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做孩子的健康医生
48646200000011

第11章 身材矮小(1)

为什么宝宝不长个

体重是观察小儿营养状态的临床指标。根据孩子发育的一般规律,孩子月增体重的最低值限是:0~6个月正常增长值≥600克/月;6~12个月正常增长值≥300克/月。如果连续2个月中,每月增长值不足这个标准,医生便认为孩子的体重增长不足。

引起体重增长不足的原因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疾病因素:婴儿4个月以后,从母体中带来的各种免疫物质及营养素(铁、锌等)已基本耗尽。因此,6个月以后的孩子容易患病。腹泻及呼吸道反复感染是影响6个月以后孩子体重增长不足的原因之一。因此,为了减少孩子半岁后患病的概率,需要增加孩子的户外锻炼及营养摄入。

(2)喂养因素:喂养不当是半岁以后孩子体重增长不足的主要原因。孩子半岁以后,辅食添加不及时、不足,可以造成孩子喂养困难、营养素摄入不足,从而孩子体重增长缓慢;辅食添加方法不当,如过早地添加某一种类食物、初次添加辅食的量过大,也可使孩子的胃肠道难以适应,导致消化不良。如果这种情况发生较多,会造成孩子体重增长缓慢,甚至体重不增或下降。因此,添加辅食时,不论从量上还是从种类上,需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是保证孩子正常摄食,获取营养的必要方法。

(3)心理因素:有的孩子吃得很好、摄入量足够、睡眠好、也未患病,但是体重却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此时应考虑到孩子是否缺乏母性的爱抚,是否缺乏适宜的刺激,例如抚摸、亲吻、逗引、玩耍、交谈等,这些是一个孩子正常发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环境的沉寂往往会令孩子感到无聊,有的孩子会表现为哭闹。而从出生就习惯了这种环境的孩子,往往表现为体重增长不良。另外,家长过度地关注孩子,会令孩子的心理紧张、疲劳,同样可能引起孩子体重增长不正常。

有些父母认为“只要孩子体重在长”便可以了。其实,这个想法不利于改变生活中不适于孩子发育的不利因素。孩子的体重反映了孩子近期的营养状况,是孩子智能发育的基础。如果孩子有体重增长不良的情况,会影响他的生长速度,使这一阶段的生长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而这一损失对孩子来说又是不可弥补的。因此,父母应积极寻找孩子体重增长不良的原因并及时纠正。

儿童不长个子的原因有哪些

刚出生的新生儿平均身长为50厘米,0~6个月时平均每月增长2.5厘米,后半年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1岁时达75厘米,2岁时达85厘米,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7厘米。因此,2~12岁的儿童身高可按此公式推算:身高(厘米)=年龄×7+77。孩子的实际身高若不低于此数值的30%,就属于正常。一般说来,女孩从9岁或11岁、男孩从13岁或15岁开始,青春期的孩子身高每年可增长7~9厘米,少数人可达10~12厘米;青春期(16岁)后,发育逐渐成熟,骨骼开始钙化,增高减缓。

(1)性早熟骨骺提前闭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性早熟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很多性早熟的孩子虽然当时的身高并不矮,但他们的骨龄已超前,而且垂体提前分泌大量性激素,使骨骺提前闭合,身高增长过早停止,最终导致身高普遍矮小。家长要多留心观察孩子是否有第二性征过早出现、9岁以下孩子身高增长突然加速等现象,不要盲目给孩子进补含激素的食物。

(2)生长激素缺乏:大多数家长认为,小时候孩子长得矮不要紧,只要在青春发育期加强营养,就能在身高上有个大飞跃。尤其是父母身高中等偏上的,更容易忽视这个问题,以至于将治疗的宝贵时间延误了。据统计,在8646名新生儿里,平均就有1名是生长激素缺乏者。这类矮小者,只要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即能确诊。确诊后可及时进行生长激素注射治疗。得了这种病的孩子只要在7岁前开始治疗,完全可以有正常人一样的身高。

(3)乱用增高保健品:对于矮小儿童的诊断和治疗,应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千万不要自我诊断后,盲目轻信所谓增高术,购用“增高药”。

(4)其他:有些矮小是一种疾病状态,但父母往往不知道。如果孩子是甲状腺功能低下、内分泌异常、染色体异常、中枢神经异常等原因导致的矮小,吃增高药和(或)使用增高产品都没有疗效。所以,当发现孩子的身高、生长发育缓慢或者远远落后于同龄人时,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哪些全身性疾病可导致矮身材

全身性疾病可以影响生长发育,其影响程度决定于病变的部位、病程的长短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少调查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急性肠道感染等,如果治疗不当或有并发症时,往往会影响生长发育。慢性疾病对发育的影响更为严重,由细菌、病毒、原虫以及蠕虫等引起的慢性疾病往往导致明显的发育障碍,阻碍身高的增长。一些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肺炎、小儿麻痹症等,由于侵犯了大脑皮质细胞,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常常带来不可逆的损害,这些儿童往往发育迟缓,严重的可表现为侏儒。

病变累及全身而致身材矮小的疾病还有许多。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包括严重哮喘和囊肿性纤维变性),慢性胃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慢性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肾炎、肾衰竭),慢性溶血性贫血及其他类型的慢性贫血等,皆可引起生长落后或青春发育延迟。一般是由于疾病抑制丘脑下部和垂体的功能,使生长激素的分泌减少,或者由于血中生长激素介质的含量低,导致身材矮小。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也可损伤下丘脑-垂体功能,使生长激素的分泌减少,导致小儿身材矮小。

哪些内分泌疾病可导致矮身材

人体内分泌系统中对身高影响最大的内分泌腺为垂体、甲状腺和性腺。最容易引起身材矮小的疾病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性侏儒症等。

(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表现视起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长短而不同。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于胎儿期或出生不久的新生儿,称为呆小病(克汀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于发育前儿童期,称为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于成人期,称为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总之,发病年龄越早,对人体的身高影响越大。

(2)垂体性侏儒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①原发性垂体侏儒症。患儿在出生时体重、身长均在正常范围内。1岁以后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身高常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小儿正常平均身高的30%以上。身材呈均匀性矮小,比例相称。面容比实际年龄幼稚,声音尖细。胸、腹部脂肪比较丰富,第二性征缺乏,外生殖器不发育。智力大多正常。本病原因尚不明了,但与异常分娩有关。②继发性垂体侏儒症。本病多在原发疾病之后逐渐出现症状。发育障碍可开始于任何年龄。如继发于颅内肿瘤,影响到脑垂体,引起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不足,导致矮身材。

(3)假性垂体性侏儒症:患儿生长激素合成正常或稍高,但肝生成生长介质不足,使生长激素不能起作用,引致侏儒症。本症有家族性,属常染色体遗传,用生长激素治疗无效。

(4)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表现为高钙血症引起的症状,有肌肉软弱、厌食、恶心、呕吐、烦渴多尿、体重减轻、生长发育迟滞等。由于脱钙,

易发生骨折及畸形,并有步态改变。由于脊椎受压迫变形,呈现矮小,甚至卧床不起。

(5)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儿甲状旁腺正常或增生,分泌功能亦在正常范围,但肾脏和骨骺对甲状旁腺素的效应有缺陷,故致低血钙、高血磷。临床表现为矮小、肢体短、面圆、臀肥、手足粗短,合并骨骺脱钙和畸形。典型病例为第4、5掌骨及第1、5跖骨粗短特别明显。

(6)糖尿病性假性侏儒:本病又称侏儒-肝大-肥胖-少年型糖尿病综合征。发病机制是小儿糖尿病未能很好地控制,由于高血糖状态及酮症等代谢紊乱,可刺激肾上腺皮质产生过量的皮质醇,形成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状态。主要临床表现为生长停滞,身材矮小,骨龄延迟呈侏儒状。发病年龄越小,病程越长,则矮小越明显。患儿有典型的满月脸、水牛背及向心性肥胖。肝大可达肋下7~8厘米,但肝功能一般正常。

哪些代谢性疾病可导致矮身材

导致矮身材的代谢性疾病有:佝偻病,糖原贮积症,黏多糖病等。

(1)佝偻病:由各种原因引起钙、磷代谢失常而致骨样组织不能正常骨化,导致骨质软化、骨样组织增殖和骨发育障碍等而形成侏儒状。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在小儿相当常见,但引起严重侏儒者不多。轻症患儿的骨骼改变不明显,一般不影响身高。重症者由于脊柱弯曲,膝外翻(X形腿)或膝内翻(O形腿)等可使身材变得矮小。加之肌肉韧带的松弛,更增加畸形的程度。此外,患儿多伴有颅骨软化、肋骨软化、胸廓畸形(漏斗胸、郝氏沟等)及神经、精神症状,如不安、易激惹、多汗等。

②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又称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低血磷佝偻病,临床表现为1岁后出现严重的佝偻病症状,生长发育迟缓,身材低矮,弓形腿,胫骨向侧面弯曲,牙釉质发育不良。患儿并无缺乏维生素D的病史。

③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本病大多为家族性,少数是散发性。一般为伴性遗传,亦可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因是由于肾小管再吸收磷的原发性缺陷。特点是无缺乏维生素D病史,而佝偻病症状多发生在1岁以后,

且在2~3岁后仍有活动性佝偻病表现。患儿生长迟缓,身材矮小,有进行性佝偻病的骨骼改变。对一般治疗剂量的维生素D无效。用钠及钾的磷酸盐混合剂和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有效。

④肾性佝偻病:亦称肾性骨营养障碍。特点为具有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引起的肾脏疾病,如肾发育不全、先天性肾囊肿、肾盂积水、慢性肾盂肾炎等,而致慢性肾功能减退,发生钙、磷代谢紊乱。骨骼出现佝偻病改变,骨质普遍脱钙而发生剧烈疼痛,尤其是距小腿关节(踝关节)。同时还有原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一般多在幼儿后期症状逐渐明显,形成侏儒状态。

⑤肾小管性酸中毒伴发佝偻病:是一类因先天性或后天性肾小管运转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全身性酸中毒病症。主要由于肾小管分泌氢离子和回吸收碳酸氢根离子障碍,尿液酸化功能失常,因而发生慢性酸中毒及盐类调节紊乱,多伴发佝偻病。临床表现为婴儿期食欲缺乏、呕吐、便秘、神志淡漠、易激惹、骨痛、多尿、烦渴、乏力及生长受抑制等。较大儿童的症状为体格发育迟滞、骨骺畸形、病理性骨折、烦渴、多尿、乏力、周期性瘫痪等。

⑥肾性糖尿病性合并低磷血症佝偻病:为一组多种原因引起的肾脏近曲小管功能紊乱而导致的全身代谢性疾病。患儿生后一般正常,大多在4~6个月以后出现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渐见身材矮小。还可伴多尿、脱水、发热、骨骼畸形以及肝、肺、肾、淋巴结、眼、脑等相应症状。发病的几乎为男孩,可早在新生儿期起病。

(2)糖原贮积症(简称GSD):糖原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的细胞中,根据体内代谢的需要,糖原分子不断合成和分解,它们是在一组完全不同的催化酶作用下完成的。糖原贮积症依其所缺陷的酶的不同可分为9型,多数属分解代谢上的缺陷。本组疾病的共同生化特点为糖原的异常聚积,其中以量的增多为多见,少数类型其量反而降低,糖原结构可正常或异常,此外可有低血糖,血、脂肪成分及乳酸量的改变。疾病的最后诊断依靠酶的测定,酶测定可取材于肝细胞、肌肉细胞,部分可从白细胞、红细胞或成纤维细胞中测得,其中Ⅱ、Ⅲ及Ⅳ型的酶可从羊水细胞中测得。本组疾病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矮身材有关的多为糖原贮积症Ⅰ、Ⅲ、Ⅳ、Ⅵ型。

(3)黏多糖病:是一组遗传性代谢紊乱疾病。主要是由于先天性酶缺陷而引起黏多糖代谢障碍。临床表现为侏儒,骨骼异常,特殊面容,智力迟钝,运动障碍及角膜浑浊等。根据缺陷酶的类型不同可分为6型。其中Ⅰ(H)型及Ⅳ型的骨骼病变明显,常表现为侏儒体形。①黏多糖病Ⅰ(H)型。多于出生后6个月~2岁时逐渐出现症状,体格发育明显落后,呈侏儒状。常有脊柱后凸及侧凸,头大而不对称,发际低,眼裂狭窄,眼距增宽,胸廓扁平,肋缘外翻,肋骨脊柱端细小、胸骨端膨隆等症状。②黏多糖病Ⅳ型,又称遗传性骨软骨营养障碍。常有家族史,预后较Ⅰ型为好。表现为出生后一般发育尚可,第12~18个月会行走时开始发现异常,3~4岁以后发现一些进行性畸形改变。呈侏儒状,躯干短小,上肢相对较长,关节肿大,膝外翻,四肢呈半弯曲姿势。可有髋脱位、髋内翻及外翻,肌肉无力,关节韧带松弛,步态笨拙,摇摆状。

哪些骨骼病变可导致矮身材

身材的高矮,主要决定于骨骼的支持作用,一旦骨骼发生病变,就直接影响到少年儿童的生长,导致身材矮小。骨骼病变所致矮身材的疾病很多,临床上主要有以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