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动物中的少数民族:珍稀动物
48732300000007

第7章 陆地精英——珍稀的哺乳类(2)

雪豹的主要食物是山羊、岩羊、斑羚、鹿、黄鼠、野兔等小型动物;有时候也会用旱獭来充饥,有趣的是它也袭击牦牛群、咬倒掉队的牛犊。如果在冬天,因为天气太冷雪太厚而找不到食物的时候,雪豹甚至会跑到低山区偷食人类的家畜和家禽。它们捕食的方式是以猫科动物特有的伏击式猎杀为主,有时候还会伴有短距离快速追杀。雪豹一般在每日清晨和黄昏出来捕食以及活动。它的性情凶猛机警,行动敏捷矫健,极富弹跳力,曾经有人看到过雪豹跳过15米多宽的峡谷,这就充分证明了它的弹跳能力。

每年的1~3月是雪豹的发情期,孕期是98~99天,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初产仔,每胎1~3仔。幼子一年后就会与双亲分居,2~3年性成熟,寿命一般在10年左右。雪豹由于数量的急剧减少,目前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8.美人鱼——儒艮

儒艮又称为海牛、人鱼、美人鱼等,是海洋中唯一的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海岸,特别是有丰富海草生长的地区。虽然它们被认为栖息于浅海,但有时也会移动至较深的海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北部海湾以及广东和台湾省南部沿海等。

据说儒艮与海牛是“亲戚”,但没有海牛的个头大,体长大约在2~3米之间,重250~400千克,皮下脂肪很厚。皮肤光滑,外表是褐色或暗灰色,腹部颜色比背部浅得多,身体表面毛发稀疏。

虽然它的颈部很短,但仍能有限度的转动头部或点头。另外它的前肢较短,像鱼的鳍一样。由于儒艮是哺乳动物,所以它具有乳房,通常只有1对乳头位于前肢根部。儒艮没有外耳壳,只看得到小小的耳孔,眼睛也很小,但是嘴很大,呈纵向,舌头也很大,这样更利于进食海底植物并且可以很顺利地将植物上附着的沙子排除嘴外。

儒艮的气孔在头部顶端,平均15分钟换一次气。头部和背部皮肤坚硬、厚实。鼻孔位于头部中央部位,周围有皮膜,可在潜水时盖住鼻孔,以免吸进去过多的水。宽而扁平的嘴位于厚重鼻部的末端下方,嘴边的短须是进食时的重要工具。

儒艮一般在白天或者晚上觅食,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则多半在晚上觅食。它每天要消耗45千克以上的水生植物,所以它们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摄食上。儒艮主要食物是多种海生植物的根、茎、叶与部分藻类等,常会吃掉整株植物。它们不会使用门牙来咬断海草,而是以其大而可抓握的嘴来摄食。儒艮在觅食海藻时的动作和牛很像,一边咀嚼,一边不停地摆动着头部,难怪有的地区的人把儒艮叫做“海牛”呢。

饱食后的儒艮不仅会随时出水换气,而且喜爱潜入30~40米深的海底,伏于岩礁等处静静地休息,但是,它们从不远离海岸到大洋深海去。儒艮行动缓慢,性情温顺,不像海豹等动物那么凶猛。

这可能与它的特征有关,因为它的视力比较差,不过听觉很灵敏,一般在抵御外敌时都会利用它的听觉来感知。另外,儒艮对海温有一定的要求,从来不去冷海。对冷水非常敏感,一般水温不能低于15℃,不然会染肺炎死去;另外水质差也很容易感染皮肤溃疡、寄生虫等。

儒艮全年大部分时间都有繁殖行为,孕期约为11~14个月,每三年怀胎一次,每胎产一仔,从出生到发育成熟约需要7~8年时间。幼儒艮脆弱,皮肤很薄,因此常常夭折于鲨鱼口中。母亲喂奶时常用一前肢抱着小儒艮,另一前肢划水,将头和胸露出水面,姿势十分好看,因此人们又称它们是“美人鱼”。儒艮的平均寿命在78岁左右。

9.森林寿星——大象

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动物,主要外部特征是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和扇形大耳朵。象鼻具有缠卷的功能,是自卫和取食的有力工具。

大象分为两种,一种是亚洲象,另一种是非洲象。亚洲象历史上曾广泛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目前的分布范围已缩小,主要分布在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部分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则广泛分布于整个非洲大陆。

亚洲象也称印度象,它们高达2米多,体重在3吨左右。非洲象生活在热带稀树的草原上,非洲象高达3米多,体重5~6吨。

这两种象都喜欢群居,象群一般由老雌象带领,它们喜欢在清晨和黄昏时觅食。

大象的头很大,耳朵也很大,犹如扇子,四肢粗大如圆柱,用来支持巨大的身体,由于身型巨大的缘故,因此它的膝关节不能自由弯曲。大象的鼻子很长,几乎与体长相等,呈圆筒状,可以伸屈自如;鼻孔开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状突起,能捡拾细物。大象每足5趾,但第1趾、第5趾发育不全。身体的毛比较稀疏,体色是浅灰褐色。

大象以植物为主食,食量非常大,每日食量在225千克左右。

寿命在80岁左右,有的可达到100~120岁。

大象的求爱方式比较复杂,每当繁殖期到来,雌象便开始寻找僻静之处,用鼻子挖坑,建筑新房,然后摆上礼品。雄象则四处漫步,用长鼻子在雌象身上来回抚摸,接着它们用鼻子互相纠缠,有时把鼻尖塞到对方的嘴里,好像人与人之间的亲吻一样,非常有趣。

大象的孕期长达600多天,一般每胎1仔,在生育第二胎的前后间隔需要8年的时间。

10.沙漠之舟——野骆驼

骆驼有两种,有一个驼峰的骆驼被称为“单峰驼”;有两个驼峰的骆驼被称为“双峰驼”。单峰骆驼比较高大,在沙漠中能走能跑,并且可以用来搬运货物,也能驮人。双峰骆驼四肢粗短,适合在沙砾或雪地上行走。

不论是哪一种骆驼,它们都具有超常的耐饥耐渴能力。人们能骑着野骆驼横穿沙漠,所以人们送了个“沙漠之舟”的美称给它们。

野骆驼的驼峰里储存着脂肪,这些脂肪在骆驼得不到食物的时候,能够分解成骆驼身体所需要的养分,供骆驼生存需要。野骆驼能够连续四五天不进食,就是靠驼峰里的脂肪来维持能量的。另外,野骆驼的胃里有许多瓶子形状的小泡,那是野骆驼储存水的地方,这些“瓶子”里的水使骆驼即使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生命危险。因此,野骆驼比较适合在沙漠地带生存。

野骆驼的耳朵里有毛,这样能阻挡风沙进入;野骆驼有双重眼睑和浓密的长睫毛,也是为了防止风沙进入眼睛;野骆驼的鼻翼还能自由关闭。这些“装备”使野骆驼一点也不怕风沙。沙地软软的,人脚踩上去很容易陷入,而野骆驼的脚掌扁平,脚下有又厚又软的肉垫子,这样的脚掌使野骆驼在沙地上可以自由行走,不会陷入沙中。野骆驼的皮毛很厚实,能够适应沙漠非常寒冷的冬天,野骆驼的皮毛对保持体温也有很好的作用。野骆驼对沙漠里的气候非常敏感,有大风快袭来时,它就会跪下,这样就能通知人们天气要变了,使旅行的人可以预先做好准备。

在1000万年前骆驼生活在北美洲,它们的祖先越过白令海峡到达亚洲和非洲,并演化出双峰驼和单峰驼。双峰驼的驼峰可以储存40千克脂肪,在炎热饥饿的时候,这些脂肪便会分解成骆驼所需的营养和水分。野骆驼能在10分钟内喝下100多升水,并且排水少,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一天中仅排一升左右的尿。而且它们不容易出汗,要在体温约40℃时才开始出汗,也不轻易张开嘴巴,这些就使野骆驼能在沙漠中坚持8天不喝水也不会渴死。

双峰驼交配期在每年的1~2月,单峰驼则多在雨季,这时雄性骆驼变得非常好斗。双峰驼的孕期是30~90天左右,单峰驼孕期是370~440天左右,哺乳期是3~4个月。幼骆驼出生就很强壮,出生第一天就能跟着母亲到处跑,双峰驼喜欢结小群,可吃任何植物,春秋时节会在分布区进行南北迁徙活动。

单峰驼的分布范围主要在苏丹、索马里、印度及附近国家。双峰驼曾经分布广泛,但是,现在只剩下约1000只野生双峰驼生活在戈壁滩,另外,还有极少量生活在伊朗、阿富汗、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我国的野生骆驼十分稀少,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1.中国制造——黑麂

黑麂是我国的特有动物,分布范围十分狭小,目前在国内仅见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黑麂主要栖息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灌木丛中。它喜欢在早上和黄昏的时候活动,平时在大树底下或者山涧周围休息。早春时节,它会在茅草丛中寻找嫩草充饥,另外还会食用伞菌、三尖杉、矩圆叶鼠刺、杜鹃、南五味子、爬岩红等。更奇怪的是,它们偶尔也会吃一些动物性食物。

黑麂体长在100~120厘米之间,通体毛色是棕黑色,额部有一簇毛是鲜棕色略带浅褐色的,毛的长度可达到6厘米左右,有时甚至能遮住两只短角。黑麂尾巴较长,一般超过20厘米;背面呈现黑色,腹面和侧面为纯白色;雄黑麂的头上有角,雌性没有。

黑麂全年都能繁殖,没有明显的繁殖季节。雌黑麂每胎产1仔,产后还可以交配和怀孕,一般情况下每4年内能产3胎。

12.抗寒勇士——白唇鹿

白唇鹿的嘴唇是白色的,因此叫白唇鹿。白唇鹿体型很大,肩高可达130厘米,身长超过200厘米。它们生活在海拔3500~5000米的高原山地,白唇鹿的食物非常广泛,主要食物是树叶、嫩芽和草。

白唇鹿被人们称作“抗寒勇士”,它身上厚厚的长毛能够抵御寒冷。白唇鹿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海拔3500~5000米的高山上,大部分时间活动在海拔4000米上下的范围内,当夏季到来的时候,白唇鹿耐不住15℃的气温,就会上升到海拔更高的地方“避暑”。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它们的鼻子应环境而生,使得它们在空气稀薄的地方都可以自由自在悠闲地生活。

每年10~11月是白唇鹿的发情期。这个时候的雄鹿会高声嘶鸣,发出一系列的咆哮声,声音粗壮而低沉,昼夜不停,并且用蹄子或角刨动地面,或者是在地面上打滚,往往身上沾很多的泥土。发情的雄鹿没有固定的栖息地点,四处奔走,寻找发情的雌鹿。一般一只雄鹿可以占有数只雌鹿。雄鹿之间的争夺配偶的现象也很严重,常常在决斗的过程中把角折断。雄鹿在发情期间,食欲不振,几乎不吃不喝,脖子部位开始肿胀而变得很粗,性情凶猛,完全处于兴奋状态,所以在交配期前后变得十分瘦削。雌鹿的怀孕期为8个月,到第二年的5~7月产仔,每胎产1仔,偶尔产2仔。刚出生的幼仔全身具有斑点,一个月以后斑点逐渐消失,3岁后达到性成熟。

13.“众芳摇落独暄妍”——梅花鹿

梅花鹿又称日本鹿,共有7族,目前主要生活在我国东北及日本、朝鲜半岛。梅花鹿生活在森林边缘和山地草原地区。

雄鹿的角很长,每年换一次,雌鹿没有角。新长出的角由带茸毛的皮肤包着,这是鹿茸角,是一种很好的药材。

梅花鹿十分胆小,并且它们的毛色会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夏季体毛是棕黄色或栗红色,而且没有绒毛。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许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点,很像梅花,因而得名“梅花鹿”。梅花鹿冬季体毛是烟褐色,白斑不明显,与枯茅草的颜色很相似,这也是为了适应冬季的环境,保护自身不容易被天敌发现的原因。颈部和耳背是灰棕色,一条黑色的背中线从耳尖贯穿到尾的基部,腹部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块,其周围有黑色毛圈。尾背面是黑色,腹面是白色。

雌性梅花鹿头上没有角,而雄性头上有一对雄伟的实角,角上有4个叉,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叉与眉叉距离较大,位置稍高;主干一般向两侧弯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横抱,角尖向内弯曲,相当锐利。

梅花鹿喜欢在早晨和黄昏活动,生活区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春季多在半阴坡,采食板栗、野山楂、地榆等乔木和灌木的嫩枝叶和刚刚萌发的草本植物;夏秋季迁到阴坡的林缘地带,主要采食藤本和草本植物,例如何首乌、草莓等;冬季则喜欢在温暖的阳坡,采食成熟的果实、种子以及各种苔藓地衣类植物,有时候也会到山下采食油菜、小麦等农作物,还常到盐碱地舔食盐碱。

每年的8~10月梅花鹿开始发情交配,雌鹿发情时发出特有的求偶叫声,大约要持续一个月左右。此时的雄性梅花鹿性情变得粗暴、凶猛,常为了争夺配偶,而发生角斗,这种“角斗”在鹿类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而雄鹿在求偶时发出像老绵羊一样的“咩咩”叫声。梅花鹿的孕期为230天左右,在次年5~6月产仔,一般每胎产1仔,少数也有2仔。哺乳期为2~3个月,4个月后幼仔便可以长到10千克左右。1.5~3岁性成熟,寿命约为20年。

梅花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被用作医药成分加以利用,因而遭到人为过度捕杀,数量萎缩。加上栖息地破坏严重,天敌增多,梅花鹿濒临灭绝。在我国,梅花鹿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