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我们青少年能为环保做些什么
1.为什么不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很多人认为一次性筷子比较卫生、安全,因此外出就餐只愿意使用一次性筷子。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一些低劣的一次性筷子制作时为了美观,留存有用来“美白”的二氧化硫,其危害远大于消过毒的非一次性筷子。
每一样事物都有它的利与弊,但是一次性筷子给予我们的好处并不是很多,而给予我们的坏处倒是较多。
一次性筷子具有多方面的危害。首先是浪费大量木材,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对森林资源的极大浪费。对水也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一次性筷子的坏处,通过一则资料就能说明。中国每年生产450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2500万棵树。这样,按照目前的速度计算,我国将在20年内砍完所有的森林,20年就可以毁了中国的森林。如果还想让中国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植树造林200年也是不够用的。狭义地讲,一次性筷子就真的卫生吗?一次性筷子的包装多数都印有“高温消毒,清洁卫生”的字样,但实际生活中,因为一次性筷子价格低廉,市场占有率大,为了争夺这块市场,很多小企业都采用硫磺熏、硫酸钠浸泡、漂白、滑石粉抛光等化学物品加工制作。这样做是为了降低成本,因此根本就不能达到卫生消毒的目的。此外,一次性筷子的外包装聚乙烯膜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就更大了。聚乙烯膜在高温下会产生有害成分,同时会诱发人体产生一些慢性疾病。
一次性筷子还有可能产生“温室效应”。因为恶性循环的关系,树少了,二氧化碳会增多,大气层会加厚,热量难以散开,就产生了”温室效应”。到那时,受害者就更多了!所以,希望大家出外就餐时还是尽量不要使用一次性筷子。要节约木材,从而保护森林自然资源。
2.超市为什么不让用塑料袋
在城市大大小小的超市里,以往不论是食品还是日用品,结账时都会赠送塑料袋。为什么现在禁用塑料袋了呢?
原来常用的食品塑料袋多为聚乙烯薄膜制成。该薄膜无毒,可用于盛装食品。还有一种薄膜为聚氯乙烯制成。聚氯乙烯本身也无毒性,但根据薄膜的用途所加入的添加剂往往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这类薄膜及由该薄膜做的塑料袋,都不能用来装食品。
塑料是一种很轻的物质,用很低的温度加热就能使它变软,随心所欲地做成各种形状的东西。塑料制品色彩鲜艳,重量轻,不怕摔,经济耐用。塑料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也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然而,塑料的发明还不到100年,如果说当时人们为它们的诞生欣喜若狂,现在却不得不为处理这些不容易腐烂和变质的物品而头痛。因为它们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塑料是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学石油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很难自然分解。塑料埋在地下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大量的塑料废弃物填埋在地下,会破坏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的生长。如果家畜误食了混入饲料或残留在野外的塑料,也会造成因消化道梗阻而死亡。
曾经风靡一时的塑料袋,可谓是无处不在。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购物袋,泛滥成灾的白色之害因此有望得到控制。
目前,中国塑料年产量为300万吨,消费量在600万吨以上。
全世界塑料年产量为1亿吨,如果按每年15%的塑料废弃量计算,全世界年塑料废弃量就是1500万吨。
中国的年塑料废弃量在100万吨以上。
废弃塑料在垃圾中的比例占到40%。
这样大量的废弃塑料作为垃圾被埋在地下,无疑给本来就缺乏的可耕种土地带来更大的压力。
塑料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难以收拾的后患。人们把塑料给环境带来的灾难称为“白色污染”。目前,很多国家都采取焚烧或再加工制造的办法处理废弃塑料。这两种方法使废弃塑料得到再生利用,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但由于废弃塑料在焚烧或再加工时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可以这样说,废弃塑料的处理至今仍是环保工作中令人头疼的一大难题。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中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鉴于此,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全国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3.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相关的事物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产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与一些天然食品、保健食品不同,是以环保、安全、营养为基础。
首先,产品或产品的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标准;二是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三是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为了便于区分,绿色食品由统一的标志来标识。绿色食品标志由特定的图形来表示。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蓓蕾。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专用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
目前全国30多个省(市、区)成立了绿色食品办公室,迄今为止,全国已有450家企业开发了820多种绿色食品标志产品。
4.野生动植物为什么要受到保护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除了人类,还分布着成千上万的动物种群。研究表明,地球上大约生存有1000万~3000万个物种。在这么多物种当中,属于野生动物只有794种。由于缺少应有的自然环境,许多动物濒临灭绝。据统计,76科300余种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临灭绝。以上资料只是人类目前已认知的,还有很多不知名的物种也正在消失。
那么什么是野生动物呢?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于自然状态下,非人工驯养的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软体动物、昆虫及其他动物。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地球上许多物种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自1600年以来,有记录的已灭绝的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维管植物有1090种。其中以哺乳类动物和鸟类的灭绝为最高。1600~1900年间,地球上平均十年就灭绝一个物种;进入21世纪以来,平均每天灭绝一个物种。
物种的灭绝速度非常惊人。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生物多样性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居全球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我国有高等植物32800种,占世界总数的10%,居世界第三位。我国动物大约有10.45万种,占世界总数的10%。我国脊椎动物有6437种,占世界总数的14%,其中哺乳动物581种、鸟类1244种、爬行动物376种、两栖类284种、鱼类3862种。
但是由于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我国的物种消失非常严重。近百年来中国的高鼻羚羊、麋鹿、野马、犀牛、新疆虎等10余种动物已经绝迹,植物灭绝200多种。而且在我国珍贵动植物种占10%~15%的数量也受到濒临灭绝的威胁。
中国已建立了数百个濒危动物自然保护区,使相当一部分濒危动物得到有效的保护,野驴、野牛、亚洲象、白唇鹿、羚牛、马鹿、金丝猴、熊猫等的数量已有明显增加。近年来人工饲养虽然在数量上达到了要求,但是人工饲养的动物难于在自然环境中生存,长此以往,必然导致生物的退化。
每种野生动物都应有它们天然的栖息环境,让它们自由地生息繁衍。如果这种栖息环境遭到破坏,动物的自然存续就会面临危机;即使没有人捕食,也难以生存。
保护野生动物,归根结底还是要保护它们的栖息地。野生动物保护环境专家称:每年我们都会接到不少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电话,这说明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在提高。其实,即便是人为建设野生动物园,也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态功能。这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保护理念。保护野生动物,就应该让它们自由生活在自然栖息地区。
5.环境保护日的由来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的环境保护日。
它警示着人类应当重识自己家园的环境,环境日益恶化给人类带来的也将是类似于“恐龙”的灭顶之灾。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所以,保护环境要从自我开始,从身边小事开始。
对于有着46亿年的地球而言,人类的历史似乎还是短暂的一瞬间。然而就在这瞬间的一刻,地球的面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类对于地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在开发和利用地球和它所提供的资源,而另一个方面人类在破坏和污染着赖以生存的环境。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全球的环境污染就开始日益严重,出现了伦敦烟雾、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等一系列公害事件,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962年在美国问世的《寂静的春天》,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着作。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人类“向大自然宣战”与“征服大自然”口号是人类几千年里对自然的主流意识形态。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续到20世纪。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人类文明的许多进展都是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人类当前的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是基于此意识而制定的。蕾切尔·卡逊第一次对这一人类意识的绝对正确性提出了质疑。身患癌症的生命微弱的女学者向几千年人类的基本意识作出挑战,用生命将人类拉到现实环境的问题中。
她崭新而坚毅的思想是人类环保意识的启蒙之星。
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大会起草了一份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这次会议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会议经过12天的讨论交流后,形成并公布了着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具有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为子孙后代谋福祉而共同努力。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让世界各国人民永远纪念它。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要在每年的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许多国家、团体和人民群众在“世界环境日”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宣传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同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世界环境状况年度报告书,并采取实际步骤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世界环境日,象征着全世界人类环境向更美好的阶段发展,标志着世界各国政府积极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的贡献。
它正确地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从1987年开始,每年选择一个城市作为联合国的宣传活动中心。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这些主题的制定,基本反映了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环境热点,很有针对性。
历届主办世界环境日的城市、国家:
2009——墨西哥城,墨西哥
2008——惠灵顿,新西兰
2007——特罗瑟姆,挪威
2006——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
2005——旧金山,美国
2004——巴塞罗那,西班牙
2003——贝鲁特,黎巴嫩
2002——深圳,中国
2001——都灵,意大利;哈瓦那,古巴
2000——阿德莱德,澳大利亚
1999——东京,日本
1998——莫斯科,俄罗斯
1997——汉城,韩国
1996——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1995——比勒陀利亚,南非
1994——伦敦,英国
1993——北京,中国
1992——里约热内卢,巴西
1991——斯德哥尔摩,瑞典
1990——墨西哥城,墨西哥
1989——布鲁塞尔,比利时
1988——曼谷,泰国
1987——内罗毕,肯尼亚
我国近五年来世界环境日主题:
2009中国主题:减少污染,行动起来。
2008中国主题: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7中国主题: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