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岁学做人,决定一生的成败
在历史上,许多人都是在20—30岁的时候靠着满腔的热情去努力和拼搏获得成功的,但是,只靠热情往往容易使自己缺乏周全的考虑,最终导致失败。历史证明,一个人要达到最后的成功,必须满足三个要素:清晰的目标、坚定的行动和持续的努力。成功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它的获取需要大量的积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而绝非只靠着满腔热情就可以达到。
只靠热情,难以成事
想当初,西楚霸王豪情万丈,却最终饮恨乌江,英雄美人随波消散。要知道,曾经的项羽是何等的潇洒,指点江山,纵横天下,可惜他只靠热情,不想后果,最终无可奈何,刚愎自用,带着满腔的悔恨,落得个惨淡收场。
忆往昔,武圣关羽一身是胆,却最后败走麦城,桃园结拜随风消逝。曾记否,曾经的关羽是何等神勇,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奈何他骄傲自大,怀疑手下,直接导致傅士仁和麋芳投降东吴,自己前功尽弃,战死沙场。
满腔热情,有的时候确实能给人以勇气,让人敢于挑战,这是热情给人的积极的一面。热情能帮助我们排除万难,为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而努力奋斗,在许多伟人身上,热情都是必不可少的品质。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仅有热情也容易让人失去判断力,考虑不周。先有项羽,后有关公,都是仅有热情而导致失败的鲜活的例子。他们的认知总是停留在狭窄的层面,看不到立体的和多元的利害关系,等到最后发现犯下大错的时候,一切已经来不及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常说,在面对敌人的时候,有热情无计划,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而周全策划,知己知彼,才是取得胜利的最佳途径。如果仅靠热情去战斗、靠热血去拼杀,却忽略了对敌我双方优势、劣势的分析和研究,那么取得胜利就只能靠运气了,因为运筹帷幄已经远离,一切已经不在自己手中掌握。
一个人踌躇满志,想着要干一番大事业的时候,往往也是一个人过度自信、感性的热情大于理性思考的时候。年轻人总是容易把事情简单化,感觉不到世界的不可知有多快、多深,因而容易失去理性的判断,再加上尚未定型的性格,遇事容易冲动,往往容易因无知而无畏,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这个时候,仅靠热情就是不理智的,也是欠缺智慧和考虑的。
每个人都有一个阶段,在那个阶段,避免不了会出现做事莽撞、想不到后果的情况,哪怕是最终的成功人士,也不能规避。因为从头到尾既热情又头脑冷静的成功人士实在是少之又少。要取得成功,热情其实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热情,就没有做事的推动力,也就缺乏了持之以恒奋斗的能量。
可是,怎样才能在保持热情的同时,又能达到最后的成功呢?
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应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将热情化为清晰明确的目标;第二,将无知者无畏转化为勇敢和魄力,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去拼搏和追寻;第三,将热情融入持之以恒的奋斗中,不断地积累和实践,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论遇到什么挫折,都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目标,直至达到最后的成功。
要有明确的目标
卡耐基曾说过:“任何一个不甘于平庸的人必然会有一个明确的追求目标,如此才能调动起他所有的智慧和精力。”
歌德曾说过:“人生至关重要的事情是要有远大的目标和达到这个目标的雄心壮志。”
现实生活中许多鲜活的例子都表明,正如两位伟大的先驱所说,假如一个人没有清晰而明确的目标,那么,他的所有努力都是事倍功半,到最后只会落得个白忙活一场、没有任何收获的结局。
20—30岁是否有明确的目标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方向。它能给你一个看得见的未来,告诉你该如何前行,向哪个方向前行。当你一步步去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你就会得到满足。你会拥有成就感,感受到梦想的重量和美好。
明确的目标可以各不相同,但目标本身带给我们的是如何塑造自己的行动指引,本质上是在给我们一个启迪,教会我们探索如何做人。事实证明,只有清晰而明确的目标作推动,一个人才能一直处于激情的状态中,不断地奋发进取,朝着可以看到的未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也许你不禁要问:目标到底是什么?我觉得,目标是一种信仰,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承诺和期盼。它是一份要求,能够长时间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一旦想到这份对自己的要求,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动力,得到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一旦想到这份对自己的要求,就会为之努力和奋斗,不断地完善自我,坚定不移地向目标进发,不轻易放弃,不轻易妥协;一旦想到这份对自己的要求,就会勇敢地实现超越,超越自我,超越困难,走出一条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功之路。
目标是一种具体化的指向和信念,有目标的人一定有梦想,甚至这份梦想是别人口中常说的“春秋大梦”。但是,梦想是步入成功的阶梯,因为梦想本事就好似目标,而目标是成功的基石。无数的伟人和精英都是梦想者,而且是最好、最勇敢的造梦者。他们的梦想一旦建立,目标也就随之建立,就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极致,将自己的整个身心投入到梦想之中。因此,一个人能否成功,目标的确定是首要的。目标能照亮前行的路,是做人的第一步。
对于事业,目标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如果忽视目标定位,抑或始终找不到自己的目标,那他的生活就会没有节奏,惶惶终日而不知所措,要达到理想的彼岸更是天方夜谭。从这个角度来说,明确的目标,不仅是做人的基础,也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没有目标却能够出人头地,这样的例子是不可想象的。换言之,目标对于成功,犹如地基对于高楼一样重要。对于成功的人来说,过去或是现在的情况是怎样的并不重要,而未来他要得到什么,想要取得什么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人活着要有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间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目标。”
勇敢的行动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想要收获成功,并不是许多人所言的那样简单,20—30岁的人指望握着一本成功宝典就能收获结果是不现实的。我们用地图打个比方,一张地图,不论它的比例尺多么精密,标注多么精确,它都不能凭空带着你在地上旅行。再比如法律,一个国家的法律再完美,再细致入微,也不可能阻止和杜绝所有的犯罪。要想成功,行动是唯一的钥匙,只有行动才是地图和法律的答案。因此,我们必须牢记“行动”这一准则,不拖延,不犹豫,勇敢地用行动去实践。
我们不能搁浅今天的行动,想着明天我再去做,一切都还有时间,正所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行动需要你立即执行,即使行动的结果不能立即显现出来,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却总好过拖延和逃避。只有目标,却没有具体行动的人,其结局注定是可悲的。这就好比一个人对彩票的期待,如果连买都不去买而只是期待,试问他如何能实现中得头奖的梦想呢?
行动需要依靠习惯的力量去支撑。我这就要实践,我这就要做好。能够做到这一步,就意味着我们正朝着目标前行,离成功也就不再遥远。穿山越岭,披荆斩棘,即使伤痕累累,也决不后悔,决不退缩。
我必须马上去行动!我有我的目标,我有我的梦想,我要实现我的梦想!因为我要拥有成功和财富,我渴望最终心灵的平和与财富的自由。如果我不马上采取行动,等待我的只有失败和暗淡的日子。
一天天的重复,一天天的工作,只为维持生计的上班族,早已麻木了自己的心智,忘记了理想,也没有了目标。当理想和目标随时光和现实的压力消逝,那些持之以恒、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抓着自己梦想的人,却已经开始收获,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事业和成就,同样的开始,不同的结局,他们俨然已是两种人,差距也越来越大。
当闹钟响起的时候,懒惰的人按掉闹钟,再给自己十分钟,而那些将要迈向成功的人,却已经在征途上。
成功不等人,更不会留守在原地,财富也不等人,更不会凭空出现。如果我们一直犹豫不决,机会必然溜走,最终品尝的只有失败。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只有经历了坎坷,守住了坚持,在行动中追逐梦想和目标,成功才会如期而至。
持续的奋斗是成功的推手
20—30岁的人有了明确的目标,也有了果敢的行动,如果说距离成功还缺少什么,那就是持之以恒的奋斗了。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没有一帆风顺的船,即使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果敢的行动,危机和挫折也不可避免。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有荆棘和曲折,我们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面对不利于成功的环境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不懈,持续地去奋斗。
美国总统林肯小时候的住所是个简陋的茅舍,没有窗户,也没有地板。这个小小的家距离学校还非常远,家附近没有报纸书籍可以阅读,甚至连必需的生活用品都缺乏。如果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几乎可以说林肯生活在荒野。但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他每天坚持跑步到同样简陋的学校上课,每天都是二三十公里。在自己的学习上,他常常为了几本书要跑一二百里的路,而且晚上还要靠着燃烧木柴微弱的光来阅读。只接受了一年学校教育的林肯,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依然持续努力,不懈地奋斗,最终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林肯的事迹告诉我们:再艰苦的环境,我们也能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征服。
许多成功人士的经历,当我们去细细体味的时候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是在很早就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在目标确立后,他们为之付出了大量的实践和行动,在这个过程中也都先后遇到了各种困难。不过,同样的,他们都没有因此放弃,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信念,继续奋斗,最终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一切拦路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他们其中有许多人自身条件非常一般,但就是靠着不懈的奋斗,最终完成了从丑小鸭到天鹅的蜕变,跻身于世界名人之列。他们的努力及成功的足迹,给在他们之后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之路做了最好的指引。
出生在英国萨里郡的迈克尔·法拉第从小家境贫寒,因家庭贫困小学也仅上了几年,13岁便在一家书店当学徒。工作之余,法拉第有机会读到许多科学书籍。于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法拉第自学电学和化学,并为了验证书上的内容,亲自动手做简单的实验。他倾心于科学,专心致志地研究,这个贫苦铁匠家庭的孩子几十年如一日,最终成为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一生坎坷,没有建立自己的家庭。贝多芬26岁时有耳聋的症状,到了晚年全聋,与人交谈只能通过谈话册。但是,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隐退和沉默,在那个封建复辟的年代里,一切进步的思想都遭到禁锢,但贝多芬依然坚持“自由、平等”的信念,通过作品和言论,为共和的理想呐喊,写下了日后不朽的名作《第九交响曲》。
可见,要想获得成功,任何不脚踏实地的空架子都不能有。如果偷工减料,投机取巧,那毫无疑问,得到的结果必然也是缺斤少两的。伟大的成功只属于那些朝着目标持续奋斗的人,因为在他们心里,一次失败,只是新一轮奋斗的开始,如果再失败了,那就再开始。他们懂得,奋斗会使失败最终变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