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若盛开,芬芳自来
48990900000018

第18章 淡然清心:诱惑之外,安享平平淡淡的真(1)

淡然处世,无欲无求,平平淡淡才是真。淡在欲望之外,心境纯澈,眼界自然开阔。

◎ 人生,一场放下包袱的旅行

懂得放弃,才能在红尘中,素心若莲。

生命如同一段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行囊向前行走。一路上,我们不断地捡拾想要的东西,就这样越往前走,我们身上的包袱越重,如此身心不堪重负,轻松也就渐渐地消失了。

所以,如果你在生活中时常感到内心沉重、疲惫不堪,那么就需要静下心来,检查自己是否背负着太多无价值的、不必要的包袱,背着它们,你是否感觉异常地沉重?好好思考一下,你准备还要扛多久。

一个年轻人从千里迢迢的山上来到海边,想到一个地方去。他驾一叶轻舟扬帆出海,劈恶浪、战狂风,鞋子破了,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地呼喊而沙哑,但还是没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有一天,年轻人靠岸休息时遇见了一位智者,便悉心求教:“大师,我是那样地执着、坚强,长期跋涉的辛苦和疲惫难不住我,各种考验也没有能吓倒我。我已疲惫到了极点,但是为什么还到不了我心中的目的地?”

智者看了看他背后的大包裹问道:“你的包裹里装的是什么?”

年轻人回答:“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有我生活所需的用品,有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还有沿途获得的珍宝……靠了它,我才有勇气走到这里。”

智者听完安详地问道:“你的力气实在是太大了,你一直是扛着船在赶路吧?”

年轻人很惊讶:“扛船赶路?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

智者微微一笑,说:“你从那么远的地方,负了那么一大堆东西来,岂不有力?不就如同扛了船赶路吗?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就要放下船赶路呀,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

听完智者的话,年轻人顿悟,他把那个包袱放了下来,顿觉心里像扔掉一块石头一样轻松。他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而愉悦,比以前快得多,目的地近在咫尺。生命原来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

故事中这位年轻人因为不懂得放下身上不必要的背负,导致内心郁积,身心不堪重负,又因为在智者的提点下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最终让身心轻松上路,更加快速、顺利地到达了成功的彼岸。

这正如日本政治家德川家康所说的一句话:“人生不过是一场带着行李的旅行,我们只能不断地向前走。在行走的过程中,要想使自己的旅途轻松而快乐,就要懂得在沿途中抛弃一些沉重的包袱。”

的确,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人生旅程是快乐的、轻松的,那么就应该时常静下心来,好好地整理身上的“背包”,丢弃掉那些多余的负担,放下任何“不值得”背负的东西。比如,你犯过的错误,你说过的错话,那些让你愤恨的人……

要知道,天使之所以能够在高空中飞翔,是因为她有双轻盈的翅膀。当在她的翅膀上系上了多余的包袱,她就可能再也飞不远了。我们也应该如此,只有及时清理背包里面的沉重,才能在红尘之中素心若莲。

作为一个作家、一个投资人和一个地产投资顾问,爱琳·詹姆丝努力奋斗了十几年,密密麻麻的事宜日程塞满了她生活的每一分钟,令她的生活忙碌而紧张,情绪整天紧绷着,身心疲惫。

一天,爱琳·詹姆丝意识到自己再也忍受不了这张令人发疯的日程表了,于是她决定摒弃一些东西。她着手列出一个清单,把需要从她的工作中删除的事情都排列出来,然后采取了一系列“大胆的”行动。比如,她把堆积在桌子上的所有没用的杂志和信件全部清除掉,取消了一大部分不是必要的电话预约。她打电话给一些朋友取消了每周两次为了拓展人际关系的聚会。

通过这些有选择的舍弃,爱琳·詹姆丝忽然感觉到自己不再那么忙碌了,还有了更多的时间陪家人,有了更多的思考时间。因为睡眠时间充足,心态变轻松了,她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身体状况也变得好了很多。

后来,在自己的作品中,爱琳·詹姆丝感叹道:“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让人类拥有如此多的东西。这些年来,我们也一直被诱导着,使得我们误认为我们需要拥有这一切的东西。而事实上,很多东西都是生活的累赘,我们沉溺其中只会心烦意乱。与其这样忍受折磨,不如舍弃。”

看到了吧,疲惫时静下心来,整理一下自己的“背包”,放下那些“不值得”背负的东西,这样才能让自己轻装上阵,迈出新的步伐,也将更有信心走好后面的路,享受到更多生活中美妙的色彩。

◎ 心无欲,自无求

欲望太多,就成了负累。

一位虔诚的信徒每天都不停祈祷,请求神赐给他一些土地,让他能够养活一家老小。三年来,他每天三次祈祷,从未间断。他的虔诚令神感动,就派一个天使到他面前说:“上帝已经恩准了你的要求,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你就从家门口开始跑步,直到太阳落山的那一刻,你跑过的地方从此属于你。”

信徒大喜,第二天一早他就开始跑步。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他一刻不停地跑,甚至不肯停下来喝一口水。太阳还没下山,他就已经累死在道路上。他的家人含泪将他埋进土中。天使无奈地说:“为什么这个人需要这么多的土地?”

如果仅靠奔跑就能得到土地,相信很多人都会像故事中的信徒一样,用尽力气拼命奔跑。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财富,结果难免失败。信徒贪得无厌,最后,只得到一小块葬身的土地。在死亡面前,那些他努力想得到的东西并不属于他,也不属于任何人。

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就带着对世界的欲望,有些人追逐金钱,有些人追逐名利地位,还有人追逐美丽、追逐更好的生活……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只要是合理的、恰当的,都能够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让人奋发向上,不断突破自己。当人的生命处于欲望与理想的生活状态,他不但能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还能保持自由畅快的心灵。而欲望一旦过度,就如洪水决堤,再也没有方向。它使人盲目,使人迷失。而一个贪婪的人总是觉得拥有的不够多,他们的人生意义在于攫取,所以,他们总是被各种各样的烦心事缠绕,很难快乐。

两个富商同时死去到了天堂,他们是多年前的对手,后来做各自的生意,不再有交集,此刻相逢在天堂门口,看到对方穿着朴素的衣服,都诧异地问:“你看上去怎么这么贫穷?”

一个说:“一直以来我都是个富有的人,我把赚来的钱全部换成金条存在我的地下室。可是前段时间,我的所有金条都被盗贼盗走了,我成了穷光蛋。”

另一个说:“我也曾经是一个把金钱全都藏起来的人,晚年的时候我生了一场大病,医生好不容易才把我救回来。我突然觉得人一死,拥有多少金钱都没有用,所以我决定把它们分给那些更需要的人。死之前,我已经捐出了自己所有的财产。”

第一个富翁听到后若有所思地说:“你做的才是对的,如果我生前能明白这件事就好了。”

天堂门口,两个人聚在一起,他们都曾为赚钱绞尽脑汁,现在,他们一无所有,心态却大不一样。第一个人一生的心血被盗贼偷走,沮丧而绝望,认为一生的努力全都成了泡影;第二个人将一生的储蓄用来帮助穷苦的人,平和坦然,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

仔细观察我们的所有物,我们的财产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只是暂时的保管者,时间一到,或者把它传给后代,或者将它归还他人;我们珍惜的感情也不是我们的东西,爱情会变成亲情,友情会随着世事变化改变,亲情随着亲人离世变为悲哀……有形的、无形的东西都不属于我们,属于我们的唯有感觉。喜怒哀乐是我们自己的,心灵上的平静或烦躁也是我们自己的。一位名人说:“如果你一直不满足,即使得到整个世界,你依然是不幸的人。”同理,只要心灵能够满足,即使被整个世界遗弃,我们依然可以是幸福的。

当一个人过度关注外部事物,任由欲望支配自己,他就会忽略自己的内心世界。印第安人有一句古训说“慢点走,等等自己的灵魂”,就是告诫人们要关注自己的心灵。只有心灵能够发觉生命最本质的东西,只有心灵能够抑制欲望的躁动。万事万物能够被我们触摸、欣赏、利用,可是并不属于我们。同样,我们也只属于自己,不属于任何事物。当我们能够认清世界是无数个独立的个体,自然也不会执着地去占有,而是任它们来去,内心充实而潇洒。

◎ 贪欲的黑洞,越填越深

要做物质的主人,而不是被它驾驭的奴仆。

众弟子请禅师讲解贪欲。禅师说:“与其我来讲,不如让你们看看实际的例子。”

禅师带着弟子们到了一个城镇,他对一个乞丐说:“这位施主,我会问你一些问题,如果你如实回答,我会送给你500钱作为答谢。”乞丐高兴地答应了禅师。

“请你回答我,如果你有了这500钱,你会用来做什么?”禅师问。

“我要去对面街的饭店好好吃上一顿,然后再去美美地睡上一觉。”乞丐对禅师说。

“那么,如果你身上有3串钱,你会做什么呢?”禅师继续问。

“那么我就要找个旅馆,买一堆美味食物,欢欢喜喜过上一天。”

“如果你有一两银子,你会做什么?”

“我要买几件好的衣服,干干净净地走在大街上。”

“那如果你有100两银子呢?”

“那我就要买几间房子,再也不做乞丐。”

“如果你有1万两银子呢?”

“我就去做大生意,住最好的房子,再找个美女做老婆。”说到这里,乞丐已经乐得手舞足蹈了。

禅师说:“多谢,我的问题问完了,这是500钱,请你拿好。”

回去的路上,徒弟们感叹:“人的欲望果然不能满足,难怪人们都说欲壑难填。”

贪如野火,名利害人。智者知欲壑难填,所以远离欲望,而世间凡俗之人却总是利欲熏心,不知满足为何物。就像故事里的乞丐,最初的愿望不过是一碗饭,到了最后就想功名利禄、事事齐全。他最后得到的也不过是一碗饭,名利富贵如南柯一梦,只能让人感叹。

我们只是凡人,做不到无欲无求。我们需要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需要更好的生活条件让自己和家人身心愉悦,需要更高的地位证明自己的能力。适度的欲望对人有激励作用,这些都是正常的、应该的。但要知道满足欲望不是人生的全部,一旦欲望过了度,就会造成内心的极度不满足。如此,人们会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更多,为此苦心孤诣,再也不去想其他事。

过度的欲望是一把悬在头上的利剑,有人明知它的危险,却为了自己的享受铤而走险;有人无视它的存在,红着眼只想抓住名与利,直到被这把剑弄得遍体鳞伤。生活的快乐早已远离了他们,名利的火焰时时灼烧着他们,他们备受煎熬,却再也不能挣脱。

徐华是一位普通的都市白领。这一年生日,她收到一份昂贵的礼物——一个品牌的手提包。这个手提包抵得上徐华大半年的薪水,她十分开心地将礼物捧回家。

没想到,烦恼接踵而来,有了这个手提包,徐华认为自己不能穿太旧或质地不好的衣服来搭配,她只好动用存款买了一批衣服。她看着自己使用的物品也觉得不顺眼,只好依次提高物品的档次。渐渐地,她开始羡慕奢华的生活,几乎把全部的工资都用来满足她的物质需求。她痛苦地发现,一个手提包竟然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心怀贪欲的人永不满足,他们的贪欲一旦被某个小事物触及,就会一发不可收拾。虚荣心在膨胀,被得不到的空虚感折磨,尽一切可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却发现欲望是个黑洞,越填越深,越想越痛苦。所以就像故事中所说的那样,一个手提包就能毁掉快乐的心情,甚至原本安好的生活状态。人一旦虚荣,就会陷入物质的泥沼,无法脱身。

被欲望捆绑的人就如同着了魔一般,每天都想着得到更多的东西,但他们只得到表面上的热闹,而不是真正的生活。他们追求的仅仅是生活的那个外壳,总想着让它漂亮一点儿,更漂亮一点儿,却逐渐掏空了它的内质。终有一天,他们会发现这个漂亮的壳子如此空洞,如海市蜃楼般只适合远远看一眼,根本不能居住;他们才会发觉长久地努力换来的只有疲惫与麻木,人生至此了无生趣,却还要守着黄金屋子继续过活。

有禅心的人懂得主动远离欲望,他们认为凡事适度就好,不会贪得无厌。就像一顿宴席,他们不会紧盯着一道菜不放,而是酸甜苦辣都尝尝,这样一来,五味俱全,营养丰富,自然就有好的身心状态。永远要记住虚荣不是自尊,要做物质的主人,而不是被它驾驭的奴仆。

◎ 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得不到

抓不牢自己的人生,只能被“路过”。

游牧民族的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牧羊和打猎,看到丰茂的森林草地,全族的青壮年男子就要冲进去寻找猎物。一个孩子刚刚学会骑马,在叔叔的带领下学习打猎,想要一展身手。

小孩子爱玩,心态又浮躁,看到兔子就想追兔子。正在追兔子,旁边蹿出一只鹿,他又想追那只肥大的鹿。这时一只野鸡从头上飞过去,他又想拈弓射箭打下野鸡。孩子就这样看到什么想打下什么,结果打不到一个,回头想找一开始看到的那个,动物们早跑没影了,忙了一天,他两手空空。

叔叔告诉他说:“我第一次打猎和你一样,看见什么想打什么。其实一次只能射一箭,得到一只猎物就是收获,为什么要贪心?只有戒掉这个毛病,你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