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高大巍峨的山
48735300000001

第1章 地球的棱角——山之学习篇

第一节雄伟壮阔——山的认识

1.山的基本知识

奇险是山,逶迤是山,平坦是山,突兀是山,温柔是山,呼啸是山。

山,有的鬼斧神工,有的又平淡无奇。

山,通常来说是地壳上升地区经河流切割而成的,一般指高度较大的、坡度较陡的高地。

山自上而下分为山顶、山坡和山麓三部分。按高度可分为高山、中山和低山,“高山”是指山岳主峰的相对高度超过1000米,“中山”指其主峰相对高度在350米~1000米,“低山”指主峰相对高度在150米~350米。如主峰相对高度低于150米,就很难形成山岳景观,只能称为丘陵岗地了。

山按成因可分为构造山、侵蚀山和堆积山。构造山是指地质构造因素起主要作用而形成的山,如断块山、褶皱山、单面山等;侵蚀山是指地面经外力长期侵蚀分割而形成的山,如泰山;堆积山则主要指火山。

2.山的各种定义

“山系”:指由在形态、成因、结构上有着紧密联系的主要山脉和各级次要山脉组成的山脉综合体。

“山脉”:指沿一定方向的若干相邻山岭并有规律分布的山体总称。由于外观很像脉络,因而得名为“山脉”。

“山结”:指多条山脉的交会地。如我国帕米尔地区的“山结”,就是由昆仑山、天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交会而成。从太空上往下看,一条山脉就像一条“飘带”,由这样的“飘带”结成的“扣”,就叫山结。

“山原”:指构造复杂、海拔高度较大的辽阔高地,常为山脉、山系、高原和盆地交错的综合体。例如,我国的青藏高原为世界最大的山原。

“山嘴”:指山区曲折的“V”形谷地向河流凸出并同山岭相连的坡带。山嘴分为交错山嘴、曲流山嘴和削平山嘴。

“山峰”:一般指尖状山顶并有一定高度,多为岩石构成。也有断层、褶皱或铲状、垂直节理控制的结果,也有的是火山锥。

“山口”:又称垭口,指高大山岭或山脊的鞍状坳口,常由侵蚀造成。

“山谷”:指山地中较大的条形低凹部分,主要是构造作用、流水或冰川侵蚀的结果,经常被用作通过高山的道路。按结构可分为:断层谷、向斜谷、背斜谷等。

“山脊”:指比周围高的山地,也称“分水岭”。

3.大地之子从何而来

我们知道,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然而,在这比例不大的陆地面积中,山地竟占陆地总面积的28%以上,达42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整个亚洲的面积,可见地球上的山有多少了。

地球上这么多的山是怎样形成的呢?

地质学家认为,形成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壳的水平挤压。一种是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而造成的水平挤压;另一种是由于在不同纬度上受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地壳向赤道方向的挤压。这两种挤压再加上地壳受力不均所造成的扭曲,就形成了各种走向的山脉。

一般来说,地壳中比较坚实刚硬的部分,在地壳发生运动的时候,往往发生断裂,在断裂的两侧相对上升或下降,有时也能突出地面成为高山。

在地壳中一些柔弱地带往往较易受地壳运动影响而产生褶皱隆起,造成绵亘的山脉,世界上许多山脉就是这样形成的。地壳运动造成了地面的凹凸不平后,再经过气候、流水以及冰川的侵蚀冲刷,才有了现在这样崇山峻岭的形状。但是由于地壳运动并未停歇,一些新生代形成的山脉直到现在还在不间断地上升,像我国的喜马拉雅山。

4.山地及其特征

山所盘踞的地面称为山地。山地是地势相对较高、表面起伏很大的地区,由山顶、山坡和山麓组成。现在大陆区的山地主要是新第三纪以后形成的(或再度隆起的)。

根据高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高加索-喜马拉雅型年轻的山地。其主要特点是年轻山脉与各种类型的盆地相间,伴有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通常以强烈的侵蚀切割作用占优势,而在高山地带则是冰川作用占优势。例如安第斯山、阿尔卑斯山等。

(2)天山型再生山地。其主要特点是在某一地质时期曾是强烈活动地区,后来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广泛遭受剥蚀夷平,在晚新生代时期又重新因强烈活动而形成山地。在山地中断裂现象普遍,山间盆地为年轻的沉降带,而分水岭和山坡上往往发育着古准平原面,在山前地带存在着年轻的剥蚀面,形成差异性的断块构造。例如阿尔泰山等。

(3)兴安-武夷型复活山地。这类山地在中古代造山以后,从第三纪到中新世长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受剥蚀夷平,从上新世到更新世初,又重新上升形成山地。山地中有断裂现象,但差异性较小,也有断陷盆地,在分水岭上存有古剥蚀面残余,不少山地具有高原性质。倒如云贵高原。

(4)残余型山地。山地形成后地壳一直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不断剥蚀夷平,所以山地较为平缓,高度变化不大。倒如我国的大别山。

(5)太平洋型年轻山地。各种岛弧分布在太平洋西岸、印度洋东北部等大陆与大洋的接触带上,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是该区的主要特点。地形发生强烈分异,产生巨大的深坳陷海沟和岛弧。倒如台湾山地、日本列岛等。

5.两条巨大的山系带

地球陆地上有两条巨大的山系带:一条是环太平洋山系带,另一条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带。

环太平洋山系带:主要为南北走向的巨大山系,包括美洲的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阿拉斯加山脉,亚洲和澳大利亚的太平洋沿岸山脉,以及日本、菲律宾等岛弧山脉。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带:主要为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横跨于欧亚大陆中南部和非洲的北部,包括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系、北非的阿特拉斯山脉,亚洲的兴都库什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这些山系向东经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及其他群岛与环太平洋山带相接。

纵贯美洲大陆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这个山系北起美国的阿拉斯加(在北极圈以北),沿北美、南美大陆西境直达阿根廷的火地岛(位于南纬53°左右),南北长达1.5万千米。

这条山系由北美的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马德雷山脉和南美的安第斯山脉组成。山脉之间有无数的山间高原、山间盆地、谷地等。北美部分的山系海拔一般为1500米~3000米,最高的麦金利峰可达6193米;南美部分的山系,大部分海拔在3000米以上。但其中的阿空加瓜山海拔6964米,不仅是南美洲,也是美洲的第一高峰。

高耸的科迪勒拉山系,是美洲的天然屏障,也成为该地水系和气候最大的“分界岭”。同时它又如同一堵大墙,成为东西交通的重要障碍。

6.山脉的划分

地球上众多的山脉,各种各样,人们为了便于区分,就根据其形成原因把地球上的山分成三大类,即火山、褶皱山和断层山。

火山是由地下喷出地表的熔岩形成的。地壳中的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下,会冲破覆盖在它上面的岩石,喷出地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火山喷发。在火山爆发时,大量的熔岩喷出地表,在火山口周围堆积起来,形成了高大的山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火山。例如日本的富士山,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世界上最高的火山是位于南美洲阿根廷境内的阿空加瓜火山,高度为6964米。我国也有许多火山,例如长白山脉的白头山、我国台湾大屯山群的七星山,都是我国着名的火山。

褶皱山是由于大面积的岩层被挤压弯曲,向上拱起而形成的。

如果我们轻轻地把一张书页往书的中缝推,它就会形成一个向上翘的“斜坡”。同样道理,如果岩层受到挤压,也会上翘隆起而形成山脉。我们知道,地壳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运动状态当中。

随着地壳的移动,一块大陆的板块便会与另一块板块相遇并发生碰撞挤压,从而形成一系列高大的山脉。例如我国西南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一个典型的褶皱山,它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而形成的。另外,美洲大陆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也是一个典型的褶皱山,它是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而形成的。

断层山是因为大面积的岩层发生断裂,断层面两侧的岩层相对下降,中间岩层相对上升而形成的。

断层主要是由于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从而使岩层发生破裂而形成的。

我国的庐山、泰山就是典型的断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