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踏着荆棘轻松前行—不惧挫折
48887500000003

第3章 挫折像弹簧,你弱它就强(2)

就挫折的主观原因而言,在影响挫折的各种主观因素中以个人的抱负水平、挫折容忍力、个性特征、过去的经历与经验、受挫后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最为重要。

如果一个人的实际成就高于抱负水平,就会感到满足,产生成就感,实际成就愈是高于他的抱负水平,其成就感就愈强烈。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实际成就低于抱负水平,就会产生挫折,感到焦虑,实际水平愈是低于他的抱负水平,其挫折感就愈强烈。因此抱负水平过高,自我估计过高,是产生挫折的一个重要主观因素。个人的挫折容忍力不同,对挫折的感受程度也会不同。有的人能容忍严重挫折而毫不灰心丧气,有的人遇到轻微的挫折就会意志消沉。这种对挫折的容忍力与一个人的生理条件,过去的挫折经验和对挫折的主观评价有关。一般来说,身体强壮的人比身体瘦弱的人更能忍受挫折,生活中历尽艰辛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忍受挫折。从个性来看,乐观的态度、豁达开朗的性格,对承受挫折有积极意义。

三、青少年挫折的类型

生活中的挫折(想得到一件物品时,当时父母没有答应,这其实就是一种小的挫折,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耍赖、哭闹对抗挫折的情绪表现);竞争中的挫折(竞选班长、组长时遇到的问题,孩子回来情绪不好,情绪表现其实就是抵抗挫折的表现);交往中的挫折(孩子之间交往遇到的挫折,对挫折的一种态度);学习中的挫折(中小学生遇到的难题不会解答)。

四、青少年遇到挫折的反应

孩子遇到挫折的表现,很自然的反应就是哭,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坚强些,就会说孩子勇敢,其实这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哭,作为一种宣泄。孩子遇到挫折时会发呆,意志消沉,打不起精神,作为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孩子还有另一种行为是攻击、报复,攻击、报复是一种最不可取的耐挫的方式。看来,平时自认为很好的一句“勇敢”却是错误的,孩子若有此行为时,家长应引导或制止,家长可适当用一些提高嗓门等的情绪态度。

人在遭受挫折时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它或许表现为强烈的内心体验,或许表现为特定的行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焦虑:人在受到挫折后,情感反应是非常复杂的,它包括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失败感和愧疚的增加,终而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等感受所交织成的复杂的心情,概括称之为焦虑。焦虑是挫折后常见的一种心理反应。适度焦虑,如考试前适度紧张,对提高效率、发挥潜能有一定积极作用,而过度焦虑是有害的,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发展成焦虑症。

2.攻击:个体遭受挫折后,常常引起愤怒的情绪,为了将愤怒情绪发泄出去,便可能出现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按其表现方式可分为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两种。直接攻击多数是采用打斗、辱骂、讽刺等形式,以侮辱对方人格,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转向攻击不是直接攻击造成挫折的一方,而是将其他人或物作为发泄的对象。例如,有的男生失恋之后回到宿舍摔暖瓶等。有的男人受了上司的气回家打老婆等。

3.冷漠:这是一种与攻击相反的行为反应。当个人遭受挫折时表现出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态度,似乎毫无情绪反应。其实,冷漠并非不包含愤怒的情绪成份,只是个体把愤怒暂时压抑,内心深处则往往隐藏着很深的痛苦,是一种爱压抑极深的反应。

4.退化:又叫倒退或回归。指个体遇到挫折时表现出与自己的年龄、身分极不相称的幼稚行为。退化这种受挫后的表现其根本目的在于发泄心中的不满和博取别人的同情和关注。

5.幻想:指个体以自己想象的虚幻境来应付挫折,借以摆脱现实的痛苦,并在此虚幻情境中寻求满足。幻想偶尔为之,并非失常,而且任何人都有幻想,青少年的幻想尤多。但是,一旦形成了以幻想来对付现实中的挫折,希求从幻想中得到现实中得不到的满足的习惯,将是十分危险的,并可能形成病态的行为反应。

6.固着:固着是个体受挫后的又一种表现形式。一般而言,个体受挫后需要有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来摆脱所遭遇的困境。但是有人在重复碰到类似的困境后,依旧用先前的方法,盲目地解决已经变化了的问题,“碰鼻子后还不知转弯”就是固着的最好注释。这种情形比较多见于惊惶失措的状态中,如丢失了重要东西,明知这东西是在外面遗失的,仍然不停地在室内翻箱倒柜,不止一次地重复这种无谓寻找的行为。在校园中,最为明显的案例是有些失恋者,明知对方已经无意却仍然旧地重游,徘徊于往日约会的老地方。

7.自杀:自杀是个体遭遇挫折后的极端反应。比如就象古诗《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在被逼出嫁的道路上:“脱裙揽丝缕,举身赴清池”态度非常坚决;千古绝唱梁山伯与祝英台,当祝英台在出嫁马文才的路上,在经过梁山伯的坟墓时,同样也是义无反顾地跳进了进去,非常的果断。

抗挫能力的思考

21世纪,人们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不断地强化。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赢得教育,才能赢得人才。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虽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许多地区,近年来青少年因各种心理障碍而产生过激行为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出现,我们应该意识到,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所以,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尤其是受挫教育更具有现实的重要性、紧迫性。研究青少年抗挫力脆弱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教育疏导,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青少年遇抗挫力脆弱的原因

(一)成长的特殊阶段是青少年产生挫折心理的自身根源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的特殊阶段,面临着人生的第二、第三次“断乳”。一方面,独立性和成人感日益增强,以一个主体人格参与社会活动,与他人交往,并且特别注重完美,渴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尚不稳定,不完善,处世、交往的能力和经验都显得不够,承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弱,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有较强的挫折心理感受,情绪容易波动,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人际关系障碍。青少年渴望与他人交往,但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较差,缺乏生活经验和阅历,常常区分不清自尊和自傲的界限,宽容和软弱的界限,处理不好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以致很多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常出现嫉妒、猜疑等消极情绪,常感到心情烦躁、紧张,有的干脆逃避复杂的人际关系,把自己紧紧地封闭起来。

恋爱情感焦虑。青少年恋爱与其身份冲突,且感情不成熟、自控能力差、使青少年的恋爱往往成为无果之花。更多的人品尝的是一杯单相思、失恋的苦酒。恋爱困扰、失恋、单相思等心理障碍,使一些青少年处于情感的沼泽中不能解脱出来,日思夜想,焦虑失眠,抑郁寡欢,导致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有的因此产生悲伤、绝望等复杂心理,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传统教育观念和方法的缺陷是青少年产生挫折心理的教育根源

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也是当代青少年缺乏抗挫能力的一个重要根源。一方面是孩子的事几乎全由父母包办,任何事都不让孩子操心,使孩子缺乏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有些父母又不尊重孩子,打骂习以为常,贬低孩子的人格,扼杀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导致了有些孩子既忍辱,又脆弱。遭遇一点挫折、打击,青少年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除了青少年心理脆弱外,还跟社会、学校,以及家庭教育有关。

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达到最大值。从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来看,初中生竞争尤为激烈。原因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加大课时密度,增加课时容量,采取任课老师轮流上阵的做法,学生有做不完的卷、算不完的题,整个校园被笼罩在考不上重点高中非好汉的怪圈之中。在家庭里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更给青少年施加重压。层层加码,多管齐下,使学生感到如履薄冰,难以应付,致使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达到最大值,再也不能容纳丝毫的挫折和失意。

二、青少年耐挫力脆弱的教育对策

挫折会使学生内心紧张,引起许许多多的负面情绪,并由此可能危及学生的身心健康。挫折情境很难完全避免,要减少学生心理挫折应从心理健康辅导入手,摸清其脉膊,诊准其病,对其进行抗挫能力教育,使学生获得对心理挫折的正确认识和态度,帮助学生提高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培养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人生难免有挫折,关键是看待挫折的态度。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刻着一句话: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而另一位颓废的作家的格言是:每一个障碍粉碎了我。这表明对挫折的态度不同,承受挫折的能力也不同,后果也不同。这正如名人所言:“苦难对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打倒。教师应该教育学生用乐观向上的态度和百折不回的精神迎接挫折。

人们总希望在人生道路上少遇到些挫折,因为挫折给人带来痛苦和灾难,这是挫折消极的一面。挫折也有积极的一面,他能教育人,锻炼人,磨炼人,激励人,挫折里孕育着成功和胜利。培根说过:“顺境里也许有许多恐怖和不顺心的事;逆境中未尝就没有慰藉和希望!”由此引导学生处于逆境时要坚韧,处于顺境时需要清醒和毅力。因为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平静的水面练不出好水手。遇到挫折时,该做的不是伤心落泪,而是尽可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认真分析原因,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挫折,把挫折当作良师益友,当作上进的阶梯。教育学生学会在挫折中求进步,求发展,求完善。

(二)创设挫折情境

所谓创设挫折情境,就是通过创设某种受挫折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指导他们采取适当的情绪控制行为,帮助他们运用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正确手段,提高他们的耐挫力。

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我根据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通常遇到的挫折、困难,有意识地创设相似的情境,把一个个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情境中,引导他们产生某种情绪体验,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受挫后应采取的积极行为的技能。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图画或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某种受挫情境。然后启发诱导学生进行广泛地讨论,让他们自己找出合理的行为方式对待所遇到的挫折。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在行为上采取一些合理方式,克服挫折所带来的消极、紧张情绪和不良行为。可让学生利用语言暗示自己,消除自卑感;或利用环境,在存在着抗拒情绪时,通过调整周围环境,回避引起挫折的人或事;或利用态度,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增强信心;或利用顺序,把受挫的行动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逐一实现,用成功来提高自信心。

另外,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活动等,让学生经受一些挫折,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三)培养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有哪些优缺点,应当心中有数,才能正确评价自己。而挫折感强的学生会把不利的因素片面扩大,对自己不能正确评价。像有的学生期末考试一旦考得不好,就会大哭不止,以后一到考试就焦虑;有的同学因为口才不行,能力差,而产生自卑、放弃、回避的心理等。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承认、接受现实的自我,引导学生客观剖析自己,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要求。有缺点及时改正,及时解脱心理负担,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对待所发生的一切。

(四)注重对学生进行情绪疗养

所谓情绪疗养,就是针对学生受挫后的种种消极情绪,分别授以不同的调节、控制并向积极、健康的情绪转化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学生对情绪的矫正、辅导来帮助他们正确地面对挫折,增强自信心,克服困难。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回忆学习生活中情绪方面受到困扰的事例,描述自己情绪的变化过程。教师在了解学生情绪变化特点后,一方面要对学生已有的消极、不良的情绪进行矫正,另一方面要利用情感的感染性,通过教师高尚、积极、健康情感的介入,为学生情感发展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积极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