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福布斯财富故事会:福布斯全球顶级富豪成功商道
48735100000013

第13章 世界钢王:拉克希米·米塔尔(1)

不断并购同类企业,终于打造出全球最大的钢铁公司。

姓名:拉克希米·米塔尔

出生日期:1950年6月15日

籍贯:印度

产业:印度米塔尔钢铁公司

资产状况:450亿美元

2008福布斯财富排名:第4位

米塔尔在21岁就建造了自己的钢铁小作坊,25岁脱离家族企业,在印度尼西亚成立了小工厂,并逐步建立了一个跨越14个国家的钢铁帝国。他非常善于把握机会,在印度尼西亚“能量爆满的10年”里,他学会了低成本生产;在随后的1989年,他到了特立尼达岛,掌管一个国有工厂;之后,他在墨西哥和加拿大展开了收购,并在1995年进入了哈萨克斯坦。通过一步步的并购行为,米塔尔不断掌控了更多的资源,拥有了更多的财富。

豪宅里的鸿门宴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举办得非常成功,赢得了世界人民的称赞。在8月24日晚上的闭幕式上,下届奥运会主办地——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接过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交接的奥运会会旗。2012年,奥运会将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

在我们的记忆中,关于伦敦最多的印象恐怕就是“雾都”这一称谓了。其实,除此之外,伦敦还有一项世界纪录:居住在伦敦的亿万富翁一共有40多位,它是世界上居住亿万富翁最多的城市。在这40多位富翁里面,有13位是外国人,他们大多是在本国获得巨额财富之后,再选择到伦敦定居的移居者。

来自印度的拉克希米·米塔尔就是其中之一,这位大富豪被誉为“世界钢王”。2004年,他在伦敦市中心的“肯辛顿宫花园”内购得一座豪宅,花费7000万英镑(约合1.28亿美元),该房子也作为“世界上最昂贵的房子”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而且,该地区也是社会名流和商贾富豪的聚居地。米塔尔的左邻右舍都是名门望族,其中包括英国王室名下的肯辛顿宫,英国前王妃戴安娜生前一直在此居住;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的文莱苏丹的伦敦居所也在这里。所以,该地区也被称为“亿万富豪地带”。

米塔尔的房屋内设施高档豪华,这套豪宅有120个房间,院内设施应有尽有;花园占地4.45公顷,树林面积19公顷;2幢宾客房有9个房间。有网球场、2个室外游泳池、3个室内游泳池、保龄球房、壁球室、马厩、电影院、酒窖、早餐室、宴会厅、应急避难室、大理石地板、车道,以及可停放8辆豪华轿车的车库。对于如此气派豪华的生活环境,米塔尔本人情有独钟。

如果某天米塔尔邀请你到他奢华豪宅与他共进晚餐,你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或者欣喜若狂。这很正常,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能得到这样的机会,恐怕不是天方夜谭就是黄粱美梦。即便作为他生意场上最强劲的竞争对手,面对这样的邀请也会欣然赴宴。

2006年某个灯火阑珊的夜晚,有人就得到了去这座豪宅享受的机会,欧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钢铁企业阿塞洛的CEO多利就收到了米塔尔的邀请信。多利到了米塔尔家之后,两人谈笑风生,纵论天下。美味佳肴自不必说,光是富丽堂皇的环境,足以让多利嗟叹良久。不过米塔尔显然没有给多利太多浮想联翩的机会,因为这是一餐“鸿门宴”。

刚刚喝下餐前的一杯香槟,米塔尔春意盎然的脸上突然浮现出一丝狡黠,他充满期待地直视着多利的眼睛,温和地说:“你看咱们两家公司合并怎么样?”

这个晴天霹雳般的问题显然没有给多利太大的震动,在他踏入米塔尔殿堂的一刹那,他应该能猜出八九分,毕竟在生意场上多年摸爬滚打,这点嗅觉他还是具备的。所以对于米塔尔的提议,多利没有作出回应。多利暗自揣测,因为文化差异的关系,有七八成以上的合并行为都会以失败告终。但是多利并没有当场拒绝,他表示自己回去会好好考虑。

米塔尔却没有这样的耐心,两个星期后,他准备飞往加拿大的多伦多。在法兰克福机场登机之前,他打电话给多利:米塔尔钢铁公司会在第二天正式发布一条爆炸性消息——将出价226亿美元收购阿塞洛钢铁公司。

这个电话不但让多利目瞪口呆,而且在整个欧洲引起轩然大波。消息传出之后,立刻引来一片反对之声:时任卢森堡总理的睿克批评米塔尔钢铁公司的行为属“恶意吞并”;当时的法国财政部长布雷顿指责米塔尔“胡言乱语”。人们都很清楚,米塔尔钢铁公司是通过吞并不断壮大起来的,米塔尔的这一并购计划无疑让欧洲人感到极为不满,人们无法接受欧洲的钢铁事业被一个印度人掌控。

尽管多利对这一计划表示反对,但米塔尔认为自己和多利依然是朋友,自己非常尊敬对方。在商言商,朋友归朋友,并购计划仍将继续,米塔尔对自己宏伟蓝图的描绘显然不会轻易放弃。如果此次收购得意完成,米塔尔本人将控制全球钢铁行业约10%的份额,这一比例比紧随其后的竞争对手高出两倍多。毫无疑问,这将是钢铁行业最大的收购案,在此之前的2004年,米塔尔以158亿美元买下LNM控股公司也曾引起巨大轰动。

米塔尔之所以下这么大的决心要收购阿塞洛公司,与乌克兰一家钢铁公司有关。因为这家钢铁企业经营不善,阿塞洛公司与米塔尔都对这家企业抛出橄榄枝,双方势在必得,互不相让,导致并购价格一路飙升。虽然财大气粗的米塔尔以48亿美元的成交价格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这个成交价格却高于原定计划一倍。通过这次艰难的博弈,米塔尔下定决心必须尽快收购阿塞洛公司,让这个“眼中钉”从地球上消失,才能避免以后让更多的真金白银在“鹬蚌相争”中付诸东流,白白让“渔翁得利”。

但是,阿塞洛公司显然不会轻易就范,他们“誓死不卖”。其实阿塞洛公司并非等闲之辈,它是一家由法国、卢森堡和西班牙三国资本共同组成的联合型钢铁企业,总部设在卢森堡。阿塞洛公司为欧洲企业提供车用钢板,产品质量精良,技术先进,一直被行业内称为“技术大家”而闻名于世,相比之下,米塔尔公司只是一个“投机倒把”的“暴发户”而已。

钢铁王国成就霸业

因为钢铁作为工业企业的主要原材料,而阿塞洛公司又是欧洲钢铁企业的老大,与许多国家都有业务往来,因此米塔尔公司提出并购阿塞洛公司的计划,令许多欧洲国家政府感到恐慌。更为严峻的是,当时的米塔尔已经控股了欧洲13家钢铁企业,一旦收购计划成功,那么除俄罗斯外,整个欧洲几乎所有的钢铁市场都将由米塔尔钢铁公司所控制。

显然,这个局面是大多数欧洲国家不愿看到的。因此,欧洲许多国家的领导和富豪开始频繁接触,希望结成联盟,共同反对米塔尔的收购计划。欧洲各国冶金工会发表联合公报,他们以担心裁员为借口,强烈反对米塔尔收购阿塞洛公司。而处在风口浪尖上的阿塞洛公司则宣布,与俄罗斯亿万富翁莫尔达索夫的一家钢铁公司合并,重新组建一个大型钢铁企业。

除此之外,各国政治要人纷纷发表看法: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公开支持这个合并计划;当时作为卢森堡首相的容克与法国高层领导会晤后表示,米塔尔的这次并购“居心叵测”,政府将会坚决阻止。至此,两家企业之间的并购事件,已经演化为一场为维护经济安全的“爱国政治战争”。

向来所向披靡的米塔尔并没有料到事情会演变得如此棘手,照此下去自己的宏伟蓝图肯定会泡汤。但是,坚韧的米塔尔却越战越勇,或许反对的声音是检验自己诚意的最好工具,他会坚持到底。所以,精明的米塔尔请来了公关顾问,为自己的并购计划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米塔尔首先把目光瞄准到法国人身上。他聘请在法国社会名流中颇具影响力的公关大师安娜·梅欧担任顾问,以共同精心策划和运作这场公关战争。梅欧也没有让米塔尔失望,她引荐米塔尔与法国各界的实力派人物频繁接触,让他们明白米塔尔是位优秀的企业家,他不但善于经营、精于管理,而且充满责任感。只要并购计划成功,米塔尔不仅会让新公司的业务如日中天,而且工人的就业岗位不会减少。通过坚持不懈的游说,成果日渐显现出来,媒体和舆论逐渐成为米塔尔的声援者,反对收购的声音也开始变得日渐微弱。

此外,在梅欧的撮合下,米塔尔与法国奢侈品和零售业巨头——PPR集团前总裁弗朗索瓦·皮诺成了莫逆之交。皮诺不但公开表示支持米塔尔的收购计划,还以独立董事的名义率先加入米塔尔公司董事会。有了皮诺的大力支持,米塔尔结识了许多对政界有影响力的法国巨贾,并得到了他们的帮助。比如,法国AGF保险公司总裁让·菲利浦·蒂埃里就公开表示,如果阿塞洛公司与俄罗斯的钢铁公司合并,其管理将成问题。此言一出,引起许多政界人士和阿塞洛公司股东的担忧,他们害怕阿塞洛公司合并后将受到俄罗斯方面的行政干预。

更为关键的是,米塔尔还赢得了法国兴业银行总裁达尼埃尔·布东和ATTICUSCAPITAL基金总裁罗特席尔德的支持。这两家法国著名金融机构的掌门人,同意出资80亿和100亿欧元,支持米塔尔收购阿塞洛公司。而且,持有阿塞洛公司7.4%股份的法国金融家罗曼·扎莱斯基,也明确表示支持米塔尔的收购行为。

得到众多支持的米塔尔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这时精明的米塔尔除了表示自己的高姿态,还“顺水推舟”地做出了一系列让步:将收购价提高到283.8亿欧元;将今后准备持有的阿塞洛公司股份比例由73%减至43%;在董事会成员构成中,接受阿塞洛公司占4席、米塔尔公司占3席的方案;在管理层人员安排上,同意先由阿塞洛公司任命首席执行官。米塔尔的这一举措,令阿塞洛公司股东们大加赞赏,纷纷表示此次并购案是一次“理性的婚姻”。

至此,并购宣告成功。新成立的“阿塞洛-米塔尔”公司,年产钢铁超过1.1亿吨,年营业额达600亿欧元,在欧洲、美洲和亚非两洲所占市场份额,分别达到54%、35%和11%,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巨人”。

当初看似不可能的并购,在腰缠万贯、善于经营的拉克希米·米塔尔面前,终归是一次有惊无险的超越之旅。那么,这个神奇的“世界钢王”,又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

以金钱为名字的富翁

居住在英国伦敦富人区的拉克希米·米塔尔,出生地却是印度西北部一个长满荆棘树的小镇的贫民区。

1950年6月15日,在印度西北部拉贾斯坦邦萨度普尔的一个贫苦家庭里,一声男婴的啼哭给愁容满面的母亲带来了一丝微笑。谁都无法预料这个在苦难中降临的小生命,会在今后的几十年里,成长为印度最富有的人。

米塔尔刚出生的时候,当时的印度刚刚脱离英国的殖民地统治,人们在欢庆自由的同时,也必须接受因英国人的离去而带走大量工作机会的事实。刚刚获得独立的印度政府满目疮痍,根本无力顾及像萨度普尔这样边远的地方,而且该地区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经常沙尘漫天、干燥缺水。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其艰难的处境可想而知,米塔尔的乡亲们穷困到无法生存的地步,许多人被迫背井离乡,另寻活路。

尽管有许多报道曾披露米塔尔出身豪门,并从父亲手中继承丰厚的遗产将家业发扬光大,但是米塔尔的叔叔说:“我们的家庭真的很普通,绝非名门望族。”著名的《时代》杂志也证实,米塔尔其实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寒的家庭中。

的确,从20世纪初,米塔尔的父亲就开始在加尔各答经营钢铁制造的生意,但是在当时国家贫弱、战火纷争的年代,商人没有破产就算万幸,除了保命,难以去考虑企业经营的事。当时,米塔尔一家20多口人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连张像样的床都买不起,经常就直接睡在地上。厨房对于米塔尔一家更是奢侈品,根本负担不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米塔尔的家人只能在院子里搭个灶台,露天生火,遇到风沙大的时候,锅里常常都是沙子,即便如此,也还是要尽力下咽,不能浪费,因为生存比什么都重要。

父母显然是穷怕了,他们不希望儿子将来也在贫困中度过,于是给儿子取了个充满财气的名字:拉克希米·米塔尔。在印度语中,“拉克希米”包含了金钱的意思,即印度的财富之神。米塔尔的父母并非有先见之明,也不会算命占卜,只是后来米塔尔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实现了父母寄予儿子的希望。

米塔尔从小就不爱说话,性格内向,学习却非常刻苦,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而且他从小就树立了远大志向。我们都知道,在小学的课本上曾有这样一个故事:鲁迅先生为了提醒自己不要迟到,在三味书屋的私塾课桌上,刻了一个花骨朵般的“早”字,来让自己铭记。米塔尔也有这样的趣事,上小学时,他为了防止自己的尺子丢失,在上面做上记号。但是他刻的不是“早”字,也不光是自己的名字,而是“拉克希米·米塔尔博士,商学士、工商管理硕士、博士”。可能幼年的米塔尔根本不知道这些简单的称谓意味着什么,需要付出多少汗水,尽管这种行为在旁人看来有些幼稚,但是从尺子上所刻的文字中包含的坚定理想可以看出,米塔尔是个有大志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