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考志愿填报诀窍(最新修订版)
48940700000029

第29章 真相28 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

案例播报

高考之前我根本就没考虑什么专业问题,一门心思扑在了学习上。我老爸老妈也没什么文化,他们认为考什么分上什么学,哪用得着去瞎琢磨呀!没想到分数一出来,全家都着了慌,那么多专业看得我眼花缭乱,有的专业名称我连听也没听说过。我爸说,你还是到学校问问老师吧,让他们给你参谋参谋。

第二天,我拿着志愿表去了学校。不问老师还好,一问更拿不定主意了。英语老师说,学外语吧,将来考研或出国都方便;政治老师说,甭管上什么学校,千万别报哲学专业,要不然,你将来只能回来跟我做同事……眼看着到了交表的时候,我还一点儿眉目都没有,后来我问了几个分数跟我相近的同学(分数都是超过二本线10多分),他们都说,反正也上不了什么好学校,就挑一个热门的专业吧。我见许多同学都选跟政法有关的专业,于是,我就报了现在这个地方学院的法学专业,梦想着将来能当个“大檐帽”法官什么的。入学后我才知道,这个专业是学校前几年新上的,根本就没什么实力,专业老师都是从社科部转过来的,据说原来是教马列的。连我们的辅导员私下里也发牢骚:就咱们这小学校,学什么法律呀!第一届学生毕业已经两年了,没听说有一个人找到对口工作。你们还是好好学英语,将来跨专业考研吧。听得我心里直冒冷气。

案例点评

行业无优劣,专业无冷门,表面上再热的专业四年后也可能因为供大于求而备受冷落,而看似冷门的专业却往往因为无人问津而供不应求,特别是在某一领域有兴趣的同学,一旦真正钻研进去了,再冷的专业也可以通向成功的坦途!

热门专业年年有变,但是法学专业在一些高校里一直“高烧不退”。许多考生想当然地认为,既然学习法学专业,将来就有可能成为一名神气的检察官、法官,实在不行就自己开个律师事务所,根本就没想到,要想跨进这一行,本科毕业时,你必须和许多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一起去参加“天下第一难考”的司法考试。

为了选拔深通法理、有着高尚情操的司法精英,保持法律职业的精英性和社会公信力,国家司法资格考试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是最难的考试,其录取比例少得惊人,比如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平均每年通过率只有3%,而我国香港的司法考试通过率只有2%左右。我国大陆的国家司法考试,全国通过率是6%。在这些有幸拿到司法资格证的考生中,很多人并不是科班出身。2009年考试中,某直辖市著名大学法学院的38名法学硕士参考,只通过了12人,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此前,广西南宁有7位农民报考,却有2人(一男一女)顺利通过,让人不由得想起一句名言:“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目前我国的法学教育向学生灌输的多是抽象的法律规则,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当只具有法律理论知识的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案件时,他们就感到无从下手。“法学涉及各种各样的社会冲突,学生侨居在象牙塔里,不了解社会,就好像把一个从来没有踢过球的人训练成足球裁判一样荒唐!”一位知名大学校长如是说。

吕老师提醒

1.热门专业不会永远热门

所谓热门专业是和冷门专业相对而言的。正常的“热门”是有关专业人才短缺在社会人才市场上的反映。由于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如果社会上某行业相关人才紧缺,用人单位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就高薪聘请人才,造成某一专业领域内人才一时走俏的态势。这种态势又刺激考生争相选报此专业,从而形成“热门”。一段时间以后,该专业人才短缺的状况得到缓解,社会需求下降,人才市场就把此类专业人才就业难、待遇低等现象反映出来,造成一定程度的“过剩”,成为“冷门”,诱导人们不再选报此类专业而转向其他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形成新的“热门”。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现在“热门”的专业,不一定永远“热门”,而现在“冷门”的专业,也不一定永远“冷门”,它们是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而变化的。如果我们不了解市场经济规律在人才市场上的作用周期,盲目挤报“热门”,有可能仅仅抓住了热的“尾巴”,四、五年大学毕业后,就会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上的浪费。

2.非综合性大学争相增设“热门专业”

为了向综合性大学发展,近年来所有的行业院校都开始“不务正业”,增设了许多非行业类的热门专业,如法学、经济、旅游、影视等,不一而足。但是这些专业由于是“急就章”,师资力量难以保证,很难在短期内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行业院校增设非行业类热门专业基本上分四种类型:

一是生源捞取型。增设专业就是为了多招学生,结网捕鱼,所以这张网织得越大越好,网眼越密越好,尽可能多上专业。学校普遍喜欢设投资少、见效快,靠几本书、找几个老师就可以应付的“软专业”,而对像工程技术、数控机床、机械电子等需要上设备、上仪器、投入比较大的“硬专业”一般不“感冒”。

二是分散就业压力型。学生过多地集中在一个专业,会人为地造成就业压力过大,所以部分学校将专业设置化整为零,目的是自我减压,而不是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

三是历史依赖型。主要以原有专业为基础,换一个时髦的名字即可。

四是高考导向型。考生对什么专业感兴趣,就设什么专业,而不考虑市场就业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