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就要舍得让自己受苦:青春的十二堂成长课
49049100000012

第12章 你要接受世界带给你的所有伤害(1)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如果,

只有结果和后果。

当幻想和现实相遇时,

总是会令人感到迷茫、失落、痛苦。

成长就是这样,痛并快乐着。

要么你被痛苦击倒,要么你把痛苦踩在脚下。

所以,学着接受这个世界带给你的所有伤害吧,然后无所畏惧地长大。

001

生活并非处处公平,你要去适应它

为什么自己出生在偏远地区,而不是城市里的知识分子家庭?为什么自己大学毕业的时候偏偏赶上国家不再分配工作?为什么自己拼命工作,而老板却把晋升的职位给了一个亲戚?为什么自己成家立业的时候房价较几年前翻了数倍?……

每一个人都期盼着公平,但是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遭遇生活的不公平时,很多人无法适应,怨天尤人,整天活在忧郁之中,这或许能解一时之气,但我们也就等于被生活击垮了,更别提获得安然的生活方式了。

试想,如果你大学毕业后被分在基层工作,你一边愤愤不平,一边敷衍工作,那么你会有被升职的机会吗?恐怕不能,因为老板会认为你连最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根本不会有责任和能力去做更高级的工作。

上天眷顾的人只是少数,而我们只是那大多数中的一部分。既然这样,我们何必对那些不公平的人或事耿耿于怀呢?正确的方法是温和宽容、平心静气,以忍灭嗔,不被不公平所牵绊,思考如何更好地适应生活的不公,创造公平。正如哲人所说:“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曾经有两只猎犬西西和南南,主人每次带它们出去打猎,它们都会有不小的收获,所以它们的主人经常夸奖它们,一般都是奖励给它们两只野兔或者两只野鸡,很长时间了都没有变化过。关于这种奖励方式让主人的弟弟很不能理解,因为弟弟通过观察发现,西西每次看到猎物都是在狂吠,但是它并不敢冲上前去;而南南就不一样了,它每次都是冲在最前面。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西西是一个夸夸其谈的家伙,而南南才是一个真正的实干家。

弟弟因为这两只猎犬的遭遇而想到了自己的处境。他是一家公司的职员,他是典型的“南南式”的实干家,他为公司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他一直都没有得到公司领导的奖励,他对此也非常气愤。而他正是因为气愤才到哥哥这里来的,他提醒哥哥,难道就不能让这两只猎犬竞争一下,让它们分出一个高低,然后对它们再进行奖赏,这样的话岂不公平很多?

终于有一天,弟弟得到了哥哥的同意,他带着西西和南南去打猎,他决定要对哥哥的工作方式和奖励措施进行改革。他让西西去东边的山上捕猎,让南南去西边的山上捕猎。这样一来,到底谁捕获得多不就很清楚了吗?西西和南南分别在两个小时之后回来了,但是让弟弟非常意外的是,西西和南南都没有捕获到猎物,一只都没有。

对此,弟弟非常费解,于是他向哥哥请教。哥哥告诉他说:“弟弟,其实西西是一只只会叫的猎犬,而南南是一只只会捕猎的猎犬,关于这一点我早就知道了。但是只有两只狗在一起合作,才能够收获到猎物,如果分开的话两只狗都将会一无所获。因为捕猎的时候需要一只狗来叫唤,将猎物吓得不知所措,然后另外一只狗不动声色地去捕获猎物,这样的话它们既节省了体力,同时又捕获到了很多猎物。而我对它们的奖励也是这样,我知道南南付出得更多,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不去计较这些得失,齐心协力去努力,才能够获得一定的成绩。无论是小到一个家庭,还是大到一个国家,都是这个道理。”听完哥哥的一席话之后,弟弟终于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了。他回到公司之后开始更加努力工作,同时和同事积极合作,再也没有抱怨过,果然不到一年的时间,上级就为他升职加薪了。

在上面的故事中,西西和南南的工作不同,但是它们得到的奖励却一样。其实这和我们人类社会是一样的,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都是缺一不可的。或许有的时候别人付出的比我们少,但是却得到了比我们更多的报酬,对此我们不管是抱怨还是愤怒都无法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换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如果他的工作交给我,我能做吗?每个人的能力不同、社会资历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等,因为这些不同造就了人们在社会中的分工不同。要记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世界上有如此多的能工巧匠。因为他们意识到了世界的不公平性,所以他们才会更加努力工作,然后将这种不公平扭转为相对的公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他们也承担了别人不愿意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自然也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磨难,同时也创造了比别人更大的成绩。这个过程也造就了他们坚强的内心和性格。假设他们拒绝承担责任,也不愿意去改变现状,那么他们就会成为时间的淘汰品,让自己陷入这种不公平中。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要看清世界上的不公平,然后努力迎接属于自己的成功。只有承认了世界不公平这个事实,我们就不会整天去哀叹世界的不公平,才能够不断激励自己。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完美,我们只有相信自己,不断挑战未来,而不是整天抱怨世界的不公平。

小张来自一个贫困乡农村,专科毕业后为了谋生他来到西安一家大型企业做保安。最初,这个小保安感到很沮丧,因为在很多人心中保安是和“素质低下”、“没有文化”这些词联系在一起的。曾有同学想给他介绍对象,对方女生“啊”地叫了一声,“什么?一个保安?”连要求外来人员出示证件这种例行的工作,他也会碰钉子,“哎呀,你不就是个保安吗,还查什么证件呀!”

这些经历让小张感觉自己不被尊重,他一度眼红,很不服气:“命运为什么这么不公平?凭什么那些白领们在干净优雅的办公室里办公,而我却要站在风里雨里站岗?”不过,他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决定努力缩小与这些人的差距,之后他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来充实自己,他利用休息时间攻读英语、经济管理、社会心理等课程。由于什么都是从头学起,小张学得很拼命,就算是坐火车回老家时他也拿着书在看。有时,看到周围的队友业余时间在看电视、打篮球,他也心里痒痒的,但一想起别人说的“你不就是个保安吗?”他就会咬牙学下去。

就这样,“潜伏”了近三年,小张通过成人高考考上了西安一所大学的经管系,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通过几年的认真学习和实践锻炼,他的个人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以全班第一的优秀成绩毕业。一毕业,他就被一家大型企业录用了,月薪比保安工作翻了好几倍,他已经是一名真正的白领了。

出身贫寒,没有学历,小张面临了太多的不公平,但是他凭着勤奋与坚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在公与不公上计较,放弃抱怨和愤怒,接受不公平的现实,及时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把力量用在增加能量、提高自己上面,那么,早晚有一天生活会给我们公平的回报。

面对生活的不公平,每个人因为自己的修养、意志、胸怀、境界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态度,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正是这种不同,造就了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一些人和另一些人的不同人生。换句话讲,一个人的未来,主要取决于他如何面对公平,以及他在不公平环境中有怎样的表现。

唯有适应当下的环境,才有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处境。

普希金有一首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不要愤慨;不公平时,暂且忍耐。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到来。”不要奢望自己成为上帝的宠儿,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给了你诸多不公平的待遇,那么请接受普希金的忠告吧:“不公平时,暂且忍耐。”

002

把你强大的一面展示出来

在生活和工作中处理事情需要懂得进退取舍,对待一些特别的事情可以采取一些权宜之计。有的时候我们需要遵循常规去处理问题,有的时候我们则需要采取一定的权宜之计,或许这种方法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你遇到了自己无法处理的问题,那么就不必为了争强好胜而和对方进行死扛,此时我们就可以采取权宜的计策。

这种权宜之计很多时候表现为一种智慧。中国有句古话“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就是因为兵并不会和秀才说理,他们两人处理问题的方法完全不同。

在三国时期,刘备因为讨伐黄巾军有功,所以被提升为安喜县尉。就在他上任后不久的几天里,代表郡守督察下属各县官吏的督邮来到了安喜。这位督邮本就是一个贪赃枉法的人,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习惯收受贿赂,如果有人不给他贿款的话,那么他就会参上这个人一本。刘备因为是刚刚上任,而且对这位督邮不是很了解,加之他本人为官清廉,所以也就没有给这位督邮送礼。因为这个缘故督邮拒绝和他见面,刘备一气之下决定辞去官职,于是他就带着关羽和张飞,然后拿着自己的安喜县尉大印,一起去找这位督邮。

督邮看到刘备来了,刚开始还以为是来送礼的,于是非常高兴地和他见面了。但是督邮最终发现刘备根本就没有送礼的意思,于是他的脸色就变了,他非常轻蔑地对他说:“你的出身是什么?”刘备对他说:“我是汉朝宗室,中山靖王后代,因为在之前平定黄巾军有功,所以被升为安喜县尉。”督邮听后就更加生气了,于是他说:“刘备啊,刘备,你居然敢冒充宗室,冒领军功,我这次就是代表朝廷来查处你们这些人的。”刘备本来还打算继续分辩的,谁知张飞早就忍受不住了,他冲上去,不由分说揪住这位督邮就开始拳打脚踢。刘备对此也没有阻拦,直到最后打得差不多了,然后才出来相劝。接着他将安喜县尉的大印挂在督邮的脖子上,三人骑着马离开了。

其实,如果我们碰到的是一个蛮不讲理的对手,那么我们一定要显出比他们强的一面来,当然我们并不一定要采取暴力的手段,武力并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如果我们在一个蛮不讲理的人面前示弱了,那么只能给自己徒增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我们一定要展示自己强大的一面,然后让对手望而生畏。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就需要善于应用这种策略,如果应用得当,很有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展示自己的强大,只不过是一种自卫性的行为,我们不要去有意侵犯他人。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他的马跑了,吃了庄稼,那位农民有点不开心了,他扣住了马不让离开。孔子的弟子子贡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他主动说去讨回马,但是他费尽了周折也没有将马要回来,因为他的语言和庄稼人的不是一个路子,子贡只能回来给孔子汇报。听完子贡的汇报之后,孔子说:“你讲的全是一些大道理,谁能够听懂呢?我看还是让我的马夫去解决这个问题吧。”

马夫见到庄稼人之后,对他说:“我说伙计,你说你种庄稼怎么可能不出一点问题呢?我们还要赶路,要不把马还给我们吧。”庄稼人听到马夫的话之后,就接上茬,然后两个人聊了起来,并且最终将马高高兴兴地还给了他们。

马夫虽然没有给庄稼人讲什么大道理,但都是他们能够听懂的话,所以农民最终还了马。而子贡虽然讲了很多大道理,但是他的话不被庄稼人所接受,只能无功而返。孔子是一个能够通晓人情、善于用人的人,他知道马夫能够做到子贡无法做到的事情。其实历史上有过很多这样的事情,就比如宋太祖巧选陪伴使的故事。

南唐三徐在江东一带非常有名气,他们都是知识渊博的人,尤其是散骑常侍徐铉的知名度非常高。当时南唐派遣徐铉到宋朝来谈关于朝贡的事情,宋朝也派出差官做陪同。当时很多人都担心差官的语言能力比不过徐铉,所以都非常为难,一时间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此时宋太祖看到大家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于是让大臣们出去,一个人在那里思考,过了一会儿,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传出旨意:“命将殿侍当中不识字者录名十人,进呈。”下面的人虽然感觉很奇怪,但还是按照这个命令办了,然后将名册递交给宋太祖。宋太祖看完名册就答应了下来。大臣们更是无法理解了,但是都不敢阻止宋太祖的意思。

殿侍不知道什么情况,但是又不敢违背宋太祖的意思,于是硬着头皮去见南唐的使者去了。当时徐铉自打来到宋之后就口若悬河,讲得头头是道,听的人都没有办法应对,而殿侍来了之后,也不做回答,只是哼哈答应。徐铉也不知道对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还是絮絮叨叨说个不停。但是好几天过去了,殿侍还是同样的态度,徐铉的伶牙俐齿便没了用武之地。

其实宋太祖在位时,朝廷上尚有陶毂、窦仪等能辩之鸿儒为官,如果将他们派遣去和徐铉见面,想必双方也能够辩驳一番,但是宋太祖有自己的考虑。南唐刚降,急需安抚和稳定,如果和他们有了舌战,很容易导致不稳定的因素,与其这样,还不如不争论呢,而这样也显示了宋的大度。宋太祖深谙兵法,自然懂得这个道理。

有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一反常规去做事,反而因为足够灵活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