无论学习逃避者逃向哪里,他们都和鸵鸟把头埋在沙堆里一样,只是姿势不同而已。他们获得了和鸵鸟一样的虚幻的、短暂的安全感,借以缓解面对现实世界时的不安感和空虚感。

策略训练

策略一:对借口说“NO”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为自己没能做好一件事情而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喜欢的事总能找到时间,不想做的事总能找到借口?

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也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那就是“没有任何借口”。它强化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秉承这一理念,无数西点毕业生在人生的各个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千万别找借口!在每一个借口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其潜台词就是“我不行”“我不可能”,这种消极心态剥夺了个人成功的机会,最终让人一事无成。显然,借口让我们暂时逃避了困难和责任,获得了些许心理的慰藉。但是,“借口”的代价有时却无比昂贵,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一点也不比其他恶习少。严重时,能让人消极颓废。如果养成了寻找借口的习惯,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不会积极想办法克服,而是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推脱和拖延。

优秀的人从不寻找任何借口,他们总是把每一项工作尽力做到超出别人的预期,最大限度地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而不是寻找各种借口推诿。美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机会!让我们改变对借口的态度,把寻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努力学习中来。因为学习中没有借口,人生中没有借口,失败没有借口,成功也不属于那些寻找借口的人!

活动:反驳种种逃避的借口(4~6人一组为宜)

要求:发挥各自的想象,讨论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逃避问题的情景反应该如何反驳,写出小组讨论后的最佳答案,然后与其他小组交流分享。

借口1:这个知识点我没有弄懂,肯定不会做,等改天好好学习一下再做吧。

反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口2:我心情不好,学习效率肯定低,等我状态好的时候再学习吧,我先看看电视。

反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口3:我喜欢学数学,英语最让我讨厌,还是先做数学吧,如果还有时间再做英语。

反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策略二:细化任务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当你要去完成一个不喜欢的学习任务时,你会把学习任务的难度夸大,而且往往会为找不到切入点而倍伤脑筋?如果是这样,你可以试着把目标具体化,先完成一个小目标,完成了一个小目标之后给予自己一定的奖励,激励自己去完成下一个较大目标。随着一个个分目标的完成,我们也完成了最终的学习目标。即便最终的目标没有完成,我们也能在这方面获得很大的进步。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实验中有三组人,让他们分别步行到十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第一组的人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向前走就行了。这些人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有人几乎愤怒了。有人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情绪越低落。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计行走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就想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时,大家情绪低落,觉得疲惫不堪。当有人说:“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路上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程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同样的路程,类似的团体,结果的反差却如此之大。大家如果清楚地了解自己行动的目标和进度,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可见,学习目标设计得越具体,就越容易实现。下面我们就来细化学习任务。

步骤一:明确任务

任务类型 任务内容

学习任务1

学习任务2

学习任务3

……

步骤二:确定目标

要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我首先要做什么?今天完成量如何?完成的效率如何?

步骤三:实施奖励

在完成这些任务之后我会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如户外活动半小时,或根据自己希望得到的奖励而定)步骤四:后续计划

在完成了一个学习任务之后,接下来我还应该做些什么?完成量如何?如何克服可能预见的学习困难?

温馨提示: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随着学习任务的进行,学习任务的难度会有所提高,切勿轻易放弃,可以根据难度调节自己的学习目标或视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适当给自己一定的奖励或惩罚。

策略三:学会“正确归因”

“哎,题目太难,我又考砸了!”

“数学又没有及格,真是伤心太平洋!看来我天生没有数学细胞啊!”

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每每在考试之后就会挂在一些同学的嘴边,其实这就是在对自己的失败进行归因。归因就是找原因,有时候我们之所以找借口逃避学习,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归因。

学习逃避者在面对学习失败时,常见的错误归因方式为:

1.把学习的失败归结于“自己天生脑子笨和能力低”等难以改变的内部原因。

有同学认为“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赶上其他人,无法取得成功”。比如,有同学某学科成绩不好就对别人或者自己说:“我没有XX细胞。”

我曾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如果把学习失败的原因放在难以改变的内部原因上,那么在学习失败后,我们就很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更难以做到坚持不懈,往往会选择放弃学习。

2.把失败归因于“某个学科太难” 或者“学习任务太重”等难以改变的外部原因。

有的同学在遇到学习困难时总爱说:“这可不怪我,只怪任务太难。”比如,有的同学数学成绩不好,他可能会对别人说:“数学就是太难,不是凡夫俗子能搞懂的。”

我曾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这种归因表面上看起来没有直接承认“自己脑子笨与能力低”,但却和第一种归因有“异曲同工之‘谬’”。因为我们同样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这必然影响自己的自信心。于是在面对学习困难的时候,我们就会丧失行为的坚持性。

3.把失败归因于“我生病了”或者“没有时间复习”等偶然的内部原因。

有的同学遇到学习困难时不推脱责任,他们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有的同学在期中考试的时候成绩后退了20名,他会说:“主要还是自己的问题,生病了,没有时间认真复习呀!”

我曾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这些看似偶然的内部原因,其实还是由于你自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虽然承认问题出在自己,却没有实际的行动。这类同学看起来学习态度很端正,他们往往会为自己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而懊恼不已,但是时间就在他们不停地懊恼中流逝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会导致越自责越不知道从何做起。如果你是这位同学的话,那就从现在开始,马上行动起来吧!

4.把失败归因于“受外界干扰”等偶然的外部原因。

有的同学遭遇学习挫折后不爱找自己的主观原因,而是选择各种理由和借口解释自己的失败。

比如,有的同学赛跑比赛的时候跑了倒数第一名,他可能会说:“主要是吃了感冒药,跑步的时候都想睡觉,所以状态不好。”

我曾这样说:

注意:由于这些外部的偶然原因出现频率不高,所以给自己造成的心理压力不大,带来的挫折感也不是很强,因为我们不可能每一次运气都那么坏。因此,这样的归因有助于我们在遇到比较大的学习挫折时重拾信心,但经常采用这种归因方式会使我们养成一个惯性思维——“不是我学习能力差,只是没有全力以赴而已”。我们必须明白,等你意识到该全力以赴的时候,时间已经不待了。

小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归因才能不做学习的逃兵?

要求:写下大家曾经说过的归因的话并放到一起,讨论哪一种归因方式最好?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应该如何找原因才能不做学习的逃兵。

困难1:考试失败

归因:___________________

困难2:学习效率低

归因:___________________

困难3:讨厌英语(或讨厌其他学科)

归因:__________________

总的来说,我们在对学习困难进行归因的时候:

1.要尽量找自身的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控制的原因。

可以把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于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学习方法失误和复习方向偏离等这些相对不稳定(即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改变)的因素。认识到问题的原因在这方面后,我们需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勇于承担责任,并调整自己的主观态度与努力程度,争取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有时候也可以找找自身努力之外的某些不稳定的偶然的外因。

有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找一找自身努力之外的某些不稳定的偶然的外因,比如身体原因、环境干扰和试题难度太大等。有时候在遇到严重的学习挫折时,不妨给自己一个“小小的理由”,缓解一下自己的紧张情绪,避免给自己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与情绪障碍,给自己一个心理上的支撑,让自己重新拾起自信,从失败中寻找一份前进的动力。

反思内化

问一问

1.我最近有逃避学习的现象吗?

2.我之所以会有逃避学习的现象原因是什么呢?

3.我不想学习时通常会为自己找什么样的借口?

4.面对学习失败的经验,我还需要从哪些方面改进我的学习?

用一用

请对自己最近失败的学习经验进行归因。

我这次学习失败的可能因素是什么?

哪些是内在的原因,哪些是外在的原因?

排除外在原因,自身需要在哪些方面改进?

想一想

请阅读下面的心理学实验,想一想自己应该怎样做。

“迟延满足”实验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迫不及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有更强的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颗软糖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学习上,各种娱乐活动就如“软糖”一样,面对我们的学习任务时,你是否也做到了“延迟满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