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航天精神
48789100000021

第21章 科学求实、严肃认真(5)

实行零缺陷管理,创导质量文化

航天工程是一个大系统工程,如果每一个子系统都是99%,组成的航天大系统成功的可能性是零。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一个例子,一发常规运载火箭平均有100万个焊接点,如果焊接点的可靠性99%,那么就意味着一发火箭可能有1万个焊点虚焊、漏焊、错焊,可以断言,这样的火箭发射必败无疑。因此,“零缺陷”管理,是航天工程的硬性要求。

零缺陷是航天质量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它强调高标准、高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培养和提升航天全体员工质量文化素养。每一个岗位人员都以零缺陷为目标,力求型号研制、生产和服务的各环节、各零部件、各项操作全面优质、准确无误,保证型号研制大型地面试验、飞行试验等任务圆满完成。

神舟一号飞船在发射场进行8小时模飞试验中,测试人员发现飞船上的一个陀螺出现了问题,虽然还装有两个备份,但技术人员仍坚持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必须将已经用了上百个螺钉及胶粘好的返回舱底部完全打开,搞了一次给人深刻印象的“拉大底”。

2001年9月,神舟三号飞船进入发射场不久,在测试中发现电气设备的接插件存在批量性质量问题。虽然面临进度压力,但是为了保证神舟三号飞船的飞行试验零缺陷的目标,领导拍板决定撤出发射场。

撤出发射场,在空间院是第一次。在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科研人员按照质量和管理双归零的五条法规,一丝不苟查找问题,终于搞清了接插件的故障机理,而后,又对厂家生产的新接插件逐个进行了可靠性试验,对整船1000个接插件全部更换,保证了神舟三号飞船发射的万无一失。

质量在航天人心目中是政治、是生命、是效益。他们认为,抓质量“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面对宇航员上天的严峻考验,所有参试人员按照周恩来同志提出的“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十六字方针,做到“严、慎、细、实”,加强质量控制,实行零缺陷管理,创导质量文化,确保航天器的高质量、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

当前,我国航天科技工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各航天事业相关企业均创导质量文化。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了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以载人航天工程二期和探月工程二期等为代表的重大科技工程已全面展开。在航天工程实践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始终牢固树立“零缺陷”理念,深入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对质量与可靠性提出的更高要求。

高质量的工程产品,是通过各方面的劳动形成的,它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反映,也是精神文明的体现。原材料和元器件以及工业水平、技术进步是物质基础,而人的精神面貌、敬业精神、管理方法和用人制度是精神基础,两者缺一不可,必须从精神和物质的层面同时抓。航天组织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一切工作从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这个中心出发,从载人航天高安全、高可靠、高质量的要求出发,深入开展了诸如“假如我是一名航天员”等形式多样的质量教育活动,并充分利用工程实践中的典型事例,不断强化载人航天质量意识,使之深入人心。

在质量文化建设中,中国航天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他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一人”(航天员)抓质量,依靠“两头”(领导者和执行者)促质量,紧盯“三员”(设计人员、生产安装人员、操作人员)保质量,按层次分解和突出了质量责任。同时,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敢于暴露,敢于承认,讲老实话,做老实人,以此作为衡量管理人员是否具有事业心、责任心和实事求是作风的标准。为调动全体工程人员的积极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向国家财政申请了特殊岗位津贴,对确保质量、确保飞行成功的有功人员予以奖励表彰,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严肃处分、毫不留情,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为载人航天工程质量文化建设增加了新的内容和动力。

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全程受控

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同志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集团公司成立后,提炼形成了“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的质量理念和“严慎细实”的质量行为准则,近年来,又发展形成了中国航天的“零缺陷”理念,体现了航天质量文化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品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传承航天精神,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和“零缺陷”的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航天特色的质量管理之路。

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全程受控。质量是航天事业的生命线,是神州系列飞船研制成功的关键所在。科学、严格的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始终。研制过程中整个航天队伍深入开展“双想”(所谓“双想”,就是各级工程师出题,“回想”以前的技术工作中有什么问题,有哪些值得今后借鉴;“设想”下一步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出现了的话,怎么解决)和质量复查活动,确保每个分系统、每个岗位对产品的质量状况有一个更加清楚的了解。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工作项目程序化、制度化率基本上达到了100%。

质量管理一直是中国航天事业进行过程中的重要内容。3.22日更是中国航天质量日。

“3.22质量日”对中国航天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1992年3月22日这天,中国航天制造的运载火箭在点火后紧急关机,由澳大利亚购买、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通信卫星未能被送入太空。这次商业发射由中央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给中国航天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这次重大挫折给了中国航天人一次刻骨铭心、永远难忘的教训,并将“3.22”定为中国航天质量日。从此,中国航天积极探索航天质量管理的新方法,不断实践提高型号可靠性的具体措施,终于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举扭转了不利局面,并取得了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和导弹武器装备研制的巨大成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航天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水平,质量可靠的“航天制造”产品赢得了全民的信任。

质量是组织的生命线。打造一流组织,必须以提供一流的质量作为前提。加强质量管理,推崇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确保全程受控,是基础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质量工作迫切需要达到的管理新境界。

航天工程按任务剖面分为研制、生产、测试、发射和回收五个方面,按承担任务层次分为系统、分系统、单机、原材料、元器件五个环节。各个环节功能不同,工作内容不同,但质量责任是同等的,都攸关航天员的安全和任务成败。为此,中国航天工程采取了抓系统研制及整机研制质量与协作配套产品质量并重,工程硬件产品与软件产品质量并重等做法,“全面、全员、全过程”抓质量,一抓“头头”(领导和领导机关),二抓“源头”(元器件、原材料、设计和工艺),将质量控制点落实到每一个系统、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种元器件和原材料上,明确质量责任制,严格制度和措施,层层把关,层层落实。

各个系统和配套协作单位,都将质量信息网建设作为管理质量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源头抓起,力争将质量问题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不留隐患和死角,做到事前控制,争取质量工作的主动,避免出现最后“算总账”的被动局面。中国航天工程及时召开电子元器件、协作配套和质量问题通报会议,警钟长鸣。对协作配套产品的生产,技术上充分交底,明确要求,密切跟踪。对控制系统、动力系统以及分离机构等关键环节,在狠抓设计质量的同时,抓元器件可靠性,避免因元器件老化、振动、冲击等力学环境恶劣等原因造成的失效和系统故障;抓接口关系包括物理接口和逻辑关系的匹配和协调;抓容易发生问题的密封圈、点火装置、气液管路的可靠性,铲除重大故障隐患。

中国航天工程各级领导经常深入研制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有效办法,抓住典型案例,如“氢脆”和插头接触不良等问题,实事求是地反思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漏洞,认真总结经验,狠抓机关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提高了大系统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

其实,不仅仅是航天企业,可以说任何企业都不能忽视质量。本着“向客户负责、向公司负责”的原则,狠抓质量管理,严把质量关,绝不因为上一工序的质量问题影响下一工序的生产。每个人都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自觉将质量管理时时挂心头,确保质量全程受控。

落实责任追究制,以质量创造价值

航天产品的质量事关国家地位和形象,事关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大业,事关航天科技工业和航天应用领域的战略性发展。对于航天产品,“保质量就是保安全、保战斗力、保胜利”,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就是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体现。

神舟六号飞船研制中,采取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要求每个人每一次操作,都要有原始工作记录。做到在飞船上,一个小的零件是谁装上去的,一个焊点是谁完成的,当时的检验的尺寸是什么样子,检验的性能指标是什么样子,都能找到人,都有记录可追溯。同时还实行双岗制,一岗人员操作完以后,二岗再进行检查、记录,质量管理人员还要做复核。这样就保证了神舟六号飞船整船600多台设备、十几万个元器件、数百万个焊点工作中,件件完好,点滴不漏。

各航天企业均将责任落实放在质量管理的重要位置。

2010年,中国航天四院7414厂党委在全体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重点部位、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中,全面推行实施以“三问”(问责、问效、问廉)为主要形式的责任追究制度。此举旨在加强干部作风能力和工厂惩防体系建设,确保工厂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顺利实现,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要求。

“问责”,指在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党风建设责任制、履行“一岗双责”工作中,对工厂重大决定、决议不认真贯彻落实;对厂党委决定、厂科研生产经营计划、厂年度工作目标以及工厂交办事项等,工作不力,未按时完成,影响工厂全局工作顺利推进;违反“三重一大”决策规定决定重大事项,造成不良影响或重大经济损失等事项和情形之一的,对其实施问责。

“问效”,指在科研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中,由于执行工厂规章制度不力,管理控制不到位,影响全局工作或造成严重后果;工作敷衍了事,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下,影响恶劣;主管工作未做到计划周密、措施得当、常抓勤查,致使工作未落实、不能完成等事项和情形之一的,对其实施问效。

“问廉”,指在廉洁从业工作中,有违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经营管理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以及工厂规章制度等,发生违规违纪行为,造成较大影响;落实、执行党风建设责任制、“三重一大”相关制度规定不力,发生不廉洁行为或违规违纪案件,造成较大影响等事项或情形之一的,对其实施问廉。

该厂“三问”责任追究,采取批评纠正、经济处罚和组织处理三种方式。三种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

责任追究制度是一种现代管理制度,组织成员的个人行为和业绩都要受到监督。组织成员必须落实自己的责任,为自己的言行举止、工作方法和效果负责,并接受来自上级和下级的多种方式的评判。简而言之,它是对组织成员的责任追究制度。

责任追究制度的逻辑基础就是有责任就必须落实,只要是在责任落实范围内出现某种事故,就必须有人来为此承担责任。严格意义上的责任追究制度的前提是拥有清晰的权责,合理配置划分管理责任以及合理的进退制度。

如何将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到组织每一个成员身上呢?主要按下面四个方面去落实:

1.明确责任。

首先,在问责过程中要讲究方法。所有管理工作事先多花些时间,研讨设定好考核标准,到时间期限时,就可实施责任追究制度,营销计划目标问责,事事问责,人人问责。没有做到和完成工作任务的应该受到处罚,完成好的,应该得到奖赏。

其次,领导负责等于没有负责人。这是责任追究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则,不要什么事情都是领导负责,要善于授权和分解压力,要让每个人都有权力,这样才便于你问责,否则就会出现没有权力就不承担责任的问题。

再次,边缘工作首接负责制。一件事如果还没有界定该哪个部门负责时,谁首先遇到、接触到或者碰到就得负责到底。

2.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与绩效评估结合起来。绩效评估是引导领导者和其他工作人员树立正确导向、尽职尽责落实好各项责任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有了绩效评估的结果,问责才有可靠的依据。

3.责任追究制度的真正落实,还需要加强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运用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的评价方法,对组织成员的综合素质和落实责任的情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才能为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提供有力依据。其次,要建立健全的舆论监督。再次,要建立被问责人员的跟踪机制,对于主动承担责任、改进工作的人员要给予提拔。

按照管理学的原理:成员总是做你要考核、监察的事,而不是你希望他做的事。没有监察力就没有落实,因此,建立合理的责任追究制度是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的最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