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媒介舆论学: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
48718400000053

第53章 流言作为畸形的舆论传播(4)

二、遏制流言的困境

虽然人们对流言的形貌特征、扩散过程、形成条件已能够作出较为科学的描述和阐释,但至今却未能找到制止流言的有效方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民间和地下的信息传播活动很难制止。流言传播是民间和地下的,而非官方和公开的。通常,试图制止流言的人,在事前不知道将有什么人、什么事会成为流言攻击的目标;在事后不知道流言的制造者、参与者是谁,也不知道这流言将传向何方、在多大范围内扩散。因为,流言的扩散状态是隐蔽的、无定向性的,来无影去无踪。时下,花样繁多的流言,几乎都是通过“听说”的方式,在窃窃私语中或者向人“介绍”情况时传播开来的,是“安全系数”最大的方法。对此,由于“口说无凭”,制止者就很难找到明确的打击目标。随着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手机短信、互联网成为流言制造者和传播者的宠儿,这使得流言传播被制止变得更加困难。

第二,流言内容事前难以做到准确防范。在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流言的内容呈现出多样化、难以确定等趋势。有时官方正规渠道发布的信息,也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窜改,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使得事前防范成为一大难题。

第三,流言扩散过程难以有效控制。流言扩散往往是多线路往返、多渠道传播。它在酝酿阶段,是一对一的传播,但到一定数量之后,许多接受者便会一哄而起、积极参与流言的扩散过程,流言传出去后再传回来时已经变形,再一次传播又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变形,如果大众传播媒介再介入,就更加黑白难辨,玉石不分。此时,制止流言谈何容易。

第四,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盲从心理作怪。盲从心理来源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民间真理,是人们不安、恐惧、害怕、紧张状态的心理反应,也是人们应付社会剧变,处理模糊状况的应急对策。它在流言扩散中具体表现为:一是愿意同大家对待流言的态度保持一致,即随大流;二是不愿对流言的内容细加分析推敲,以找出不合情理的地方;三是流言由小道而来由小道而去,传者相互匿名,谁对谁都没有责任;四是即使造成危害,被打的也只能是公众的屁股。

三、防范流言传播的四种办法

对付流言虽然还没有找到“灵丹妙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有害的流言束手无策,只要人们提高警惕,采取有效办法,就可以有效防范和遏止它的传播。2000年6月8日新浪网刊登一则新闻,标题是《调查网上“流言飞语”的新型服务人气旺》。讲的是由一家软件公司DigitalArts(东京港区)提供的新型服务——“为您调查网上对贵企业进行的诽谤中伤并定期提出报告”得到了很多企业的强烈反响的事。据说从5月中旬该业务在报纸上被披露后,来自大型食品制造商及金融机构等的咨询接连不断,其中的20家公司正在与该公司洽谈合同条件。调查对象为网上的Web网站、BBS及电子邮件服务等。选择了“社长姓名”、“公司”、“破产”、“死亡”等关键词后,就可用它调查各种网站,并提交在网上针对特定企业流传的信息报告。可见,在网络时代,流言的危害还是引起了相当多企业的高度警惕。

总的来说,对流言的防范与控制,通常可采用四种办法。

1.预防

这是在流言产生、形成之前,预先改变流言产生的条件,使其没有产生的土壤和气候。预防的措施主要有:一要灵活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和组织传播网络,向广大公众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质性、参考性、热点性、可靠性信息,以消除事物状况的暧昧性和模糊度,使公众关心的东西明晰起来,即可抑制流言的产生与形成;二要“两面都说”,避免“一面之词”,即既要提供正面材料,以正视听,也要提供一些反面资料,使大家心里有底;三要建立或利用从事民情民意收集、反馈的机构和网络,随时了解公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和议论的主要事情,及时做好疏导、引导工作,或者促成有关方面提前解决这些问题;四要加强教育,提高公众素质,增强对流言的批判能力和抗拒能力。历史上众多流言传播的事例证明,要减轻流言传播的危害,必须从预防上下工夫,发现有流言大面积传播的苗头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给公众以足够的相关信息。对于我国来说,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SARS事件所带给我们的教训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此外,流言监测机构、网上专门的流言调查公司、大众媒介上开辟的流言监测专版等可以对流言的预防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2.辟谣

这是在流言兴起和扩散之后,对流言中不正确的言论和虚假的信息予以驳斥、揭露和否认,以澄清事实,说明真相。常用的辟谣方法:一是矢口否认。即不承认流言所说内容的存在,并指出纯属别有用心的人的捏造。二是淡化事件。否定之词有时能提高人们对流言的兴趣,使流言进一步扩散,若淡化事件的重要性,不予太多理睬,并采取措施排除其危险性,流言往往也就随之消失。比如当影剧院的一个角落里突然响起了一声爆炸声,流言骤起:“炸弹爆炸”,观众蜂拥到门口,此时若不立即制止流言,必定造成人员伤亡。但你用喇叭喊:“这不是炸弹爆炸!”是没有用的。你应该说:“各位观众,请不要惊慌,刚才是一只高压灯泡(或轮胎)的爆炸声,是一起小事故。”这时,你甚至不能提“炸弹”这两个字。听到此,观众已经放松的神经就会立即绷紧。三是让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让事实本身来揭露流言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比如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散布萨达姆已被炸死的消息,此时运用上述两种方法辟谣,看来都不会见效,伊拉克方面采用了“让事实说话”的办法,立刻安排萨达姆在公共场合或媒介上露面,流言不攻自破。

3.补救

当你预感到在处理某些重大事件时的差错和疏忽可能引起流言,或者当某种暧昧的状况和不利的形势已经诱发了流言时,此时就要迅速采取行动纠正差错、弥补疏忽、扭转形势,设法使缺点和事态尽可能地不产生负面影响。这就是防范流言的补救措施。如何对付即将兴起的流言,这可以参照预防措施提出对策。至于如何对已经兴起的流言采取补救措施,这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让当事人对流言中确有其事的东西公开承认,并提供细节,但要对添枝加叶扭曲变形的地方加以纠正;二是堵住小道消息的缺口,严防第一手资料的提供者再进一步提供新的不利信息,比如撤换涉密人员,对泄密人员进行批评教育;三是组织权威机构对流言涉及的事件进行迅速调查,随后公布调查结果,如调查某人贪污受贿的情况,调查某人桃色新闻的真相;四是向公众提供所有信息资料。在“非典”爆发初期,由于媒介的集体失语,让流言和小道消息钻了空子,搞得人心惶惶。后来国家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特别是通过媒介每天公布“非典”最新情况后,公众由于得到了各方面的信息资料,流言也就随之销声匿迹了。

4.追惩

所谓追惩,就是在流言形成、扩散之后,一旦发现流言有违法犯罪之处,立即追踪调查,运用法律手段惩处流言制造者。比如对煽动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政权的流言,对造成政治混乱、社会不稳、经济恐慌、市场激变的流言,对诋毁他人名誉、诽谤他人人格、伤害他人尊严的流言……都应追根寻源,对流言的制造者追究法律责任。

如何更有效地制止和防范流言的传播,除了上述几种措施之外,美国波士顿市流言诊所负责人罗伯特·H.纳普根据他的经验从另一角度总结出了如下几种方法:一是提高新闻媒介的可信度,让人们通过新闻媒介获取完全正确的情报;二是使人们对领袖人物具有信任感;三是为了消灭模糊的真空状态,要马上掌握可信的情报和有权威的解释,以便迅速而简便地否定虚假信息;四是防止寂寞、单调和个人没有主见,这些是最易导致流言、传闻出现和传播的心理条件;五是要慎重开展宣传活动,以便揭露流言的有害影响及制造、传播流言的人的不良动机。

随着传播媒介的多元化,给流言的防范带来新的挑战,这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据深圳一家调查公司抽样调查显示,“非典”期间,在2003年2月10日以前,有8成的受访者是通过短信和互联网获知非典型肺炎的《手机短信流言纷飞,报纸电视稳定人心》,2003年2月16日《羊城晚报》A2版。。可见,流言传播媒介与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手机短信、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传播效率高,信息传播面大,且其传播渠道无法通过人为的措施加以切断。特别是手机短信,其传播途径沿着扩展了的人际传播网络进行,具有较强的说服性,由于发送效率提高,一个信息接受者可能收到多人发出的相同信息,更增加了信息的感染性。这些都要求人们以一种防范性的态度来对待流言传播。对于政府来说,应建立流言的检测和预警机制,像上面提到的网上调查流言飞语软件一样,在流言还未造成大规模传播和重大危害时就提请公众注意防范,把它扼杀在摇篮之中。

总之,尽管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进行慎重的科学探索和实验研究,但是,为了更有效地揭露和防范流言,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对付流言,我们决不是束手无策、无计可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