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踏着荆棘轻松前行—不惧挫折
48887500000005

第5章 挫折像弹簧,你弱它就强(4)

2.改变环境气氛。对受挫者给予同情和支持,少用惩罚措施。

乡村学校中的青少年挫折教育

一、加强农村青少年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整个社会普遍感受到青少年承受、克服挫折的勇气和能力越来越弱,挫折感反应极为强烈。据团中央学校部对全国近10个省市的2万多名学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调查,在“你的弱点是什么”这类选题中,有4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意志力不强”,17.5% 的学生认为自己“经不起挫折”。我们也时常从报端看到中学生离家出走、心态失常、轻生等不适应社会行为的发生。作为一名基层的具有14年教龄的乡村教师,我也深刻体会到孩子们克服挫折的勇气和能力越来越弱,孩子们在面对挫折时的表现不尽人意,孩子们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不自信、自暴自弃、把失败归咎客观原因等。这些现象引起了教育部门的担忧,旨在提高青少年抗挫折能力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教育专家的重视,各式各样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不断深入到青少年的学习中。

二、乡村学校中的青少年挫折教育现状

在乡村教育中,由于受到学校教育条件、师资力量以及相关社会环境的制约,挫折教育的开展不容乐观,效果不是很理想,如何更好地开展挫折教育依然任重道远,所以探索一种适合乡村学校的以青少年挫折教育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迫在眉睫。大多数人认为乡村的孩子生活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中,从小养成了艰苦奋斗的性格,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较强。然而目前的情况并非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发展日新月异,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一方面农民致富之后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再过自己以前艰苦的日子,往往在经济上给孩子以极大的满足,再加上当前的独生子女的比例较高,溺爱宠爱的现象相当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农民文化水平较城市人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能给予科学的教育方法,不能对孩子的行为给予科学的引导和帮助,往往不是过分的包容溺爱就是过度的体罚,这些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以及身心的发展都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重担将更多依赖于教师,这也对乡村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乡村青少年挫折教育的方法与意义

(一)以教师为核心, 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

由于乡村家长的文化水平较城市家长有一定的差距,这意味着孩子从家庭环境或者是家长那里接受到的科学的挫折教育方法相当有限甚至是没有。挫折教育的重担对乡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首先要明确自己在挫折教育中的自己担当的角色。教师在学生遭遇挫折情境以前有必要对其讲解有关挫折的基本知识,引领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树立良好的挫折观。教师应使学生了解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挫折防御、挫折疏导和挫折咨询等有关挫折的基本知识,提高挫折意识,认识到个人因素在挫折反应中的关键作用,自觉地增强应对挫折的心理和能力。教师还应该引领学生对挫折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有足够的认识。人生路上,随时随处都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对于每个人来说,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是一帆风顺,而在人的一生中会遭遇多少坎坷和挫折则是难以预料的。以上教育内容可以通过演讲、主题班会以及游戏的形式进行,变空洞的说教形式为活泼生动的活动形式,以求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应该改变以前的说教式的批评教育为赏识教育,避免因为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恰当对学生的精神和自尊心造成伤害,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应该避免以一种批评者的姿态出现,让学生产生心理畏惧,而是应该充满关心和爱心,耐心地开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所在,增强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潜移默化使其增强面对困难和战胜挫折的信心。

青少年随着身体生理机能的成熟及独立意识的逐渐形成“具有错综复杂的心理特点”已进入了一个幻想与现实矛盾的自我调节时期,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又是不可避免的“如家庭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包括父母离异、亲人亡故、受继父母的虐待、个人身体出现病变、学业负担过重、考试失利、同学关系不协调、被别人误解、老师教育措施不当等等、都可能造成他们的心理失衡,陷入抑郁痛苦难以自拔的境地。因此教师应该充分了解班上同学的具体情况,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注, 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以对有异常情绪和举动的同学进行特别关注,联系家长以及调查其他学生获取相关的信息,剖析产生问题的具体诱因,然后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可行的方案,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二)教师家长学校多管齐下 、勤沟通,提高青少年的抗挫能力。

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光靠教师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联合家长的力量共同开展工作以及学校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家庭教育氛围不当是孩子承受挫折能力差的重要原因。家长“包办”使孩子的实践能力没有机会获得良性发展, 孩子“自我负责”的意识也难以培养。这样, 当孩子真正面对现实竞争, 不能事事满足时, 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家长的过分呵护会使孩子产生被动、胆小、依赖性强的心理;也有家长限制孩子与外界接触, 担心孩子遇到危险, 使其产生孤僻心理。对孩子期望值过高, 会增加其心理压力, 使之不敢面对挫折;但也不能总贬低孩子, 伤害其自尊,也有的家长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当孩子遇到问题不能够给予其正确的引导,而是用暴力解决问题,使孩子长期处于压抑的家庭环境中,时间一长就会使孩子产生心理疾病或是产生叛逆心理,给孩子的身心带来更不利的影响,同时也给学校教师的教育带来严重的影响,增加挫折教育的难度,影响挫折教育的效果。父母应重视创建宽松的家庭氛围。和城市相比,乡村学校的学生家长居住比较集中,而且大部分分布在学校的周边,这也给教师开展定期家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教师通过家长了解孩子情况,能够对孩子有更加全面认识,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尽量做到对孩子的情绪波动和举动异常早发现、早调查,早解决。教师还要尽量的向家长传授教育的方法和技巧,配合学校和教师开展挫折教育。

学校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最大阻力来自于家庭和社会, 因此,学校也必须加大对家长,社会的宣传力度,使他们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取得他们的支持,共同构建起挫折教育的网络。学校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心理咨询室,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负责学校的整体心理咨询工作。学校应向学生和家长提供日常的心理咨询,学校应定期开展有关挫折教育的家长座谈会,让家长认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并向全校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以及把挫折教育融入到其他课程的教学当中,如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适度的增加难度,考验学生们战胜困难意志和决心,通过多种活动强化孩子们的抗挫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