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鱼》、《渔夫的故事》、《海底两万里》……每当我们想起这些童话的海洋情景,都会对海洋世界的神奇、怪异、美丽充满无限的向往和探究。那浩瀚无垠的海洋里的各种生物是那样丰富多彩、五彩缤纷、取之不尽,还有各种丰富的矿产。那么,海洋里究竟有些什么呢?它们又是如何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第一节海洋家庭的成员——什么是海洋生物
我们都知道,海洋生物是指海洋里的各种生物,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微生物以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各种螺类和贝类;脊椎动物包括各种鱼类和大型海洋动物,如鲸鱼和鲨鱼等。
海洋生物富含易于消化的蛋白质和氨基酸,食物蛋白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氨基酸的组成。海洋中鱼、贝、虾、蟹等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富含人体所必需的9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含量更比植物性食物高出许多,且易于被人体吸收。
第二节丰富多彩——我国海洋生物知多少
你知道我国海洋生物有多少吗?经过几十年来海洋科技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已在我国管辖海域记录到了20278种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可分为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其中动物界的种类最多,据记录是12794种,原核生物界最少,据记录是229种。
我国的海洋生物种类约占全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0%。我国海域的海洋生物,按照分布情况大致可以分为水域海洋生物和滩涂海洋生物两大类。在水域海洋生物中,鱼类、头足类(例如我们常吃的乌贼,也叫墨鱼)和虾、蟹类是最主要的海洋生物。其中以鱼类的品种最多,数量最大,构成了水域海洋生物的主体。水域海洋生物种数的分布趋势是南多北少,即南海的种类较多,而黄海、渤海的种类较少。海洋生物物种约占世界海洋物种总数的10%,数量近50%。
根据我国最新的调查资料显示,分布在我国滩涂上的海洋生物种类共有1580多种。其中以软体动物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贝类的数量最多,有513种。其次是海藻358种,甲壳类,比如平常我们所说的虾、蟹,共有308种。其他类群种类很少。我国沿海滩涂生物的种数与海域生物一样,也是自北向南逐渐增多。
第三节久远的朋友——什么是海洋动物
说到海洋动物,它们的成员是相当繁多,而且动物之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也有很大差异。全球海洋的水体及其上空,从海上至海底,从岸边或潮间带至最深的海沟底,都生长着海洋动物。世界上的海洋动物估计有16万~20万种,微小的有单细胞原生动物,大的有身长超过30米、重超过190吨的蓝鲸。它们主要是以摄食植物、微生物和其他动物及其碎屑有机物质为生。
一般来说,海洋动物可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原索动物(现代科学一致归为无脊椎动物中)和海洋脊椎动物等3类。一类是海洋无脊椎动物。这种动物占海洋动物的绝大多数,门类最为繁多。
主要包括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纽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毛颚动物、须腕动物、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等。一类是海洋原索动物。海洋中介于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等。另一类是海洋脊椎动物。包括依赖海洋而生的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第四节没有它们世界不完美——什么是海洋植物
海洋植物是指海洋中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以生产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包括低等的细胞核藻类和高等的种子植物,差不多有1万多种。
海藻是海洋植物的主体,是人类的一大自然财富,目前可用作食品的海洋藻类有100多种。科学家们根据海藻的生活习性,把海藻分为浮游藻和底栖藻两大类型。
蓝藻、硅藻、甲藻、金藻和部分单细胞的绿藻,很多是海洋动物如甲壳类、贝类、海参、梭鱼、锱鱼和鲸类的饵料,对海洋动物的增养殖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沿海常见的蓝藻约200多种,藻体具有胶质,蓝绿色或墨绿色,比较黏滑。红藻约500余种,多数呈红色、暗红色或紫红色,经济价值比较大,资源比较丰富,中国沿海比较常见的约250余种。有些种类已经进行人工养殖,如红毛菜、紫菜、麒麟菜等,都是人们喜爱的食品;石花菜、琼枝、江篱、角叉菜、凝花菜等是琼胶和卡拉胶等医学和食品工业的原料;表面具有碳酸钙包被、外形像珊瑚似的石枝藻、鹧鸪菜和海人草等都是医药工业的主要原料。褐藻约300余种,中国沿海比较常见、经济价值比较大、资源比较丰富,约有150余种。目前已进行人工养殖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都是褐藻胶、甘露醇、碘和氯化钙的主要工业原料,又是人们喜爱的食品。这类褐藻主要生长在黄海、渤海和东海沿岸。马尾藻是资源丰富、种类最多、经济价值很大的一类褐藻,主要产于中国南海。
海洋种子植物种类比较少,主要生长在低潮带石沼中或潮下带岩石上,常见的有大叶藻、红须根虾形藻和盐沼菜,都是重要的经济种类,主要用于造纸和建材工业。
第五节漫长的历史——海洋生物化石
第一具海洋生物化石是在18世纪末期在荷兰默兹河附近被发现的。第一具可归类于沧龙的化石,是个破碎的头骨。它在1766年荷兰南端马斯特里赫特的一个石灰岩矿坑里被发现,当时市内的建筑是使用采石场的石灰岩来建造的。1770年时,当地一个荷兰的陆军外科医生对石灰岩上的奇怪骨骼有着浓厚的兴趣,开始出钱收集这些化石。在1774年,一个状态良好的头骨被发现,引起大众对于这些骨头的兴趣、争议,认为它们是大洪水时代之前的动物。数年后,法国陆军占领荷兰,化石被送到法国。法国科学家乔治·居维叶最初认为这些化石是种鳄鱼,后来认为它们是种巨型蜥蜴。在1822年,威廉·丹尼尔·科尼比尔将这个化石命名为沧龙,以流经马斯特里赫特的默兹河为名。沧龙的模式标本目前正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
沧龙生活在白垩纪末期,与着名的霸王龙同属一个时代,当霸王龙称霸陆地的时候,沧龙也正在海洋中称霸。沧龙有很多种类,其中最大的长达18米,生性凶猛,喜欢群居。以鲨鱼、剑射鱼、古海龟甚至其他的沧龙为食。如果在白垩纪末期的海洋里,还有比遇到一只沧龙更危险的事,那就是遇到它们一家子,那种后果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