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媒体概论
48701600000037

第37章 媒介融合(2)

我国目前有报纸2160多种,电视台2800多座,广播电台1320多座,如果再加上一些企业与部门设立的广电机构,我国实际的广电播出机构接近7000座。这些数据不一定准确,但它表明我国传媒机构的庞大,“大而小”是其典型的特征,全国报业广告一年的总量只相当于《纽约时报》一年的广告量。全国现有报业集团39家,恐怕比美国的报业集团还多。有专家指出,必须“整合和优化媒介结构”,对电视而言,建立“二级电视、三级报纸、四级广播的新格局”。

跨媒体传播的优势至少有六个方面: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受众覆盖面,二是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传播成本,三是可以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四是可以综合利用媒介资源,五是可以充分满足受众需求,六是可以提高媒体的抗风险能力。王晴川:《跨媒体传播:传媒领域的“大同世界”》,《南方电视学刊》2000年第6期。因此,我国的跨媒体之路是必然的选择,这条路才刚刚开始。不过我们的最终目标应该不只是“报业集团”“广电集团”,也不是单纯的“新闻联合体”,应当是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的国际性传媒集团。

2.数字技术打破媒体界限

新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跨媒体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新媒介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丰富多样的传播功能融合在一个系统中。多媒体指的是使用数字压缩和网络技术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介联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不同媒体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合作与共生将越来越普遍,媒介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最终出现的结果可能是,这个世界上不再有什么单纯的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而只有一个东西:大众传播媒介。跨媒体传播预示着传媒领域可能走向“大同世界”。

数字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媒体间的界限,可以在一个平台上汇总展示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不同媒体的内容。在下一代网络(NGN)传送平台上,任何业务信息对网络来说都是一样的,以三大业务来分割市场和行业的基本技术基础不复存在。新技术会使现有的互联网成为一个整合平台,也会带来一个全新的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互联网的开放性,使传统媒体在新闻的采集上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新闻源。传统媒体在网络上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扩展报道内容和报道深度。传统媒体在网上还可以突破原先各自的媒体形式向多媒体发展。数字化还会极大地改写现有传媒市场的版图和游戏规则,使旧有的运作架构和赢利模式日渐式微,催生与这一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产业模式。数字化传媒在颠覆传统产业的同时,创造着新的产业和新的商机。

在西方学者的研究视野中,首先受到关注的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大众媒介,如何从各自独立经营转向多种媒介联合运作,尤其是在新闻信息采集发布上联合行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资金和设备的投入,降低新闻生产成本。因此,媒介融合的研究不仅是报纸如何适应网络传播,出现手机报纸等新媒体,也包括报业通过新办或者并构、合作等方式向其他媒体迈进,出现跨地区、跨媒体的传媒集团,还包括传媒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和资源的深度开发。

随着网络承载能力的不断改善,媒体融合将越来越多地付诸实践。当P2P技术、宽带技术、流媒体技术、无线通信等一系列的技术日趋成熟并相互结合时,传统的广播、电视等媒体必将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发布音频、视频内容,媒体之间的界限也将越来越模糊,这又将带动新的信息接收设备的开发。当各种不同形式信息的传播渠道逐渐融合,信息的接收设备更新换代并全面挑战传统的信息接收设备(如目前的收音机、电视机、手机和电脑)时,新的媒介形态就会慢慢显现。

新一代电子报纸、多媒体互动杂志、网络电视等,是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媒体融合的具体产品形态,正是这些具体产品的不断实践,推动着各种媒体间业务的交叉、渗透、互动,直至融合,并逐渐发展到媒体平台与市场的交汇、相融。而更高层次的融合,会在电信、IT业界与传媒业等相关行业的各类机构的大汇流基础上出现。

媒介融合是一个过程,它是被技术的发展所推进的一个趋势。如果再考虑到商业利益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媒体融合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第二节 媒介融合的概念与类型

一、媒介融合具有多维视角

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顾名思义,媒介融合就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不过,对媒介融合概念的定义很多,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定义。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I.浦尔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而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纳齐森(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融合媒介”最值得关注的并不是集中了各种媒介的操作平台,而是媒介之间的合作模式。

媒介融合首先是传播技术的融合,即两种或多种技术融合后形成某种新传播技术,新传播技术具有多种技术特点又有其独特性,由融合产生的新传播技术和新媒介的功能大于原先各部分之和。但是,媒介融合并不只是技术层面,而更为重要的是传媒组织形式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经营模式和传媒内容的变化,即由单一的生产模式向多样化集约化生产模式的转变。

“媒介融合”是一个非常广阔的研究领域,具有多样化的视角,有从技术融合角度展开的研究、从媒介所有权融合角度展开的研究、从媒介文化融合角度展开的研究、从媒介组织结构融合角度展开的研究、从新闻采编技能融合角度展开的研究等。

二、媒介融合的五种类型与模式

陈浩文在《媒介融合的分类——以美国媒体为例》一文中,介绍了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戈登和美国鲍尔州立大学教授戴默等归纳出的“媒介融合”的类型。

戈登教授提出了媒介融合的5种类型,前3种是从“媒介组织行为”来划分的,后2种则是以从业人员的角度进行划分的。

1.所有权融合(Ownership Convergence),大型的传媒集团拥有不同类型的媒介,因此能够实施这些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如美国佛罗里达坦帕市的媒介综合集团(the Media General Company)、美国俄亥俄州的新闻电讯集团(Dispatch Media Group),都是将各自在同一地区所拥有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站进行了融合。

2.策略性融合(Tactical Convergence),指所有权不同的媒介之间在内容上共享,如分属不同媒介集团的报社与电视台之间进行合作,相互推介内容与共享一些新闻资源。

3.结构性融合(Structural Convergence),这种融合与新闻采集与分配方式有关,如美国《奥兰多哨兵报》决定雇用一个团队做多媒体的新闻产品,使报纸新闻能够加工打包后出售给电视台。在这种合作模式中,报纸的编辑记者可能作为专家到合作方电视台去做节目,对新闻进行深入报道与解析。

4.信息采集融合(Information-gathering Convergence),这主要指新闻报道层面上一部分新闻从业者需要以多媒体融合的新闻技能完成新闻信息采集。兼文字、摄影、视频等多项技能于一身的“超级记者”的工作便属此类。

5.新闻表达融合(Storytelling or Presentation Convergence),这主要指记者和编辑需要综合运用多媒体的、与公众互动的工具与技能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表达。

与戈登教授划分不同的是,戴默等几位在美国鲍尔州立大学任教的学者按照“新闻融合”的程度进行划分。他们在向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学教育学会提交的题为《融合连续统一体:媒介新闻编辑部合作研究的一种模式》的论文中,提出了“融合连续统一体”这个新概念。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媒介当时的实际情况界定了“融合新闻”的几种模式以及每一种模式的具体含义。

1.交互推广(Cross-promotion),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相互利用对方推广自己的内容,如电视介绍报纸的内容。

2.克隆(Cloning),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不加改动地刊播对方的内容。

3.合竞(Coopetition),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如一家报社的记者编辑在某电视台的节目中对新闻进行解释和评论,某一媒介为自己的合作伙伴提供部分新闻内容等。作者认为合作的媒介之间依然存在着相互戒备,在电视上露面的报纸记者不会愿意透露那些构成报纸独家新闻报道的关键信息。

4.内容分享(Content Sharing),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定期相互交换线索和新闻信息,并在一些报道领域中进行合作,如选举报道、调查性报道等,彼此分享信息资源,甚至共同设计报道方案,但各媒介的新闻产品仍然是由各自的采编人员独立制作的。

5.融合(Convergence),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在新闻采集与新闻播发两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他们的共同目标是利用不同媒介的优势最有效地报道新闻。多个媒介的记者编辑组成一个共同的报道小组,策划新闻报道并完成采编制作,并且决定哪一部分内容最适合在哪个媒介上播发。

“‘媒介融合’的分类方法并不是固定的,关键是看其分类的标准。广义的‘媒介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媒介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应该按照媒介融合的发展过程进行分类”。

三、媒介融合引起传媒变革

彭兰在《从新一代电子报刊看媒介融合的走向》一文中,从另一个方面对媒介融合在各个层面所带来的传媒业的变革进行了阐述:

1.业务形态融合:多媒体日益兴起

多媒体化是各种传统的单媒体的内容汇聚到一个平台后的自然结果,是对单媒体业务的继承与革新。多媒体内容是对单媒体技术与资源的一种重组,更是一种创造性的结合。

2.市场融合:产品相互嵌入多元组合

从市场的角度看,数字化使各种媒体产品有了共同的平台基础,这带来了媒体产品组合的灵活性。各个媒体的内容可以更加方便地实现相互嵌入,这不仅可出现在同类产品(如报纸与报纸、电视与电视)之间,也可出现在不同类产品之间,跨地域的产品组合也将成为可能。市场中的产品将出现更为多样化的版本,以满足更个性化的需求。各种产品汇入一个大的市场,再根据受众需求进行组合与分装。

3.载体融合:发行渠道的“合”与接收终端的“分”

虽然载体融合是媒介融合的一个重要层面,但这种融合,是否就是各种媒介完全合流且成为一体?这是人们担忧最多,也是疑问最多的一个方面。事实上,电子报纸、电子杂志等多数是“借道”网络,而不是停留在网络上。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对于一个产品的生产流程来说,融合也许不是终极目标,而只是一个环节或一个途径。网络不一定要作为各种媒介产品的直接载体,而是可以仅仅作为媒介产品的发行渠道。这种方式,有助于在更大程度上继承传统媒体产品固有形态的优点,适应受众既有的阅读或收听、收视习惯。而网络作为发行渠道,则可以降低发行成本,提高发行速度,拓展发行空间。

从目前来看,媒介融合将带来的是载体的“先合后分”的局面,即各种媒介产品都将汇流到网络中进行传输,而后又分散到各种不同的接收终端中,这样仍然可以保持媒介产品的多样化。

4.机构融合:更高层次的再分工

从宏观来看,技术的发展将促进网络新闻生产更加细化、专业分工更为明显,同时可能导致在网络新闻发布通道与平台上形成新的力量对比,从而带动多样化的合作模式的形成。以目前的发展情形来看,也许在未来,网络新闻内容的生产与新闻内容的发布这两个环节,会更明显分离,特别是在多媒体内容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