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汽的凝结
水由气态变液体的过程叫凝结。
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首先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第二要有凝结核存在。
要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有两种方法:一是增加空气中的含水量,一是降低空气的温度,使饱和水汽压降低。要增加大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只有在具有蒸发源,而且蒸发面温度高于气温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在自然界中,例如冷空气移至暖水面时,由于暖水面迅速降温,可使空气中的水汽压达到饱和,秋、冬早晨发生在水面上的烟雾现象,原因就在于此。又如雨过天晴,气上升,原因是潮湿的地面受日光照射后,蒸发加快,使空气中的水汽很快达到饱和的缘故。
达到空气饱和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辐射冷却降温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由于地面辐射而冷却,接近地面的空气也随之冷却降温。当降温到露点或露点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便开始发生凝结。
(二)接触冷却降温
暖空气与冷地面接触时,暖空气将热量传给地面而降温。当暖空气降到露点或露点以下时,就有凝结现象产生。
(三)混合冷却降温
温度相差较大,而且接近饱和的两种空气相混合时,混合后空气的平均水汽压可能比混合前空气平均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要大,这时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若两种空气的湿度不大,即使温度差很大也不会产生凝结现象。
(四)凝结核
大气中的水汽凝结,除空气要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外,还必须有液体的、固体的、气体状态的微粒成为水汽凝结的核心,这些水汽或凝结的核心称为凝结核。
实验指出:在纯净的空气中,空气虽然降到露点以下,相对湿度达到100%,仍不能发生凝结。而在不干净的空气中,只要有少量的过饱和,相对湿度达到一定时,就有凝结现象发生。凝结核能促进凝结的主要原因是凝结核吸附水汽分子的能力比水汽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要强,同时,凝结核的存在使水滴的半径增大,曲率减小,从而使饱和水汽压减小,容易发生凝结。
3.4.2仓库内水的蒸发与凝结
一、蒸发与潮湿
通风是仓库控制与调节温、湿度的主要措施之一。通风实际上就是加快库内外空气的对流,促进各部位所含水分的蒸发速度。蒸发速度的大小,主要与风速和空气湿度(饱和差)的大小有密切关系。风速大,空气湿度小,蒸发速度就快;反之,就慢。
库内的风速主要指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风速,影响风速的原因主要是进风管或出风口的大小。进风管或出风口小,使具有一定速度的风,在通过管道和出风口时在管内和库内产生堆积辐合现象,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湿空气相对减少,因此,蒸发速度慢。
垛形设计不合理,物资迎风而立,空气被阻,风速减小,蒸发速度减慢。垛堆过大,不仅空气被阻,风速减小,而且物资,地表面与干燥空气的接触面减少,通风时间就要延长。
此外,库房建筑结构不严、孔隙多、墙壁粗糙、尘埃打扫不彻底等,都会使蒸发速度减慢,库内湿度就不能及时降下来。
二、凝结对库内温、湿度的影响
水汽凝结成水滴,在仓库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凝结水的产生,对库内温、湿度管理和物资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因此,研究库内凝结,目的就是要破坏产生凝结的条件。前面讲过,凝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空气达到饱和或过饱和,同时要有凝结核的存在。
(一)仓库内空气达到饱和和过饱和的原理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由于库外辐射散热很强,库内空气随着库外空气的冷却而降温。有些物资(金属)因热传导性能良好,使贴近其表面的薄层空气降温加剧,当薄层空气降温达到露点温度或露点以下温度时,就在物体表面形成水膜,严重时凝结成水滴。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密封不严,又无保湿隔热的地面库房。
夏季,库外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库内因密封不通风,空气温度较低、湿度较大,当库外空气通过门窗不断向库内传导热量和缓慢进入库内后,热空气就把热量传递给库内温度较低的空气。因为两种空气的湿度都很大,因此露点就高,所以当两种空气混合后稍有降温,就达到露点或以下,于是在库房的大门和大门内侧的墙壁上就产生凝结。冬季,库外温度很低,库内温度较高,当库内空气接触到库外冷空气时,就急骤降温。当降温到露点或以下时,就会在墙壁上出现凝结水。这种凝结主要发生在地下库,地面库也有发生。产生这种凝结,主要是库内湿度大,如果湿度小,一般不易产生。
(二)库内凝结核的来源、种类及其作用
库内凝结核的来源十分丰富,通风时,悬浮在大气中的凝结核,随空气对流进入库内;人们进出库留下的汗迹、鞋底上的泥土、衣服上的灰尘以及其他杂物微粒、物资散发出来的各种物质分子都可成为凝结核。在这些凝结核中,以盐粒、烟粒、尘埃、无机成分的土壤微粒和物资散发出来的分子最多。
库内凝结核的浓度,随着地区的不同而有变化。靠近城市的仓库比山区的仓库大大增加,靠近大城市的仓库比靠近小城市的大,其浓度超过106个/立方厘米。
在这些凝结核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吸湿性强且溶于水的,如盐粒、一氧化氮等;另一类是不能溶于水,但能被水湿润的,如土壤粒子。所有这些凝结核对水汽的凝结作用都很强,是形成水滴的核心,没有这个核心,水滴就不能形成。由于凝结核有性质的不同,在溶于水的凝结核上比不溶于水的凝结核上容易发生凝结,溶于水的吸湿性凝结核因为活动力很强,相对湿度接近100%就能发生凝结。
(三)库内凝结水的发展及其影响
库内发生凝结水,首先在库门口及其内侧墙壁上出现。随着气候条件继续有利于凝结的产生,时间越长,水层越宽,水滴越结越大,渐渐向库内深处发展。凝结水生成后,凝结核中带有化学成分的粒子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五氧化二磷等,特别是硫酸盐以及灰尘中的电解质(其溶液能导电的物质)就会溶入,其水溶液有的为酸性,有的为碱性,有的成为电解液。电解液与金属物资接触,能加速金属物资锈蚀。
随着自然条件的转变,水相变化也随着开始,凝结水逐渐蒸发变成水汽,散发于库内,使库内水汽含量显著增大。如果这些湿空气不能及时排出,将对物资的质量、包装等产生极大影响,对控制温、湿度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四)破坏凝结水产生的条件
从产生凝结水的条件就不难看出,要使库内不产生凝结水就必须做好两项工作:
第一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使库内湿度经常保持在要求的范围内;
第二经常打扫卫生,因为泥土和灰尘含有各种致腐杂质,也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水滴,形成电解溶液和酸碱性的物质,会直接侵蚀物资,使物资产生化学腐蚀。3.4.3空气温、湿度的测定及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观测工作并不复杂,但是真正要能取得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的观测资料,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观测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各种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和技术要求能够熟练规范地正确操作、使用各种观测仪器,了解仪器的构造原理。能够正确地维护、保养仪器并能及时发现和排除一般故障,保证各种仪器时刻处于灵敏、可靠的工作状态,保证观测任务顺利进行。
一、空气温度的测定及测温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目前我国测定的空气温度是以离地面1.5米高处的空气温度为标准的,因为这一高度的气温既基本脱离了地面温度振幅大、变化剧烈的影响,又是人类活动的一般范围。
玻璃液体温度表的测温原理:
低层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是地面的长波辐射,它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不能吸收,而且目前普遍用来测定空气温度的接触式测温仪器的热状态,不仅受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影响,而且还受太阳及周围物体辐射的影响。测温仪器的感应部分对太阳及周围物体的辐射能的吸收能力,又远远大于大气。因此,太阳及周围物体辐射对测定空气温度有着严重的影响。另外,为了使温度表的刻度标注尽可能接近空气的实际温度,就必须有大量的空气不断地流经测量温度仪器的感应部分才行。
干球、湿球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等,均属于气象内标式玻璃液体温度表,它们都是利用装在玻璃容器中的感温液体随温度改变而产生体积胀缩,从而引起液体柱的升降变化来测定温度的。
它是一种普通管式的水银温度表,其结构分感应球部、毛细管、刻度磁板、外套管四个部分。
感应球部充满了感温液体水银,球部与毛细管相通,部分水银在毛细管内形成水银柱。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水银产生膨胀和收缩而使水银柱上升和下降。根据水银柱的高低,就可以在白磁片制成的刻度磁板上读出当时的温度数值。
外套管主要用来固定刻度磁板并对其和毛细管起保护作用的。
标尺上的最小刻度为0.2℃。
水银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感温液体。由于水银的比热小、导热系数大、易于提纯、沸点高、气压小、内聚力大、与玻璃不发生浸润作用,以及不透明、易于读数等优点。保证了水银作为感温液体的温度表有较高的精确度。但是水银的熔点较高,当温度低于—38.9℃时,水银呈凝固状态。因而气温低于—36℃时,就不能继续使用水银温度表测温,而要换用酒精温度表。
酒精的膨胀系数不稳定,纯度不高、易于蒸发,而且会浸润玻璃,容易残留在毛细管壁上。因此,用酒精作感温液的温度表精确度不高,但由于其具备溶点低,可在低温下使用的特点,所以在低温条件下仍具有很大的使用意义。
(一)温度表的观测
观测人员应首先熟悉温度表的刻度及刻度的最小标注。各种温度表的最小刻度不同,但在读数时均应目力估读精确到0~1℃。当温度在0℃以下时,记录数前加“—”号,表示零下度数。
(二)避免视差
观测温度表时,视线必须与水银柱顶端在同一水平面上,否则就会产生视差而使读数不准。视线是否正确,可通过观察水银柱顶端附近刻度线是否平直来校正。当眼睛位置偏低,视线呈仰角时,由于毛细管的折射,会使水银柱顶端管后标尺上的刻度线看上去是向上凸出的,这时读数会偏高。同理,眼睛位置高,视线呈俯角时,刻度线看上去呈凹状,这时读数则偏低。只有当眼睛位置正确,刻度线呈平直时,才证明视线与水银柱顶端在同一平面,这时读数才是正确的。
观测温度表时动作必须迅速。由于温度表很灵敏,感应较快,所以在读数时动作要迅速,先读小数,后读整数。读数时,注意勿使头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接近温度表球部,并不应对温度表呼吸,可在离温度表稍远处,先找到水银柱顶端位置,然后再立即把眼睛靠近,屏住呼吸进行读数。
观测温度表时应重复读数,就是第一次读数后记录下来,应再对温度表重新读一次,复查读数和记录是否有误。如果观测精神不集中,或者不熟悉刻度,是容易产生误读的。如果我们重视复读,有意识地注意检查这些情况,就可以避免或通过复读而得到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