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一定要懂的60个心理定律
49148800000056

第56章 第十名现象:不要总逼孩子拿第一

为什么一些小时候学习成绩不起眼的学生却能够在日后成才,这是因为天下英才未必都是状元。因此,父母要正确看待孩子没有拿第一。

杭州市天长小学周武老师在多年的教育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小时候所谓的尖子生在日后工作学习中却渐渐淡出“优胜者”的行列,而许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竟很出人意料地表现出色。周武将这一现象称为“第十名现象”。

为此,周老师特地进行了十多年的跟踪调查。在调查中,周武注意到:在小学期间的一些尖子生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出现了学科成绩名次后移的现象,在小学时主科成绩在班级前五名而进入中学后位次后移的占43%;相反,小学时排在7—15名的学生在进入初中、高中后却有相当一部分位次前移,这个比例竟占81.2%。

周老师发现,很多父母都非常看重孩子的成绩排名,督促、强迫孩子挤进“前三名”或“前五名”,搞得他们压力很大。这使他们在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约制,反而束缚了他们智力的发展。又因为他们都是听话的“好孩子”,一些好的个性也会被束缚。再者,因为老师对他们的关照,使得他们缺少学习上的独立性。

而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虽然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们大都比较活泼,灵活性强,学得较为轻松,兴趣广泛,老师不大注意这些学生,因此其学习的独立能力较强,有很大的潜力。另外,这些学生没有保住“前三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健康的心态中学习。这是他们有“后劲”、进步和成才概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心理专家解析:不是第一照样也能成功

在2005年7月,香港大学在确定对内地学生录取的名额中,淘汰了11名省市的高考“状元”。原因何在,是因为校方主要考虑学生的英语能力、个人潜质、是否适应香港生活,不会录取对课外活动缺乏兴趣的“书呆子”。在内地高校都争相录取各地高考状元的时候,香港大学的这个举动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其实,他们这一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第十名现象”,同时也告诉我们,成绩不是第一照样能够获得成功。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儒德教授曾经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西莉亚要申请攻读研究生,她的成绩不错但谈不上出众,测验分数尚好但不算鹤立鸡群,推荐信亦属令人满意但也不是相当具有分量的那种。她的申请材料从各个方面来看都还可以,但也都不是特别拔尖,最后导师录取了西莉亚,因为任何专业招生都会招来这类不错但也称不上出众的人选。

但在西莉亚找工作时,却给了大家一个不小的意外:谁都想雇佣她。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些人不具备很高的智力和很强的创造力,却在劳动力市场上如此受欢迎?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因为她有丰富的社会智力,或者说她有丰富的常识。西莉亚可以在任何一种环境中找到适合自身生存发展的办法,然后将之付诸实施。例如,西莉亚知道如何有效的应对面试,知道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知道如何完成她的工作,她还知道什么样的事该做,什么样的事不该做。可以这么讲,她在学习的环境中也具有一种日常生活的智慧,她深知那些很少得到承认但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在学校、在生活中也是一样,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定的实用智慧,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父母错误做法:总是要求孩子考试第一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父母总是要求孩子在考试成绩中名列前茅。为此,他们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每次考试,也总是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孩子的成绩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很多父母就会轻则斥责孩子,重则打骂孩子。此外,他们还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给孩子请各个学科的家教。在这种环境之下,孩子的压力很大,在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约制,智力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束缚,因此会逐渐淡出“优秀”的行列。

心理专家建议:父母不要把目光盯在“第一名”上

“第十名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不应该把关注孩子的目光一味地盯在“第一名”;相反,如果能够从多方面关注孩子的成长,如学习独立性、智力发展、创造性、适应生活的能力等,则能够让孩子获得更大的成功。

(1)分数不是一切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不应该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一切的标准。如果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注重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那么,孩子最后只能是“高分低能”的产物,做任何事情都将难以取得成功。

(2)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孩子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习惯,而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同时,也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学习方面,让孩子自己把不懂的地方弄懂,养成预习功课的习惯。只要孩子养成自学的习惯,在高中、大学的宽松学习环境中就能把握自己,取得成功。

(3)给孩子宽松的生活环境

压力大了,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学习,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父母切忌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要关注孩子的成绩,但不要过分重视。最重要的是指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