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崇尚节俭,爱惜钱财
通常,毫无顾忌地花钱的人,并不是真正的富翁——真正的百万富翁只会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这一点从克里奇的身上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克里奇身为连锁商店大王,人们在全美50个州和国外的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他经营的商店。同时,克里奇拥有数以亿计的资产。尽管如此,他的午餐一向都保持在1美元左右的花销。因此,在企业界,克里奇以“崇尚节俭,爱惜钱财”着称。
其实,克里奇的做法也是一个省钱的“良策”。但在生活中,节俭并不是盲目地省钱。深明理财之道的人会在该花钱时大方花钱,同样,在应该节俭时他们会省下每一分钱。
亚凯德是生活在古代巴比伦城的一位着名的富翁,他曾经用“把鸡蛋放进篮子里”的比喻来说明积蓄的道理。亚凯德说:“假如每天早上把10个鸡蛋放进篮子里,到了晚上从中拿出9个鸡蛋。时间久了,鸡蛋就会把篮子装满,因为每天取出的鸡蛋永远比放进去的少一个。”
在亚凯德的眼中,这是发财致富的第一个秘诀。假如,当一个人把10元钱放进钱包却只拿出9元钱供自己消费,那么他的钱包不久就会鼓起来。
随着钱包越来越鼓,有了积蓄的人就会产生成就感。
当人们懂得“取出的钱只能少于放入的钱”时,那么人们逐渐的就会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想;当一个人能将他的支出控制在收入的90%以下时,他就会觉得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样贫困。不久,他会认为,赚钱也比往日容易。因为,那些花尽钱包里存款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己的积蓄,他的致富梦想将永远停留在幻想的阶段,而懂得只将收入的一部分作为自己的花销的人才会有积蓄。
着名的犹太船商和银行家斯图亚特曾说:“只要我在经营中节省一分钱,我的利润就会增加一分钱。其实,在经营活动中,节约与利润是呈正比的。”
也许和斯图亚特银行家的身份有关,他十分重视控制成本和节约开支。在多年的经营中,他不允许他的船长多花公司的一分钱;同时他也拒绝负责技术工作的员工直接支付船坞的修理费用,因为斯图亚特认为他们“没有节俭意识”。斯图亚特的行为使水手们很反感,甚至水手们背地里将斯图亚特称为“吝啬、讨厌的人”。
斯图亚特一直保留着这种习惯,直至他建立了庞大的商业王国也不曾改变。有一位多年在斯图亚特身边工作的职员曾回忆:“在我为他工作的日子里,他给我的指示都是用手写的条子传达的。同时,他所用的信纸都是最粗劣的。他还会将写好的字撕成一张一张又窄又长的条子送出。这样,一张信纸可以写三四条指示。同样,如果一张纸没有全部用完,他不会将剩余的部分扔掉。”这就是斯图亚特坚持多年的“能省则省”的原则。
由此可见,无论一个人将他的生意扩展到了多么大的规模,若想取得更多的利润,降低支出,节约每一分钱的原则仍然十分必要。尽量缩小花销,也应该成为每一个期待致富的年轻人的消费原则。
2.为什么很多人乐意花“天价”和巴菲特共进午餐
谈及巴菲特,很多人会用“股神”称呼他;谈及股神的“午餐计划”,大多数人都会瞠目结舌——它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午餐会。此时,人们不禁会问:“和巴菲特吃一顿饭花这么多钱值吗?”
早在2007年,美国一家投资公司的总经理盖伊·斯皮尔便以65万美元的价格参加了巴菲特的午餐会,当时他这样回答了人们提出的疑问:“在我看来,花天价和巴菲特吃午餐,每一分钱都是值得的。因为巴菲特是最伟大的投资者,他的投资经验值得认真学习并借鉴。此外,和巴菲特吃饭是一种参与慈善活动的方式。在这场活动中,不仅与巴菲特有了更近距离的接触,还可以为打造自身品牌做出贡献。”
由于美国经济出现了低迷,很多人担心巴菲特的午餐也会因此而遭到贬值,但事实并非如此,巴菲特午餐会的价格竟然以346万美元创下了历史最高竞拍价。为什么这些人不惜花费高额费用也要跟巴菲特一起共进午餐呢?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看到了巴菲特投资大师身份的光芒;饭桌上沟通话题的随意性以及开放性。对于那些渴望得到股神指点迷津的人或者带有其他期望的人来说,能和令世人瞩目、年逾八十的投资大师吃饭的机会恐怕已经不多,从这个角度来看,午餐的价格会越来越贵。此外,巴菲特精准的投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学习的,因此对于那些想和巴菲特一样在投资事业上获胜的人来说,为把握弥足珍贵的每年一次的吃饭机会,在他们能力以及条件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多投入一点钱也是值得的。
不要以为人们花费重金与巴菲特共进午餐就只是为了和大师吃饭那么简单。舍得花钱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们花钱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钱。所以,不少人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目的远远不限以上这几点。比如,对于一个需要迫切建立品牌形象的人来说,和巴菲特共进午餐就意味着一次富有卓效的宣传机会,更是快速塑造自身形象的大好时机。
其实,很多热衷于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人完全从成本的角度进行了缜密的思考。在他们看来,花费重金和权威人士共进午餐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指点一下自己的投资理念,也可以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等。很多时候,一些人在现实的投资中总把握不好方向,或者有方向却缺少高人的指点,这样一来,他们就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权威人士。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物色那些对自己投资有所帮助的人。当找到合适的人选后,会不遗余力地去实现目的,而巴菲特就是他们的“意中人”。当实现了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愿望后,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就会倾听大师对投资的建议,并从中进行学习。
以211万美元获得和巴菲特共进午餐机会的中国成长投资基金经理赵丹阳,就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心理特性:“坦白来说,我没有经历过像巴菲特先生那样多的经济周期。在投资中,虽然可能知道了一些理论,但缺少行动的决心和勇气,毕竟这些只是我的一些想法及逻辑。而巴菲特先生在这一方面要远远优于我,他经历过很多不同的经济周期,我在向他请教对经济周期的看法后,就不需要等到下一轮周期来确认这件事,这可以让我少走很多弯路,为此后的投资获利奠定良好的基础。”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花费如此高的价钱和大师吃饭,但获得此类机会的人可以从大师的言论中领会到他在投资方面的策略和思想。在赵丹阳看来,和巴菲特吃饭收获颇多,因为巴菲特向他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经济趋势的看法。巴菲特认为,美国经济未来复苏的进程将会缓慢,很难在短时期内得以重振,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经济中过剩的泡沫被挤破,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巴菲特还指出,美国不断攀升的高失业率,也是美国经济复苏所面临的障碍。如果政府不考虑应对措施,未来前景将非常暗淡。
此外,还有一些人借着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来提升自身的实力和品牌知名度。在没有参加午餐会前,这些人从成本的角度开始计算:想要提高产品知名度,必须花费巨资进行广告方面的宣传,或者通过公关等方面提升自身的形象,而这一切需要花费500万美元。但如果赢得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虽然也要花费345万美元,但却节省了成本,同时宣传品牌形象的目的也得以实现。这些人通过成本方面的核算和对比后,当然会选择成本低、见效快的方式。
可见,一些人做出看似不能让人理解的行为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一定的心理动机。着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指出,现实中一些人做出让人不理解的事情后,从外界传来的声音就非常多,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荒唐的行为。其实不然,一些人做出一件事情,是他们经过反复思考并进行成本核算后的结果。
因此,当看到一些人不惜花费重金选择和巴菲特共进午餐后,不要惊讶——这是他们进行成本核算后做出的一种让自身获利的行为。
3.亿万富翁为什么对地上的钱视而不见
美国曾经流传过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亿万富翁去参加一个商业谈判,他将车子停在停车场出来时,看到地上有一张100美元大钞。换成别人或许会不假思索地捡起钞票离开,可这个亿万富翁并没有弯腰去捡,而是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相信很多人对他的这种做法感到不可思议,心想:弯一下腰不过几秒钟的时间,这样就可以得到100美元,简直太幸运了。但这个亿万富翁并没有像大多数人所想的那样弯腰去捡钱,这是为什么?
亿万富翁在看到100美元的瞬间,心里可能会想:假如自己弯腰捡钱,那么会花费3秒钟时间,而到达谈判地点的时间就会晚3秒钟,这样一来,看计划的时间就会减少,很可能会损失更多的商业利益。退一步来讲,即使浪费3秒钟利益不会受到损失,自己也可以创造出远比100美元更多的财富。也就是说,即使自己不捡100美元,也不会受到损失。
这些或许就是这个亿万富翁当时的心理活动。由此可以分析出,亿万富翁内心经历着成本计算的过程,即弯腰捡钱浪费了三秒钟,进而浪费更多的收益;不弯腰捡钱不会受到损失,或许还能节省时间并赢得更多的回报。所以亿万富翁最终做出了不去捡钱的决定。
现实投资的过程中,一些精明的人也可以做到和这位富翁一样,舍弃一时的小利换回长久的大利。比如,一个人在进和投资前,会充分了解市场,并且针对自身的情况分析出能使自身投资最大利益化的行为。
当他们充分了解并作出成本方面的核算后,会更真切地看到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
美国着名投资大师罗杰斯认为,投资中时刻伴随有心理学的因素。
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前,内心都会进行成本的方面“计算”。也可以理解为,在做出一项决定前,投资者都会思考这项决定产生的收益是多是少。如果产生的效益多,或许会去行动;如果产生的收益少,就不会去行动。
罗杰斯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演讲中曾讲了这样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
20世纪30年代,墨西哥一位运输业大亨用商船往美国运送咖啡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商船在海上行驶的过程中,发现前面距离商船500米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礁石。商船逐渐靠近礁石后,船上所有人发现礁石下面有很多珍贵的沙丁鱼。由于当时沙丁鱼非常珍贵,很多渔民都想捕到它,去换一些钱。船上的人当然也想停下船去捕捉沙丁鱼,但大亨并没有同意,他的头脑里快速进行着计算,心想:沙丁鱼非常珍贵,也可以卖个好价格,但要捕捉到它却不是容易的事情,而且也没有携带捕鱼准备,这就为捕鱼工作带来了麻烦。同时,捕鱼还会浪费很多时间,这就有可能会延误运送咖啡的时间。
大享正在思考着,突然有一名船员想去捕鱼,大亨见状立即予以了制止,并严厉批评了他。这名船员非常不服气地问道:“沙丁鱼的售价很高,为什么不去捕捉它们呢?”大亨说:“虽然沙丁鱼就在眼前,不去捕捉也显得有些可惜。但从成本方面考虑,假如捕鱼需要花费两个小时,这便让送货时间推后两个小时,如此一来,货主就会感到厌烦。甚至终止和我们的合作。又比如,天气变化无常,如果在海上耽误两个小时去捕鱼,一旦遭遇到暴风雨,那么整个船势必会受到影响,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船毁人亡的情况。经过全方位的思考,我认为不去捕鱼产生的效益是最高的,因此才会放弃捕鱼计划。”听完大亨做出如此透彻的分析后,在场的船员都心服口服,于是开足马力继续航行。
正如大亨观测的那样,当商船抵达美国成功将咖啡装卸完毕后,便发生了暴风雨,瞬间风力高达14级。想到这里,大亨既感到害怕又感到幸运。如果当初选择停下船去捕捉沙丁鱼,或许会遭遇到暴风雨的袭击,这样损失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沙丁鱼自身的价值,甚至还有可能因此而丧命。
但他们不仅躲过了暴风雨的袭击,还成功地将咖啡送到了目的地,在获得收益的同时,还赢得了货主的肯定,从而为后续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大亨的心理角度进行深入地分析可以看出,当他带领商船发现礁石下面的沙丁鱼后,内心经历着到底捕不捕鱼的斗争。他明白,沙丁鱼属于意外财富,但通过多方面的考虑,以及对成功的深入考量和计算,他做出了放弃捕鱼的行为,最终选择继续航行。
无论是亿万富翁对100美元视而不见,还是大亨放弃捕捉沙丁鱼,都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启示——人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时,都有必要通过全方位的对比弄清事情带来的利与弊。当事情带来的弊大于利时,就要坚决予以放弃,否则将会对事情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4.彼得·林奇最钟爱的投资对象:有发展潜力的公司
彼得·林奇说:“任何投资都是消耗脑力的,因为投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获利,但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投资都能获利。在这种情况下,投资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就显得尤为重要。”
彼得·林奇认为,投资中必须抱有认真的态度,宁可去投资有发展潜力但回报慢的项目,也不要去投资那些没有发展潜力却回报快的项目。
为什么他会认可这样的观点呢?这还要从发生在彼得·林奇儿时伙伴杰姆·特雷和斯特兰身边的案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