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蹭和拖沓是很多孩子都有的坏习惯,也是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而一个在学习上磨磨蹭蹭的孩子,做其他事情的效率也不会很高。因为,磨蹭是一种习惯。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不拖沓的好习惯。
彭老师是一所子弟小学3年级的班主任。这个班学生一共不到30人,但大部分同学每天都显得无精打采,而且做事拖沓磨蹭。为了改变班级的状况,彭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天早晨,全班同学排着队站在操场上后,彭老师拿出一个计时表,说:“从今天起,我每天都会用这个表掐算从你们上楼放书包到下楼排好队的时间,要求是队伍不许乱,过程中不许跑,进教室后书包要放整齐。听懂了吗?”
孩子们一听,各个精神抖擞地答应着。彭老师一边举起秒表,一边说:“准备,开始。”话音没落,排头的学生就迈开了脚步,学生们一个个就像竞走运动员一样,按着老师的要求进了教学楼。
几天训练下来,在这个环节上,同学们不但不再拖沓,而且井然有序地加快了速度。好像是受到这种气氛的影响,整个班级慢慢地一改常态,学习效率也逐渐高起来了。
彭老师用一个秒表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了拖沓的坏习惯。所以,父母与其因孩子爱磨蹭而犯愁,不如寻找方法帮助孩子改正。当然,在孩子习惯的养成上,仅仅有方法恐怕是不够的,那还需要什么呢?
▲把强大的行动力示范给孩子
父母如果不想让孩子在学习做事上变得拖沓磨蹭,自己在处理家庭事务中就要把强大的行动力表现出来。比如,妻子叫丈夫帮忙,如果丈夫回复道:“来了!”然后半天还不见动静,那这对夫妻再用同样的方式呼唤孩子的时候,孩子就学会了爸爸的样子。
因此,夫妻中的一方呼唤对方“过来一下”或者明确表达需要帮助时,对方要立刻答应并起身,不要站在这个屋子里朝着那个屋子喊“干什么?”同时,家里的什么东西坏了,父母要及时修补,不要等了又等,拖了又拖,或者为无法修补找借口。
父母不要小看这些细节,这就是在给孩子做榜样。如果父母自身行动力不强,就是在塑造一种拖沓的“家庭磁场”,这样,孩子想不拖沓都不容易。
▲让孩子在生活中养成“立刻去做”的习惯
周六晚上是欢欢洗碗的时间。大家吃过晚饭后,欢欢没有像平时一样去洗,而是对妈妈说:“妈妈,我能不能等一会儿再洗?”
“不行!”妈妈坚决地回复道。
“为什么爸爸能把碗放到第二天再洗,我等一会儿就不行?”欢欢反问道。妈妈机智地回答:“所以你和我要成为爸爸的好榜样啊!”
欢欢一听,立刻转身去洗碗了。
“立刻去做”是一种生活态度,孩子一旦拥有这种态度,就会把它推广到学习和工作中。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在生活上养成“立刻做”的习惯,绝不给孩子留下“允许拖沓”的暗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养成不拖沓的学习习惯。
▲借助孩子的自尊心规范他的行为
针对凯凯写作业磨蹭的问题,妈妈想到了一个办法。这天,妈妈把闹钟放在凯凯书桌前,告诉凯凯:“一小时之后,闹钟会响,在这之前希望你能把作业写完,如果写不完,我也不会再让你继续写。”一个小时到了,凯凯作业没写完,但妈妈阻止了凯凯。
第二天,受到老师批评的凯凯终于加快了速度,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了作业。妈妈借机说了一句:“说明凯凯完全有能力做到啊,加油!”
所以,父母要么制定规矩,要么坐视不管,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因磨蹭产生的后果。孩子承担过一两次之后,自己自然就会改正。因此,激发孩子本有的责任心和自尊心也许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最好办法。
▲不过分催促孩子
父母过度地催促,不但会让孩子反感,而且会使孩子的自律能力降低。因为孩子习惯了父母的催促声,一定要等到父母催促了,才会起身去做,这似乎都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那么,如果父母放弃催促,孩子是不是就干脆不动了呢?孩子如果真的没动,结果就是第二天接受批评。只要这个孩子的自尊心没有被强烈伤害过,他是不会愿意等待第二天被老师批评的。
因此,父母与其过分催促孩子,不如让孩子自我发现,调整自己的行为。
▲不要让“包办”成为孩子磨蹭的借口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做事慢,就动手帮助孩子。结果,孩子反倒因为有了依靠而不会主动提升做事速度。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包办”往往造就了孩子写作业的“磨蹭”。因为孩子知道,不管遇到任何事情爸妈都会来帮忙,自己慢点也不要紧。
所以,父母不妨让孩子为磨蹭付出代价。当孩子磨蹭着写作业的时候,妈妈只需要提醒孩子作业写完之后的事项,比如,洗脸、刷牙、洗袜子等。而且,到休息时间,父母就去睡觉,只管第二天看结果。父母真正把自主权交给孩子,孩子会比我们预计的做得更好。
亲子阅读 诸葛亮喂鸡
年少时的诸葛亮在水镜先生司马徽那里学习。当时没有钟表,记时就用日晷,但是,阴雨天时,因为没有太阳,所以没有办法掌握时间。为了记时,老师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但是,诸葛亮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就建议老师把讲课的时间再延长一些,但老师总是以鸡叫为准。于是,诸葛亮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后来,老师明白了诸葛亮的用意,就把自己的所知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诸葛亮。诸葛亮通过勤奋学习,最终成为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饱学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