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48772800000019

第19章 受众驾驭(2)

众所周知,原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孙家正1996年9月在第一期全国广播电视系统专业干部培训班座谈会上,有针对性地对与会同志说:“主持人是电台电视台的门面,要清醒认识到这个名声,这个无形的资产不是个人的资本,而是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组织长期培养的结果,包括我们服务的观众和听众,也有他们的功劳。”无数事实已经表明受众给予了主持人节目和主持人无尽的关心、支持、喜爱和信赖。》

我们敬爱的邓颖超大姐生前十分爱听广播,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的热心听众,她听了关于“安乐死”的讨论,主动写来同意“安乐死”的亲笔信,以普通听众的身份积极发表意见;当她从节目中得知北京市某中学搞课外活动有经费困难时,立即寄来了一笔钱,请节目组转交,并叮嘱不要向学校透露捐款人,新闻界也不要公布此事。楚图南同志还请《午间半小时》的主持人去他家,为每个人写了一个条幅。革命老前辈的关心和热情参与是主持人始料未及的,除了惊喜,当然给主持人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和力量,同时也愈发意识到主持人职业的意义,不敢有丝毫怠慢。

天下的事情千千万万,怎么可能样样都懂没有谁能样样都懂?。聪明的主持人都知道自己有多大分量,他们借助社会力量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水平。在他们心里,受众不仅仅是传播的接受者,是节目的服务对象,更是自己成长的坚实基础,是主持人节目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种感受,这种做法,在成熟的主持人那里已是一条不变的定律,或者说是他们的信条。而不是冠冕堂皇的“包装”辞藻。很多主持人真心实意地与受众交朋友,除了与节目制作的同仁密切合作,还在社会上建立了有形无形的“智囊团”。借助他们的力量,主持人开阔了视野,节目也有了深度。例如,2005年6月,广州电台的有关领导和节目主持人走上街头听取广大听众在行风建设工作中的意见,在白云区和电台本部的咨询点,听众们拿到了行风评议调查问卷后都马上进行认真的填写,仅一个多小时,就发出近百份调查问卷,很多听众还踊跃地向在场的工作人员和节目主持人反映对广州电台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设。广州电台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活动能够有助于及时发现和修正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广大听众的意见和建议,电台将会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整改,以此进一步推动广播事业的发展。1996年冬天,上海电视台一批主持人到金山石化地区听取意见。那里的观众对走下屏幕的主持人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对节目选题、新闻角度、主持人的素养、气质、言谈举止及服饰发型都发表了精到的看法。观众希望他们经常到基层走走听听,在生活中和观众交流,而不仅仅在屏幕上与观众交流。

现在,公布节(栏)目热线电话等联系方式,鼓励受众提供线索和建议,已是许多媒体加强与受众联系的重要做法。因为人们认识到,媒介的力量同它与受众的关系是成正比的,它愈能吸收受众意见,报道受众关心的事情,就愈能打动受众,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告诉我们,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从这个观点的另一个侧面看,我们的受众中蕴藏着许多潜在的或隐身的传播者,实际上海一个主持人都是从受众中走到这个岗位上来的,如果来到这个位置上却忘了根本,反而傲视受众,或轻视受众,那就不可能在主持人的位置上立住脚。主持人的身份和位置并不是恒定不动的。

我们的广播电视早已跨过了自上而下、指令性的时代,受众积极关注着广播电视节目,并且在数量和程度上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地参与到节目中来,当然也就和主持人有越来越密切的和重要的关系。受众决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受众对于促进节目发展具有推动创作的作用。作为节目与受众的中介人物,主持人必须对受众这个传播对象及作用有深刻的认识,真正树立起尊重受众、·了解受众、热爱受众、服务受众的观念,简而言之,即心中要有“受众意识”。

二、需求(服务与被服务)关系

主持人与受众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基于对这种关系的认识,反射到社会角色的一种总体把握,它关系着主持人在节目内外对受众的心态;二是在具体操作层面,贯穿在节目制作各个环节以及言谈举止等方面的实际表现和效果。

(一)把握好服务与引导的关系

在讨论主持人的公众形象时曾有过这样的阐述:主持人是平易近人的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受众喜闻乐见的朋友。这正是对主持人在传播中所具有的社会性和人际性的双重角色的概括。当主持人面对受众时,侧重于与受众关系这个角度,我们不妨进一步概括为,主持人是受众“略高一筹”的“朋友”。“朋友”是说二者之间的平等关系,“略高一筹”,是说主持人在传播中要艺术地把握好服务与引导的关系。

节目由最初的服务节目扩展到娱乐节目,增加了节目的服务性、趣味性和游戏性,所以一些节目就忽略了本身的品位格调。

主持人的服务理应是高格调、高水平的服务。首先,这是由我们广播电视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主持人要善于把满足受众的需求跟体现党的意图结合起来,主持人的服务是主旋律引导下的服务,服务中不忘引导,不忘提高公众素质的任务,不忘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根本。无论是新闻节目、谈话节目还是娱乐节目,都要紧跟党走,紧靠国家主旋律。前几年,个别主持人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乱了方寸,比如到了2月14日便做“情人节”的文章,美滋滋地大谈什么“情人现象”,品位低下,影响恶劣,从根本上违背了精神文明的倡导方向。其次,高格调、高水平的服务也正是受众的本质需求。我们必须注意到受众的收听、收视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况且,各种媒体的激烈竞争实际上培养和锻炼了受众的分析能力。如果节目中大多是同一层面信息的平面增加和量的堆积,就不能满足他们对信息的深层探知心理和参与愿望。美国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还从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律出发,谈到人在交谈中的普遍心理,“一般的人是不想去听一个谈论并不比自己知道得更多的问题的人议论的。”这种心理在人们接收广播电视节目时就显得更为典型,人们希望主持人是略高自己一筹又亲切随和的朋友。主持人的服务既要兼顾不同的受众层次,更要满足受众新的、深层次的需求。再次,主持人有条件为受众提供高格调、高水平的服务。因为有大众传播机构信息总汇和传播技术力量的优势,有节目制作群体的智慧整合,有社会大背景中受众广泛的和具体的支持,主持人这种职业,实际上是大众传播中集大成,而又具个人魅力和人际亲和力的得天独厚的传播者,没有理由不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深入了解受众需求,提供真诚服务

主持人无论在前期制作的各个阶段,或是节目的终端环节,都应本着真诚服务的态度。在节目生产的具体操作层面,受众观念反映在节目的选题、策划上,主要看主持人的关注视野和视角是否抓住了受众的兴奋点;反映在采访中,要看主持人能否自觉地顾及到受众所不知、应知和欲知;在节目构思及表达形式方面,则看主持人懂不懂得从受众的接受能力、接受习惯出发,用深人浅出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又为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特别是在节目的主持环节,主持人的服务就集中体现在与受众的实际交流中,具伴落实在主持人的言谈举止上面,既包括语言内容、语气态度,也包括伴随语言(体态语及服饰化妆等)方面传导的信息。

1在节目的题材上贴近受众

中央北京电视台的《张越访谈身边》是一档以谈话为主载模式的都市午间脱口秀节目。节目其宗旨就是以最贴近普通观众的视角透视都市生活。节目它通过演播室谈话,以都市人的视角,发现身边的精彩,并以多元的角度,诠释都市的气质。就内容而言,它关注京城百姓的身边事,既有权威可信的生活资讯,也有日常的家长里短,给观众温暖的切实帮助。

谈的都是普通人的普通事。主持人张越以亲切平和的态度,街坊邻居的角度,和嘉宾谈畅谈。这样一来,主持人很容易找到自己与嘉宾在某些方面的共同点,从而使观众很更容易听进去你的话,产生共鸣,找到自己与嘉宾在一些方面上的共同点。其实,人活着会遇到的事,无非就那么几种,《张越访谈》中谈到的也都是观众基本上也都能们常遇到的,这样贴近受众的题材,自然容易深入受众内心,满足受众需要。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人生热绒》节目的主持人苏京平,在节目的策划和创意上站得高,立春深,切人点贴近老百姓:每每能唤起听众的参与热情。这个深夜谈心节目不在卿卿我我的小天地里做文章,而是引导听众关注使人猛醒、催人奋进的人和事。几年来,既组织了恋爱婚姻、子女教育、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等人生永恒话题的讨论,又不失时机地组织了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百人大讨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大型系列节目,在京城引起了很大反响。

2善于从普通事迹中发掘闪光点

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就是一个展示平凡人的不平凡的极佳舞台。它一改以往娱乐节目以明星表演为主的局面,本着“百姓自娱自乐”的宗旨,突出大众参与性、娱乐性,力求为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提供一个放声歌唱,展现自我的舞台。站在节目舞台上闪耀着光芒的人,各行各业,形形色色,就像观众身边的同事,朋友,邻居,甚至是亲人。但节目不仅止于此,它能够挖掘这些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闪光点。比如曾经有一位辽宁的选手张晓棠,她的在节目中表现得十分出色,演唱声情并茂,荡气回肠,表演大气到位。但不过,最更让所有人感动的是节目中,陪她走上星光大道的身患癌症的爸爸。这一点种善于从普通事迹中发掘闪光点的做法,是大大增强了《星光大道》对广大观众的节目能吸引力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孔剑清主持的《星期漫谈》节目,由于选题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谈话内容品位高又不失亲切平易,每当热线开通,便会引来听众很多颇有见地的电话,而且一些听众事后还主动为主持人提供报道线索,为办好节目出谋划策。1996年秋,京城推出公交战线的全国劳模售票员李素丽这一典型,各个新闻媒体争先恐后地报道李素丽的先进事迹。孔剑清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典型蕴藏着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力量,在听众中会引起强烈共鸣,于是她把李素丽请到直播室与听众“共话人生”。在与李素丽的对话里,她没有重复那些为人所熟知的故事,而是将心比心地问及李素丽十几年如一日做好本职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挖掘出她的平凡而高尚的境界,接着还一起讨论为什么生活中一些人总觉着“累”。由于孔剑清在节目中的立意深而切人点实在,拉近了观众与李素丽的距离,结果听众打进电话动情地赞扬李素丽,有的甚至联系自己从“让座”到“不让座”的变化,还做了自我批评,讨论效果非常感人。节目播出后有不少听众来信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称赞主持人把节目做到老百姓心里了。

3主持人应考虑到受众的接受心理与习惯

节目要贴近受众,主持人要从受众出发,从各方面考虑到受众的心理习惯和接受能力。

根据不同的受众群来编排不同的主持词。比如,像像《快乐大本营》这样面对青春洋溢的年轻人的节目,说话一定要活泼生动,而且要“潮”。而;像《夕阳红》这样面对经历世事的老年人,主持语自然要舒适合理,耐人寻味。;像《足球之夜》那样面对球迷的节目,语言更要激情四射。因此……总之,主持人要根据自己节目的受众群来安排自己的主持语,一定要考虑到和尊重受众的接受心理与习惯。深得观众尊重和喜爱的资深主持人沈力大姐,在为受众真诚服务方面堪称典范,仅以修改解说词为例,其用心可见一斑。一次《夕阳红》节目中介绍老年人自娱自乐的舞蹈,原解说词是这样写的:

老年朋友,看了这些由老年人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舞蹈节目,您觉得开心吗?

沈力改为:

观众朋友,我们看到了刚才跳舞的这些老同志,论身材吧并不那么苗条,论动作吧也不那么规范,可当他们操劳一生重新进发出一种热情的时候,身材、动作又算得什么呢?他们不是在追寻青春的脚步,而是在讴歌幸福的晚年。让我们的心伴着他们那欢快的舞步,一起跳动吧。

这一改动,不光是口语化了,而是能够看出沈力很了解自己的观众,她想到也许有些观众对这样的娱乐形式一时不能接受,也许有些老年朋友对此跃跃欲试又心存顾虑,担心旁人笑话,她就像摸到这些观众的脉搏似的。沈力的改动为老年观众想得很周到,其中有三点耐人寻味:一是称谓不限定在老年观众,里面也包含了其他年龄段的观众(或许是他们的家人,或许是他们的邻居,或许是他们的同事);二是对准一些观众的心思,以开门见山又不失委婉的方式与他们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点化出美好的心境;三是她不采取旁观者的立场指指点点,而是用自己的真挚和热情,带着观众一起去欣赏,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