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情谊是心灵的默契和情感上的升华。有时候,要使情感保持美艳动人,便要彼此拉开一定的距离,在交往中和对方保持合适的距离。爱情如此,其他的人际交往亦是。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一片私密天空,人与人之间距离过近,就容易侵入这片禁区,从而引起冲突,造成隔阂。有时或许只是因为一件小事,却可能已埋下了破坏性的种子。人与人关系过远,就会慢慢从自己的生活中将对方剥离,最后形同陌路人,错失生活中的诸多美好情感。维持人际关系的最好办法是往来有节,表达适当的关怀,但并不过度干涉,保持一种恰当的距离。
豪猪生长在非洲,身上的毛硬而尖。冬天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它们就聚在一起,互相依靠,借彼此的身体取暖。但是当它们靠近时,身上的毛尖会刺痛对方使它们立刻分开,分开后因为寒冷它们又聚在一起,聚在一起因为痛又分开,这样反复数次,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彼此间的最佳距离——在最轻的疼痛下得到最大的温暖。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豪猪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维系其中平衡的是适当的距离。过于亲近,有时会被刺伤,过于疏远,又感受不到温暖,只有把握好相处距离,才能让工作和生活趋于美好。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曾有人说,最难忘记的是那些在自己哭泣时陪自己哭的人。
一个人不渴的时候,即使送他一桶水也没用,渴的时候,即使是半杯水也珍贵非常。一个人吃饱的时候,再好的食物也会丧失吸引力,饥饿的时候,半个馒头也美味无比。所以南先生说,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重要。
有一次,公西赤被派出去做大使,冉求因其还有母亲在家,就代其母亲请求实物配给,并多给出许多。孔子知道后,虽然并没有责怪冉求,但对学生们说,你们要知道,公西赤这次出使到齐国去,坐的是最好的马,穿的是最棒的行装,这许多置装费中尽可以拿出一部分来给母亲用。我们帮别人,要在他人急难的时候帮忙,公西赤并非穷困潦倒,再给他那么多,只是锦上添花,实在没有必要。
南怀瑾先生说:“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锦上添花不是必要的,雪中送炭却救人于危难。人需要关怀和帮助,也最珍惜在自己困境中得到的关怀和帮助。若要一个人记住自己,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在他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
三国鼎立之前,周瑜并不得意,曾在军阀袁术部下为官,被袁术任命做过一回小小的居巢长,一个小县的县令罢了。这时候地方上发生了饥荒,年成既坏,兵乱间又损失很多,粮食问题就日渐严峻起来。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就吃树皮、草根,很多人被活活饿死,军队也饿得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地方官,看到这悲惨情形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
有人献计,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叫鲁肃,想必一定囤积了不少粮食,不如去向他借。于是,周瑜带上人马登门拜访鲁肃,寒暄完毕,周瑜就开门见山地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鲁肃一看周瑜丰神俊朗,显而易见是个才子,日后必成大器,顿时产生了爱才之心,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居巢长,哈哈大笑说:“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就是。”
鲁肃亲自带着周瑜去查看粮仓,这时鲁家存有两仓粮食,各三千斛,鲁肃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仓送与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一听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如此饥荒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鲁肃的言行深深地感动了,两人当下就交上了朋友。后来周瑜发达了,真的像鲁肃想的那样当上了将军,他牢记鲁肃的恩德,将他推荐给了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干事业的机会。
在别人富有时送他一座金山,不如在他落难时,送他一杯水。人们总会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这时候,如果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就会永远铭记于心,感激不尽。
帮助别人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帮助,简单的举手之劳或关怀的话语,就能让别人产生久久的激动。如果你能做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你便能握住他们伸出的友谊之手。而这些友谊,很可能会为你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帮助。
八、千里马不再寂寞
宝贝放错位置就是废物,废物放对位置就是宝贝。好的领导者,能将下属放在最恰当的位置发挥他们的所长。有些人才如同千里马,千里马总是孤高的、挑食的,如果只是将它当做普通的马在马厩间喂养使用,碍眼憎恨它的与众不同,千里马便只能是劣马,人才也只能是庸才,这是人才和上位者共同的不幸。
原谅某些冒犯
“宰相肚里能撑船”不是一句虚话,但凡真正的大人物,都有相对广阔的胸襟,斤斤计较之辈,一般难有太大的出息。
领导归根结底是对人的领导,只有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全面时,才能把握好人才。南怀瑾先生在与彼得?圣吉谈管理的时候,曾经说:“想做个领导者,你必须是个真正的人,你必须先认识生命真正的意义。”领导者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要有博大的胸襟。一个胸襟宽广的人,才能不被狭隘偏私所限制,才能认识生命真正的意义,成为识人才的伯乐,眼光高远,千金买马骨。
世界上最缺的是什么?人才!无论在什么时代,人才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优秀的领导者对人才总有一种极度的渴望,就像曹操在诗中所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人才难得,所以很多政治家对冒犯自己的人才往往能既往不咎,收为己用。这也是他们能成就霸业的关键。
齐桓公即位后,即发令要杀公子纠,并把管仲送回齐国治罪。因为管仲做公子纠的师傅时,想用箭射死齐桓公。结果齐假死逃过一劫。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我恨不得杀之而后快!”鲍叔牙说:“以前他是公子纠的师傅,所以他用箭射您,这不正好体现了他对公子纠的忠心吗?而且要是论起本领来,他比我强多了。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我看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治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后来齐国越来越富强了。
齐桓公既往不咎,原谅了管仲的冒犯,原因在那儿呢?一是各为其主;二是管仲确有大才。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齐桓公确实是一个有胸襟的人。化敌为友,使其成为自己最得力的干将,这是古代领导者常见的戏码。对于现代人来说,能原谅下属对自己偶尔的冒犯就很难得了。
对领导者而言,下属首先是个人,是人就有小毛病,可能还会犯点小错误,这都是很正常的。因此,宽容地对待下属和员工,这是每一个领导应具备的美德。没有一个下属愿意为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犯一点小错就抓住不放,甚至打击报复的领导者卖力。
尽可能原谅下属不经意间的冒犯,这是一种重要的笼络手段。能原谅下属的冒犯,就是对下属人性的把握。那些无关大局之事,不可同下属锱铢必较,当忍则忍,当让则让。要知道,对下属宽容大度,是制造向心效应的一种手段。
战国时期,楚庄王赏赐群臣饮酒,日暮时正当酒喝得酣畅之际,一阵狂风吹来,灯烛灭了。这时有一个人因垂涎于庄王美姬的美貌,加之饮酒过多,难于自控,便乘黑暗混乱之机,抓住了美姬的衣袖。美姬一惊,左手奋力挣脱,右手趁势抓住了那人帽子上的系缨,并告诉庄王说:“刚才烛灭,有人牵拉我的衣襟,我扯断了他头上的系缨,现在还拿着,赶快拿火来看看这个断缨的人。”庄王说:“赏赐大家喝酒,让他们喝酒而失礼,这是我的过错,怎么能为显示女人的贞节而辱没人呢?”于是命令左右的人说:“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断系缨,说明他没有尽欢。”群臣一百多人都扯断了帽子上的系缨而热情高昂地饮酒,一直到尽欢而散。过了三年,楚国与晋国打仗,有一个臣子冲在前面,最后打退了敌人,取得了胜利。庄王感到惊奇,忍不住问他:“我平时对你并没有特别的恩惠,你打仗时为何要这样卖力呢?”他回答说:“我就是那天夜里被扯断了帽子上系缨的人。”
从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楚王的宽宏大度、远见卓识,也可以洞悉他驾驭部下的高超艺术。人性层面有感激之情,我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是这个道理。对别人的好,以后都会反馈回来的。楚王了解人性,因此他的部下都归顺于他,一时间震烁一方。按照南怀瑾先生的标准来看,算真正的人了。
《孙子兵法》里最高妙的要数“攻心”。而要攻心,就非得有一颗有容乃大的心,能原谅下属偶尔的冒犯。很多有大才的人,都是不拘小节的,他们不遵循社会上的规则,我行我素,不买领导的账,在领导面前也是腰板拔得直直的,偶尔会毫不客气地顶撞。如果领导不能容忍这样的冒犯,那很可惜,他会因此错失某些真正的人才。
用人唯长,将人放在正确的位置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在洛阳的庆功宴上就曾说过这样的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大杰也。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拎擒也。”
汉高祖刘邦的成功在于他善于用人,将每个人都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打天下如此,干其他事业也一样。只有把人放在最适合的位置,才能激发他们最大的创造力。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借着孔子之口强调了这个问题。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孟公绰这个人,要他做赵、魏大国中的大夫,是十分合适的人选,其才能、学问、道德,都适合担任此职。但是如果滕、薛两个小国家请他做大夫,要他在实际政务上从政,则十分不当。因此,结合现实,南怀瑾先生指出:有许多人担任要职,出类拔萃,但是要他改做实际工作,去执行一个任务,则未必能够完成。有的人,学问好,有见地,能提出许多有益的意见、建议,但让他去实际从事行政工作,却发现无法胜任;有的人,实际工作做得很好,将他提拔到高一级的地位,反而让他无所适从。所以,作为领导,知人善任是一门学问。
去过庙里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是黑口黑脸的韦陀。关于他们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很久以前,弥勒佛和韦陀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地管账,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板着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看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他俩的分工合作中,庙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佛祖将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才迎来了庙里的繁荣。同理,作为领导者,只有知人善任,让自己的下属去做他们适合的事情,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潜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许多领导者常感叹手下无人可用,其实在很多时候不是手下没人,而是没有把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身为领导,对部下首先要有透彻的了解,对员工的才能、兴趣了然于胸,这样才能针对特定的工作选择适合的人选,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达到人事相宜的效果。
不拘一格的取才之道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句诗指出,要国家振兴,就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同样,在现代社会,一个机构、一个企业若想长盛不衰,也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饰演的黎叔说:“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如今,企业的竞争大都是人才之争,领导人的取才之道,其核心就是要不拘一格选人才。
孟子在齐国十分不得志,于是打算离开这里。在临走之际,他对齐宣王说:“王无亲臣矣。”即大王您没有值得信任的臣子了,因为“昔者进贤,今日不知其亡也”。过去有人推荐了人才给您,但是都不得重用,最后都悄悄离开了。齐宣王于是问他如何取才。孟子回答他说:“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意思是说,如果您真遇到贤才的话,就不要拘泥于成规,应该越级提拔,使得人尽其才。
南怀瑾先生对中国古代历来的人才选拔进行了分析,认为每一个朝代稳定之后,人才选拔上都会出现世臣巨族门第之见。很难做到“拔识于稠人”,即从普通百姓中选才。为此,无数人怀才不遇,国家的人力资源也遭受了重大损失。
自古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是人才就可以为我所用。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如何才能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人才呢?这就需要领导者有一双慧眼,这双慧眼怎样得来,下面这个故事提供了一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