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活自立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4886100000002

第2章 晏婴食不重肉

晏婴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字平仲,后人称之为晏子,曾在齐灵公、齐庄公时为官,在齐景公时任国相。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主贵族凭借其世卿世禄的特权,生活极端腐朽堕落,奢侈之风盛行。晏婴虽然身为齐国辅相,却大力倡导俭朴节约,并且身体力行,食不重肉,以清廉节俭为齐人所称道。

晏婴平时穿的是粗布衣服,即便祭祀祖先也不过把衣服和帽子洗干净穿戴上而已。一件狐皮大衣,也只是在出使他国或参加盛典时穿,并且一直穿了30多年。每日粗茶淡饭,正餐也不过是糙米饭,只有一荤一素两个菜。一天,晏婴正要吃午饭,齐景公派人来见他。晏婴因为对方是君王派来的人,所以给以特殊款待,当场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来人共进午餐。景公知道这件事后,感叹地说:“相国家里竟然如此清贫,我一直不知情,这是我的过错啊!”说完,立即命人给晏婴送去黄金千两,以供他接待客人的开支。

不料,晏婴根本不愿接受,叫来人带回。景公命人再送,他还是执意不肯收下。当景公命人第三次送来时,晏婴对来人说:“请禀报大王,我并不贫困。大王给我的俸禄,不仅足够我供养家人、接待客人之用,还可以用来接济穷苦百姓。所以,我不能接受大王额外的赏赐了!”送金的人感到非常为难,对晏婴说:“相国,我也是奉命办事。您这次再不收下,叫我如何去回报大王呢?”晏婴想了想,说:“既然如此,我和你一起进宫,让我当面向大王辞谢。”

晏婴见了景公,首先感谢他对自己的厚爱,生怕景公再坚持,便先向景公说:“作为一个大臣,将国君的赏赐用于百姓身上,是以臣代君治理百姓,忠臣是不会这样干的;不用在百姓身上而收藏起来,那就变成了一个装东西的箱子,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上对不起国君,下对不起百姓,只干守财奴的事,聪明的人是不会干的。所以,请您千万不要再赏赐臣下了。”景公不解,问:“想当年,管仲不也接受了桓公封赏的500个村庄吗?你晏婴为什么要推辞呢?”晏婴便以“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的话相对答,并认为管仲虽然聪明,但在考虑这件事时有失误;而自己虽然愚笨,但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可能是正确的。景公见他把话说到如此地步,也只好作罢。

晏婴平时上朝,总是乘坐一辆劣马拉的破旧车子,有时甚至步行着去。景公知道后,便派人送去新车骏马,可使者连续送了两趟,都被晏婴回绝了。然而,景公还是觉得晏婴乘坐的车马与他的身份太不相称了,所以仍坚持要送他一辆由几匹良马驾的好车,于是第三次派人送去,可还是被晏婴拒绝了。景公非常不高兴,责问他为何不收,晏婴说:“您让我管理全国的官吏,我深感责任重大。平时,我反对奢侈浪费,要求他们节衣缩食,以减轻百姓的负担。我若乘坐好车好马,百官们便会上行下效,奢侈之风就会流毒四方。假如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再也无法禁止了。”

至于住的,晏婴的相府地处闹市,且阴暗狭窄。齐景公要为他修造僻静宽敞的新宅院。晏婴搪塞说,我家世代住在这个地方,倘若因为我的贪得无厌而迁移,未免对不起先人。况且房子虽然古旧一些,但它临近热闹的市场,交通方便,对周围的环境十分熟悉,日久生情,已经习惯了。但齐景公并不死心,趁晏婴出使他国之际,为他新建了一处豪华的相国府。晏婴回京之后,马上从新相府搬回了原来低矮狭小的住处,同时将新相府加以改造,分配给了原来住在那儿的人。

晏婴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为官清廉,生活十分简朴,穿的是粗布衣,住的是破旧的民房。这种以苦为乐、为荣的境界,并不是所有人能够做到的。在晏婴这样的人看来,追求道德的高尚和君子的风范才是最重要的,奢侈的生活不利于修身养性。因此,才情愿过着艰苦的生活。我们今人要学习这种清廉为官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