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李叔同学修身养性,向南怀瑾学为人处世
48805800000013

第13章 李叔同:一名圆月耀天心的修佛者(10)

有一天,欢喜满对婆罗门说道:“婆罗门!请你到养牛的长者家,告诉他说:‘我所养的雄牛能拖一百辆货车。’你就以千金跟他打赌吧!”

婆罗门就到那长者的家里,问长者道:“这城中谁养的牛最有力啊?”

长者先举别家的牛来回答,最后说:“全城中没有一头牛能及得上我所养的。”

“我也有一只牛,能拖一百辆货车。”婆罗门道。

“哪里有这样的牛?”长者不相信。

“我家里就有。”婆罗门得意地回答道。

长者不服气,便以千金和他打赌。

婆罗门回去后,便在百辆车中装满沙石,顺次排列起来,用绳子从车轴上前后结住,为欢喜满洗浴,喂它香饭,将它装饰一番,驾在第一辆车的车轭上,自己坐上车,举起皮鞭叱道:“走呀!欺瞒者!拉呀!欺瞒者!”

这时,牛听到这话,觉得自己并非欺瞒者,为何今天受这种称呼呢?它不知所以,四只脚就如柱子般立着不动。长者看到这情形,就叫婆罗门交出千金。

婆罗门损失了千金,解下牛,回到家里忧郁地卧着。欢喜满回来后看见婆罗门忧郁地卧在那里,便走上前去问道:“婆罗门啊!你为什么躺在这里呢?”

婆罗门很不高兴地回答道:“千金输去了,还能睡觉吗?”

“婆罗门!我在你家这么久,曾经踏破或打碎过碗没有?曾经在别处撒过粪尿没有?”

“都没有。”婆罗门否定道。

“那么,你为什么要叫我欺瞒者呢?”欢喜满问道,“你这样称呼我,是你自己的错而不是我的错。现在你可以再去和那长者赌两千金,但这次你可不要再叫我欺瞒者。”

婆罗门听了牛的话,再去和长者相约打赌两千金。

依照上回的方法,把百辆货车前后系起来,并将装饰好的欢喜满驾在第一辆车子的前面。婆罗门坐在车上,用手轻轻地拍着牛背说道:“贤者啊!前进呀!贤者啊!往前拉吧!”果然,欢喜满把系着的百辆货车拉着前行,很快到达了目的地。

专门养牛的那位长者终于拿出两千金来,其他的人看到这情形也都拿出很多钱来赏赐欢喜满。婆罗门因为欢喜满的帮助,终于得到了许多财物。

比丘们啊!恶语是谁也不喜欢的,就是畜生也不喜欢。

佛陀叱责六群比丘以后,就制定戒律,指示弟子们应该说柔软语、真实语、慈悲语、爱语,不可说恶语,因为恶语不仅伤害别人,更伤害自己。

人的话语就如同一把利刃,可以伐木也可以伤人。美言美语受人敬,恶言恶语伤人心。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想去伤害我们身边的人,但是我们却往往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而对人恶语相向,实际上,恶语虽是一句,却十分伤人。

证严法师说:“一辈子的大事是好好说话。”一句或许在自己看来无关紧要的话,却可能会在听者心田划开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所以,请管好自己的舌头,不可说恶语,做一个言出友善、话语暖人的人。

九、悠游世间,以慧心惠己惠人

种子撒落在泥土里,到了春天,我们就会看到一条鲜花小路。种子撒落在人心里,时间会让我们收获意外的惊喜。以爱为出发点,做一个彻彻底底的自己。以慧心待人惠人,能更好地悠游世间。

为他人提一盏灯笼

爱默生曾提醒我们:“要做一个为后来者开门的人,不要试图使世界成为死巷。此生最美妙的报偿就是,凡真心帮助他人的人,没有人不帮助自己的。”

弘一大师修佛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自身的超脱,而是为了去普度众生,去担负一切众生的罪恶,愿意去代替他们受苦。临终时,他留下 “悲欣交集”四个字,他的人生已经是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欣是自然,悲又何来?悲的不过是众生之苦难普度,他一人的力量又哪里承担得起众生的苦难呢?心有余而力不足,是以悲也!众生之苦何以解脱?众生若真心帮助他人,苦难自然也消除了。

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僧人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

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来你是为了别人啊!”

盲人回答说:“不尽然,我为的也是自己。”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啊?”

僧人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小心撞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撞到。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撞到我了。”

夜晚是黑暗的,只因为众人都不肯为他人提一盏灯笼;夜晚是光明的,只因为有肯为自己提灯的盲人。盲从的眼睛虽然看不见,心却无比明亮宽阔;正常人虽然耳聪目明,却只顾一己之私。

一个人若想避免被人碰倒,就要小心不碰倒别人。一个人若想得到别人的帮助,最好先给别人以帮助。

有人和上帝在谈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这个人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屋里一群人正围着一大锅肉汤。每个人看起来都营养不良,一脸的绝望。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把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到嘴里,他们看上去是那样的悲哀。看了一会儿,上帝对这人说:“跟我走,我带你去天堂看看。”

上帝把这个人领入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上一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在快乐地歌唱。

“我不懂,”这个人说,“为什么一样的待遇与条件,他们快乐,而另一个房间的人们却很悲哀呢?”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里他们会喂别人。”

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只是人心的区别。一个只想得到不想付出的人,得不到;一个愿意付出不求得到的人,却会得到。此生最美的报偿,莫过于帮助后来者打开关闭的门,在漆黑的夜里为他人点亮一盏灯,主动将长柄汤勺里的肉汤喂给对方。

投以木桃,报以琼瑶

古人云:“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弘一大师在谈到善恶果报时,认为人的事情之所以做得顺利,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是因为这个人以前做过很多好事,也帮助过别人。因此,若想得到好的果报,不肯先付出是不可能的。只有善始才能善终,若想事情有好的结果,就应该先付出,这样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商人遇到难处,他的生意越做越小,于是,他去请教智尚禅师。

禅师说:“后面禅院有一个压水井,你去给我打一桶水来!”

半晌,商人汗流浃背地跑来,说:“压水井是枯井。”

禅师说:“那你就到山下给我买一桶水来吧!”

商人去了,回来后仅仅拎了半桶水。禅师说:“我不是让你买一桶水吗?怎么才半桶水呢?”商人红了脸,连忙解释:“不是我怕花钱,山高路远,实在不容易。”

“可是我需要的是一桶水,你再跑一趟吧!”禅师坚持说。

商人又到山下买了半桶水回来。禅师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解决的办法了。”他带商人来到压水井旁边,说:“你把半桶水统统倒进去。”商人非常疑惑,犹豫着。

“倒进去!”禅师命令。

于是商人将那半桶水倒进压水井里,禅师让他压水看看。商人压水,可是只听到那喷口呼呼作响,但没有一滴水出来,那半桶水全部让压水井吞进去了,商人恍然大悟,他又拎起另外的半桶水全部倒进去,再压,清澈的水果然喷涌而出。

世人没有不想得到的,却很少有愿意付出的。然而,正如种庄稼一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给予是得到的前提。同样,也和种庄稼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给予别人什么,也将得到什么。

弘一大师曾说:“我在泉州草庵大病的时候,承诸位写一封信来,各人都签了名,慰问我的病状,并且又承诸位念佛七天,代我忏悔,还有像这样别的事,都使我感激万分!”弘一大师能得到别人的关怀,是因为他先给予了别人关怀,他种下了善因,所以收获了善果。

一个猎人上山打猎,看见一头狼卧在山坳里,当他举起猎枪瞄向狼的时候,狼站起来没跑却又卧在那里,猎人不明,近前一看,发现是只怀孕的母狼,而且显得有些可怜,狼看着猎人像是在乞求猎人饶它不死。原来这只狼一条腿折了。猎人心软了下来,不但没有杀它,还将它的折腿进行了敷药包扎。

冬天到了,一场大雪封住了家门,猎人一连好多天无法上山打猎。一天夜里,猎人听到自家靠山根的后院里,传来“扑通、扑通”声,像是有人往院里扔东西。第二天,猎人开门一看,院里扔了几只野兔和山鸡。以后每逢下大雪不能出山的时候,都是这样,原来是狼在报恩。

释迦牟尼说:“若你会发现造成伤害,就不要依此伤害别人。”你若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先要怎样对待别人。这是个简单的、永恒的真理。

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着一位名叫马丁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牧师留下的短诗:“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若想得到,必先付出,如同《诗经》所说:“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不付出,只会一无所得。

今昔一切如新

“过去只是一堆灰烬,没有任何意义。”拿破仑·希尔郑重地说。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大诗人李白感慨地说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事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石屋禅师悠然地说。

“活在当下”,这就是他们的意思。弘一法师在出家后曾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这副对联传达的意思就是:昨日的事我已不会再牵挂,我只注重今日的事,这正是“往昔一切如空,今昔一切如新”。

什么叫活在当下?有人问一位禅师。禅师回答,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这就叫活在当下。所谓“当下”是指:你现在正在做的事、待的地方、接触的人。“活在当下”就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眼前的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地去接纳、感受和体验当下的一切,对于过往不再执著,对于未来不必担心。

有个小和尚负责清扫寺院里的落叶。这是件苦差事,秋冬之际,每次起风,树叶总是随风飞舞。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都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摇树,以为这样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他一整天都很开心。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里一看,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满地落叶。

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活在当下便要专注现在。或许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嗅嗅身旁正在开放的一朵淡雅的花,凝视天空慢慢飘动的云,倾听耳旁传来的低低的呢喃,感受此时此刻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而已。毕竟,昨日已成历史,明日尚不可知,只有“现在”才是我们所能拥有、把握的。

灵佑住持沩山,收了两位徒弟,即仰山与香严。

在禅堂内,沩山对他俩说:“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佛理都是一样,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解脱之道。”

仰山就问:“什么是解脱之道?”

沩山回头看看香严说:“寂子提问,你为什么不回答他?”

香严说:“如果说过去、现在和将来,我倒是有个说法。”

沩山问:“你有个什么说法?”

香严打了一声招呼就走出去了。

沩业又问仰山:“他这样回答,合你的意吗?”

仰山回答:“不合。”

灵佑又问:“那你的意思是什么?”

仰山也告别一声就出去了。沩山呵呵大笑,叹道:“真是水乳交融啊!”

时间每时每刻都在流逝,今日很快会变成昨日,明日也将成为今日。珍惜当下才能活在当下。不珍惜现在,便是浪费未来。有人请教大龙禅师:“有形的东西一定会消失,世上有永恒不变的真理吗?”大龙禅师回答:“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山上开的花美得像锦缎似的,转眼即会凋谢。溪流深处的水映衬着蓝天的景色,溪面却静止不变。当下是美的,稍不经意,就将流逝消失。生命的意义在于珍惜当下、把握今朝。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酒桌上有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劝酒。正所谓“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厚,喝不够;感情薄,喝不着;感情铁,喝出血。”想要表达感情?得,喝酒!你喝得越多、喝得越醉,你对别人就越真,就越值得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