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国与缅甸的交界处有一条桂河,河面宽阔,水流平缓,两岸风光妩媚秀丽,一片美色。我们乘坐平板大船观赏沿岸风光,十分惬意。这种船很特别,地面是木板,周围设置护栏,上有顶棚遮阳挡雨,周围设有餐用桌椅,游客就座后,饭菜上齐即开始漂流。平板船由一部水上快艇拉行,运行速度缓慢。游人边吃边喝边观光,有一种痛快舒心的感觉。船上还有卡拉OK音响和舞美灯光,可以点歌、唱歌、跳舞,流行的中国歌曲应有尽有。化英能歌善舞,参与其中,轻歌曼舞,忘却了身心之累,让我倍加快慰。
泰国最有名的景区当属芭提雅,这里海水碧绿,白沙戏浪,游人或乘摩托艇在海面飞驰,或乘飞天伞在天空掠海,或在海水里赤脚徜徉,或在海风海浪的沐浴下躺在沙滩上养神,无不欢快尽兴。
芭提雅的夜景喧闹奢华、光怪陆离,世界各国的游人云集其中,尽情享受。景区内还有民族歌舞表演和鳄鱼、海豚、大象等动物表演,很吸引人。为了让游人观光,芭提雅建了一座55层的观光楼,人们乘快速电梯上去,可以在楼顶俯瞰芭提雅全景,如果身体条件容许的话,可以从钢丝上滑行下楼,称之为“跳楼”,让人体验惊险刺激。我有心一试,向下一看,霎时晕目眩,甚感高处不胜寒,只好随化英返乘电梯下去。沿途观赏拍照了不少景观,倒也自得其乐。
这次东南亚旅游,是我和化英唯一一次相携出境之行,心情格外畅快,多少年的辛劳,多少年的企盼,多少年的深情,多少年的眷恋,一股脑儿相约在今天,此情此景真好!
化英在照顾双亲时已经是沉疴在身,我看到她不顾身心之累,竭力尽孝,心中有种说不出的苦楚。我遍求良方,疗效甚微,在忧心如焚情急之下,为了给化英排忧解压,还为她安排了西欧旅游,祈望使她快乐康健。只要见她高兴,我就心中释然。
我还期望相携化英到澳洲出游,到美国探望儿子……可惜一世情缘,成了半生守望,这是我一生中永远不能抹去的苦涩、凄怆和伤痕!
借汉俳三首抒情
倾心慕今生,
孰料苍天送神灵,
断桥难断情。
暮色满天荫,
但愿剪来一片云,
为君裁衣裙。
细雨辨无踪,
垂柳轻摇听有声,
窗前泪垂襟。
澳、新印象
2004年10月,我和几位朋友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游了一遭。领略了南半球这两个经济发达国家的风土人情,又一种奇异,又一番写真。
澳大利亚幅员辽阔,是全世界第六大国家,拥有神秘迷人的旷野,阳光灿烂的海滩,雄伟壮观的高山,五彩缤纷的珊瑚,一望无际的草原,种类繁多的珍稀动物,令人神往的天然景观……
我们一行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出发,经过7个多小时的航行,飞抵了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悉尼。悉尼是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位于围绕杰克逊湾的低丘之上,是用当时英国内务大臣悉尼子爵的名字命名,留着很深的英国烙印。
200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原,经过两个世纪的艰辛开发和经营,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最繁华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有“南半球纽约”之称。特别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使悉尼的国际声望和知名度空前提高,成了享有盛名的观光之地。
广义的悉尼即所谓大悉尼,包括悉尼市和附近44个小城市,面积1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400多万,作为行政区划的悉尼市,辖区仅有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不到3万。
1788年,英国的探险家詹姆斯·库克发现了澳洲大陆,从悉尼登陆,开始了对澳洲的殖民统治。起初英国把澳洲作为罪犯流放地,悉尼成了英国在澳大利亚最早建立的殖民地。
悉尼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风光旖旎,景色秀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是人类最理想的居住地之一。我们一到这里,就被它的风姿吸引住了。
我们慕名到著名的悉尼歌剧院参观游览,只见歌剧院的外形犹如一艘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白色屋顶状如贝壳,因而有“翘首遐观的恬静修女”之美称,与周围景色相映成趣。悉尼歌剧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构思兴建,1955年起公开征求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件作品参选,最后丹麦建筑师约恩伍重的屏雀设计中选,共耗时16年,斥资1200万澳元完成建造。为了筹措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澳大利亚政府还曾于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才解决了资金问题。
这座综合性的艺术中心,在现代建筑史上被认为是巨型雕塑式的典型作品,也是澳大利亚象征性的标志。
据介绍,每年在悉尼歌剧院举行的表演约3000余场,约200万观众前往共襄盛举,是全世界最大的表演中心之一。歌剧院白色屋顶是用一百多万片瑞典陶瓦铺成,并经过特殊处理,不怕海风的侵蚀。歌剧院有两大表演场所一个餐厅,即音乐厅、歌剧厅和贝尼朗餐厅。音乐厅可容纳2679名观众,通常用于举办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蹈、合唱、流行乐、爵士乐等多种表演。除此而外,音乐厅的正前方是由澳大利亚艺术家Ronaid sharp所设计建造的大管风琴,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由10500个风管组成。还有,整个音乐厅建材使用均为澳大利亚本地珍贵木材,忠实地呈现出澳洲自有风格。歌剧厅较音乐厅为小,拥有1547个座位,主要用于歌剧、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内部陈设新颖、华丽、考究,为了避免在演出时墙壁反光,墙壁一律用暗光的夹板镶成,地板和天花板用本地出产的黄杨木和桦木制成,弹簧椅上都蒙着红色光滑的皮套,采用这样的装置,演出时可以有圆融的音响效果。舞台面积440平方米,有转台和升降台,配有两幅法国织造的华丽幕布:一幅图案用红、黄、粉红3色构成,犹如道道霞光普照大地,叫“日幕”,另一幅用深蓝色、绿色、棕色组成,好像一湾新月隐挂云端,称“月幕”;舞台灯光有200回路,由计算机控制,通过闭路电视,使舞台监督对台上、台下情况一目了然。我们在各个厅内转了一圈,无不被其恢弘气度所感染。悉尼歌剧院的迷人风采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一种美妙,是一腔眷恋,是一份震撼……
与歌剧院隔海相望的,是澳大利亚著名的海港大桥,也是游人必去的地方。海港大桥位于悉尼杰克逊海湾,号称世界第一单孔拱桥。翘望它,像一道横贯海湾的长虹,巍峨俊秀,气势磅礴。据说海湾大桥从“怀胎”到“出世”,前后花费了100多年。在经过40多年的酝酿之后,1857年,悉尼工程师彼得·翰德逊绘成了第一张设计图,其后经过反复修改,到1923年才根据督建铁路桥的工程师莱费博士的蓝图进行招标,由英国一家工程公司承建。1924年破土开工,1932年3月19日竣工通车,历时8年多。
这座大桥用钢量5.28万吨,铆钉用了600多万个,最大铆钉重量3.5公斤,用水泥9.5万立方米,桥塔、桥墩用花岗石1.7万立方米,用油漆27.2万升,从这些数字足可见工程的雄伟浩大。在20世纪30年代的条件下,能在大海上凌空架桥,技术水平是相当高了。整个悉尼大桥桥身长度为1149米,从海面到桥面高58.5米,从海面到桥头塔顶高达134米,万吨巨轮可以从桥下通过。桥面宽49米,可通行各种汽车,中间铺设有双轨铁路,两侧人行道各宽3米。据说原来还铺设有轨电车车轨两条,后因交通拥堵把它拆除,划出8条汽车通道。悉尼大桥的最大特点是拱架,其拱架跨度为503米,而且是单孔拱形,这在世界上是少见的。大桥的钢架头搭在两个巨大的钢筋水泥桥墩上,桥墩高12米。两个桥墩还各建有一座塔,塔高95米。大桥的交通完全用电脑控制,桥上还有巡逻车随时处理各种情况,使大桥始终保持畅通无阻。
我在海边仰望这座大铁桥,惊叹之余,被川流不息的车辆炫得头晕目眩。踱步延伸到海里的一个匝道边想休憩片刻,看到一些老外正在那里钓鱼,我老早就听说澳洲人生活很悠闲,今天真实地看到了。他们一边垂钓,一边喝着啤酒,吃着什么,完全是一种闲逸的状态。忽见鱼竿翘动,一位垂钓者马上牵动渔线,使劲来回拉动,让上钩的猎物失去挣扎力,不想拉上来后,是一只脸盆大的章鱼,面目狰狞。张牙舞爪。不肯就范。垂钓者伸手去抓,马上被章鱼的8条触手把手臂缠了个青筋暴突。我正要惊呼,却见他不慌不忙,在章鱼的什么地方点了一下,只见章鱼像被人点了穴一样,触手立即松开,瘫软成一摊,束手就擒。垂钓者稔熟地把猎物收入桶中,还得意地向我弹了个响指。戏剧性地看了一幕钓鱼表演,域外风光真是情趣百味。
坐落在悉尼康宝树湾的奥运公园占地辽阔,建筑雄伟,交通方便,设施齐备,属顶尖一级水平。不过,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公园里形态各具、构思巧妙的“水观”。在这里可以说是“无水不成景”,一进入公园宽阔平坦的奥运大道,便听到流水潺潺,一条花岗岩砌的水渠迂回曲折,将各大景点串了起来。接着映入眼帘的便是喷泉。走过喷泉,展现在面前的是造型别致的水幕帘,穿过去就是人工湖,可谓巧夺天工。水虽然没有形状,但在这里被能工巧匠塑造得千姿百态,有型有款,宛如一串新颖别致的珍珠项链,缀连在花丛中,喷洒在林阴间,使原本静态的奥运景物也“活”了起来,“趣”了起来。澳国借水生景,借水生情,思路开阔,独具匠心,总能令人耳目一新,值得钦佩,值得借鉴。
澳大利亚的养羊业闻名于世,但由于每年的牧羊要被野狗吃掉成千上万只,被吃掉的羊羔更是不计其数。如果说是消灭野狗,凭澳洲人的能力不在话下。可澳洲政府采用了防御的方法,他们修筑了一条长达5321公里,高1.8米的养羊防护围墙。如今围墙不仅成为澳国的一道独特的旅游风景线,而且更重要的是保护了生态平衡,也促进了环保事业的发展。
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人口只有33万,其名来自土著语,意思是“聚会的地方”。当年在澳大利亚建国时,悉尼和墨尔本两个城市为当首都争执不下,最后定都于两者之间堪培拉才使双方的争执作罢。
堪培拉有两处景点值得游览,一处是在1963年人工建成的格里芬湖,湖的周长为35公里,面积为704公顷,非常壮观,这是用来纪念这个城市的规划建造设计师伯利·格里芬而修建的。横跨格里芬湖的联邦桥和国王桥将市区的南北两部分连接起来。湖心有为纪念库克船长上岸200周年建立的“库克船长喷泉”,水柱高达137米。湖中的阿斯彭岛上建有一个钟塔,是英国为纪念堪培拉奠基50周年赠送的。
另一处是位于国会大楼门前1公里多处的格里芬湖畔的战争纪念馆。这座雄伟的圆形建筑是为缅怀在历次战争中牺牲的澳大利亚将士而建的。纪念馆门前宽阔的马路两旁建有一些纪念碑,以纪念曾为这个国家的自由、正义和信念献身的人们。我们在纪念馆内,看到了大量的实物、照片和绘画,感受着一个个悲壮英勇的战争故事……这时的我又浮想联翩:每个人为自己的国家、民族、人民和自由去战斗,去牺牲,值得称颂,值得纪念,这应该是全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澳国建立战争纪念馆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顾望当今世界上发生的多起西方国家参与的战争,大都有澳大利亚出兵,不知其情结何为?但愿纪念战争不是为了战争!
堪培拉虽贵为首都,这里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却是“Laid-back”,据说是“躺着”的意思,反正是指在那里生活的人都是“懒洋洋、懒懒散散、轻轻松松”的样子。这里居民的生活过得简单,他们大都是知识分子,在大学、研究所或政府机构里供职,有着一份事业,却没有太大的事业心,没有多少物质欲望,但热爱生活,心思单纯,大家都是怎么舒服怎么来。那里的人轻蔑权威,因而政治家不是一个热门职业。有些人把排在第一位的不喜欢清单,列为是“政客”。有人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堪培拉着了大火,澳大利亚总理为了表现亲民、爱民,不辞劳苦去拜访受灾的民众。不料,一户人家的男主人把守在门口的园子里,手中拿着浇园的水龙头,总理大人一露面,就遭到水龙头的喷射,以致落荒而逃。事后记者采访,这位男主人说:“这是我的家,只接待我喜欢的人,这个人我不喜欢,我就不让他来!”听了后,我觉得头有点懵懂,却也觉得亦然。有人说:在民主社会里,一流人才做学者、科学家,二流人才去经商,三流人才搞政治。这句话放在澳大利亚再贴切不过。
循着这一逻辑,堪培拉不是一个依着“一流首都”的标准而建的城市,既不富丽堂皇,也没有政治之都那种咄咄逼人的权势味道。街上看不到拉着刺耳的警笛声呼啸而过的警车,即使冠以首都之名,也还是简单淳朴,清新自然,是一个真正生活的地方。
曾经是澳大利亚首都的墨尔本著名景点有皇家展览馆、有“库克船长的小屋”、唐人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