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2岁的保育在伙伴关系中培养孩子的能力
48884000000012

第12章 婴儿保育之实践(3)

而现在公园的状况是怎样的呢?土,在雨后会泥泞,人们不喜欢。而玩火玩水会因为有危险而被禁止。虽然有修剪过的树木,但是又不能使用废弃材料将秘密基地建在树上。虽然有水,也不是自然的河流,绿地也都被混凝土固定起来。有蝌蚪和青蛙的积水,被认为不清洁而被清除。这些接触自然、可以刺激孩子五感的“好的游戏”,却因为不易管理等大人方面的原因,减少了孩子们体验大自然的机会。

因此,在保育设施中就必须保障有替代这些东西的“好的游戏”。为婴儿准备可以刺激五感的玩具。这些东西必须是有手感、可以发出声音、可以闻到味、可以盯住看、可以四处看、可以保障安全的东西。

玩具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是实现学习、使用、管理、创造、发明的重要手段,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1岁以后,孩子学会比拟各种东西。比拟是指对眼前没有的东西的想象力、印象力。在这个时期,需要准备的不是具体的、有形的玩具,而是有益于发挥想象力和印象力的东西。比如用积木堆成电车和汽车玩,对于孩子的发育非常重要。

做过比拟游戏的孩子,在身体各种能力发育过程中,会对周围事物和场所等发生兴趣,开始探索活动。探索活动中“刻骨铭心”的事情会在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孩子们在心里描绘这些印象,他们的玩就会发展为最初期的模仿游戏。

模仿游戏

对于孩子来说,玩伴具有与家长不同的重要作用。在自由玩耍中,小伙伴的刺激具有特殊的魅力。这是因为,“小伙伴玩的场面比大人更具有应答性、持续性、煽情性。”“小伙伴的活动及应答比大人更新奇、更有趣。”“因为与小伙伴处于相同的发育阶段,比大人的行动更容易模仿”,等等。

孩子学会比拟后,则开始过家家,过家家就是模仿大人所做的一切。作为模仿游戏基础的印象力,一般在1岁半左右时开始形成。随着身体各种能力的发育,1~2岁的孩子开始扩大对各种事物和场所的兴趣,出于对未知事物的关心开始探索活动。这些探索活动则会进一步丰富印象力。探索中有预测、有期待,是对模仿游戏的一种准备。从充满活力的探索活动中诞生抽象游戏,对各种事物感到不可思议,在触摸和确认过程中,在心里描绘,留下深刻印象,开始了最初期的模仿游戏。

从比拟游戏到模仿游戏的过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拟游戏指的是学着使用杯子喝水,将积木堆成某种食物模仿吃饭,是只有有了对眼前不存在的东西的想象力、印象力才诞生的游戏。1岁左右的孩子的游戏,会模仿大人拿着包去买东西,会将娃娃背在身上到处走。这些行为可以是生活习惯的再现、可以是对身边大人的口头语的模仿。在比拟游戏转变为模仿游戏的过程中,会从一个人玩变为几个伙伴一起玩。

到了1岁左右,孩子在玩的时候会加入语言,玩的世界会更加丰富多彩。孩子受到其他孩子日常生活的比拟和行为的启发,自己也想尝试做同样的事情。从中体验将印象联系起来的快乐,然后与伙伴共有这个印象,开始考虑在自己印象中的游戏里有别的孩子参加。然后将自己游戏中的印象用语言和行为传递给其他孩子,与其他孩子共享这个印象,一起玩,这就发展成为过家家。孩子喜欢过家家游戏,是因为容易与小伙伴之间、母子之间、母亲的家务、父亲的存在等拥有共同印象。

孩子集体

对婴儿而言的伙伴关系

人们往往会认为,婴儿时期是大人在单方面照顾孩子,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有手指,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具有“拥抱”“抓”的行为,但这是家长与孩子主体性关系才有的行为。

同时,这只有人类才有想在母子之间保持距离。婴儿在母亲怀抱却反抗着想要自立,这种行为对母亲来说会减轻抚育孩子的负担。这时,“人”“物”“地点”等社会性及文化性的因素参与进来,会使这种分离稳定地进行。如果把焦点集中在其中的“人”上,则伙伴关系在社会性技能、能力的发育上是最重要的。

3个1岁的孩子并排在读不同的书。其中一个孩子走到书架那里,取回了另外一本书。受他的影响,另外两个孩子也会去取别的书。一个孩子已经取了另外一本书回来了,而最后一个孩子却总是选不出新书,在那里犹豫不决。最初的两个孩子会等最后的孩子回来,再重新开始读书,他俩担心地看着最后的孩子选书,一直等在那里。好不容易最后一个孩子选好书回来了,于是三个人又非常高兴地开始读各自的书。一起读书,并不是大家读同样的书,而是在同一个场所大家各自读着不同的书,对于孩子们来说,大家共有这个场所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同时,共有这个场所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可以不断看到周围孩子的读书方法。

即使在婴儿期,婴儿与大人的关系也不能代替婴儿与婴儿之间的伙伴关系,因为这是本源性的、是人种生存必不可缺的。“出生后6个月的孩子也会通过发声、接触、微笑等在两个人之间交流。”“与喜欢其他人相比,婴儿更喜欢小伙伴。”“7个月的孩子看到不认识的成年人和不认识的孩子接近时,对成年人呈现负面反应,而对孩子呈现正面反应。”“最迟在两岁之前,孩子就不再一个人玩,就会选择小伙伴玩,而不是选择母亲或成年女性。”“在1岁孩子与人交往能力的发育过程中,连续3个月与孩子接触非常重要”。早稻田大学人类科学学术院根山光一教授就婴儿与婴儿的伙伴关系如是说。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婴儿时期孩子与母亲的关系非常重要。只有母亲才是孩子的伙伴,即使是母亲以外的抚养人,也可以代替母亲使孩子情绪稳定。对于婴儿来说,母亲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与特定的大人之间的关系肯定很重要。但是,并不是只有母亲、特定的大人就可以了。其实在婴儿与各种人的关系中,尤其需要有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需要有小伙伴。

颜色·形状·触摸·数字

认知体验的必要性

现在,任何人都知道婴儿具有很高的能动性。保育员不需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与其互动”,而只需“准备好引起孩子兴趣和关心的环境”。原来人们一直认为孩子是没有能力的,需要大人的庇护,如果没有大人的诱导,则不能学到很多东西。创立儿童花园的福禄贝尔通过观察孩子们的活动,构筑起了孩子的形象。他认为,“孩子自出生时起,就具有创造性,和所有事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想要知道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孩子具有将自己感受到的东西以及内在的东西向外部表达的能力”。这一观点,是他根据对孩子的观察而得出的结论,完全能够说服在保育现场了解孩子现状的保育人员。福禄贝尔认为,“为了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正确理解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以便更自由地表达,需要让他们正确认识所有的形状、颜色以及数字”,根据这一观点,导入了对“数”的认识。但他认为不应该作为早期教育让孩子去学习“数”。与“数”并列的还有“形状”“颜色”,这些在结果上都会与以后的“算术”结合。同时,被称为恩物的教具不是用来教授什么的,而是“发现孩子们的游戏规律是瞬间性的、不能长期持续的,做好一件东西,就会破坏它,破坏后再去做,如此反复,在这样的规律中诞生了环境这种‘东西’”。能够帮助孩子游戏以及表达的玩具,可以让孩子不断萌发创作欲望。玩具最好是具有基本形体的东西。

我们看到过能够证明1岁孩子也可以识别颜色和形状的有趣的场面。到了吃饭的时间,保育员在桌子上放上围嘴和擦手的小毛巾。孩子们根据颜色和形状的不同,从中找出自己的围嘴和毛巾,坐到座位上去。有一次,一个孩子没有围嘴。保育员打开那个孩子放东西的抽屉,去拿备用的围嘴。里面有好几条围嘴,颜色和形状均不一样。于是,保育员招呼那个孩子说,“到这里来,拿一条自己喜欢的围嘴”。孩子选出了自己喜欢的围嘴,从抽屉里拿出来,回到座位上。因为记住了颜色和形状,1岁的孩子也能从众多的围嘴以及擦手毛巾中找出自己的东西。他能够找出自己的东西,就说明1岁的孩子也能认识颜色和形状。

自然界有许多具有艺术形状的东西,孩子们会被其造型之美所感动。会为肥皂泡变成球球飞向空中的姿态、从宇宙俯瞰地球的姿态以及被花纹、形状之美所惊呆。到了红叶的季节,不仅从枫叶的颜色,也会从枫叶的数学形状感觉到大自然不可思议的力量。孩子们也常常会被昆虫身体的颜色及形状吸引眼球。

为什么熊猫以及麒麟身体的图纹会这样具有艺术性呢?人体各部位的尺寸就好像是经过了精确计算,我们常常会惊叹其了不起。认识形状的不同会发展为认识文字。因此,从婴儿时期开始让孩子充分体验不同的形状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