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修好心成好事:佛学大师开释人生的12堂明心课
48763100000019

第19章 难行能行,难忍能忍(3)

历史上,很多人之所以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并非他有三头六臂,功力过人,而是他的气量比别人大。气量大才能容人,我们之所以与人结怨,就是因为心胸狭窄,不能容人。我们常常羡慕这个人人缘好,那个人朋友多,而人缘并不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而是善于结缘的结果。

结缘是一种胸襟,对他人的缺陷、过错,甚至恶意,都心怀包容,这样才能息怨结缘。没有这种胸襟,自然会斤斤计较别人的丁点过错,这样又如何与人为善,多结好缘?

为人处世,我们一定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要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将个人恩怨放下了,才能原谅他人,平息纷争,才能最终从结下的善缘里得到回报。

有一位法师,年幼出家时,经常遭到前辈师兄的欺负,师兄对他心存误会,因此当面便冷语相讥,暗地里则出言丑化。

法师当时尚且年幼,难免在心中倍感委屈,但他没有暗自消沉,也没有以怨报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是秉持“结缘总比结怨好”的理念,按捺住心中的不平,以包容和低调的方式与师兄相处,甚至在师兄需要时,暗中给予帮助,因此平息了许多纷扰。

多年以后,虽然与师兄各奔东西,但两人关系依然融洽,情谊维持得十分长久。后来,在弘扬佛法,振兴佛教的共同理想下,师兄与法师同心合作,密切配合,共同致力于佛法的宣讲,为佛学传播作出了不少贡献。

事后法师回想往事,不禁感叹,这就是结缘不结怨的结果啊。

法师没有因为自己遭受欺侮而心生报复,也没有就此与师兄结怨,而是抛却心中怨恨,以善意止他人之恨,这样,既宽恕了别人,也解脱了自己,更促成一段长久的缘分。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摩擦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大可不必将它们看得太严重,多一些包容,多一点爱心,我们的生活会多一点温暖,多一缕阳光。用包容换得内心的豁达,用宽恕换来别人的微笑,就把最好的心情留给了自己。宽恕别人的过错,宽容别人的无意冒犯,宽容别人的缺点与不足,在解开自己心结的同时,也解脱了自己。

宽容是一个人有涵养的重要表现,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如果一个人不管经历什么,不管做什么,都能保持一颗包容之心,一生都能宽容待人,生命自会丰盈而逍遥。平日待人处世只要不将他人的短处视为缺失,抱持结缘不结怨的态度,容忍对方,感化对方,待时机成熟时,就一定能获得对方的尊重。

“包容”两字,不仅是一种雅量和胸怀,更是一种境界,它会淡化我们对于得与失的执著,包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

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寸

佛心智语:

待人时时退一步,这不是无能、无奈,而是低调地展现出的气度和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

世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尤其是有“我”有“你”再加个“他”,你、我、他之间的纷争就更多了。所以,若能深刻理解并坚守“你好他好我不好,你大他大我最小,你乐他乐我来苦,你有他有我没有”这四句偈语中含有的精神,人与人之间就能和谐相处。

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发生争执,不外乎为了“我大你小,我有你无,我乐你苦,我对你错”等问题。如果在地位上把高位让给他人,自己甘居小位,就不会起争执;在物质上把多的、有的给他人,在工作和享受上把轻便的、快乐的给他人,凡事错的自己承认,那么人我之间就能减少很多争执的事端。

宽容是一种忍耐,是一种智慧。虽经千年,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寒山和尚与拾得禅师的绝妙回答,就蕴涵了面对人与我之间的是非时的出世之道。

寒山和尚问拾得禅师:“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世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

拾得回答道:“弥勒菩萨偈语说:

“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

如果能够体会偈中的精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世秘诀。待人时时退一步,这不是无能、无奈,而是低调地展现出的气度和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这是弥勒菩萨“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境界。

宽以待人既是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它能够化解人和人之间的许多矛盾,增进人和人之间的友好情感。同时,一个人如果能够培养出自己“宽以待人”的优良品德,就一定可以在同他人的相处中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地善待他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人称“金山活佛”的妙善禅师于1933年在缅甸圆寂。其行迹神异,又慈悲喜舍,所以,直至现在,社会上还广泛流传着他的故事。

在妙善禅师的金山寺旁有一条小街,街上住着一个贫穷的与独生子相依为命的老婆婆。偏偏这儿子忤逆凶横,经常呵斥母亲。妙善禅师知道这件事后,便常去安慰这位老婆婆,和她说些因果轮回的道理。逆子非常讨厌禅师来家里,有一天他起了恶念,悄悄拿着粪桶躲在门外,等妙善禅师走出来,便将粪桶向禅师兜头一盖,腥臭污秽粪尿淋满禅师全身,引来了一大群人看热闹。

妙善禅师却不气不怒,一直顶着粪桶跑到金山寺前的河边,才缓缓地把粪桶取下来。旁观的人一看到他的狼狈相,更加哄然大笑,妙善禅师却毫不在意地说道:“这有什么好笑的?人身本来就是众秽所集的大粪桶,大粪桶上面加个小粪桶,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

有人问他:“禅师!你不觉得难过吗?”

妙善禅师道:“我一点也不会难过,老婆婆的儿子以慈悲待我,给我醍醐灌顶,我正觉得自在哩!”

后来,老婆婆的儿子为禅师的宽容所感动,改过自新,向禅师忏悔谢罪,禅师欢欢喜喜地开示他。受到了禅师的感化,逆子从此痛改前非,以孝闻名于乡里。

面对他人给予的难堪和羞辱,妙善禅师坦然以对,宽容以待,这正是他高尚的人格和慈悲的表现。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莫名其妙地被人冤枉,面对误会,很少有人能做到宽容、忍让,而是拼命地为自己辩解。这样做不仅难以消除误会,反而会“愈描愈黑”,加深他人对自己的误会。人与人之间经常结下不必要的仇恨,或因为误会而生,或因为吃亏而生,或因为言语伤害而生。其实,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有仇恨,就是吃了亏,上了当,也不要太计较,而应当退一步,予以原谅。

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寸,在生活中,不仅要主动化解矛盾,还要主动关怀他人。拥有一颗包容的心,就能生活在和谐之中,时时得到快乐和满足。

大师点拨人生:

我时常有感于人生处世,不可能单独生存,必须过“群我”的社会生活。“宽可容人,厚可载物”,涵养包容不仅是立业之道,也是待人处世的良方。人人以慈悲安住身心,包容与我不同思想、不同信仰、不同性别、不同种族的人,如此社会自然祥和。

——星云大师

世间纷争大多起于不能包容异己的私心,倘若人人都能包容他人,那么人人都能得到平和安宁。

以佛法来讲,忍辱就是福,但这并不等于是逆来顺受,而是给双方一个回转的空间。你冲击过来,我不要马上反击过去。你从左边打过来,我偏到右边去,临渊止步,悬崖勒马。或者,人家非要把你击倒不可,你自己就先倒下去吧!你已倒了,你已认输,从而保全了身体,然后过了一段时间,你又可以站起来了。以忍辱、慈悲和智慧来处理问题,争执大概不会产生。纵然发生,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圣严法师

忍难忍之事,方为真“忍”。心中能容得下宇宙,自然也能容得下小小的“辱”。

能将山河大地、太虚里的任何境界都包容于心,而心却不被境所转,此即出世的精神。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必须人人都能容得下你,你也能容纳每一个人。若能缩小自己、放大心胸、包容一切、尊重别人,别人也一定会尊重你、接受你。

——证严法师

山河天地都在心中,却能不被其左右,超脱这一切,这就是成大事者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