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高原概况
1.什么是高原?
高原是指海拔超过500米,面积较大,顶面起伏较小,周围形成陡坡的高地。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它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平原,又以较大的平缓地面和较小的起伏区别于山地。有的高原表面宽广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则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
高原广阔平坦,四面通常是陡崖,但有时有高山。高原最本质的特征是地势相对高差低,而海拔高的地形气压低,氧气含量低。高原分布很广,加上其所包围的盆地,大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5%。
世界上着名的高原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巴西高原。青藏高原面积达250万平方千米,平均高度在4000米以上。蒙古高原面积达200万平方千米,印度半岛的德干高原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亚洲西部的伊朗高原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千米,高度在1000~2000米之间。阿拉伯高原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高度由东部的200米一直向西上升到1000米以上。南美洲的巴西高原面积500多万平方千米,为青藏高原的两倍,是世界上除了南极大陆以外的最大高原。
整个非洲是一个高原型大陆,位于东北部的埃塞俄比亚高原,高约2000米,其他大部分地区的高度在1000~1500米。在东非高原上,湖泊众多,既大又深。如坦噶尼喀湖面积达3万平方千米,深1435米,是仅次于贝加尔湖的世界第二大深水湖。
2.高原有什么特点?
高原海拔高,接受太阳辐射多,日照时间长,如我国青藏高原上的拉萨城,被称为“日光城”。高原地区由于空气比平原地区稀薄,气压较低,高原地区水的沸点往往低于100℃,所以在高原上用普通饭锅煮饭,往往夹生。
高原由于海拔高,气压低,空气含氧量少,因此一般人初到高原常会发生心跳加剧、呼吸急促等高原反应。人们利用这一低压缺氧环境,来提高人体的体力耐力素质,因此它成为体育界耐力训练的“宝地”。1968年第1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高原城市墨西哥城举行,来自非洲高原的运动员,获得了中长跑和马拉松的5项冠军、5项亚军、2项第三名的好成绩。此后,高原便成了世界各国体育界中长跑、马拉松、竞走等耐力项目的训练“宝地”。
高原高的地势造成独特的局部气候。在盆地和山脉地形中,高度连同周围大山造成的遮雨效应一起发生作用,产生干旱和半干旱环境。
3.人为什么会出现高原反应?
美丽的布达拉宫、神秘的四姑娘山、雄伟的珠穆朗玛峰……是每个喜爱登山运动的山友向往的地方,但是在欣赏壮丽风景、突破自我极限的同时,高原反应也伴随着每一次登山活动。
高原反应也就是急性高原病,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人们到达海拔高度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有些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睡不着觉等不同的症状。
有些人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或积血块等症状。少数人血压暂时升高,一般在登山后1~2天症状明显,以后减轻,一周左右消失,但也有人症状急剧加重,发展为高原肺水肿或高原脑水肿。
高原肺水肿患者应早期充分吸氧(6~8升/分钟),呋塞米(速尿)20~40毫克静脉注射。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温暖。烦躁不安可口服或肌注镇静剂。也可用0.25克氨茶碱溶于50%葡萄糖液40毫升静注。病情稳定后,马上转移到海拔较低的地方治疗。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者,可低流量给氧,静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病情严重时,可放血300~500毫升,暂时缓解症状后,转移到海拔较低的地方治疗。
4.高原有哪些类型?
按照高原顶面的不同形态可将高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种是顶面较平坦的高原,如中国的内蒙古高原;一种是顶面被山脉分隔成许多盆地、宽谷,起伏较大,但仍相当宽广的高原,如中国的青藏高原;一种是河流切割顶面形成许多峡谷,起伏大,但仍较宽广,如中国的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大部分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陕西黄土高原地层出露完整,地貌形态多样,是中国黄土高原最典型的地区。
根据高原的不同起源,高原又可分为构造高原、山间高原、玄武岩高原。
构造高原最为常见。非洲大部分、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次大陆的德干高原是这样一种隆起的大陆块。
规模小得多的高原有断层块和地垒,它们是沿边缘断层系统隆起的高原,或是相邻断块沉降时仍居高处的部分。地垒通常比大的断层块更易分辨。这样的高原具有一个比较陡的边和一个徐缓倾斜的地面。
包围在山系以内的高原叫山间高原。常用盆地和山脉这个术语来表示。
安纳托利亚高原、亚美尼亚高原和伊朗高原都由山间高原构成。山间高原在安第斯山系也很常见,世界上可通航的最高水体的的喀喀湖,海拔3810米,就位于这样一个高原上。
由坚固的玄武岩构成的高原叫玄武岩高原。喷出大面积玄武岩熔岩流的火山造成了许多高原。如爱尔兰北部的安特里姆玄武岩高原、美国西北部的哥伦比亚-蛇河流域、埃塞俄比亚以及印度德干高原的西北部。
第二节高原上神奇的大自然现象
1.什么是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大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分为三类,分别是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和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喀斯特地貌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0%,世界各地都有这种地貌发育。较着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还有越南北部、欧洲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州和印第安纳州等地。
按照不同的出露条件,喀斯特可划分为裸奔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照岩性的不同,喀斯特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按照不同的气候带,喀斯特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
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好。石灰岩(碳酸钙)在略有酸性的雨水中容易发生溶解。当雨水沿水平和垂直的裂缝渗透到石灰岩中时,将石灰岩溶解并带走,但由于地表物质也被流水带走,还没有被水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了石灰岩喀斯特面;石灰岩垂直的节理裂缝逐渐加宽、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地形;当雨水沿地下裂缝流动时,就不断使裂缝加宽加深,直到终于形成洞穴系统或地下河道。该区岩石裸露突起、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都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如我国由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而形成的桂林象鼻山。
2.什么是冰川?
冰川是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由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的压力下形成的。它是具有一定形状、能较长时间存在于地球寒冷地区的天然冰体。冰川不同于一般天然或人工冻结的冰,它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地形向下滑动。
冰川的形成过程很简单。雪线以上的地区,长年积雪,多角形雪花的边缘,白天增温融化和升华,夜间重新冻结,形成一层薄冰。
雪继续积累,松散的雪花便逐渐形成粒状的冰,这种冰叫粒雪。粒雪继续增厚,重新结成致密、透明、呈微蓝色的冰川冰。
冰川冰在压力和重力作用下顺山坡或谷地向下运动,形成冰川。
雪线以上是冰川的积累区,雪线以下是冰川的消融区。现代冰川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1%。冰川移动速度一般为每年几米到几十米。世界上运动速度最快的冰川-格陵兰岛的夸雷亚克冰川,每年移动12~13千米。
冰川有山麓冰川、高原冰川、大陆冰川、山地冰川四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