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48772800000060

第60章 体育节目的驾驭艺术(4)

六 处理现场突发事件的能力

体育解说员的随机应变能力在解说过程中意义重大。体育比赛与预期播放影视节目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比赛的进程曲折性和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体育比赛的剧情也遵循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模式,但其独特之处即是从开端到结局没有事先预备的剧本,其剧情是由比赛过程中多种偶然因素共同导演所决定的必然。比如运动员的临场发挥,主教练根据场上形势所做出的排兵布阵及人员更换,以及现场球迷对场上形势的影响等,这些因素都在左右着比赛的结果。而电视体育解说是一门即兴发挥的艺术,如果照搬课本,就失去了解说的意义,成为了体育播音。因而体育解说员就必须具备灵活应变得的能力,全神贯注地注意场上得形势变化和电视转播画面镜头的切换,迅速即时地将场上信息传达给受众。特别是处理突发事件时,电视体育解说员的临场应变能力就成为主导解说工作的核心环节。如2006年的CBA联赛山东黄金与八一队的比赛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场面,比赛进行到第三节时,现场观众向场内投掷杂物,使得比赛中断。本场比赛裁判吴敏华、乔龙生和夏春受到了山东球迷的攻击。比赛被一度暂停。最终在现场解说员的劝说下球迷才有所冷静,客队才从更衣室走出来,重新开始了比赛。此类突发事件虽然发生的机率很低,但解说员在面对此类问题时,要学会如何处理,避免使问题扩大化,同时也要安抚电视观众的情绪,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而不应该失语,无所适从。因此,在体育解说之前,解说员可以充分考虑多种可能的比赛结果,做好各种心理准备,有备无患以应对比赛的千变万化。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则要依靠解说员本身的综合素质和经验来处理了。

§§§第三节:体育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驾驭

体育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要口语化、通俗化,但不能随心所欲;语言要有文采,不能流于粗俗,要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耐人寻味,达到专业水准;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化;;从平面化、感情化逐渐提升到深刻而有力度,富有穿透力且韵味深长。我国第一代体育节目主持人的代表人物—张之,在1961年解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时,形容张燮林的削球像“海底捞月”一样,形容旋转的球像“柳叶一样飘来”……都给观众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一、直播赛事的语言驾驭

体育赛事直播现场,如果能由一名精通驾驭现场语言艺术且对该项运动有一定了解的主持人与资深的专业运动员顾问组合,前者由于了解并掌握该项体育运动的技术技能和最新动态,在与顾问交流时能有自己的见解,又有驾驭现场语言的功力作依托,能够充分调动场上气氛,统领全局;顾问的评论应当精辟,言语精彩,对赛场内的局势走向有较准确的预测,并拥有较多的评论时间。两人的配合和谐,步调一致,就能使节目生辉,使观众能够欣赏到一档精彩的体育赛事。

这种方式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在著名的体育节目以及体育现场直播中已经比较普及,比如美国的NBA,NFL,职棒MLB等几大联盟的现场直播中,拥有德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几大联赛的国家的在体育节目中,普遍采用这种搭档方式都是比较普及的。我们很难想象特里·维纳布尔斯像南美的解说员那样把一个单词GOAL狂喊一分钟以上,也很难想象有什么主持人或者解说员能比路德·古利特和加里·莱因克尔对足球有更深刻的理解。其实,既拥有非凡战绩,又有舌灿莲花的主持人不是不可能存在,但实际上这样出色的范例在我国还很少出现。主持人的专业素质非常重要,这些是可以由后失进行训练的,比如上海东方台的主持人唐蒙,观众就可以感受到他从业至今在体育专业领域素质的提高,其解说足球比赛时背景资料的介绍和运动技巧的评述值得肯定。如北京电台的梁进(梁言),在体育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中都表现出了极高的语言艺术色彩和体育节目特色。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体育就是娱乐,观众观看体育节目的目的也是为了娱乐,当然也可以把体育提升到一个特别崇高的境界,事实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出色的体育成绩也极大地振奋了观众。但是体育的终极目的是愉悦身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志品质的锻炼都是在这个前提下得以实现的,所以体育节目就是应该让人看着高兴,看着鼓劲,这也是主持体育节目的基调。观众收看收听体育节目不是为了上一堂体育教学课,主持人应当能够在节目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把体育节目的娱乐性体现出来,只有使观众得到因体育而产生的快感,才能实现体育节目的价值。

体育主持人的解说是高难度的口头语言艺术,是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边看、边想、边述、边评。虽然电视是声画并茂,而主持人却是主要通过声音,凭借声音形象同观众交流的。主持人应具备一定的嗓音条件,音质优良、音色甜美、音调较高、音速较快、吐字清脆,并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我而增强口头表达能力的核心,是学会使用既不同于日常口头语言又不同于书面语言的谈话体语言。掌握优美、严密、形象、通俗的谈话体语言,是口才出众的基础。口语化的谈话体语言既吸收了书面语言的优点—讲究语法修辞、逻辑性强、语义准确鲜明,又吸收了日常生活口语的长处—自然朴实、通俗生动。总之,谈话体实况解说,要求说起来自然上口、简洁明快,听起来清脆悦耳、顺畅生动。下面举一例:书面语言:“晓将郝海东,带球突破,连闯三关,只见他虚晃一枪,横传禁区,飞马杀到的李金羽,不待皮球落地,凌空头撞,直挂网角。”日常口语:“郝都海东可真快,左一晃右一绕硬是连过3个人,嘿!那沉底传中的落点有多好,李金羽的那个球绝了,没等球落地,叭地一个鱼跃冲顶,人都差点进了大门。”谈话体语言:“郝都海东利用自己速度快,带球突破技术好的特长,连过了3名防守队员,突然急停,传中,李金羽及时赶到,一个鱼跃头球,守门员措手不及,眼看着球进了大门的左上角。”事实上,电视体育转播中主持人的谈话体语言,是一种与电视画面相配合的生活化语言,单拿出来可能是个四不像:句子短,节奏快,甚至惊人,有意思表达不完整的感受。但如果与看电视画面结合起来听,它不仅是完整的,还是生动准确的。这就是谈话体语言的独特魅力。

直播赛事的语言驾驭还表现在其舆论导向上。如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女排和古巴女排之间的赛事直播夺得了中央电视台奥运报道的收视冠军。电视体育赛事的播出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了一些专业化体育频道抢占收视市场的重要手段。这类节目的舆论引导主要体现在主持人和解说嘉宾的现场解说和把控能力上。一般来说,体育赛事直播由主持人和现场嘉宾共同解说,他们通过对一些深层次的战术运用、微妙的场面局势以及影响比赛过程甚至结果的某些赛场外的因素进行点评,他们是实现这类体育专题节目舆论引导的重要人选。他们在评论赛事的时候,必须考虑电视的大众性和导向性。现在的电视体育评论不仅要对画面进行详尽的解说,而且要求对竞技过程加以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评论,电视画面的可欣赏性和体育评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构成了体育直播可视性的两大要素。因此,对现场直播类节目的舆论引导,需要专家型的内行评论员来解释和点拨,评论员现场主持要适度,千万不能被赛场的情绪感染而迷失了自己的身份。激情投入赛事直播是好事,但无法保持客观冷静,就过犹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