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48693200000003

第3章 日本传统妖怪(1)

第一节 妖怪的传说

一、妖怪是什么?

说起妖怪,人人都不会感到陌生。然而要想讲清楚妖怪到底是什么,又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古以来,关于妖怪的定义形形色色,真是一国有一国的说法,一时有一时的特点。

日本妖怪学研究大师水木茂先生在《世界妖怪事典》中说:

“孩提时代,我常常会想‘妖怪是什么东西?’,当时的那份赤子之心一直持续到现在,我至今仍在心里不断自问自答,但藉着对形状的持续钻研、涉猎,我才慢慢有了答案。

不论妖怪究竟是‘氛围’还是‘感觉’,如果没有往前深入探索,就很难捕捉到他们真正的样子。所以,我便试着将这样的‘氛围’和‘感觉’具体化为图像,如此一来,就好像真的捉到了妖怪,并懂了一大半似的。正因为过程如此有趣,我才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捕捉妖怪当中,迎接了花甲之年的到来,而有关妖怪的自问自答也从‘妖怪是什么东西?’变成了‘外国的妖怪不晓得是什么样子?’。

在进行过各式各样的调查后,我发现国外的妖精或妖怪,本质上都是相同、并无二致的,这让我有突然找到朋友的感觉……

根据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精灵说》,我们可以得知:

灵魂,是栖于人类的一种灵的存在。

死灵,是栖于死者的一种灵的存在。

精灵,是栖居在人类以外的事物的一种灵的存在。

根据上述说法,我想妖怪这种东西应该是属于最后的‘精灵’吧!

在欧洲,人们称那些观察妖精、描述妖精的人为‘妖精学者’,但这样的说法应该是放诸四海皆准的。

某些人的眼睛可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透过这样的眼睛,我们才能发现妖精,也就是藉由‘高妖怪感度’人们的眼睛,我们才能看到不存在于现实的各种事物吧!

而世界是如此广大,更有着一般眼睛无法看到的世界呢……”[1]

正如水木茂先生所说,世界各国的妖怪,本质上都是大同小异,只是不同地方的人们对其称呼不同罢了。不管大家的叫法有多大差别,大体来说,人们说起“妖怪”时,指的就是那些不同于动物、植物和其他物品现实形态的“超自然”的存在。妖怪的模样千奇百怪,或许这正是一般人无法看到他们的原因吧!

那么妖怪与“神”、“精灵”、“幽灵”、“鬼”、“魔”等等又有何不同呢?古往今来,人们对这些“一般眼睛无法看到”的事物抱有很大的热情,并投入了很多精力去研究。

先来看看“妖怪”。中国志怪小说《搜神记》的作者干宝对妖怪的定义是这样的:“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气乱于中,物变于外,形神气质,表里之用也。”由此可见,妖怪并不是生而有之,而是经历过一番变化之后才产生的。特别是在日本,妖怪的产生往往要经历很大的磨难。一般来说,妖怪主要是由那些不能修炼成仙的动植物、非生物幻化而成的,还包括一些修仙失败的人和动物。然而广义的妖怪,却是泛指一切有超能力或者法术的非神、非仙、非人的物体,即泰勒所说的“栖居在人类以外的事物的一种灵的存在”。妖怪的起源与神有极大的联系。日本民俗学的奠基者柳田国男认为,妖怪就是神衰落后的形象。妖怪与神同根同源,本来是没有太大差别的。只是到了后来,神渐渐分化成了不同的“等级”,妖怪也就诞生了。神的力量,在绝大多数的民族中都具有双重含义——既能给人们带来福祉,也能将世界毁于一旦,人力是无法干涉和改变的。因此人们通过祭祀来向神祈求幸福平安,并以各种各样的禁忌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免触怒神明。后来,这种混沌的敬畏之情逐渐发生了变化,人们渐渐把神分为善的与恶的两种,把能护佑人们的仍称之为神,把能给人们带来灾祸的称为妖怪。在中国妇孺皆知的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悟空常常恨铁不成钢地训斥迷信的百姓:“这明明是妖怪,你们还把他当做神来供奉!”神与妖怪,分明已有云泥之别。

如果细分起来,妖怪大约可以分为妖、魔、鬼、怪、精五类。妖是妖怪家族中的主要成员,由动植物修炼而成,能幻化成人形,有法力,在白天和夜里都可以活动。魔的名称出自佛教,是“魔罗”的略称。魔其实是妖的一种,但与一般的妖比起来,他们法力更为高强,并且常常危害人类。魔与妖的不同点还在于,魔有可能是神仙走上邪路堕落而成,而不是由动植物修炼而成的。

“鬼”(おに)在中国和日本含义并不相同。中野美代子在《中国的妖怪》中说,日本把中国“鬼”字的字形与字义千变万化地混同起来,构成了日本独特的恐怖世界。比如说,对人死死纠缠不放的“阴鬼”就来自于中国的幽灵之“鬼”,后来变成了“幽灵”;“妖魔鬼怪”和“妖精”则失去了在中国时的本来面目,变成了人或者类似于人的动物。而从中国传入的“魑魅魍魉”,却变成了由山林之气幻化而成的妖怪。

中国的鬼是指人死去之后的灵魂,类似于日本的“亡灵”。然而在日本,鬼是妖怪的一种,他们模样恐怖、脾气暴躁、体力过人。有人把鬼、河童和天狗并称为“日本三大名妖”,由此可见鬼在日本的知名度。一般来说,日本民间故事里的鬼都很凶恶,知名度极高的酒吞童子就是烧杀劫掠,无恶不作。鬼的力气很大,面目狰狞,头上长着一对小角,嘴里有尖利的虎牙。他们一般住在山里或海岛上,占据着大量的金银财宝。日本民间故事《桃太郎》里就有桃太郎制服恶鬼满载而归的情节。根据外形和肤色的不同,鬼可以分为青鬼、赤鬼(红鬼)、黑鬼、牛鬼、犬鬼、一目鬼等等。鬼常常穿着坚韧的虎皮兜肚以抵御刀枪,手持带刺的铁棒。动画片《龙子太郎》中,就有常常侵扰百姓的红鬼和黑鬼。然而在日本民间,鬼也并非只会捣乱,而是有恶鬼和善鬼之别。恶鬼狰狞可怕,会让人遭殃患病;善鬼则能为人消灾避祸。这种信念,在日本的一些祭祀仪式上体现得十分鲜明。比如日本国东半岛的鬼会、药师寺的花祭、法隆寺的西圆堂鬼会等,都有戴着假面出现的“鬼”。拿日本国东半岛举办的鬼会来说,戴着面具的“鬼”会到村子中寻访各家各户,在村民们的大门口摇着火把唱特定的谣辞,唱完后进入村民家中在佛龛前念般若心经,随后便会享用各家各户为他们准备的美酒佳肴。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还要请“鬼”摸摸头或者身上有病痛的地方,为的是请“鬼”为自己消灾降福。

“鬼”还要在孩子们头上放数珠,代表对他们的祈祷和祝福。然而这只是祭祀的一部分,接下来“鬼”就不那么神气了。从村民家出来之后,“鬼”要在夜里的三四点钟回到寺院捣乱。这时,寺院中的僧侣会把他捉住,院主在其嘴里塞上一块“镇鬼饼”,之后“鬼”就安静下来了。在这个热闹有趣的祭祀过程中,百姓们对“鬼”的访问是真心欢迎的。然而尽管如此,“鬼”到最后还是难逃被驱逐、被降伏的结局。因为无论在什么场合,佛教诸神的法力都是最强大的,岂能被区区小鬼抢了风头?说来有趣,鬼虽然凶猛强大,但却最怕被人用红豆打。所以在日本民间,立春的前一天有“撒豆驱鬼”的习俗,“撒豆”也是在祭祀仪式上经常出现的内容。在过去,人们认为红豆、红豆粥和红豆饭可以避免瘟疫的发生,而人们又认为瘟疫的产生是由于“瘟鬼”在作祟,因此用红豆驱鬼的说法就这样产生了。在历史上,人们除了用红豆驱鬼以外,一些地方还会用大豆和干栗等农作物。在中国和日本等东方国家,农作物不仅仅是食品,还被赋予了神圣的力量。人们相信农作物中蕴含着灵力,因此在祭祀活动和一些民间节日中,农作物都是不可缺少的祭品。

怪:强调奇异、奇特,通常与妖连称,主要用来形容妖的长相非常奇特。怪大多具有较高的法力,白天和夜里都可以活动。

精: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指动植物在修炼过程中的状态,由于修炼尚未完成,他们的法力比妖要小;另一种主要是指非生物的物体修炼成人并具有一定法力,他们往往十分邪恶,而且对人有很大的危害性。[2]

神:日本号称“八百万(yaoyorozu,意为‘众多’)神仙居住的国家”。在日本人眼里,“凡是与大自然有关的力量,或人力不可及的特殊现象,通通可以祭祀为神。例如,某些地方称奔驰如电的野狼为‘犬神’,而在天空飞翔的乌鸦,于某个时代则被看成是神的使者。其他如巨石、神木、深山、瀑布、大海等等,均有神的气息存在”。[3]这形形色色的神,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神(比如日神、月神、海神、风神等等)和人格神(一般指祖先或者去世的人)。但是也有人在去世后被作为自然神来祭祀。在日本,人尽皆知的菅原道真就是平安时代的大臣,他去世后被人们奉为雷神和学问神,集自然神与人格神于一身。一般来说,日本的自然神没有固定的面貌,仿佛随时都可以变换形态,幻化成山川草木、水火云雨……像是在天地中自由流动的一种“气”(茂吕美耶语),虽无形无迹却无所不在。

幽灵(ゆうれい,):是指死者的灵魂以生前的模样再度现身人间。幽灵通常没有固定的形体,可以像气流一样自由变形。一般人用肉眼看不见幽灵,只有某些特定的人,例如死者的亲属、仇敌或是有“阴阳眼”的人才能看见。柳田国男在《妖怪谈义》中说,幽灵和妖怪的不同在于:第一,妖怪在固定的场所出现,如果避开妖怪出现的场所,就能够避免妖怪的侵害。而幽灵则不同,幽灵不像妖怪那样侵扰不同的人,而是常常缠住同一个人。并非所有的人死后都会以幽灵的姿态出现。据说,只有那些生前心愿未成、缘分未断的人或是怨恨难消、仇恨未报的人,死后才会变成幽灵,也就是日本人所谓的“怨灵”。由于他们对现世还有割舍不去的留恋或怨恨,即使肉体消失之后也还希望在世上生活,有的还会到处侵扰别人。第二,妖怪不像幽灵那样不问对象、以普通人为目标,而是常常要选择特定的目标。在江户时代的日本幽灵画中,大部分的幽灵都没有脚,此后,“幽灵没有脚”的说法渐成定论。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幽灵都能自由地飘来飘去,随时随地都可以出现,并具有透视的能力,即使非常狭窄的地方也能轻易通过,如入无人之境。幽灵拥有独特的灵力,那些心怀仇恨的怨灵常常使用灵力杀人复仇。在日本,人们对怨灵抱有恐惧的心理,自古以来怨灵作祟的传说不绝于耳,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早良亲王、菅原道真和崇德天皇死后变成怨灵复仇的故事。对怨灵的恐惧还深深渗透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比如人们从不轻易讲死者的坏话,也不做对死者不敬的事,除此之外还要供奉和祭祀死者。

在日本,除了“幽灵”以外,还有“生灵”和“死灵”(しりょう)。日本“妖怪画鼻祖”鸟山石燕的《百鬼夜行绘卷·中篇·阳》中,就分别有“生灵”和“死灵”的图像。“生灵”是活人的灵魂。据说,活人的灵魂有时也可能离开躯体在外游荡。灵魂离开之后,肉体完全处于昏迷状态,不省人事。其实中国也有同样的说法,在《封神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看到活人的灵魂游离于躯体之外的情节,孙悟空更是擅长此道,经常将自己的肉体“定”住,而魂魄上天入地去做别的事。然而在日本,活人的灵魂飞离的现象常常发生在情绪较为激动、较为神经质的女人身上。如果一个女人长期被某种念头所困扰而无法排解和舒缓情绪,她的灵魂就会脱离躯体代替她去完成夙愿。因此,“生灵”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飞出肉体,而是有明确的目的。鸟山石燕笔下的“生灵”和普通女人在外貌上完全一样,正拿着一卷类似于书信的东西翻阅,一脸愁苦的表情。这大概是被丈夫的秘密恋情所折磨的女人,灵魂离开了肉体在探察丈夫的秘密吧!据说,带着嫉恨与嗔怒的生灵也可以进入别人体内,让别人身染重疾,这类人即使平日积累了功德也无法得到回报。但是,如果有人能够使他明白道理,改变自己的心意并从此不再纠缠病人,他就能够得到菩萨的原谅。

“死灵”是死人的灵魂。如果人在死的时候还怀有某种怨念,死后就会“阴魂不散”,想方设法完成生前的心愿。有时候,“死灵”还会附到活人的身上诉说自己的心愿,也就是民间传说中所谓的“附体”。在日本有不少死灵附体的传说。相传在宽文十二年(1672年),下总国有一位名叫累的相貌丑陋的妇女,被丈夫嫌弃,丈夫把她骗到山上并推下了悬崖。这场谋杀案被掩盖了十几年之后终于被人知晓。事件的起因是累虽然死了,她的灵魂却一直在痛恨和冤屈中挣扎,最后终于附在女儿阿菊的身上诉说了自己的冤情,揭露了丈夫的恶行。由此看来,不管是生灵、死灵还是怨灵,他们的形成都离不开凝结于心的怨念和执着。正是因为有了无法化解的心结,才能跨越生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死灵的执念比生灵强大得多,因此需要有法术十分高明的人去点拨,对其晓以大义,劝说他放弃恩怨纠缠,停止在人间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