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元杂剧本体论
49198600000026

第26章 元杂剧的体制、脚色与音律(6)

尚仲贤,大约活动于元世祖中统前后,真定(河北正定县)人,曾任江浙省务提举,后弃官归去所作杂剧10种,今存3种,分别为《洞庭湖柳毅传书》、《汉高祖濯足气英布》、《尉迟恭三夺槊》,而以《柳毅传书》最为著名,《柳毅传书》和李好古的《张生煮海》,优美动人,被称为神话剧“双壁”,至今久演不衰,成为戏曲百花园中瑰丽的奇范。《柳毅传书》本自唐人传奇《柳毅传》。这一故事在宋元时期流行颇盛,但只有此剧完整保存了下来。剧写洞庭龙君之女三娘,婚后备受丈夫泾河小龙虐待,被罚往水边牧羊。落第书生柳毅路经此处,对龙女的遭遇深表同情,遂为她传书报讯。她的叔叔钱塘火龙闻讯大怒,率领水卒,打败了泾河小龙,救回三娘。后柳毅与三娘结为夫妻。客观上反应出了封建时代夫权是捆缚妇女的一条粗大的绳索,造成了无数妇女的悲惨命运的现实,既符合广大观众的愿望,又具有浪漫色彩。

李好古撰杂剧3种,今存《沙门岛张生煮海》一种。此剧与尚仲贤的《柳毅传书》一样,写的是一出人神相爱的故事,富有神话色彩,但它所反映的,实是人世间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女主角龙女琼莲的唱词:“普天下旷夫怨女便休教间阻,至诚的一个个皆知所欲”,点明了此剧的主旨,它与《西厢记》“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要求可谓如出一辙。此剧主人公张羽具有大胆抗争的精神,用仙姑所赠的银锅等法宝煮得大海沸腾,迫使龙王作出让步,并最终赢得胜利。

石君宝,由金入元,生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元世祖中统时期,卒于至元十三年(1276年),原姓石盏,名德玉,女真族人,原籍盖州(辽宁盖县),内迁平阳(山西临汾)。君宝疏髦炯目,气骨清瘤,超然脱俗,如鹤飞万里。幼小从军,凭军功升至武德将军,为人孝保,讲信义。所作杂剧10种,今存《鲁大夫秋胡戏妻》、《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诸宫调风月紫云亭》3种。其中《紫云亭》只有元刊本,宾白不全,难以窥其全貌。而《秋胡戏妻》则是他的代表作。

《秋胡戏妻》的故事源自汉代刘向《列女传》与唐代的《秋胡变文》。写的是罗梅英与大夫秋胡新婚只三日,秋胡就被勾去当兵,一去十年,杳无音讯。梅英在家侍奉多病的婆婆,采桑养蚕,担水卖浆,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同时又打走了利用财势串通梅英娘家父母欲图娶她为妻的财主李大户,表现出了坚贞不屈、视富贵如粪土的崇高品德。当秋胡做了高官,衣锦还乡,在桑园巧遇梅英。由于两人分别时间太久,彼此已不认得。秋胡见梅英长得标致,竟无耻地加以调戏,并以黄金为诱饵。这自然遭到梅英的严词拒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当梅英弄清真相后,尽管秋胡是她日思夜想了十年的丈夫,尽管秋胡此时做了高官,并给她带来了金冠霞帔,她也决不原谅秋胡的丑行,向他索要休书,誓与他一刀两断。这就把一个自尊自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劳动妇女形象鲜明生动地刻划了出来。

杨显之,大都人,生卒年不详,和“关汉卿莫逆之交”.关有作品常与他商订。杨显之善于修改文章,当时号称“杨补丁”。他是这一时期作家中辈份较高的一位,文人王元鼎尊称他为师叔,与关汉卿为莫逆之交。贾仲明《凌波仙》吊词说著名女艺人顺时秀称他为“伯父”,可见是一位熟悉勾栏生活,与下层艺人关系密切的作家。演员顺时秀称他为伯父,贾仲明的吊词称他为“前辈老先生”,说他“寰宇知名”,可见他在剧坛的地位。所作杂剧8种,现存《临江驿潇湘秋夜雨》、《郑孔目风雪酷寒亭》两种。他的作品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和民间故事。《潇湘雨》成就最高,是一部以男子负心为题材的家庭伦理剧,全剧以人物心理描写见长,女主人公抒情如泣如诉。如第三折通过张翠鸾带枷走雨,写出她悲苦的心情,相当动人。作品揭露了封建士子得官停妻再娶的丑恶行径,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家庭悲剧。

李潜夫,字行道,一作行甫,绛州(今山西新绛)人。《录鬼簿》贾仲明吊词说李潜夫为“绛州高隐”,过着“养素读书门镇掩”、“恬淡齑盐”的隐士生活。有《包待制智赚灰栏记》杂剧一种传于世。《灰栏记》是一出公案剧。通过包公判案,反映了元代吏治的黑暗和人民对清明政治的渴望。剧作对元代吏治的腐败,恃强凌弱、欺诈浇薄的社会风气,以及下层妇女苦难的生活境况均有所反映,有一定现实意义。

纪君样,一作纪天祥,生卒年不清,大约活动于元世祖中统前后。他与李寿卿、郑廷玉同时,大都人,所作杂剧6种,今仅存《陈文图悟道松阴梦》残曲及著名历史悲剧《赵氏孤儿冤报冤》。朱权评其作如“雪里梅花”。《赵氏孤儿》是一部悲壮的历史剧,演述春秋晋灵公时赵盾和屠岸贾两个家族的斗争,歌颂正义,鞭答奸邪,情节波澜迭起,动人心魄,是我国最早流传到欧洲并享有盛誉的中国剧作。

石子章,大都人,生平事迹不祥。所撰杂剧两种,今存《秦翛然竹坞听琴》一种,另一种《黄桂娘秋夜竹窗雨》有佚曲载于《词林摘艳》中。《竹坞听琴》写道姑郑彩鸾与书生秦翛然的爱情故事。它的基本戏剧冲突是道家清规戒律与郑彩鸾对世俗生活和人间情爱追求的对立。因此,运用较多“独白”来充分展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乃是此剧的一大特色。在情节上多用巧合,曲文晓畅而富情韵,是元剧中较优秀的作品。

郑廷玉,著有杂剧23种,今存《楚昭王疏者下船》、《布袋和尚忍字记》、《宋上皇御断金凤钗》、《包待制智勘后庭花》、《崔府君断冤家债主》、《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等6种。其中《看钱奴》是其代表作。《看钱奴》取材于晋干宝《搜神记》中的“张车子”故事。作品运用漫画手法成功塑造了贾仁这一守财奴的形象,概括了阶级里许多人物的共同特征,刻画得入木三分,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但也有借周、贾二人的荣枯转换,宣扬贫富天定,因果报应等消极思想的一面。

王仲文,大都人,生平事迹不详。贾仲明为其所撰吊词,言其“仲文踪迹驻金华(乃“京华”之误),才思相兼关、郑、马。”所撰杂剧10种,今存《救孝子烈母不认尸》一种。该剧既歌颂了贤德刚烈的母亲李氏,同时也赞颂了清廉公正的官员王翛然。体现了下层百姓的价值观与美好的愿望。

李文蔚,生卒年、字号均不详。真定人。曾任江州路瑞昌县尹。与白朴相友善。白朴有题为“得友人王仲常、李文蔚书”的[夺锦标]词,其中写“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可知李在官场曾受挫折。李文蔚著有12种杂剧,现存3种:《同乐院燕青博鱼》、《破苻坚蒋神灵应》和《张子房圯桥进履》。

《燕青博鱼》写梁山第15位头领燕青因为误期限被责打,气坏双眼,下山求医,在汴梁遇燕顺施治针灸,双目复明,二人结为兄弟。时燕顺嫂与杨衙内有私情,燕青殴杨,被拘入狱,后越狱同归梁山。《燕青博鱼》是元杂剧中仅有的一部写燕青故事的戏。此剧的情节虽然为后来《水浒传》所无,但剧本对权豪势要横行无法的揭露、和对梁山英雄抗暴除害反抗精神的歌颂,与《水浒传》是一脉相通的。

二、后期作家作品

随着元代大一统的到来,元代后期的杂剧创作转向了杭州一带,这是的作家作品与前期相比较,有了较大变化。总体看来,虽然这一时期的作家作品数量比前期更多,但从创作的质量与作家的个人能力来看,值得称道的远不如前期。这一时期,以郑光祖为代表,其成就也最高。

郑光祖,字德辉,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元世祖至元前后,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人,曾经凭儒业补任杭州路吏。郑光祖为人正直,不随便与人交结,相处日久才知他情深意厚。《录鬼簿》成书时他已病逝,火葬在杭州西湖。在元代中后期,郑光祖属于较早的作家之一,作品数量最多,成就也最高,当时名震天下,闺阁老幼皆知,是一位深受观众和演员尊敬欢迎的杰出作家。周德清《中原音韵自序》里将他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并列,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他创作杂剧18种,现今流传的有有《迷青琐倩女离魂》、《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立成汤伊尹耕莘》、《翰林风月》、《无盐破连环》、《程咬金斧劈老君堂》等。其中《立成汤伊尹耕莘》、《无盐破环》、《老君堂》是否确为郑作,尚有疑问。另有《月夜闻筝》存残曲。郑作以曲词典雅清丽、情致凄婉见长,能贴切化用诗词名句。朱权评他的创作为“九天珠玉”。

郑光祖的剧作主要表现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和历史题材方面故事。以描写青年男女爱情故事为主题的剧本中,《迷青琐倩女离魂》是他的代表作剧本以唐朝陈玄祐的《离魂记》小说为素材,主要是写秀倩女忠实于指腹为婚的秀才王文举在王文举不幸父母早亡,倩女之母有悔约的打算的时候,倩女相思成疾,一卧不起,魂魄离开了原身,追随上京参加科举考试的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而王文举却不知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本人同他一起赴京。因此,当他状元及第三年后,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母,便先修书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举偕同倩女魂魄来到了倩女身边,魂魄与身体又合一,一对恩爱夫妻得到团圆。故事虽然离奇,却曲折反映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在礼教禁锢下,精神负担的沉重和对爱情婚姻的强烈追求。《倩女离魂》以浪漫主义的构思,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感情真挚热烈的少女形象堪与《西厢记》相媲美。全剧表现了青年一代为争取自由幸福而进行斗争的主题,几百年来受到千万观众和读者的赞扬,也使郑光祖的名字能够“名香天下,声振闺阁”,因而,《倩女离魂》对后来汤显祖创作《牡丹亭》也有一定影响。清人梁廷柟在《曲话》中称赞此剧曲辞是“灵心慧舌,其妙无对”。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则认为:“如弹丸脱手,后人无能为役”。

郑光祖在也正由于此,郑光祖的历史剧,似乎不及他的爱情剧引人入胜,但是,他在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方面,还是独具一格。这一题材的代表作《王粲登楼》,借历史上古人之事抒写作家自己的身世和心态,也开了戏曲自叙体创作的先河。

宫天挺,生卒年不详,与郑光祖同时代,字大用,大名开州(今河南沼阳县)人。“历学官,除钩台书院山长。”为权豪所中伤,后事虽辨明,亦不见用,卒于常州(今江苏常州市)。钟嗣成的父亲与他是莫逆之交。钟嗣成幼小时常常侍坐,知道他写文章、作乐章歌曲、诗文词赋,样样精通。官天挺创作杂剧6种,今存《死生交范张鸡黍》、《严于陵钓鱼台》。宫天挺“志在乾坤外,敢嫌天地窄,更词章压倒元白”,和关汉卿、马致远、乔吉甫齐名,是元曲后期的杰出作家。《范张鸡黍》既歌颂了范式和张劭之间重然诺、守信义和死生不渝的交谊;同时也鞭挞、谴责了王韬的卑劣行径。《七里滩》既歌颂了严光不慕荣利,鄙视功名的精神,又表现出“隐居乐道”的消极避世思想。

乔吉,一称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钟嗣成在《录鬼簿》中说他“美姿容,善词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又作吊词云:“平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大用心。百年光景还争甚?空赢得,雪鬓侵,跨仙禽,路绕云深。”从中大略可见他的为人。剧作存目十一种,现有《杜牧之诗酒扬州梦》、《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玉箫女两世姻缘》三种传世。均为才子佳人相爱题材的喜剧。明人把其《两世姻缘》余郑光祖的《併梅香》、《王粲登楼》、官天挺的《范张鸡黍》合称为“四段锦”。《扬州梦》、《金钱记》、在当时也被誉为“振士林”之作,名扬天下。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乔梦符之词,如神鳖鼓浪。”乔吉作品的语言工丽华美,立意新巧,很投合封建文人的口味,以至影响到明代的剧坛。明代李开先评价其作品:“蕴藉包含,风流调笑,种种出奇而不失之怪,多多益善,而不失之烦,句句用俗而不失其为文,自可谓与之传神。”其实,乔吉只善于用华美工丽语言描写儿女艳情,表现了封建文人的情调和趣味,剧作没有太大的社会价值,而且他以赞赏的态度写纵情声色之事,也损害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因而是不应过誉的。

秦简夫,大都人,约活动于元仁宗延祐前后,至少活到元文宗至顺(1330年)以后。他开始闻名京城,后迁居杭州。所作杂剧5种,今存《东堂老劝破家子弟》、《义士死赵礼让肥》、《陶贤母剪发待宾》三种。秦作结构严谨,语言朴实自然,前人称他为元后期追踪关汉卿本色派的重要作家。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作为“峭壁孤松”。《东堂老》是其代表作,此剧写浪子回头故事,作者的创作意图很明显,是想通过扬州奴这一形象,使有产阶级子弟引以为戒,从而不致破产没落,但剧作取材现实,较真实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执迷人难劝,临危可自省”的生活经验,也有一定的意义。

另外,元代后期的作家作品中比较有名的还有金仁杰、杨梓、萧德祥、朱凯、王晔、周德清、钟嗣成、罗贯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