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不得意,世事徒为空
怨歌行
--(唐)李白
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
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
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
宁知赵飞燕,夺宠恨无穷。
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
一朝不得意,世事徒为空。
鹔鸘一换美酒,舞衣罢二雕龙三。
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
肠断弦亦绝,悲心夜忡忡。
【注释】
一、鸘:鸟名。雁的一种。这里代指以其羽毛制成的衣裳。
二、罢:通“疲”。
三、雕龙:谓舞衣上雕画的龙纹。
【语译】
女子被选入汉宫伺候皇上的那年正好十五岁,正值豆蔻年华。她年轻貌美,稚嫩得连花儿都自叹自己不如她的美丽。皇上见了,自然也对她感到格外的满意。于是便将她留在深宫内苑中侍寝。那一段日子,女子荐枕娇喘羞夕月,卷衣恋恋春风妒,令皇上沉迷不已。
可惜好景不长,宫里突然来了个赵飞燕,轻易便夺去了女子的皇宠。皇上再也不曾眷顾她,徒留她孤单失落、遗恨无穷。终日沉浸在忧愁之中,让她过早地绿鬓变成白霜蓬草。
人生已是不得意,所有的一切也就尽成空虚。就将那袭鹔鹴绣衣裙换美酒买醉吧,就让那舞衣上的绣金雕龙永远地歇息去吧。苦涩难言之际,她只有用琴声表达心中的祈盼君王的情愫。只是,弦易断,肠也易断,徒留悲戚夜夜忡忡。
【从诗词看甄嬛】
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
我常在想,那些被选入宫中的女子,她们最真实的心情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不要像现代宫廷剧一样,对这些女子当选的心情有过多的渲染,不要过分的刻画,更不要有太多太多的修饰,单单只要还原她们最最真实的心情便好。
是跃上枝头的喜悦呢?
是远离家乡的伤感呢?
还是与旧情人依依不舍、难以割舍的悲哀呢?
又或者如甄嬛当初进宫时的那种只是转转就好的无谓心态呢?
其实想想,这古时的后宫,还当真可怕,一入宫门深似海,那样一座绿瓦红墙的牢笼,就这样把一个正值妙龄的青春少艾困在里头,没有自由、不能言语、步步惊心,稍有不慎,便可能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更离谱的是,这样的一个可怕的牢笼,里面困住的,还不止一个妙龄少女,而是三宫六院、不计其数!
我写至今日,实在是提不起兴致来对里面的皇帝多做笔墨的渲染,说真的,就他那种对待妃嫔们的手段,我着实不能与之认可苟同。
细细品读、研究,兴许你会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皇上一直对着纯元皇后念念不忘,乃至于看待其他妃嫔都要习惯性地加以“宛宛类卿”作为比较,似乎“纯元已是天上有,后宫再无几人同”了。他对纯元的怀念,的确打动了很多人。可我怎么就总感觉不外如此呢?我怎么就总感觉皇帝老爷子其实也就是掉进了“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便是最好的”怪圈子呢?
直到后来,在端妃的言语中,我才看出了端倪:“纯元与宜修同为太后娘家适龄女子,纯元嫡出,宜修庶出。原本太后属意沉稳的宜修成为皇后,因为宜修年幼,入宫先封娴妃,只等生子封后。然而宜修有孕纯元进宫陪伴,在太液池遇上皇上,一见钟情,皇帝立时去求太后迎她入宫为后,执意连太后也不能违拗其心意。”
看吧!这些个字里行间写得清楚明白:宜修先入宫册嫁于皇上被封为娴妃,并怀上了皇上的皇子!到了这里,青春年少的宜修整个人从头到脚连同着一整颗心都让皇上完完整整地得到了、拥有了。在皇上的角度来看,宜修是他五指山里的孙猴子了,怎么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了。所以,就在宜修怀孕的这个关键得不得了的时机,新的戏码开始了!
太液池旁,皇上遇见了进宫来陪伴妹妹的纯元!这个时候的纯元,初遇皇上,自然还不是他的“囊中之物”,所以令皇上向往、渴望,摩拳擦掌锲而不舍地想要把她追求到手。这是一个什么原因?自然是纯元是皇上“未曾得到的”,“未曾得到的”自然就是最珍贵、最向往的了。
兴许这样的变故,是宜修万万没有想到的,后宫之中,她再怎么心思缜密、事事小心地守候着皇上,再怎么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经营着与皇上的爱情,都不能预料到自己的丈夫会“创造出”这样一种新鲜的玩儿法吧?
事已至此,宜修无奈之下,只得忍辱求全,主动上书,嫡庶有别,以纯元为后,自己为妃。真真印证了李白《怨歌行》里的这句“宁知赵飞燕,夺宠恨无穷”了。
若换作是在现代,我相信宜修定然不用如此委曲求全了,如今的婚姻自由,讲究真诚,哪容得枕边之人朝秦暮楚、三心两意的?只是在那样一个年代,男尊女卑,宜修“恨”了又能如何呢?还不是只能“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肠断弦亦绝,悲心夜忡忡”。
纯元的出现,让皇上因为“得不到”而大肆追求而冷落了宜修,宜修暗地里是极为痛恨的。
纯元的病逝,让皇上因为“已失去”而纠结难舍而冷落了宜修,宜修暗地里是极为埋怨的。
所以从宜修的角度来看这整整一件事情,我其实对她是十分同情的,这样的一个女子,看似风光、荣华富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统理六宫,不可一世,可知背后的伤心落寞,兴许只有她自己才能够体会得到。
后宫之中,如宜修皇后这样一个位高至此的女子都有如李白《怨歌行》里那个被遗弃冷宫的女子一样的伤悲,更何况其他那些根本得不到宠幸的妃子呢?
“一朝不得意,万事徒成空。”
如履薄冰的后宫爱情,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