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则孝”中,提到过子女如何劝谏父母。其实,作为朋友,当看到对方有过失时,也要去规劝,从而提升彼此的道德修养。但是,规劝要讲究方法,否则不仅不会达到规劝的目的,而且还会破坏彼此之间的感情。因此,我们需要教孩子学会有智慧地规劝朋友。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当我们看到朋友有过失时,应该怎么办呢?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如果看到朋友有过失,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是听之任之吗?当然不是。一个真正的朋友,绝对不忍心看到自己的朋友因犯错误而一步一步地走向堕落。所以,我们应该尽朋友的本分,想方设法规劝朋友,让朋友积极地改过自新,从而使彼此的道德修养都得到提升。
如果我们看到朋友有过失而不去规劝,那么将会“道两亏”,即我们和朋友的道德都会有亏欠。一方面,朋友的过失没有得到改正,他会日益堕落下去;另一方面,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朋友堕落而没有帮助他,就没有尽到朋友的本分,也有损为人朋友之道。
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醒孩子:如果朋友有了过失,一定要规劝他,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并帮助他改过向善。如此一来,当你有过失的时候,朋友也会帮助你改过向善。朋友之间懂得互相规劝,就会提升彼此的德行。
规劝他人一定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在《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君子和百姓建立信任之后才可以让百姓为其做事,否则百姓就会认为是在虐待他们;君子要先取得君主的信任,然后才能进谏,否则君主就会认为是在毁谤他。
可见,规劝他人有一个前提条件,即一定要先赢得对方的信任。如果信任不足,我们就去规劝他人,他人就会误解我们,认为我们看他不顺眼,是在毁谤他。比如,第一次和人家见面,就一个劲地说人家哪里不好,哪里需要改正,肯定会引起人家的反感。
所以,但凡规劝他人,一定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这样的规劝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并让他明白:对于新朋友,或者是尚未建立信任的朋友,尽量不要给对方提建议,不要直接规劝对方,而是先做好自己的本分,以身作则,以此来影响对方。当彼此建立了信任之后,一旦对方有过失,就可以主动地规劝了。
我们都渴望赢得他人的信任,孩子也不例外。那么,如何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呢?信任绝对不是凭空而来的,是需要每个人用心去经营的。如果我们善于体察他人的需要,用真诚的付出和关怀去满足他人的需要,自然而然就能赢得他人的信任。那么,当我们在恰当的时机规劝他人时,他人就会更容易接受我们的话,而不会产生反感或敌意。
规劝他人时,一定要注意规劝的时机和态度。
规劝他人,一定要“善相劝”,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个“善”。何谓“善”,就是“善于”,也就是说,在规劝他人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方法,否则规劝是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另一方面,“善”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劝善,劝勉他人多做善事。
我们都有过规劝他人的经历,他人接受我们的规劝了吗?有的人可能接受了我们的规劝,但是有一些人并没有接受我们的规劝。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在规劝他人的时候,没有讲究方法,只是意气用事,看到他人有过失,就赶紧去规劝他,唯恐他人不能改正过失。虽然我们的心是好的,但是方法不对,同样无法让对方改过向善。
所以,我们一定要讲究规劝的方法,要注意规劝的时机。否则,可能会让对方感到很难堪,也可能会伤害到他的自尊,不仅起不到规劝的作用,而且还可能会因此而失去一个朋友。
正如《论语》中记载的一段话:“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也要勉励孩子做一个智者,面对他人的过失,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该说的时候说,不该说的时候就不说,这样既不会失人,也不会失言。否则,该说时不说,不该说时乱说,那就不好了。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就是说,在责备他人的缺点时,不可太严厉,要考虑他人是否能承受。因此,规劝他人的时候,我们要衡量对方能够承受的程度有多少,然后再尽自己的力量去规劝他。这样的规劝,才更容易让他人接受。
父母规劝孩子时,往往会用强势的态度来对待,并要求孩子服从于自己。从表面上来看,孩子也许接受了父母的规劝,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他可能不会心服口服,正如后面将要学习的“势服人,心不然”。
所以,我们要告诫孩子,也要告诫自己:在规劝他人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内心要真诚,态度要和颜悦色、柔声细语。当我们这样去规劝他人的时候,才容易打动他人的心,从而让他人心甘情愿地接受我们的规劝。
教育孩子要遵循一个原则:长善而救失。
当孩子有过失的时候,我们要慎用责备、批评的方式对待他,更要慎用惩罚的方式,因为当我们采用强硬的手段时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但没有使孩子的过失得以改正,反而会使他逆反、叛逆,甚至会让他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在《礼记·学记》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则:“教也者,长善而救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长善”和“救失”是最重要的两大纲领。我们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清楚,孩子需要长养哪些善,需要纠正哪些过失,界定的标准就是《弟子规》的这360句话。然后,我们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激励、发扬孩子的善心善行,指出、纠正孩子的过失。
比如,孩子在洗碗的时候没有把碗的外面洗干净,我们不能直接责备或批评他,可以这样说:“洗碗洗得不错,这么认真,如果你能再稍微注意一下碗的外面,那就很完美了。”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孩子不仅会越做越有劲,而且还会把这件事做好。
可见,教育孩子并不难,只要我们能够遵循“长善而救失”的教育原则,就能使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子箴言
规劝他人有一个先决条件:赢得对方的信任。否则,将不会收到规劝的效果。再者,在规劝他人的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善”这个字,只有懂得方法,才能真正有效果。如果孩子懂得规劝他人并接受他人的规劝,那么将会给他的人生带来莫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