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小和尚便是著名的悟由禅师。从此以后,他牢记奕尚禅师的教诲,事事认真。无论做任何事都保持撞钟的禅心,后来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撞钟的时候想到的只能是撞钟,无论是谁有了这样的认真态度,他的前途都是不可限量的。
细节成就完美
在欧洲有一首流传很广的名谚:
因为丢失一根铁钉,我们失去了一块马蹄铁;
因为失去一块马蹄铁,我们失去了一匹骏马;
因为失去一匹骏马,我们失去了一名骑士;
因为失去一名骑士,我们输掉了一场战争;
因为输掉一场战争,我们失去了整个王国。
与这首名谚相照应的是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
1485年,英王理查三世与亨利伯爵在波斯沃斯展开决战。这场战役将决定英国王位的最终得主。战前,英国国王理查三世让马夫给他心爱的骏马更换新的蹄掌。当装到第四个马蹄铁时少一个钉子,马夫想:“那就将就吧,少一颗钉子没什么关系。”很不幸,关系大了!因为少了这枚不起眼的钉子,理查三世马失前蹄,结果兵败被俘,丢掉了偌大江山,莎士比亚为此痛心地说:“马,马,一马失社稷。”
细节是重要的!有时候,成败的关键恰恰在于细节上。
弘一法师是一位十分注重细节的人!他在念佛的时候总是一丝不苟,一字一音,发音标准,绝无漏字断句的情况。没出家前,他给学生上课,总是在预备铃响起之前做好各种细节。点名簿、讲义、教课笔记簿、粉笔整整齐齐地摆在书桌上。琴盖开着,谱表摆着,黑板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要讲的东西,而他本人则端坐在讲台前,等到上课铃响,便站起身,深深地朝学生鞠一躬,然后开始讲课。
细节是一种智慧,不注重细节的人,必然会受到细节的惩罚。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了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捡起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又用这钱买了18颗樱桃。
两人继续前行,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猜到彼得一定很渴,于是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掉了。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18次腰。耶稣笑了,对他说:“如果当初你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第一次不把小事好,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成也细节,败也细节。”世上之事成败常在细节之中。细节,它能让人数次弯腰,垂头丧气,也能让人出类拔萃,成就完美。
有一次,友人拜访米开朗琪罗,看见他正为一个雕像做最后的修饰。然而过了一段日子,友人再度拜访,看见他仍在修饰那尊雕像。
友人责备他说:“我看你的工作一点都没有进展,你动作太慢了。”
米开朗琪罗说:“我花许多时间在整修雕像,例如,让眼睛更有神,肤色更美丽,某部分肌肉更有力,等等。”
友人说:“这些都只是一些小细节啊!”
米开朗琪罗说:“不错!这些都是小细节,不过把所有的小细节都处理妥当,雕像就变得完美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见,任何一次成功都离不开细节。一根链条,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耐度;一个水桶,最低的地方决定它的容量;一个人,最小的细节决定他的人生。要成功,就要从细节做起。
七、耕耘不息,蓝田生玉
有龙泉之利,方可以论决断;有南威之容,方可以论淑媛。人生是凭能力论势的。一个人必须自强不息,要有坚定的意志力。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必须有所付出。成功之前,是段艰苦的岁月,只有坚强的人才能找出其中的乐趣,只有坚强的人才能通过考验成就生命的不凡。
朝闻道,夕死可矣
智慧与真理的魅力是无边的。
高尔基曾说:“我扑在书本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亚当和夏娃因为吃了智慧的果子才明白了善恶美丑,脱离了蒙昧。
弘一大师为了佛法真理而抛妻别子,舍弃了世俗的享乐生活。他的这种大彻大悟,在世人眼中是建立在对人生的大毁大弃上。他用自己的后半生来思索生死大事,研究佛教文化。他觉得,这些是值得的。
有所付出才能有所获得。通向智慧和真理的道路,并不是平平坦坦的,而是布满了荆棘。正因为如此,智慧和真理更显得难能可贵,也才会有无数的人不畏艰难而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在弘一大师眼里,智慧和真理在佛法中,佛祖为了佛法情愿舍弃自己的血肉生命,自己的一绝红尘实在算不了什么。
释迦牟尼佛在还没有佛法的时代,曾经做过婆罗门。一次,释迦牟尼产生了访求佛法的想法。那时,正好忉利天王在天宫看到了这一幕,想要试试他是否真心想求得佛法。
于是,忉利天王化为长相极其凶恶的罗刹鬼,找婆罗门说法,但是仅说了半偈(印度古代的习惯以四句为一偈)。婆罗门听了罗刹鬼所说的半偈很喜欢,要求罗刹鬼再说后半偈,罗刹不肯。婆罗门极力恳求。
罗刹鬼便向婆罗门说道:“你要我说后半偈也可以,不过,你要把身上的血给我喝,身上的肉给我吃,我才答应你。”婆罗门为了求得佛法,立刻就答应说:“我甚愿将我身上的血肉给你。”
罗刹鬼见婆罗门诚恳地允许,便把后半偈说给他听。婆罗门听到了后半偈,真心地觉得十分心满意足,不但自己欢喜,并且把这偈书写在各处,遍传到人间。
婆罗门在各处树木山岩上书写此四句偈后,为坚守信用,便想应如何把自己的肉血给罗刹吃。于是他爬上一棵很高很高的树上,跳跃下来,自以为可以丧了性命,便可将血肉给罗刹鬼吃。
罗刹鬼看到婆罗门不惜舍命求法,心中十分感动,当婆罗门在高处舍身跃下未坠地时,罗刹鬼便现了天王的原形把他接住了,这位婆罗门因此而没有死掉。忉利天王看到婆罗门求法如此诚恳,自然是十分欢喜赞叹。
真正的智慧是不易得的,所以释迦牟尼佛愿意为了求得佛法而放弃自己的生命。真理是可贵的,才使得很多人在真理面前发出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叹。
洞悉了人生百态,达到智慧圆融境界的人是不会在乎追求真理之路的艰辛和自身的安危的。对于他们而言,真理和智慧的价值远远高于生命本身。而一个掌握了真理和智慧的人,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并且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弘一大师正是如此,他看破人世间的一切假象,不执著于一切的外在,从而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解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骏马一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成功就在于坚持而不放弃。例如,雕刻,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而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蟹螯,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凡事皆如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就不会取得显著的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的成就。
弘一大师常常闭门一段时间研究经文,这期间,每天用三分之二的时间专门用来念佛诵经,然后用剩余的时间对当天所念的经文进行复习,在整个过程中只是少量配合适当的运动和适量的食物。有时候,他也与师傅一起学习,这样两人相互鼓励、一起探讨、共同进步。他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用自己的学习经历来告诉大家,凡事如学佛,功到自然成。
一日,一个老道碰到一个拿着木棍的小叫花子,便告诉他怎样画一个方框,勤加练习,他日有缘,再相见时就可不必要饭了。老道走后,小叫花子闲来无事,便用木棍刻画那个方框,极尽方框之变化。
时隔不久,老道又碰到一个放牛的牧童,告诉他用那木棍从上到下拉那么一下,若能勤加练习,日后有缘,也就可以不用放牛了。于是牧童山间放牛闲散之余便用那木棍在地上或宽或窄、或疾或徐拉那一画。
四十年后,老道临终前,把这两个人叫到了一起,合写了一个“中”字。
这个中字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就了书法史上的传奇。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用心去对待,坚持信念一直做下去,那么就会获得成功。“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垒成泰华岑。”宋代陆九渊以此诗句来劝喻人们:涓涓细流汇聚起来,就能形成苍茫大海;拳头大的石头累积起来,就能形成泰山和华山那样的巍巍高山。有了决心,并能为之不断努力,有什么愿望是达不成的呢?
从前,四川有两个和尚,一个很有钱,每天过着舒舒服服的日子;另一个很穷,每天除了念经时间之外,就得到外面去化缘,日子过得非常清苦。有一天,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很想到印度去拜佛,求取佛经,你看如何?”有钱的和尚说:“路途那么遥远,你怎么去啊?”穷和尚说:“我有一个钵、一个水瓶、两条腿就够了。”有钱的和尚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想去印度也想了好几年了,一直没去的原因是旅费不够。我的条件比你好,我都去不成了,你又怎么去得成呢?”过了一年,穷和尚从印度回来了,还带了一本印度的佛经送给有钱的和尚。有钱的和尚看到他果真达成了愿望,惭愧得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穷和尚虽然没有钱,坐不起车船,但是他有坚强的毅力,最终跋涉遥远的路途,达成愿望。有钱的和尚条件样样胜过他,也只能空余惭愧。事不在难易,在于人的态度。有条件要去,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去,有了这份决心和毅力,那么天底下便没有到不了的地方、取不来的经书了。
心诚可贵写华年
从古至今,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必然少不了恭敬的态度!这种态度源于一颗虔诚的心!无论是在哪个领域、哪些方面,想要获得成功,常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这是一个过程,一个严酷的考验过程,如果没有一颗虔诚的心,便很难忍受其中的痛苦,便很难获取成功。弘一大师在求佛证道的过程中,便经历了严酷的考验,他破衣烂衫却不接受供奉,过午不食,总是清粥寡水度日,割断尘缘,孑然一身度过几十年。他之所以不以为苦,是因为心诚啊!
虚云老和尚在终南山居住的时候,煮什么东西就吃什么东西。有一次煲马铃薯,煲上之后他去打坐。不料,这一坐就坐定了好多天。旁边的人好几天没有见他,过去一看,他还在那里打坐,就把引磐一敲,替他开静。开静以后,他说:“吃饭啦,吃饭啦。”叫人家吃,他把煲的那个东西打开一看,里面的东西长了毛,计算一下,他入定已六七天了。
虚云和尚为修道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是何等的虔诚啊!唯有这种虔诚和忘我的投入,才能终有所成。世间一切事业的成功都需要怀着一颗虔诚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愚公终于移走了家门口的两座大山;司马迁的《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放牛娃王冕练就了逼真传神、神韵天成的画技。只要怀有一颗虔诚的心,无所保留地付出,还有什么奇迹是不能发生的呢?
有个盲人选择以“种花”作为他一生的职业,因为他的父亲是位相当有名的花匠,他想向父亲看齐。不知情的人认为他很可怜,以为这是“子承父业”,盲花匠别无选择,殊不知,这是盲花匠自己的志向。
当然,这对他来说,的确是件非常残忍的事,因为身为一个盲者,他根本看不见花的模样。于是,每当人们告诉他“这些花真美丽”,花匠就会用手仔细地触摸,因为他要感觉花的美丽,由指尖传送到他的心里,真真切切地体会花朵美丽的意义。
当人们告诉他“这朵花真香”,他便会俯下身子,用鼻小心翼翼地闻着,认真嗅出每一种花的芳香。
几十年过去了,盲花匠一直把花当成亲友般细心照料。无论是玫瑰、牡丹、百合,还是各种名贵的花种,在盲花匠的培育下,都生长得娇艳无比,令其他的花匠羡慕不已。
成功需要时间,更需要一颗能够认真付出的虔诚之心,任何局限或阻碍都不是失败的借口,因为不管什么困难都一定能克服。就像盲花匠种花那样,即使看不见,他仍然可以凭借其他感官感受花朵的美丽,依然可以栽培出娇艳无比的花朵。
最好的演员,是最忘我投入的!投入其中,戏便是人生,自己便是再次复活的角色。最令人感到自豪的成就,不是收获的多少,而是投入的多少。轻而易举得到的,喜悦也如划过湖面的一粒石子,倏忽来去,很快便消失不见。虔诚所收获的,珍贵若陈年的老酒、岁月的记忆,始终占据心灵的一角。我们渴望成功,但要知道,真正的成功是在虔诚的心灵指引下取得的成功,这样的成功才是深沉而有价值的。
不必人人当将军
美国的巴顿将军曾说过:“有一种东西,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那就是自知之明。”
弘一大师可算是一位得道高僧了,这样一位禅师最反感别人叫他“大法师”之类的敬称。别人以为这是谦虚,然而,实际上这是得道者一种深层次、高境界的自知之明。我们眼中他对佛法的研究是很高深的,他们在佛法上的成就是巨大的。但对于弘一大师来说,一切都是渺小如芥草。佛的世界深邃如海、浩瀚如星空,他所取得的只是海洋中的一滴海水、璀璨星空中一颗小星星,不足挂齿。正是因为自知之明,才使得他一生不断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