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绝大多数尿失禁患者来说,特别是中年妇女,通过一种名为“凯格尔操”(盆腔底部肌肉锻炼法)的自我疗法即可有效治愈尿失禁症。“凯格尔操”的方法十分简单:病人平卧于床,深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提肛20~30次,每次时间为3~10秒钟。每日三遍,这种方法可使松弛的尿道括约肌与会阴、阴道肌重新恢复正常功能。只要坚持锻炼“凯氏操”十六周以上即可基本治愈尿失禁。该方法的有效率可达77%。如若“三天打渔,两日晒网”式地锻炼则效果可能不明显。这种练习,不仅可以纠正尿失禁,而且可以纠正阴道松弛,提高房事的质量。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会出现尿失禁的情况,是因为肾气虚,中气下陷导致。因此,治疗时多采用补益肾气,提升中气。民间常用艾灸神阙、关元、中极、涌泉等穴位,其具体方法是:点燃艾条,在以上诸穴位轮换熏,每个穴位处感到灼热难忍时换穴再灸,一般一次需要半小时。一日一次,连续灸1周,如果症状消失,即可停灸。再次复发时,如法再灸1周。如此反复施灸,可很快控制病情。
坚持足疗对治疗尿失禁也有一定效果,可以选择肾、输尿管和膀胱反射区。三区连续按摩,从肾反射区斜按至膀胱,双脚,每脚每次5~10分钟。另外按摩脚内侧的尿道和前列腺反射区,自上至下推10分钟。加按涌泉穴。
某些天然药物亦能辅助治疗尿失禁,其中包括玉米须、当归、熊果叶与黑芝麻等。给尿失禁患者的另一忠告是,平时一定要多喝水。不要担心多喝水会多小便。因为水能稀释尿的浓度,而过浓的尿液反而会刺激膀胱,故多喝水能降低膀胱的敏感性。总而言之,尿失禁症绝非小病但也不是“不治之症”,关键在于病人应学会正确的自我疗法。
13.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是一种常见疾病。包括尿道炎、膀胱炎和肾盂肾炎。本病有急性与慢性之分,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急性泌尿系感染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尿频、尿急、尿痛、尿多或尿少,并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若急性期未能及时治疗容易转成慢性,表现为低热、乏力、腰痛、尿路刺激症状不典型。中医认为此病多系湿热下注,侵犯肾与膀胱,下焦不利所致。中医认为本病或因过食肥甘辛热,脾胃运化失常,积湿生热,湿热下注膀胱;或外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或久病体弱,脾肾两虚,外邪乘虚而入,以致湿热蕴结下焦,膀胱不利。
足疗选择肾脏、输尿管、膀胱、脾脏、下身淋巴、胸部淋巴、阴道等反射区。肾脏、输尿管、膀胱三反射区连按,从肾脏斜推按至膀胱穴。双脚取穴,每次按摩5~10分钟。脾脏穴左脚取穴,每次按摩3分钟,用点穴法。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加重按摩。其他穴每次也是5分钟。反复感染,要在每日做完全套足道保健后,加按这些穴位。注意按摩后要多饮水。
附:有些食料药茶的辅助治疗效果也不错,例如:
鲜绿豆芽茶
配方:鲜绿豆芽500克。制法:榨汁加白糖适量。用法:频饮代茶,不拘量。功效:此方对尿路感染、小便赤热、尿频等症有疗效。
鲜甘蔗茶
配方:鲜甘蔗500克,嫩藕500克。制法:鲜甘蔗去皮切碎,榨汁;嫩藕去节切碎,取汁与蔗汁混合。用法:每日3次饮完。功效:此方能治小便赤热等症。茵陈茶配方:茵陈10克。制法:洗净切碎,以沸水冲泡,代茶频饮。功效:此方消炎利尿,对尿路感染、尿频等症有疗效。
14.焦虑
焦虑是一种心理与身体焦虑的状态,这种状态不是其他疾病造成的。焦虑时的情绪表现是非常不安与恐惧,患者常常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将来的某些事情表现得过分担忧,有时也可以无明确目标的担忧。这种担心往往是与现实极不相称的,使患者感到非常的痛苦。同时,还常常伴有自主神经亢进、肌肉紧张等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
如果严重到焦虑症的程度,患者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担心,容易激怒,注意力无法集中。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或不踏实,肌肉紧张,容易疲劳。过分紧张或担心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影响正常的思维和决策,而且这种情况在一段时间内重复出现。焦虑的严重程度和持久性跟日常生活中的琐碎是很不相称的。焦虑使人时刻好像在等待着不幸的到来,不论什么事,总害怕会出现最坏的结局。比如吃了一些被污染的食物,马上想到会患癌症,想到死亡。孩子去游泳,便想到孩子可能溺水。常坐卧不宁,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常伴有睡眠障碍和自主神经不稳定现象,如入睡困难,做噩梦,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冷,手指发麻,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月经不调,性欲缺乏等。有些人为上述躯体不适而焦虑不安。常伴有不安的动作,如不断地眨眼,敲打手指或捶手顿足等。
认知过程,或者是思维方式,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焦虑症者常把未知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认为坏事情会落到自己头上,认为失败在等待着他们,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焦虑心理的形成与思维方式有关,首先要能够自己排解疏导,靠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完全奏效。古人说,“身安为乐,无忧为福”,荀子甚至调子更低一些,他认为“无祸即福”,这当然跟他所处的不安定环境有关。但是,总的来说,人生在世,要把自己的底线放低一些,底线放低,成就感就高了,满足感就高了,焦虑就少得多。对一件事情,不要追求100%的满足,达到75%就很不错了。因此前人才说“带些不足,安知非福?”过于追求圆满,满则亏。留一些缺憾,未必不是生活的动力。
性子急躁,争强好胜,而又不爱发泄的人,心理压力大,容易发生焦虑。这种人往往肝气不舒,肝血不足。日常眼睛酸涩,头痛,眼睛胀痛或视物不清,梦多。在日常,可以经常按揉大敦、行间、太冲穴,对缓解肝郁、平心静气十分有效。
说到太冲,它可是肝气不舒体质之人的保健要穴。太冲是肝经的发源地,经常按摩太冲,可以使人心平气和,排解焦虑和郁闷。太冲的作用不止于此,肝开窍于目,当工作压力过大,伏案时间过长,肝郁不舒时,眼睛就会酸胀,在做足部保健按摩以后,加揉太冲,可以得到舒缓。再如,妇女心情郁结一久,会出现乳腺增生,揉一揉太冲,可以宽心顺气,调节情绪。每天从太冲往上沿肝经揉一揉,敲一敲,可以使乳腺增生得到治疗。
足部按摩,可以选肾脏,沿输尿管,推至膀胱,双脚取穴,三个反射区共按摩5~10分钟。胃、十二指肠、胰腺三个反射区要连续按摩,每次5~10分钟,最后按摩大脑反射区,大脑反射区在十个趾尖,要拇趾、二趾依次捏揉,每趾揉2~3分钟。在没事的时候,按揉膻中穴和乳根穴,对于舒肝顺气,平心静气,去除烦躁很有效果,可以试一试。膻中穴属任脉,男性在两乳头之间的地方,妇女乳头下垂,可取胸骨正中线上与第四、五肋间平齐的地方。
15.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使大脑功能轻度障碍所致的精神活动能力减弱的神经症。多为持久的工作、学习负担过重、睡眠不足、情绪压抑,事业挫折、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社会因素造成大脑内抑制过程弱化,自制力减弱,兴奋性增高。发病年龄多数在16~40岁,以脑力劳动者占多数,病程比较长,时轻时重。病情的变化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1985年《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在《神经症临床工作诊断标准》中重写了神经症的定义“神经症指一组精神障碍,为各种躯体的或精神的不适感、强烈的内心冲突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所苦恼。其病理体验常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但缺乏任何可查明的器质性基础;患者力图摆脱,却无能为力”。我国的诊断标准如下:
(1)至少具备下列四组症状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神经衰弱。衰弱症状:精神疲乏、脑力迟钝、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困难、工作学习不能持久。兴奋症状:工作学习、用脑均可引起兴奋,回忆及联想增多,自己控制不住,可对声光敏感,并且语言增多。情绪症状:紧张、易激动、烦恼。心理症状:紧张性疼痛(头痛、腰背或肢体痛),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乏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心悸、多汗)。
(2)病程迁延至少3个月以上,病情常有波动。休息后减轻,工作学习紧张则加重。
(3)如伴有焦虑情绪往往是短暂的、轻微的,在整个病程中不占主导地位。中医认为神经衰弱多系心脾两虚或阴虚火旺所致,治疗时应按辨证施治原则,选择不同的处方。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神经衰弱有疏肝解郁、理气化痰、活血通络、滋阴潜阳、重镇安神、健脾益气、养心安神等治法,中成药有安神健脑片、柏子养心丸、归脾丸等。此外,针灸、气功、推拿、拔罐等传统的中医疗法,对部分神经衰弱也有一定疗效,可在医师指导下选用。
足疗对缓解精神压力有独到之处,每日热水浴足,然后可选用以下穴位:甲状旁腺、甲状腺、小脑、脑下垂体、颞叶、肾脏、输尿管、膀胱反射区。甲状旁腺、小脑、脑下垂体可用按摩棒点按,每次每穴5分钟。肾脏、输尿管、膀胱穴要连按。另外可加按内关(手厥阴心包经,在掌腕第一横纹正中直上二寸,两筋中间)、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
16.失眠
良好的睡眠习惯是获得高质量睡眠的重要条件,而高质量的睡眠对解除大脑的疲劳及保持充沛的精力有着直接的关系。改善睡眠,除了吃安眠药物,没有一种对每位都有效的方法,只能是根据不同的体质,在众多的安眠方法中选择。
失眠包括入睡困难:睡后1~2小时仍不能入眠;梦境连绵:睡得很浅,且常常做梦;早醒:入睡后醒来较早,且醒后无法再睡,或就寝后时睡时醒。如有的病人几个晚上通宵不眠,在床上辗转反复;有的病人则夜间睡眠减少;有的病人则早醒,常常凌晨2~3点起床活动;有的则睡眠倒置,白天睡眠,夜间不能入睡等睡眠紊乱。持续较长时间的睡眠障碍就是患了失眠症。失眠最主要的症状为睡眠不足,还常可伴随许多不适的症状及精神表现,如头晕目眩、心悸气短、体倦乏力、不思饮食、自汗盗汗、耳鸣耳聋、终日惕惕、胆怯恐惧、急躁易怒、胸胁胀满、恶心口苦、腰酸腿软、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工作学习效率下降,乃甚至失去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严重的失眠还会诱发一些心身性疾病,如出现消瘦、心动过速、腹泻、便秘、血压升高、消化道溃疡病、抑郁症、焦虑症、阳痿、性欲减退等,甚至可引起自杀的行为。
造成失眠的因素较为复杂,有的由心理因素诱发,有的由躯体疾病引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肺结核、心脏病),而年龄、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也与失眠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分紧张是主要原因。失眠大多数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工作中的压力、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和各种矛盾,以及家庭中的不和谐等等,常常难以应付,从而使人们的精神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这种紧张状态使得睡眠时情绪无法平静,心神不安,失眠随之而来。不少失眠者是由于对睡眠的错误观念引起。他们认为每晚必须睡8小时,当自己睡不足此量时,便产生疑虑,担心睡眠不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急性应激事件,使人过度兴奋,引起睡眠障碍。大多数人随着事件的解决,睡眠马上恢复正常。可一些人对这种偶尔的睡眠障碍顾虑重重,怀疑是严重的失眠症或神经衰弱之类的疾病。这样,原来的心理应激平复后,对失眠的焦虑反而成了主要的心理紧张压力。患者每晚提心吊胆地怀着惧怕失眠的心情就寝,结果越是紧张焦虑,越是难以入睡,刚要睡着,又自行惊醒,即使入睡后,睡眠质量也较差。如果这时医生给用安眠药,就有可能使此人经常求助于安眠药,甚至发展成为失眠症患者。
实际上,每个人入睡时间的长短不同,所需睡眠时间也因人而异,只要没有严重的睡眠不足感,就无须为睡眠时间较短而担心;就是接连几个晚上睡眠较差也不要焦虑,可以听其自然、疲劳了总会睡好;任何人的睡眠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并非每晚都睡得一样好。只要对睡眠有一个正确认识、不要为睡眠中出现的一些暂时性障碍担忧,多数失眠症患者有可能自然痊愈。另外,精神愉快的人患失眠的少。一个人的精神愉快与否,对健康的影响颇大。精神愉快的人,心胸坦荡,无忧无虑,吃得下,睡得着,健康状况当然也就相对地会好一些。可是人们生活在社会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这就需要自己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