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播报
我现在是华中某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年级学生,这所大学并非名牌大学,然而在华中地区还是颇有影响力的。大三时,我曾获得到马来西亚国际外语学院实习一年的机会。
都在嚷嚷汉语热,说汉语师资严重短缺,可是我们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有几人能从事这个工作呢?外国人来中国学汉语都集中在大城市的高校,而高校需要的老师又要求是硕士和博士。出国找工作也不行,国家汉办倒是经常外派,可是外派的师资都是从中学教师中推荐,也不要应届本科生。看来,我们只能去中学应聘了。
这个中学招语文教师,我把简历投过去,人家扫了一眼说:“你这算什么专业呀?我们只招中文系的,其他专业不要。”
那个中学招英语教师,我刚把材料递上去,人家就给退回了:“我们要英语科班毕业生,杂牌不要。”
我一听就急了,什么叫杂牌呀?还没等我跟他理论,其他人就把我挤出来了。
回头一想,人家说的也有道理,论英语水平,我比不上英语系;论中文水平,我比不上中文系。那我到底该上哪儿应聘呢?莫非,我就是那动物界的“四不像”?
案例点评
每年高考前夕,教育部会公布一次全国本科高校新增专业名单,每次数目高达两千多个。这么多新专业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一种是某高校以前没有、步其他院校后尘而设置的所谓“新专业”。如石油院校开设传播学专业、医学院开设经贸专业、语言院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等,恨不得将所有热门专业都“纳入怀中”。名牌大学为了办成综合性大学也不甘寂寞,如清华大学近些年来就创办了新闻学、历史学、法学等院系,而向来以文科见长的中国人民大学,也先后创办了化学系和物理系,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理学院。这种情况在两千多个新专业中占绝大多数。
另一种是以前各高校从来没有过的专业,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新专业。这些专业或者是高校以前从来没有涉及过,或者是有些高校的某些专业有过相关的方向,但是从来没有开设专业进行过系统研究。这种情况在两千多个新专业中只占极少部分,每年也就一二十个甚至更少。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个“全新专业”,2002年国家才批准该专业在个别高校正式招生。一开始叫“对外汉语”,后来又改为“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原来只是中文系的一个分支,只不过它对外语水平要求更高罢了。它所有的课程几乎都是围绕着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这两个核心而开设。
国家设立这个专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教外国人汉语的师资”,而事实上,每年向国外派出的对外汉语志愿者,大多是其他专业(如政治、历史、哲学)的毕业生经过培训后派出去的。该专业刚成立时,还属于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短短几年,就已经在各高校“遍地开花”,连一些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也纷纷开设该专业,欲求在招生和就业方面分得一杯羹。
吕老师提醒
1.全新专业的种类
第一类是我国特有的学科,但是多年来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而后增设的专业。比如书法学,以前在部分大学的美术系或绘画系有相关的研究方向,或者开设过相关的课程,但是没有把它专门作为专业进行系统研究。但是书法是我国的国粹,应该有专门的人才对这门艺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2005年特别新增了这个专业。
第二类是特别重要而且急需的,但此前高校并没有设置的专业。比如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因此,雷电防护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技术,但此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专业,新增此专业将能弥补我国在这类人才培养上的空缺。
第三类是由于原来的产业中出现了新工艺、新技术而新设的专业。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很多传统的行业中出现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不少专业的设置就是为了跟上这种变化,比如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在传统的纺织行业中,所有的材料都是通过织造完成的,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织物不再是通过“织造”来实现的,像无纺布就是运用新技术生产的产品,这样,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就应运而生了。与此类似的还有数字印刷、数字出版等专业。
第四类是适应特殊需求的专业。比如公安情报、公安管理等专业。
2.高校申报新专业需具备的条件
(1)师资方面,须有几名资深教授做学科带头人,有多位骨干教师组成一定规模的教师队伍。
(2)要有系统的专业教材,这些教材的编写应该建立在多年的专业研究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之上,且反映了本学科的发展前沿。
(3)要有完备的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这对于理工科专业尤为重要。不具备这些基本条件,就很难保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4)培养目标要“适销对路”,考虑所培养的人才是否为社会所需,不能增设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专业,即使是目前社会需求较大的新兴专业,也不能盲目地一哄而上,造成重复建设。
全国各高校在申报新增专业时,由于有的专业没有达到上述条件,每年都有几百个专业因没有通过教育部批准而“夭折”。
3.名牌高校增设专业少,独立学院新开专业多
各个名牌大学、重点院校新增专业少或不增加专业设置主要缘于两方面因素:一是这些高校大多属综合性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学科门类已经较为齐全,本身已不需要大面积增设专业;二是名牌高校实施“按院系招生,按大类培养”的通识教育,强调在本科阶段为学生打下厚实的学科基础,同时在招生时弱化学生的具体专业方向。因此,这些学校在高考招生时,不仅不多增设专业,而且还合并专业进行招生。
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和由社会力量出资的独立学院出于生存需要,办学规模和招生专业逐年扩大,因此,它们新设的本科专业成倍地增加。
4.如何选择新增专业
(1)选择新专业不要贪“时髦”。很多新专业名称非常新颖,比如金融工程、生物信息技术与管理等。很多考生看着专业的名字“时髦”就盲目报考,考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同时也要考虑本人的志趣和爱好。
(2)要考查新专业的师资力量。尤其在面对一些较“偏”和“专”的新专业时,不要忘记考查一下院校师资力量或行业背景、培养目标等综合因素,这与考生将来的就业有密切关系。
(3)分析新专业就业趋势。新专业的热门不一定代表未来职业的热门,最热门的专业也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专业。对于新专业,考生应该对其“生命力”有一个基本判断。
(4)慎重权衡新专业与院校关系。个别高校为学科协调发展而开设新专业,比如农林院校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理工院校开设网络新闻传播专业。是选择这类院校这类专业好,还是选择其他综合类的院校或者专业院校要好,这些我们都需要慎重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