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震撼心灵的感恩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49094700000024

第24章 融化冰雪的绵绵恩情(9)

人们都惊呆了。谁也没有想到,有一道黑色的旋风,从他们眼前呼啸而过,穿过马路,向孩子坠落的地方奔去。黑色的旋风,正是那位母亲。此时,她正跌坐在地上,而她三岁的儿子正在她怀里哇哇大哭。儿子安然无恙,她却脸色苍白。

人们又一次惊呆了。要知道,在极短的时间从马路那边跑到马路这边并稳稳地接住儿子,是根本不可能的,可奇迹就发生在眼皮底下,容不得人们怀疑。

第二天,日报的头版有一行醒目的文字告诉了人们答案:亲情的速度无法衡量。

这是一个令人惋惜的故事。讲的是一位探险家,他决心用自己厚实的脚板去丈量苍茫的大漠戈壁,去体验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去攀登无限雄奇的崇山峻岭。告别了自己的妻儿,他出发了。凭着坚强的意志和执著的精神,他就要走完计划的路线了。突然,他想给家里挂个电话,报个平安。接电话的是妻子。妻子在电话中哭着说分别时送的玫瑰早就枯萎了,你若再不回来,恐怕花瓶里就要插进别人送的鲜花了。而他的儿子也在一旁哭着叫爸爸,儿子还说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你说我考了一百分就带我去公园玩的,我现在都拿了六个一百了,可你还不回来。

探险家放下电话,已是泪流满面。就这样,他放弃了。

在舒适的家中,他拥着娇小的妻子和乖巧的儿子,眼角流着滚烫的泪水。这泪水是苦涩的,但更多的是甜蜜和温馨。

人们为这个即将到达成功彼岸的探险家感到惋惜和不值,可人们却无从知道,在探险日记的最后一页写着这样一句令人震撼的话:

山再高路再远,双脚总能丈量。而亲情,可能很近,却永远无法丈量。

母亲·儿子

◎文/佚名

感谢这对善良的母子,他们竟是如此心有灵犀,共同为我们展示了无私的爱和生活的信念。

满仓娘是个瞎子。满仓当兵时,她正患病在床,临走前她把满仓唤到床前摸了又摸,然后满仓一步三回头地当兵去了。

满仓出事那晚,风很大,地上有水的地方结着薄薄的冰。

满仓抢修线路时,电线杆突然倒下来,压在了他身上。据后来查看,那根电线杆被汽车撞过。

在抬往医院的路上,满仓示意班长凑过头来,用尽全身力气说道:“不要让俺娘晓得,不然她会受不了的。”说罢头便歪了下来,去了。

满仓牺牲后不久,连队掀起了学习满仓字体的热潮。满仓档案上填的是初中毕业,其实初中只上过一年。战士们比练庞中华的字帖还要投入地练着满仓的字。

满仓家里有哪些人,有几亩地,有几头猪,战士们了解得很清楚,一封封书信飞向那个小山村,信首称的都是娘。

满仓娘收到每一封信都欢天喜地地请人念,当念信人念完后她还要摸一摸。好像那就是满仓的脸。念信的人一念完信,就紧咬嘴唇,眼睛一红赶紧找借口往外跑,他们不能在屋里哭,全村人都知道满仓其实早已经回来了,就在村口的东山坡上。满仓是被指导员和政治部组织科的一位干事装在一个小匣子里带回来的。这一切只瞒着一个人——满仓的娘。

过年前,满仓来信说要回家和娘一起过春节。过年的气氛很浓很浓了,空气中散发着炮仗的火药香味,满仓又来信说:有任务,回不来了。同时寄回了一张照片,还有一些药物、营养品。其实,那照片,只是个和满仓穿一样衣服的兵。满仓娘把照片贴在胸口,直唤“满儿”。

又是一年,梧桐树叶落完了,满仓还是没有回来。满仓娘究竟收了多少信、药物和营养品,她也搞不清。寄来的照片有上百张,照片上都是满仓的战友。

满仓已是“超期服役”的兵了。初冬的一天,满仓娘突然病情加重,昏迷不醒。黄昏时,她醒过来了,把满仓的姐姐唤到床头吩咐:“我见不到满儿了,我死了,千万不要让满儿知道,他会伤心的,会影响他干大事业……”说完,满仓娘干枯的手轻轻地抚摸着那一沓厚厚的、盖着红色三角邮戳的信,忽然停住不动了。

满仓娘去世的消息传到连队,她那群儿子全都哭开了。

月光下的蛙鸣

◎文/朝阳

母爱就像春雨,无声地滋润着儿女的心田。

十几年前的一个寻常夏天,我枕戈待旦地准备参加这一年的高考。

在那样一个年代里,高考直接决定着一个青年一生的命运。我的情况更特殊,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是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带大的。苦难中的母亲,眼巴巴地盼着我能高考得中。我也想,如果能在这一年如愿以偿,正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能减轻母亲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压力。

但竞争是残酷的,同学们都在头悬梁、锥刺股,焚膏继晷地苦战,你追我赶。母亲见我面容憔悴,很心疼。我家离学校不远,她就跟老师说情,说寝室里吵闹,让我回家住,好早晚照料我,给我增加营养。

那段时间里,她杀光了家中三十几只鸡,想尽一切办法,让我增强体质。

我房间的后窗正对着屋后的一方池塘,正是燥热的六月,夜晚,一池塘的青蛙,叽叽呱呱,呼朋引伴,叫声格外响亮悠远。一池的蛙声就这样紧紧缠住我的一双不幸的耳朵,此起彼伏地一次又一次将我惊醒。

渐渐地,蛙声不再吵闹了,每夜都有香甜的梦。但是,母亲却变了,日日坐在椅子上打盹。一天,隔壁的大妈偷偷地拉住我,悄悄跟我说:“你妈为了让你睡好觉,夜夜替你赶青蛙呢。”我将信将疑。

但是,第二天夜里,月光下的池塘边上,我真的看见了我的母亲。

母亲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竿,轻轻地敲打池塘边的每一处草丛,做得认真又虔诚。她绕着池塘一圈圈小心地走着,一遍遍用竹竿仔细地敲打。有时她停下来,站一会儿,轻轻地咳嗽几声,用手捶捶背。月光把她的白发漂洗得很白。我大声喊母亲,母亲却听不见,她全神贯注于手中的竹竿,生怕遗漏一处蛙声……

一直到现在,我仍然坚信,有一种爱,能唤起一个人内心潜在的力量,帮助你去战胜一切困难。这一年高考,我被大学录取了。很多年已经过去,蛙声也一点点远逝。可是,我觉得它时时都在我的枕边,一声声,像不倦的提醒和教诲,给我许多人生的激励。

爱的语言

◎文/彭真平

改变这个世界的,不是上帝,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欣赏、关爱和支持、鼓励和祝福。

亨利·托尼住在意大利瓦耶里市的一个贫民区里。因为贫困,他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他衣衫褴褛,常常来往于垃圾房和赌场之间。他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孤独和寂寞使他变得沉默寡言。可是有一天,亨利竞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来信,让他感到异常喜悦。

信中说:我很敬佩你,因为你生活虽然清寒,但却能保持理智和克制。要知道,保持理智地忍受贫困也是贤智之士的特性。贫穷并不可鄙,相反,却要一种英雄气概。但是,你知道,一个智者又怎么会不需要一份工作而自甘堕落呢?人人都是命运的创造者,你愿意在贫困中升华吗?

信结尾的署名是:“一个崇拜你的人。”

看完信,亨利的衣襟已湿透了一大片,他对自己的碌碌无为,对自己的不思进取感到羞耻。于是,他开始找活干,为别人修草坪、送信……直到五年后,他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他都被这封信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而给他写这封信的人,就是当年亨利的邻居,现在的托尼夫人。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最神奇的语言,那就是爱。它是阳光,渗透到人的心灵,有了这种语言,人们就可以在春天播种希望,在秋天收获幸福。

改变这个世界的,不是上帝,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欣赏、关爱和支持、鼓励和祝福。

爱是一种支撑

◎文/林强

母亲的求生意志,源于对孩子的强烈的保护欲望,那就是支撑生命的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逃难的人流中,一位母亲带着她三岁的孩子,随着人流向远方走去。

这位母亲把最后的一点干粮磨碎,喂给孩子吃,看着孩子瘦弱的小脸,禁不住落下泪来。她知道,自己已经两天没吃什么东西了,半个月的饥寒交迫,令她的身体极为虚弱。她怕自己支撑不住,最后孩子也无法活命。想来想去,这位母亲抱着孩子走到一位逃难的人面前。这个人,是她家以前的邻居,是个医生,为人非常善良。她知道,如果现在把孩子托付给他,他一定会把孩子养大成人。

“我一辈子感激你,”母亲给这位邻居跪下了,“请你带着我的孩子一起逃命。”

“不,我不能答应你。”邻居为她和孩子简单地检查了身体状况后,拒绝了她,“我的事情已经够麻烦了,我帮不了你的忙。”

母亲只好抱着孩子,重新上路。

一路上,不停地有人倒在路边,再也起不来了。可是,这位母亲却奇迹般地带着孩子,穿过边境线,住进了难民营。这位母亲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她知道,如果她也无法保护孩子,就没有人能够帮她把孩子养大成人。

在难民营里,她又遇到了那位邻居。

“你和孩子都需要支撑。”那位邻居说,“只有你们互相支撑,才能母子平安。”

这位母亲此时才明白了邻居的好心。

爱是一种支撑。

爱,支撑了母亲和孩子的生命。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如果爱能够支撑起一个希望,那么,爱又有什么无法支撑?

最爱的人最先放手

◎文/张隽

最爱的人最先放手,这是为什么?因为爱人的痛触到了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你不得不放手。

她刚刚从国外回来,与丈夫一块儿回来度假。回家的感觉真好,可惜心中总有那么一丝疼痛。事情虽然过去两年了,虽然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她还是去找那个负心的他。

“在国外习惯吗?”

“还好。你呢?”

“嗯——也还好。”

淡淡地,两个人都不知道怎么开口。

他是她的前夫,相爱的日子,波澜不惊,却十分温馨。两人是大学同学,毕了业就结婚,没有特别的成就,无忧无虑。日子一天天过去,当两人都以为生活就这样不会有什么改变的时候,一件事情发生了。

他被查出患有绝症,一下子好像什么都改变了。他停止了工作,住院治疗。她一下子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兼了好几份工作,陀螺似的旋转,每天还得去医院照顾他。

就在她拼命赚钱为他治病的时候,医院却传出他的“桃色新闻”。他与一个同病相怜的女病人好上了。这怎么可能呢?结婚这么多年,他虽然不是特别优秀,却也风度翩翩,喜欢他的人一直不少,可他从未做过对不起她的事,现在更是不可能的。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那个女绝症病人确实痴狂地喜欢他,并很快和自己的丈夫离了婚。而他也向她提出了离婚……事后,她接受了公司的派遣,去国外分公司工作。

“这……是送给你太太的?”她指了指他手边的一束百合花。

他点了点头:“她就是喜欢百合花。”

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幸福的微笑。

她的心,突然感到一阵刺痛。

那句在心里憋了两年的话就从她嘴里冲了出来:“知道当初我为什么同意和你离婚吗?因为那个故事——你住院的时候跟我讲过的那个故事:从前有两位母亲争一个孩子,县官让她们抢,孩子被拉得痛哭了,亲生母亲心一软,便放弃了……”

他迎着她直视的目光,两人的眼角都有泪光在闪动……

送走了她,他捧着百合花独自去墓地看望另一个女人——那个被她称做他“太太”的、喜欢百合花的女人。

两年来,他很少出门,头上的头发也掉光了。

“我的日子不多了,我的朋友,今天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来看你了,谢谢你当初对我讲的那个故事……”他对墓中的女人喃喃自语。

那个故事,其实是他进医院后不久,这个女人讲给他听的,当时他们都知道自己患的是绝症,女人不想拖累深爱的丈夫,他不想拖累深爱的妻子,于是,他们决定先放手……

心中有爱

◎文/杨国华

是的,只要心中有爱,即使一个幼小脆弱的生命,也能战胜死亡的恐惧,焕发出恒久耀眼的光芒。

任何人都逃避不了一个最简单的自然法则——死亡。死亡并不可怕,再完美的戏总有谢幕的时候。然而,一个即将谢幕的幼小的生命,却让我如此动容,让我庄严地向她致敬!

十三岁的小女孩儿周越家住山东省德州市乐陵,那是一个盛产金丝小枣的地方。她曾和其他快乐的孩子一样健康活泼,但是一场病夺去了她的一切。那病是白血病,也称血癌。由于家庭无力承担几十万元的医疗费用和找不到同一类型的骨髓,她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的时机。等待她的只能是短暂的生命历程,一朵花蕾很快就会凋谢。她说服了自己的父母,决定在死后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社会,让医生们解剖,以寻找治疗疾病的答案。

这是2001年11月27日晚上山东齐鲁电视台播放的一条新闻,采访的记者们都哭了,我也哭了。周越平静地说:“我知道自己的病看不好了,我妈妈下岗了,只有爸爸一个人在上班,家里的积蓄只够十几天的口粮,是社会上的叔叔、阿姨、伯伯们为我献爱心,捐钱给我治病,我没有能力回报他们了。我死之后,一把火把尸体烧成骨灰太可惜了,把遗体捐献给国家吧!让医生能治好像我这样的病人。”

当时,她执意让房间里的人都出去,只留下一名女记者说悄悄话。她附在女记者的耳旁说:“阿姨,我知道自己不行了。住院八个月了,我一直没在爸爸妈妈面前哭过,我怕他们伤心,我在别人面前装得很坚强,其实我内心很害怕,我害怕失去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今天我是第一次哭……”

她哭了,没有关掉的摄像机记录下这一切。

她说她想在临死之前看看大海,看看海边的礁石,还有礁石下的小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