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利用得好,可以帮你赚大钱;利用得不好,则可能让你倾家荡产。而对信息的利用正确与否,则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美国商业奇才哈默就是一个善于利用信息赚大钱的高手。
被誉为超级企业家的阿曼德·哈默,在19世纪20年代初就打破地域界限,靠捕捉和利用市场信息,获得了在原苏联进行铅笔制造业的投资机会,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铅笔生产企业。
在一次到苏联的旅游观光中,哈默走进一家文具店,想买一支铅笔,竟发现同样的铅笔在美国只售两三美分,在苏联却卖到26美分。这一消息促使他对当时苏联铅笔制造业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当时苏联只有一家铅笔厂,产量很少,质量也差。他认为,苏联有1亿多人,同时政府又在号召学习文化,铅笔在苏联的需求量一定会很大。于是他向苏联政府提出建设铅笔厂。当他被获准在苏联生产铅笔后,立即乘火车赶往德国。当时,纽伦堡的法伯铅笔公司正垄断着世界的铅笔生产,并采取种种措施防止制铅笔秘方被盗。于是,哈默找到该厂的铅笔技师乔治·拜耳,以超过原年薪5倍的工资聘请乔治·拜耳为技师,并答应给他分取红利。随后,由拜耳组织一批技术骨干,生产设备和原料,以度假的名义,使这些技师及其家属巧妙地离开纽伦堡,先到芬兰,后奔赴莫斯科,又将设备和原料偷运到这里。与此同时,在哈默去纽伦堡之前就已派专人在莫斯科选厂址、建厂房,机器一到马上生产。当第一批哈默铅笔投放市场后,便以质优价廉受到当地消费者的喜爱,产品供不应求。第一年的产值就达到了250万美元,超过原计划的1.5倍,第二年达到了400万美元,到1962年,铅笔年产量更是高达1亿支。
1931年,富兰克林·罗斯福虽尚未成为美国总统,但他已有问鼎这个宝座的强劲势头。罗斯福为了竞选总统,提出了解决美国经济危机的“新政”。这个“新政”虽然博得一些美国人的赞赏,但因罗斯福还未得势,大多数美国人对“新政”是否能成功仍持怀疑态度。哈默向来注意时事和社会动态,他从大量的信息中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罗斯福肯定会竞选获胜,“新政”也会随着他登上总统宝座而变成现实。
哈默根据上述分析认为:一旦罗斯福的新政得势,就一定会废除美国1920年公布的禁酒令。具有商业眼光的哈默认为禁酒令的解除必然会出现酒类市场的兴旺,这样也必然导致酒厂需求大量的酒桶。于是,他决定利用这一信息大赚一把。
当时,美国人喜欢的酒主要是啤酒和威士忌,这两类酒的盛放都需要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白橡木制成的酒桶。由于美国1920年颁布了禁酒令,白橡木酒桶早就销声匿迹了。哈默看准这种情况,加上他在苏联住了多年,知道苏联有丰富的白橡木供应。于是,他果断地作出决策,决定在纽约市码头附近设厂生产酒桶,并立即着手向苏联有关单位订购了几船白橡木,很快就开始了酒桶的生产。不久,他又在新泽西州的米尔郭建造了一家现代化的酒桶加工厂,名叫哈默造桶厂。当哈默的酒桶从生产线上不断地运送出来时,美国真的开始废除禁酒令了。这时,被禁止已多年用粮食生产酒的美国酒厂,为了满足人们对酒的大量需求,纷纷恢复啤酒和威士忌酒的生产,各地酒厂当然需要大量的酒桶了。哈默的酒桶如及时雨一般满足了酒厂的需求,赢利非常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