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盏简易的戏台,如灯匍匐于夜空,如电划过小巧玲珑的庭院。不是城市里的简单复制,工艺虽不复杂,但情感却比天大;更没有多少戏子们,一男一女全是主角。
这样的场景刻画在一对老年夫妇身上。妇人有病,忘记了以前的所有,唯独记得自己幼时是个戏子,粉墨登场,一脸烟水地描述着世事无常。
老人花费了大半辈子积蓄,想拉老妇人从旧日的时光中苏醒过来,因为他答应她的,将前半辈子受的苦折算成福,让她享尽人间天伦。
眼泪已经不能证明一切,她不懂,不吃他做的饭,当他是路人。两个人的角色互换过来,以前他安心地享受着她做的美食,现在他进了厨房,下了厅堂,将她当成了糖与宝,每日里小心翼翼地召唤,像初恋情人般地守候。
他告诉邻居们:老了才知道爱的珍贵。
老人突发奇想,在院子旁边的平台上,建了一座戏台。台子小、窄,但足以容纳下妇人的弱,借来的旧家什,锣声开道、唢呐声音从录音机里传来;妇人花枝招展,花是从树上折下来的桃,枝是悄滋暗长的柳,盏是灯盏,映衬着不年轻的容颜。
路人有时会驻足观看,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故事,掌声是送给她的最好礼物,不需要呐喊,古人唱戏时会全身心投入,更不用信誓旦旦的虚伪,也无须献花,所有的注脚始于掌声,终于掌声。男人是观众兼职导演、编剧,他一点点地推进她年轻时候的故事。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是终点,但他只寄希望于明天和未来。
(2)
小女孩每天借着路灯做作业,路灯高高地悬挂着,散射的光芒大多消失于苍穹。守候小女孩的是一个妇人,面摊儿从春天走到冬天,从未停歇。她们一家的生计始于此,小女孩的学费始于此,她们不敢懈怠。
面摊儿的生意一般,特别是在冬日里,没有几个人愿意在这个小镇上在严寒的时刻接济她们,因此,她们的收入聊聊。
小女孩的眼睛疼得厉害,她不敢告诉母亲,而是用冻僵的手抹眼睛上冻干的泪。
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从母亲手中接过一盏灯,挂在自家的门前,母亲在后面叮嘱道:“挂的位置要适当点,爸爸的眼睛不好,怕看不清路。”
小男孩在墙头上调皮地冲着小女孩笑,小女孩将笑容完整地接纳了,毫不保留地保存在美好的回忆里。
小男孩的爸爸回来时,小女孩的作业也做完了,她们在收拾东西,准备回家,这大概是每晚九点左右的光景。
双方并未交流,交流也是一种伪装,人散后,灯灭了,院子里传出笑声。
小女孩的作业做得出奇地好,光源明媚充足,不晚也不早,恰恰落在她的前方,影子被拉得斜长,这样的光源,吸引了下班的人匆匆在她们的面摊前驻足,有些人趁着灯光收拾自己衣服上的脏物,有些人则要一碗热面,扫尽一日的沮丧,迎接明天的朝阳。
(3)
人行天桥,行人如梭,垃圾俯拾即是,这儿是城市的一隅,却也是垃圾处理的盲点。这座天桥地处郊区,附近有几座村庄,行人多,但没有人去关注它的脏与乱,行人会在寒冷的冬日里大骂冻僵的垃圾硌了自己的脚,更会有三两个失恋的少年,借着午夜时分在这儿买醉。
一个老年妇人,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清扫天桥上的垃圾,一扫三年时间,天桥变干净了,行人的脸上绽放了红颜,但所有人不知道:妇人是义务清扫,她的孩子就在附近的学校上学,她不想让孩子们整日在肮脏的环境里生存。
妇人于一个冬日突然摔倒,闻讯而来的同学们哭作一团,她的葬礼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人参加。
许多人接过了她的衣钵:每天清晨,同学们起得很早,与周围的群众一起,将天桥打扫得干净漂亮。
孩子们说他们看到了老人在天堂里微笑。
世间没有巧合,巧合的只是爱。
人造的美好,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世间,变成经典,酿成美酒,千古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