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心灵故乡
49187200000017

第17章 拾遗篇(2)

因此,在“唯物主义”思潮催眠下的群体有可能导致整体沉沦到集体犯罪的地步。“唯物主义”摧毁的是我们内在的道德体系,也就是自我约束体系。

社会的稳定,实际上是需要“自律”和“他律”两种规则。“自律”功能愈强,“他律”所要承担的任务就愈弱;反之,若“自律”愈少,“他律”要挑的担子就会愈强。古代“三王之治”下民风很好,呈现出“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盛世,与今天的“忍能对面为盗贼”何其大相径庭耳!

许多有着浓厚宗教氛围的国家里,社会秩序明显比我们好很多。这不是说他们没有犯罪没有坏人,也有犯罪,也有坏人。但就整体民风、诚信守法方面比我们要好得多。他们的契约精神、守信精神都是源于宗教,我在国外常常看到一些人到教堂里忏悔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一种精神净化“自律”,应对我们有所“启示”。讲一个“笑话”,在德国,一个人路过路口,红绿灯出了毛病,一个晚上亮红灯,结果他在那里等了一个晚上。这是一种非常强的自律、自我约束精神,德国民族令人敬畏!

在欧美国家里,对规矩的遵守都是来源于宗教——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德国总理默克尔所属的政党就是基督教社会联盟组成的。这些国家的政策有宗教背景,有宗教作为精神支柱,国家反而稳定。即使是发展经济,也不是为了赚取巨额财富,以现代的标准衡量就是GDP沿着社会协调、稳定、健康的方向循序进展。

反思我们的国家,由于许多民众缺乏精神的依靠,过去一直倡导的理想信念被边缘化,进而走向了物质追求的另一个极端,因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背离道德范畴、侵害国家和人民的犯罪行为。

我在从事统战工作期间,曾经对宗教和社会和谐做过一些探讨,我以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理想、信念方面的问题应该逐渐融入国际大环境中去汲取多元走向。

我们再从社会道德环境恶化分析原因,从社会道德建设的角度看,官德败坏是重要原因。

中国不是没有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好官,但是以权谋私、侵害百姓的官员屡见不鲜。

一些老百姓对政府和官员的行为不满意,源自人们对政府和官员产生了信任危机,总觉得政府和官员做什么都对自己不公平,担心自己利益受损。如今,确实有一些官员在台上宣讲人伦道德口若悬河,但当其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的行径被查处后,百姓们发现,原来这些表面上道貌岸然的官员却是如此的言行不一,甚至连基本的法律法规都不遵守,实在太不可信了。这样的事情多了,大家对官员的道德水准整体上就会失望。官员的行为对老百姓有示范效应,官德败坏对老百姓的社会信任感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官员应当成为老百姓的道德榜样,这并不是要求他们做道德圣人。其实只要官员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操守,老百姓就满意了。

所以,要止住社会道德的恶化,需要全体民众的共同努力,我们应从改变身边的小环境做起,坚守自己的内心良知和道德底线。

无论是腐败官员还是偷盗抢劫、坑蒙拐骗的小偷坏人,他们都是“贼”,都要人人喊打。

教化道德回归,兴邦兴业兴家,无论“自律”、“他律”,国人都应当先。

于国家,应该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与侵害国家利益和损害国家形象的腐败“蟊贼”作坚决斗争,不能沉浸在无力感中只叹息不付诸行动;于百姓,应该声张正气,见义勇为,扶正扼邪,敢于向扰害黎民生命财产的“蟊贼”和形形色色的丑恶行为出手遏止。只有这样,方能天下无贼。

无题

春风举国满城娇,世人瞩目显今朝。

只恨人心不如水,不为君子做賊蟊。

寄语苍生齐喊打,不做人间无事佬。

一夕瘴烟风卷尽,太平桃花盛世窈。

棋道浅谈

世事如棋,本人不谙棋弈,唯对棋道仰慕。古人早就赋予“棋琴书画”为人间四大雅兴,凡能操此四道者,不是高人就是雅士。大至文韬武略的古今大家,小至情趣淡雅的名流骚客,无不受到人们的崇敬。

说到底,人生就是一场棋局,对手则是我们周围的人和事。下棋首先要做局。所谓做局,就是要善于谋算自己的每一步计划,要精心对待自己走出的每一招,依托自己的智慧,去创造骄人的业绩。

做局是谋略的完整过程,做局是智者所为,一个“局”字,涵盖了多少智慧。

一个做局的圆满过程,包括备局、谋局、布局、对局、解局、结局和定局几个阶段。

所谓备局,是在为自己的做局做准备,需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修炼好一个做局者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这是做局者的必修课题。

所谓谋局,需要谋局者在事先统筹规划,考虑好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力争做到万无一失,才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

所谓布局,就是让他人在不知不觉、舒舒服服当中被圈进来,并且愿意顺着你的意思走下去。

所谓对局,就是在僵持的局面中如何能使自己挺过来,最终打破僵局,出奇制胜赢得胜利的一种智慧。

所谓解局,就是打破对方的防守,使自己势如破竹般地取得大面积的优势。

所谓接局,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

所谓定局,就是寻求结局的后果,通过观察和反思本局结束之后的现实,再为新局做准备。

以上谈到的,是我对棋局的一些浅说。其实,我们更应该通过棋局对弈,既衡量一个人的智慧和韬略,又衡量一个人的胸怀和素养,这才是本人奢谈棋道的初衷。

以棋说人,谈点感言,一己之见,大家消遣。

有的人斤斤计较一地一子的得失,缺乏大局观,这种人眼光短浅,心胸狭隘,贪图小利,适得其反。

有的人只知攻击对方不知保护自己,这种人性格暴躁,考虑不周,徒有其勇,招致失利,在所难免。

有的人面临败局,或屡屡悔棋,或弃子逃窜,这种人缺乏坚韧意志和人生的责任感,信任危机,立马显现。

有的人不慌不忙,步步为营,抓住有利时机掌控全局,这种人具有涵养,做事稳健。

有的人攻守相应,能根据棋势变化,随时调整策略,这种人做事既讲原则又有灵活,上下左右通达,常能稳操胜券。

有的人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成竹在胸,亦步亦趋,克敌制胜,可谓大智若愚,思路阔全。

有的人深谋远虑,一眼能料终局,是真正的弈中高手,对世事的发展把握准确,能立不败之地,可谓目光长远。

人们常说棋品和人品有关,但也不能以偏概全,性格迥异,争在其中,和在其中,乐在其中,妙在其中,但愿人们在消遣娱乐中以棋品修炼人品,修得好情操,修得好心情,修得延年益寿,岂非人生之快事也!

棋韵

掌中一粒子,胸中百万兵;

盘上鏊战急,叱咤起风云;

纵横千万里,不出方格城;

文韬加武略,蓦然定乾坤。

也谈山上山下

看了一篇短文,叫做《山上山下》,觉得颇有意味,写点读后感想,以吐心中块垒。

说是有人登山游古寺,见大殿前的公德箱里塞了厚厚的钱,从一元到百元,各种面额的钱币都有。与寺中僧人交谈,方知由于捐款的人多,公德箱每日一启,总额不下五六千元。

游过名刹,下得山来,见山根处有一家颇具规模的超市。超市门前设立了一个爱心捐助箱,箱里的钱和山上的公德箱比真是薄得可怜!上前一看,箱里以零钞为主,十元已是罕见的大钞,甚至尚有超市的购物小票混杂其中。遂与超市工作人员攀谈得知,爱心箱每月清点一次,每次只有千元左右。游者霎时无语。吾读后亦觉有点味偏。

如今,国人信教之风日甚,古刹名寺香火缭绕,已成为人们慰藉心灵的神圣场所,就像西方的教堂一样,应该敬重。

教义崇高,信教无错。可是一些人却是缺了宗教精神,或说是把宗教功利化了,有时不是敬畏神灵,反而成了亵渎神灵。有些人敬神但求神灵佑护自己平安,做了亏心事、恶事,也不忏悔,只求自己在邪恶路上平安无事,这真正是与宗教精神背离得太远太远了!宗教注重的是内在精神,而非外在的形式,更非异化悔慢的功利。

其实公德箱和爱心箱都是承载着人们的虔诚和爱心,它们是纯净的、无邪的、高雅的,诚信的,世人根据自己能力捐赠多少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内心是否圣洁。

由此,我们再回头点评山上的公德箱和山下的爱心捐助箱,一个敬神,一个助人。敬神该是精神上的净化,助人则是对生命的尊重。当人们在不经意中把几枚硬币或几元零钞轻慢地塞进捐助箱时,我们往往看不到像在山上的那份真诚,而过多地是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轻蔑和漠然,而这种轻蔑和漠然生命的举动反映出的是心灵中的阴霾,精神的净化成了一种无谓的形式。人们以自己的亵渎,让一种品德变成了施舍甚至卑陋,也让自己在公德箱前的虔诚变成了一种虚伪。

人们拜佛,应该是学佛,不应该有半点功利心理。台湾的证严法师教导信众说:“学佛不要求佛,要学习佛陀的人格:大慈悲、大智慧和大勇气。”如若真能如此,世人皆可成佛。

人往山上走,应该是为了追求心灵的净化;人往山下走,应该是以净化后的心灵去向他人传递自己的爱。俗语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似乎低处是污浊之地,非有追求之人所向往之处。然而老子说,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是因为它极具悲悯之心,利万物而不争,既不分高低贵贱,也不在意与己是否有利。

人心若如水流,天下归仁矣!

西欧之行

2002年7月11日—7月25日,我应邀到西欧考察人文与环境。一共走了十个国家:芬兰、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梵蒂冈、卢森堡、摩纳哥。所到的国度都属欧盟成员国,国界线只是一块标示牌,只要有一国签证,其他国家就可以随意进入,方便极了。不但如此,连货币也统一为欧元,使人深深感受到这些国家的包容、文明、豁达和繁荣。进而联想到世界一些地方内外交困,战火连绵,纷争不断,民不聊生的情景,真有点感慨万千。

上述国家虽然纬度较高,气候却是冬暖夏凉,主要原因是受到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河网稠密,植被繁茂,空气清新,形成一种天然的温和优美环境。

芬兰有四分之一的国土还在北极圈内,森林和绿地面积超过了百分之七十,同样风和日丽,同样是最宜人类居住的福地。地中海沿岸的法国、摩纳哥、意大利等国家,更是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真让人羡慕大自然对它们的偏爱。一路走来,满眼是森林、草地、河流、鲜花,一望无际的农场田地,还有圈在牧场自由进食的牛羊,或是时而映现在万绿丛中的农庄别墅,身临其境,万物生辉,不由心旷神怡,顿生满腔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惬意。

欧洲人居住十分舒适,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大都是沿用了中世纪时期的建筑风格,或小巧玲珑,或恢弘壮观,古风古韵与现代风格互相融合,既古朴、又大气。

走进欧洲的城市,很少看到建筑工地,街道也大都是中世纪时期遗留下来的模样,虽显岁月沧桑,不失古典风韵。古典建筑虽然年代久远,却都是美新如画。浮雕栩栩如生,雕塑活灵活现,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现代建筑则是风格各异、争奇斗艳,有的高耸入云,有的造型别致,凸显着一种多元文化的深厚积淀。

欧洲人爱休闲,许多国家假日之多令人惊讶。除了每周5天工作制带来的全年104天休息外,每人每年还有带薪休假30—40天,再加上法定的节假日,如新年以及圣诞节、复活节等宗教节日,总共加起来超过150天。欧洲人看重休闲,并非始自现代。据说恺撒与亚历山大就在战事最繁忙的时候,仍然充分享受自然的生活乐趣。他们认为,享受生活是正常的活动,而战事是非常的活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思想家蒙田认为:我们的责任是使我们的举止井然有序,而不是去打仗,去扩张领地。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的惬意,诸如执政、致富之类的事情,只不过是这一事业的点缀和从属品。

如此的观念对欧洲人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并由此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休闲文化。

七八月份的欧洲是闲适的欧洲,此时许许多多欧洲人带领家人纷纷外出,或“上山下乡”,或飞天跨海,尽情享受一个月的带薪假期。我在旅欧期间亲身感受了欧洲人假日生活的点点滴滴。

当我们驱车在芬兰波罗的海沿岸驶过时,看到海浪轻拍,绿树成阴,人们在海边的礁石上、绿地中、长椅上或坐或躺,享受这潮湿的海风和热辣的阳光。波罗的海浩渺无际的水面光影闪烁,树木和绿地在阳光照耀下清新碧透,零星的小镇点缀在沿岸、山坡,让你感到大自然对人们是这样的乐善好施。

在休假月份,冷落了普普通通的市镇,热火了文化名城和休闲度假之地。意大利北部小城维罗纳不是海滨城市,它却是以另一种人文理念展示着自己的风姿。这里有一个古罗马剧场,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人们常去感受古罗马剧场的典雅氛围。与此同时,该市又挖掘了一处场所——在一条叫做卡佩洛的街上27号庭院里,一个老旧的二层小楼,号称是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和朱丽叶》故事中朱丽叶的旧居,院子里有一座朱丽叶的青铜雕像,雕像婀娜多姿,她右手轻拎裙衫,左手放在胸前,似在沉思,似在企盼。凡来这里的人们,每个人都要用手触摸一下雕像,以示祈盼爱情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