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专栏②
断奶食品的味道
从开始吃普通食品,孩子的味觉就有偏好。这些偏好的形成有一些是受到一起吃饭的人的影响。吃断奶食品的婴儿,对与别人共同吃饭是如何感受的呢?对别人“吃得很香”或者“吃得不香”又是如何感受、如何反应的呢?这些又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好恶的呢?这些影响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婴儿与其他孩子一起吃断奶食品,会影响他的味觉,同时食材和做法也会影响孩子的味觉。各国断奶食品的食材及做法都不一样,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后来的饮食习惯。日本的断奶食品主要是软软的米饭,这是源于日本以米饭为主的饮食习惯,而其他国家的断奶食品都有哪些呢?
意大利是将意粉的原料杜兰粗粒小麦粉混在牛奶里,加热后做成断奶食品。逐渐混入蔬菜,再添加些帕玛森奶酪。帕玛森奶酪在法国也是断奶食品的材料,最后加些糖或桂皮粉。印度的断奶食品是奶煮成的粥,粥里放好多糖,或者加一些藏红花或杏仁粉。中国的断奶食品是在米粉粥里放一些婴儿也可以吃的中药。韩国的断奶食品是把大米用香油炒了之后做成粥,在粥里放一些蔬菜和肉,或者放一些婴儿能吃的煎饼等,或者将朝鲜辣白菜用水洗了之后给孩子吃。
断奶食品使用的调料也反映了各国的国情,唯一不同的是,其他国家都没有日本人那种“味淡”“不使用调料”“不吃辣”的意识。
断奶食品还和母亲平日吃的东西有关,婴儿在胎儿时期就已经通过羊水体验过母亲吃的东西的味道了,因此各国婴儿的味觉是生下来就有的。
保育指针中有关食育的要求
从摄取营养到重视饮食环境
2008年前的旧保育园保育指针第12章“健康与安全注意事项”
中,对保育园的饮食提出了如下要求:
第3项喂奶·吃饭
(1)哺乳期婴儿的饮食关系着一生的健康,是顺利完成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状况来考虑摄取方法和摄取量。
(2)喂奶时,应该先洗手,使用消毒奶瓶和奶嘴,根据每个孩子的量喂奶。
(3)喂奶时应抱着孩子,以孩子舒服的姿势喂奶。喂奶时应考虑每个孩子的喂奶量,喂奶后应排气,以防止吐奶。同时,在喂奶后还要留意孩子的其他身体状况。
(4)为了满足希望喂母乳的家长的要求,要考虑使用冷冻母乳的营养等。使用冷冻母乳喂奶时,应该充分注意清洁卫生。
(5)根据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状况,一般从5个月左右开始断奶。断奶时,应听取保育园医生和家长的意见,根据喂养方法及健康状况,逐渐增加食品的种类和变换食谱,做到营养均衡。
(6)摄取奶汁或牛奶以外的食品作为主要营养源的年龄为1岁至1岁3个月左右,最晚的孩子也会在1岁6个月断奶,逐渐过渡到吃婴儿食品。牛奶作为饮料喝最好在1岁以后。
(7)做断奶食品以及婴儿餐时,应充分注意卫生,同时要根据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状况,孩子的食欲、咀嚼以及吞咽功能的发育状况,决定食品的种类、数量、大小、软硬,为孩子未来的饮食习惯打好基础。同时,还需要将孩子在保育园吃饭的情况与家长保持沟通。在吃断奶食品、婴儿食品阶段,需要经常观察婴儿是否有呕吐、腹泻、出疹子等情况,发现异常后不要轻易限制饮食,在与家长或者医生商量后,必要时调整或限制饮食。喂孩子时,还应该注意孩子的食欲,不要强迫孩子。
简而言之,(1)讲的是“婴幼儿时期的饮食非常重要,应该考虑摄取量和摄取方法”,说的是摄取量、摄取方法,将吃定义为摄取。(2)要求“配制牛奶时要洗干净手”。(3)要求“喂奶时应抱着孩子”。(4)是对“冷冻母乳”的要求。(5)是对“开始断奶的时期”的要求。(6)是对“断奶结束时机”的要求。(7)是对“断奶食品”的要求。
这样看来,在“喂奶·吃饭”项目的(1)至(7)中,除了(1)项以外,其他全是有关喂奶的要求。有关吃饭,在(1)中使用了“摄取”这一概念做了总结,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文字表述。也就是说,对于吃饭,要求考虑摄取方法和摄取量,没有涉及其他内容。在“喂奶·吃饭”之后,是有关排泄的要求,在有关吃饭的要求中只提到摄取和排泄。似乎给人的印象是摄取之后马上就排出。这些条文是在二战后普遍营养不良的条件下,从考虑如何给孩子增加营养的角度而制定的条款。
在2008年修改指针时,明确加入了“食育”的要求。
在“健康与安全”一章中,是这样规定的:
(1)为孩子的健康提供援助;
(2)环境、卫生管理及安全管理;
(3)推进食育;
(4)健康及安全的实施体制等。
规定得非常明确。同时,这里没有出现“断奶食品”“喂奶”等表述,而讲的是“食育”。这是这次保育园保育指针修改的一大特点。在保育园保育指针中第一次写入了食育的要求。“保育园中的食育,是以培养孩子健康生活基础的‘饮食行为能力’,以建立健康生活的基础为目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从旧指针要求“考虑摄取方法和摄取量”转变为培养“饮食行为能力”;从让孩子吃足量以及如何吃足量的方法转变为“增强饮食行为能力”。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条文。
推广食育
保育园里的食育是为了培养健康生活基础的“饮食行为能力”,在实施中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我们希望孩子在生活和玩的过程中,在自己意欲的基础上,积累有关饮食的体验,享受吃的快乐,享受和大家一起吃饭的快乐。
2.开展符合婴幼儿的饮食生活,制订包括饮食内容在内的食育计划,将食育计划置于保育计划之中,对此提供适当的援助,并在事后进行评估,以期改善。
3.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对取之于大自然的食材以及对炊事人员感谢的心情,注意建立孩子与炊事人员之间的关系,营造包括厨房在内的与食育相关的保育环境。
4.应根据身体好坏、有无食物过敏、有无饮食障碍等每个孩子的身心状况,在医生的指导和帮助下,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果保育园配备了营养师,则应该发挥营养师的专业知识,采取措施。
(1)规定了在生活和玩的过程中,带着意欲吃饭,将吃饭定义为以自己的意欲参与,而没有规定吃饭的时间。还要求以自己的意欲积累饮食体验,强制孩子吃东西没有意义,希望孩子在享受吃的快乐以及与大家一起吃饭的快乐中成长,感受集体用餐的快乐。
(2)制订食育计划,并对其进行验证及改进。
(3)注意营造保育中的食育环境。这个要求是广义的,但是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4)要求“符合每个孩子”,不是站在给予的立场,而是按照每个孩子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状况,即第1项“孩子们以自己的意欲……”
修改后的保育园保育指针中,对这4点做了详细规定。
简而言之,(1)享受吃的快乐,享受大家一起吃饭的快乐;(2)制订食育计划,为婴幼儿提供必要的援助;(3)注意营造食育环境,该环境包括了食材、炊事员,以及与炊事员的关系;(4)采取专业性措施,以对应每个孩子的状况。
以上4点就是新保育园保育指针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