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酒暖回忆思念瘦
48863300000021

第21章 林逋:不仕不娶梅妻鹤子皇妃

第1节 爱上你是我的错,离开你又舍不得

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这首词的作者是北宋初年的词人林逋。这首词采用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抒写了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被种种外界的因素所迫不得不与心上人道别的悲哀。

词的大意是:吴山,一片青翠;越山,一片青翠。两岸的青山也像是在相互送迎。有谁理解今日我这个断肠客要和心上人诀别的心情呢?

君热泪盈眶,妾泪眼盈盈。罗带同心结还没有完成。看吧,江头的潮水已泛滥成灾。

《诗经》中那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谁人不羡慕?谁不想和最爱的人厮守一生?人生最悲哀的是什么?情还浓,人却分离了。

据说,这首词是林逋的一段亲身经历。青春年少的时候,林逋爱上一位极有涵养、举止超凡的女子。事后方知,那女子家境极好,家中来求亲的都要排队。

林逋初见那名女子,是在一次春游的路上。女子春游,兴致勃勃,长期深闺,这种放松让她心旷神怡。也许因为太兴奋了,竟然忘记了回家的时辰。多亏丫环的提醒,这才匆匆忙忙回家。因为天色已晚,加上赶得太急。结果,不慎迷路。正着急中,迎面碰上了林逋。林逋问她家住在哪里,那女子说了地址。林逋说,小姐不要怕,那地方我知道,我给你们带路吧。

两个人走在暮色里,彼此都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女子钟意于林逋的儒雅,林逋则被女子的美貌和气质所倾倒。一个有意,一个有情。后来,两个人有机会就到西湖约会,在西湖的见证下,两个人私定了终身。

这件事终于被那女子的父亲知道了,便勒令女儿和林逋断绝来往,因为林逋是个穷书生,连个功名都没有,门不当户不对。为了避免节外生枝,那女子的父亲很快强迫女儿嫁给了一商贾富户家的公子。那女子让她的丫环送来书信,表示无力反抗父亲的命令,只能忍痛分手。

林逋听说此事之后,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的心情正像那首流行歌曲里所唱的那样:爱上你是我的错,离开你又舍不得。于是自己起床,对月喝酒消愁,独自大醉,从此看破红尘。

这首词描写的正是两个相恋的人相互送别的情景。忍痛别红颜,此情何堪。

此后,林逋在江淮等地漫游多年,40多岁之后,隐居在杭州西湖,在孤山结庐,效仿陶渊明。林逋常年足不出户,终身未娶。相传20多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终身。

杭州人至今还喜欢讲述“梅妻鹤子”的佳话。《辞海》中关于“梅妻鹤子”的条目是这样说的:“宋代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无妻无子,种梅养鹤以自娱,人称其‘梅妻鹤子’。”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林逋平生喜欢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每次遇到客人来拜访,总是叫门童子纵鹤放飞。看到鹤的林逋很快就驾船归来招待客人,因而得了“梅妻鹤子”这个雅号。

林逋老了之后,给自己在隐居地附近选了一块墓地,并写下一首诗:“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林逋一生为人洒脱,淡泊名利。他喜欢作诗,但保存下来的不多,因为他的习惯只是写,不为名。所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

曾有人问:“何不录以示后世?”林逋答:“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

1028年,林逋61岁那年去世。死后,大概因为名气太大,皇上赐谥“和靖先生”。其墓地就在杭州西湖的苏堤之上。苏堤之上有个“三贤堂”。“三贤”都是谁呢?他们是白居易、苏东坡和林逋。

张岱在《西湖梦寻》中有这样的记载:南宋灭亡后,盗墓贼以为林逋如此有名,和范仲淹、梅尧臣都是好朋友,这样的名人墓里一定有宝物吧?结果挖开其坟墓之后,你猜找到什么?陪葬的竟然只有一只端砚和一支玉簪。

端砚没什么好说的,他天天要用。可是,他一个单身贵族,“玉簪”为什么要随身携带?估计和那个女子有关。也许,他终其一生,都没有摆脱对那女子的思念。

第2节 林逋爱梅的故事

“梅妻鹤子”林逋爱梅是出了名的,已经到了痴的程度。他仅仅存下来的三首词中,其中一首便是咏梅词《霜天晓角》,词曰:

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

梦绝金兽爇,晓寒兰烬灭。要卷珠帘清赏,且莫扫、阶前雪。

词的大意是:良宵淡月、冰清霜洁,昨夜的梅花开了。我吹起了《玉龙三弄》的曲子。笛声悠悠,把那挂在树梢上的一轮明月都摇动了。

梦里面想了许多好事,金兽型的香炉中兰香味四散,天亮之后兰香味没了。下雪了,纷纷扬扬。我卷起珠帘欣赏,阶前的积雪,且不要忙着清扫。

真正让林逋成为咏梅诗顶级高手的,是他那首经典名诗《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陈与义认为林逋把唐人齐己“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等前人写梅的诗全压倒了。《山园小梅》写出了其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描绘了月光下山园小池边梅花的神态意象,令人佩服,也令人羡慕。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成功地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已成为咏梅的经典名句。后来,词人姜夔咏梅的两首著名自度曲牌的词,即以《暗香》《疏影》为调名。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杨万里、梅尧臣等,纷纷写咏梅诗词,不能不说受到了林逋的这首诗的影响和启发。苏东坡还把这首诗当成教材,让自己的儿子苏过背诵、学习。苏东坡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苏东坡对林逋之诗、书及人品赞赏有加,并诗跋其书:“诗如东野(孟郊)不言寒,书似留台(李建中)差少肉。”黄庭坚则这样赞扬林逋:“君复书法高胜绝人,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资料,引用如下:1961年3月21日的《光明日报》上,我国著名的诗词学家、浙江大学教授夏承焘先生曾发表文章《东风世界话梅花》。谈到林逋,夏承焘先生说(大意):“林逋生前,隐居孤山,当时的杭州太守,每年都要以文字保荐,向林逋送去一些粟帛。林逋在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去世后,当时的皇帝宋仁宗特地赐了一个谥号给林逋,称为‘和靖先生’,由此,林的名气就更大了……这其中的原因是:原先的老皇帝宋真宗,为了挽回自己在异族争战中失去的威信,而由大臣王钦若假造帛书放在宫门上和泰山上,闹了一场‘天书封禅’的鬼把戏。后来,老皇帝宋真宗还真的率领文武百官,装模作样地跪接‘天书’,在浊气冲天和腐败的朝政中,一些大臣与无耻文人便借‘天书封禅’之机趋炎附势,呈献谀文。可见‘天书封禅’的闹剧,在当时是怎样的不得人心,朝政的腐败又是多么重大的一个社会问题。林逋对朝廷这种劳民伤财的乱政,是表示过不满的。林逋虽然隐居于孤山,但他并不是一个遗世绝俗之人。林逋死了以后,后来的皇帝宋仁宗之所以赐谥号称他为‘和靖先生’,不仅是因他名气太大,还由于他曾被人民和士大夫所敬重和钦佩。”

词人小传

林逋(967-1028年)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宋代桑世昌著有《林逋传》。故宫绘画馆藏有所书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