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场是一个舞台,是店长、顾客与服务人员共同演出的场所,而搭配演出的就是商品。当一场戏上演时,如果舞台的设计能与演员、道具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必然是一场叫好又叫座的戏。
卖场设计的原则
卖场是店长与顾客的商品与金钱从事交易的场所,卖场设计的基本原则为:
让顾客很容易进入
此点是顾客最关心的。卖场的设计,必须时时思考如何让顾客很“容易”、“自然”地进入店中。因为一个卖场,即使产品丰富、价格便宜、服务亲切,但如果顾客不愿进来或不知道怎样进来,即一切也等于白费。所以,如何让顾客“很容易地进来”是一切的根本。只有顾客愿意进来,门市店才有做生意的机会。
让顾客停留得更久
我们都了解,为买特定的某些商品而到商店去的顾客只占所有顾客的30%;换句话说,在顾客所采购的商品中,有70%是属于冲动型的购买。亦即顾客本来不想购买这样的商品,但在闲逛中受商品的内容、店员推销、包装或正在举办的特卖等因素的影响而购买。所以顾客一进入商店,商店便已展开销售的行为,此时卖场设计必须把握的第二个原则是如何让顾客在店里停留得更久。要注意的是:
(1)消费者的冲动型购买会越来越多。
(2)消费者停留得越久,会买得越多。
为达到此目的,卖场设计要从两方面来着手:
(1)创造“优势”。也就是要创造顾客愿意留下来的优势。此时卖场设计人员就必须思考如何做才会让顾客愿意留下来。当然,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清洁明亮”、“商品陈列易看易选”——是一定要考虑的。此外,良好的空调、音响效果和亲切的服务态度等因素也是使顾客愿意久留的原因。曾经有一家店在晚餐时间过后,都会精挑细选一些极为优美的音乐播放,并在音响效果上加以改进。经过观察,有些顾客会在晚餐后,信步走进商店,一边聆听音乐,一边选购商品。此刻对顾客而言,是真正在“享受购物的乐趣”。为此,该店店长还获得了不少顾客的肯定。
(2)排除“不适”。亦即要排除让顾客在卖场感觉到不舒适的地方。例如通路太窄、音响太过嘈杂粗俗、服务人员态度不佳等,都会无法让顾客久留;同时,顾客冲动购买的几率也会减少,自然也就损失了销售机会。
最有效的空间
“啊!真累”以及“啊!真舒服”这两句话虽然文辞简单,但意义却截然不同。如何让顾客感受购物的乐趣并想再度光顾,这是卖场设计与规划所最需思考的。
店铺中包含了“前方设施”、“中央设施”、“后方设施”及“建筑设施”,简单而言,可划分为“前场”和“后场”。规划当初,应将前场与后场的面积进行合理的分配,通常所采用的标准是8:2。但目前土地的成本越来越高,将用卖场租金标准租来的场地充当仓库或处理场,成本会提高。在物流系统逐渐发达之际,业者可努力创设、改进自己的物流系统,或与其他物流系统综合,尽量将有效的空间都用来做卖场,以增加营业额,降低成本。
营造最佳的销售气氛
在消费意识最高涨的时代,顾客的认同已从单纯的商品转移到对商店的整体形象。一般而言,销售气氛的创造,是要将商店的陈列、展示、色彩纳入企业的整体形象识别体系内,这样才能创造出独特的风格。
除了把握上述原则,卖场设计还应充分运用开店前对顾客所做的调查的资料,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卖场外观设计
风格独特的卖场外观,能在几秒钟内抓住观众或过路者的注意力,使人们立刻知道或有欲望知道这是何种商品,它经营的商品种类、内部气氛和周围其他商店有何不同,从而产生进店观赏、购物的欲望。因此,卖场外观的设计是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招牌
招牌是吸引顾客注意力的第一焦点。招牌的设计,只有先能引起人的注意,才可能吸引顾客走入店内。此时要考虑:
1正面招牌的位置、大小、广告效果;
2向外伸出的招牌的大小、位置;
3其他附属零散小广告板的情形;
4广告招牌的设计是否与营业种类相称;
5招牌的字体与色彩是否鲜明;
6招牌是否能吸引人;
7招牌的照明度是否足够;
8招牌的形象是否良好;
9招牌的广告价值如何;
10招牌的设计是否考虑到让它在夜间也能同样引人注目。
店面设计
行业不同,所展现出来的店铺外观也就不同。如果要让外观的设计适度表现出商店的经营业态,让顾客能一目了然,就必须考虑:
1店面的设计是否令人感到亲切;
2店面情况是否整顿得当;
3店面的设备是否充分;
4店面的通行是否通畅;
5店面前是否要摆设摊位、举行销售活动,如试吃、品尝或办理“早市”等;
6店铺的设计是否让人对季节变化变得敏感;
7是否能让展示橱窗充分发挥对外展示物品、对内陈列商品的效果;
8是否留意玻璃会反光的问题;
9是否留意要在店头摆设吉祥物,好让来店的人都能感觉心情舒畅。
出入口的设计
招牌吸引了顾客的目光,入口导引顾客进入店内。“让顾客很容易地走进来”是商店做生意的开始,如何选择一个适当的入口,将是决定日后客流量的关键。商店在选择出入口的时候,应仔细观察行人的行动路线。选择行人经过最多或最接近的方向与位置作入口应是比较适当的。当然,入口与商店内部的配置有绝对的关系,有时为迁就卖场的具体情况,入口亦需重新设计。而现在有很多超市是位于二楼或地下室,其出入口必须有明显的标示,才有利于引导顾客走入店中。
国内很多大大小小的零售商场不太重视商场出入口的设计,而是依照某些方面的方便或建筑物的结构来定。其实这里有一重要的原则,那就是设计的出入口,要尽量让顾客长一点时间逗留于店内,而不是一进入口就是出口,致使有的顾客一入门口买到自己要买的商品,马上转身就走。其实零售商自己也很清楚,最怕顾客不来,而不怕其来了不买东西。因为逗留时间长了,顾客就被商场内各类商品有意无意地吸引,使其临时产生购物欲望。
1尽量不要同一楼梯(门口)进出
即使它们很近也要把他们分隔开。海口市“新世界货仓商场”就是采取出入口在同一位置,结果自己无形中就造成了部分区域冷场,没有顾客去看,浪费空间。相反,另一大型超市出入口,但在两者之间隔开,使之不为同一条路线。
2依商品结构、面积规划出入口
根据商场各部门商品类别结构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常见于政府报告)来分析其对各类商品的消费比例,确定其应占有的面积。同时可参照其他超市零售店的商品配置,来确定自己在哪些方面突出来作调整,总体规划。
卖场内部布局
卖场流动线安排
顾客对商店的哪些方面最为关心呢?也许不少人都会胸有成竹地认为一定是商品的价格,但日本最近对连锁超市所做的一项市场调查表明,顾客对商品价格的重视程度只占50%,而重视程度居前三位的是:是否开放畅通,购物自由(20%);是否商品丰富,选择方便(15%);是否明亮清洁,环境优雅(15%)。当然,在消费理念、市场发育程度乃至商情、国情上,我国与日本都存在着差异。但很多方面对所有商店来讲都是重要的,却是毋庸置疑的。
上述顾客重视的几个因素,无不与卖场内流动线的布局有密切关系。流动线,指卖场通道,是顾客购物与商场服务员补货的必要通道,其设计要方便各方人员行走和参观浏览。卖场通道一般分为主副通道,主通道是顾客从店门进入店内的通道;副通道是辅助的通道,是顾客进入各个角落的重要通道。卖场流动线布局应充分考虑主副通道的宽度、商品补给路线选择、非营业场所与营业场所连接等各个方面。流动线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1明亮清洁,使顾客心旷神怡
明亮清洁的卖场通道、优雅轻松的购物环境,往往使顾客对店内商品产生一种新鲜、优质的感觉。把握住整洁与优质之间的心理连接,合理运用和安排有效空间内的灯光、音响、摆设、色彩,使之相互配合,才能营造出一派令顾客心旷神怡的物质、精神双重消费场所的氛围。
2主副通道相适宜
(1)主通道的形状
最具代表性的是“凹”字型主通道,可以让顾客顺利并明显地看到陈列的各大类商品,并能走过店内主要的商品陈列区,较快找到目标商品。
(2)主副通道的宽度
大中型商店主通道的宽度一般在2米以上,副通道在12~15米,最窄的通道也不能小于O9米,因为这是两个人并行或逆向非侧身避让相遇时的最小宽度。结算台前的通道应适当宽一些,一般在2米以上。因为这里集中了大量购物袋和购物车,最容易形成排队拥挤的情况,因而也最容易成为使顾客产生厌购心理的区域。
(3)主副通道要有层次感
主副通道要错落有致,把不同商品的陈列在空间感受上加以显著区别。一般商店的主打商品尽量放在主通道,而连带商品和辅助商品安排在副通道,但也要考虑整体商品布局。为了消除商场死角,一些商店也将特价品或畅销品摆放在最里面或副通道上。
(4)主通道要保证通畅
主通道内尽量少排放广告牌、品尝台等设施,应少采用商品突出陈列,更不能陈设与所售商品无关的器具、用品,以免阻碍客流,影响该区域销售。
总之,商店内通道的走向设计和宽度设置是根据商店规模、预计客流、商品品种和性质等来确定的。既不造成阻塞不畅的感觉,又不造成空间使用不经济,是通道设计不断追求的目标。
3卖场与后场衔接更紧密
商店的后场包括:仓库、作业工场、更衣室、办公区等,是商店的补给后方。它的布局设计对卖场商品布局有重大影响,因此也属于商店布局的重要一环。
后场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最合理、最经济地解决后场与卖场连接的补给线路规划。应在设计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后场到卖场的商品补给线路要选择最短的距离。
(2)从仓库到卖场的流通路线,要采取单行道方式,减少各种商品补给线的交叉和共用。
(3)仓库、作业工场与卖场的地板要平整一致,落差要以缓坡连接,切忌出现台阶、门槛等,以保证商品补给的平稳顺畅。
(4)前后场连接处既不能门户大开,也不能铁将军把门,建议使用推拉门,一可使出入口宽敞,消除对大件商品进出的限制;二可节约开门空间;三美观实用,隔离感强,又容易与背景融合。
(5)对于实行正规配送货制的商店,按国外经验数据,后场与卖场面积比约为2∶8。仓库中的存货与上架商品之和是商店前一天销售量的15倍。
商品品项的设计
零售商店的面积总是有限的,商品的陈列面积并非是无限的,商品品项也并非愈多就愈好,不好销的品项愈多就愈麻烦。因此必须决定销售哪些商品,而这些商品又应有多少个单品才合适。这就必须依据几个原则:
1顾客的需要
顾客的需要往往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也许开始时他们还会每一项商品都试一下,但一旦选定了其中一项,对于其他品项就不会再购买。
2有效利用空间
我们不能因为多数顾客选择这种商品,而少数顾客选择另一种商品,就把另一种商品给砍掉;同时也要考虑空间位置的利用,不要留有太多的闲置空间,浪费空间资源。对于零售商而言,卖场的空间可谓一尺空间一尺金,每一平方米的面积都承担有一定的成本费用。如果不让这些空间得以使用,势必影响利润,因此只要有足够的位置就得摆上商品,哪怕发挥的作用没有其他的那样大。
3商品等级
我们出售的商品不是单单给某一个人或一群人,而是众多有差异的顾客,他们的消费习惯、品味和经济条件等都不一样。就如有钱人到酒楼喝茶,没钱的买茶回家自己弄一样,即使对于同一类别的商品也有不同等级的差别,在同一类别不可只进一种商品,造成顾客毫无选择的余地,而应有不同价格、不同品质的多种商品。
4陈列量的大小
尽量考虑商品的等级,但并不意味着不同等级的商品也要求相同的陈列量或订货量,而是依照其销售状况来定,畅销的多,滞销的少,反之亦然。
5品项设计还要考虑流行性、季节性,拿服装来说,就有春夏秋冬。
货架商品的设计
为了方便商品管理和顾客购物,零售商常将同类商品陈列在一起,这样就涉及:
1占多大陈列面积。
2放在什么地方。
3怎么样摆放。
占有面积这一点容易理解,当然是好销的面积大一些,商品销售量与陈列面积成一定的正比关系。
放在哪里呢?良好的商品管理并非哪里有位置就摆在哪里。再好的商品若放在角落里,顾客想看都看不到,那就不必指望他们购买。货架以四隔(或层)而言,由下往上第三隔为黄金段位,畅销商品或你希望售出去的商品应陈列于此位。一般主张,商品的陈列为商品价格由下至上,价格由低到高陈列。商品体积大或重的商品摆在下面以便于拿取。在整体效果方面,如饮料类,就不能简单地将大瓶或高价的商品放在最高隔或最低层;因为其包装多种多样,最好是将相同包装的放在一块,这更能体现整体视觉效果。
怎样摆呢?既然这一空间用来摆放某一特定商品已定了下来,那此商品又应如何摆呢?那就是尽量把商品本身最能吸引顾客的部分展示出来,特别是一些图文并茂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