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福建特殊教育——区域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49230700000017

第17章 福建特殊儿童语言矫治研究

第一节 特殊儿童语言矫治概述

特殊儿童一般来讲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步重视特殊儿童语言障碍的矫治工作。把握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语言障碍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矫治和特别的教育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变这部分儿童原有的语言发展条件,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福建特殊儿童一般被安置在普通学校普通班(随班就读)、普通学校特殊班、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中心和福乐幼儿园等机构接受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因此,特殊儿童语言障碍的矫治工作主要在这些机构中由相关的教师和专业人员进行。本章着重研究特殊儿童语言矫治一般问题、福建特殊儿童语言矫治机构和特殊儿童语言矫治的方法等。

一、儿童的语言发展

要做好特殊儿童的语言矫治工作,首先要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掌握是做好特殊儿童语言矫治的前提和基础。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手段。儿童的语言发展主要是指儿童对口语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获得。儿童对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的理解和表达,同时还包括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语言的获得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还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儿童语言获得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具有阶段性。一般将0~6岁儿童语言的发展分为前语言发展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

(一)前语言发展期

前语言发展期是一个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语音核心敏感期。围绕着语音,儿童发展了前语言感知、前语言发音和前语言交际三个方面的能力。

前语言发展期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正常儿童在这段时间内不仅能够听到声音,而且还以某种能帮助自己学习语言的方式去感知语言。在理论上一般将出生后大约一年半时间内儿童逐渐发展起来的前语言感知能力分成辨音、辨调和辨义三种水平。

前语言发音指儿童正式说话之前的各种语音和发声,类似于说话之前的语音操练。这个时期儿童尝试掌握语音的发音能力,是他们为正式使用语言与人交往所做的另一番准备。发音能力的发展大致经历单音发声、音节发声和前词语发声三个阶段。

前语言交际是儿童获得语言之前,用语音及伴随的表情或动作去代替语言进行交往的现象。这种特定的交际能力的获得一般包括产生交际倾向、学习交际规则、扩展交际功能三个阶段。

(二)语言发展期

语言发展期的儿童其语言发展包括语言形式的获得、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技能三个方面。

语言形式是指语言中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儿童对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对语音和语法的获得。语音的获得包括语音的发展、发音能力的发展和语音意识的产生三个阶段。语音是指语言的声音,这个语音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声音。语法是组词成句的规则,儿童要掌握母语,进行言语交际,必须首先掌握母语的语法体系。语法的获得是指儿童对母语中的语句结构的获得,包括理解和产生不同结构的语句。从儿童所讲语句的完整性和复杂性程度,可将儿童句法结构的发展分为不完整句、完整单句和复合句三个阶段。

儿童语言内容即语义的获得是指儿童对词、句子和语段三个语言结构层次在理解上的发展和获得。儿童对语义的获得是根据当前的语境和已有的经验猜测语词的意思,最初的猜测通常是不全面或不正确的;儿童对语义的理解经历理解词或句子所表达的基本语义关系、理解语言的实用意义和理解句子的各个语词的含义等几个阶段。

语用技能是指交际双方根据交际目的和语言情境,有效地使用语言工具的一系列技能。儿童的语用技能是言语交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为了能够与同伴和成人进行顺利的交际,儿童需要掌握一定的语用知识和技能,儿童的语用技能一般来讲可以分为语言的操作能力、对交际环境的感知能力和心理预备能力三个方面。

二、语言障碍的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语言和言语当作一回事,但在研究中这是两个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在语言学研究中通常把从社会成员的言语提炼出来的具有社会性的语音单位、语义单位及其组合规律所形成的符号系统称之为语言。言语则是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或产生的结果。因此,语言与言语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这两者统称为语言。

语言障碍是指因人们使用的语种不同,使互相之间交流发生困难;也有人认为语言障碍是指人在听、说、读、写或做手势诸方面的任何一种系统性的缺陷,这种缺陷妨碍了他们与同类的交流。有的人将语言障碍限定在因口语能力的缺失而导致的口语交际障碍;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语言障碍不仅包括口语交际的障碍,还包括书面语、手势语的运用障碍。

三、特殊儿童语言矫治

(一)语言矫治含义

特殊儿童大多数具有语言障碍的问题。特殊儿童的语言障碍是指他们在早期语言学习和获得的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特殊儿童语言障碍的矫治问题。把握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语言障碍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矫治和特别的教育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变这部分儿童原有的语言发展条件。

所谓语言矫治,是指为了治疗或减轻语言障碍和帮助患失语症的人重新恢复说话的能力而设计的活动和训练。也有人认为语言矫治是指为了帮助特殊儿童克服语言学习和获得过程中的发展性异常现象,使他们的语言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师、专业人士及家长采取特别的措施,对他们的发展性语言问题进行干预,帮助有语言障碍儿童克服障碍的一系列过程。

语言矫治是一项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技术,同时也是一项十分复杂而且费时费力的工作。在国外,语言矫治工作一般是由经过专门教育与训练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由于我国针对语言障碍开展矫治的工作起步较晚,语言矫治师这个职业还较少被人们认识和理解,因此,目前特殊儿童的语言矫治仍然处在一个探索和逐步发展的阶段。根据这种情况,我国现阶段特殊儿童的语言矫治可走非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即由普通教师或家长在掌握一定的矫治知识和方法以后,对存在语言障碍的儿童进行语言矫治,这样就可以使更多的有语言障碍的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矫治。

(二)语言矫治的要求

对特殊儿童进行语言矫治是一项专业性、操作性很强,同时也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对这样一项如此严肃的工作,语言矫治人员必须遵循一定原则和要求,否则就难以达到语言矫治的预期目的。一般来讲,对特殊儿童进行语言矫治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遵循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包括作为一般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作为特殊儿童的特殊性两个方面。特殊儿童的语言矫治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兴趣、需要、认知、情感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形成等,充分了解并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注意他们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的客观进程来开展语言矫治工作。特殊儿童的语言矫治也要注意他们的特殊性问题,比如特殊儿童的生理缺陷、心理缺陷,特别是语言、言语障碍的问题,要运用特殊的方法,采取特殊的手段,创设特殊的环境对特殊儿童进行语言矫治。

2.要遵循特殊儿童语言获得的规律

儿童语言的获得有其特殊的规律。对特殊儿童进行语言矫治时要尊重他们语言获得的心理顺序和学习特点。一般来讲,口语的获得是从感知语言开始的,但到自如运用,有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尽管特殊儿童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问题,建立和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有一定难度,但从过去的研究结果来看,语言障碍儿童的语言获得和发展模式与普通儿童的语言获得和发展模式基本相同,只是发展的速度和获得的结果与普通儿童有所差异。从这点来看,就要求我们在对特殊儿童进行语言矫治,建立他们的语言系统,发展他们语言能力的过程中,要以普通儿童的语言获得和发展的模式为参照,按照普通儿童的语言发展顺序与规律进行。

3.要创设语言发展的良好环境

社会交往学说认为儿童语言的获得不仅需要先天的语言能力,而且也需要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的发展,更需要在交往环境中发挥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儿童是在语言交往的大环境中发展语言意识、获得语言形式、习得语言规范,最终获得交际技能的。由此看来,语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语言发展。因此,在对特殊儿童进行语言矫治时,要为他们创设语言发展的良好环境,包括规范的语言控制训练和良好的言语示范、交际环境等。

4.要重视多种语言形式的综合运用

由于特殊儿童语言障碍的种类和程度不一样,在对他们进行语言矫治时不能仅满足于一种语言手段或语言形式,而应该注意多种语言手段和形式的综合运用。例如对构音障碍、语言流畅性障碍的特殊儿童要进行口头语言的矫治和训练;对听力障碍特殊儿童的语言矫治除了进行口头语言的训练外,根据具体情况还要进行书面语、手语和看话的训练;对自闭症儿童和脑瘫儿童应将口头语言、肢体语言等结合起来,即将口语、书面语、表情、眼神、手势、体态等结合起来进行矫治与训练。对有语言障碍的特殊儿童来说,通过训练以后,能用其中任何一种语言形式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往,我们认为这种矫治与训练就是成功的。因此,在对特殊儿童进行语言矫治时,应该综合运用多种语言形式。

5.要注意语言矫治过程的及时评估

在对特殊儿童进行语言矫治训练时,矫治或训练者要及时了解和评估孩子的语言发展情况,准确地掌握孩子语言进展的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调整训练内容、进度和强度。为了搞好语言矫治过程中的评估,在实施矫治前就要制订语言矫治的计划和安排,包括矫治训练的时机、目标、时间控制、方法选择、评价与调节控制等,这样评估才有依据、有标准,从而保证评估的科学性。

第二节 福建特殊儿童语言矫治机构研究

福建省针对特殊儿童语言障碍的矫治机构主要是各地区的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另外,各地区残疾人康复中心也对部分智障儿童、自闭症儿童和脑瘫儿童开展语言矫治。目前,福建省绝大多数特殊儿童的语言障碍问题主要是在各级各类特殊学校、普通学校特殊班和普通学校资源教室中进行矫治。下面主要介绍福建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和福建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的基本情况。

一、福建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

福建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原名福建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1996年4月,是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直属事业单位,是为残疾人提供教育康复、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的省级公益性康复机构,是面向全省残疾儿童开展康复服务的重要基地和示范窗口。

中心环境优美、康复训练场所完善、设施齐全、器械精良完备,拥有一支管理规范和业务精湛、富有爱心的高素质康复教育训练队伍。中心现有管理人员、康复训练教师、医疗专业技术和保育人员等。中心内设办公室、聋儿康复中心、智康部、脑瘫儿童康复科、启能中心、培训科(社区康复指导部)、低视力康复科七个部门,主要面向全省开展聋儿听力语言障碍、儿童孤独症、弱智、脑瘫等测查、康复训练;开展轻、中度智障青年康复与就业培训;指导地方康复机构建设;培训指导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和各类残疾儿童家长开展康复训练;承担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光明行动”项目,为偏远山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

智康部是首批全国孤独症儿童康复基地之一,是我省最早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的部门,也是经全国康复办批准培育的十一五第二批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养护机构试点机构。培训科具有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主要为残疾人职业培训、残疾人基层工作者和家长培训提供联系、组织、鉴定服务。启能研究指导中心根据成年智障残疾人的状况开展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劳动技能、特奥运动训练,医疗、文体康复训练、特奥领袖培训等集培训就业、康复治疗、学术研究工作。脑瘫儿童康复科是2005年新开辟的医疗康复项目,主要开展脑瘫儿童功能性康复训练。2008年被中国残联指定承担实施“长江新里程(二期)”脑瘫儿童康复及残疾预防项目,对脑瘫儿童在肢体平衡、协调功能障碍方面,运用引导式教育和医学功能训练相结合的训疗方法进行康复训练,逐步使他们走向独立生活、学习的道路。

中心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和省残联工作任务,秉承“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宗旨,坚持“康复一个人,挽救一家人,幸福一群人”的服务理念,有力推动了省康复中心各项工作。

二、福建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福建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是经中国残联、民政部、教育部验收通过的全国一类省级聋儿康复中心,是国家人工耳蜗、澳大利亚人工耳蜗术后康复基地。福建省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设有听力门诊部、语训部、社区指导部,拥有一批有文化、懂业务、肯钻研、有高度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教师、专业人员队伍。

聋儿语训部主要招收具有残余听力的学龄前儿童,利用其残余听力及视、触觉等代偿功能,应用科学的手段,强化听力语言训练,逐步恢复语言功能,使其能基本掌握聆听、理解、表达、交往能力,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进入普幼、普小,回归主流打下基础。同时进行教学研究、积累教学经验,指导全省各市县(区)语训部开展工作。该部现设有语训教室、单训室、电教室、律动室、活动室等,康复聋儿进入普幼、普小率达60%以上。

听力门诊部设有听力检测室、助听器验配室、耳模制作室、多频稳态测试室、人工耳蜗调机室等功能区,主要负责在训聋儿的听力测试、助听器验配、耳模制作等工作,同时为全省聋儿及基层聋儿康复机构提供服务。

社区指导部充分发挥省级康复机构的辐射作用,对全省各市、县(区)的聋儿语训、康复训练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并通过举办语训教师以及聋儿家长康复知识培训,提高基层的师资水平和聋儿家庭训练水平,实现为全省聋儿康复服务的目的。同时,该部还经常下基层指导全省聋儿康复机构的康复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总结、推广先进的经验,以此来促进全省聋儿康复质量的不断提高。

新世纪,福建省聋儿康复中心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加大科技含量。走听力门诊专业化和语训现代化相结合的发展之路。积极拓宽业务范围,创设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班,为极重度聋童和全聋儿童开辟了一条听力重建的康复途径,给他们及家长带来福音。福建省聋儿康复中心列为全国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基地,开展人工耳蜗术前术后康复评估等工作。中心还引进多媒体电教技术,为聋儿康复提供更科学的声音反馈体系界面,促进了聋儿康复质量的提高。

第三节 特殊儿童语言矫治方法研究

特殊儿童语言矫治方法很多,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一方面,由于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在语言发展方面有许多共性的地方,因此,普通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也适用于特殊儿童的语言训练与教育。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特殊儿童存在语言障碍的问题,因此,特殊儿童在语言发展上又存在一些不同于普通儿童的地方,这就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语言矫治和训练的方法。下面主要介绍特殊儿童语言矫治的一般方法和几种常见特殊儿童语言障碍问题的矫治方法。

一、特殊儿童语言矫治的一般方法

特殊儿童语言矫治的方法是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以及儿童语言教育实践经验归纳出来的。一般的方法有示范法、游戏法、练习法、儿歌法、多重刺激法、符号互动法、日常交往法、自然情境法等。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创造更为恰当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语言矫治。有时,各种方法还可以互相配合,交叉使用或互相补充,综合运用,以共同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下面主要介绍上述方法在特殊儿童语言矫治中的运用。

(一)示范法在特殊儿童语言矫治中的运用

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规范化语言,为特殊儿童提供语言学习的样板,让他们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有时也可以由发展较好的儿童来示范。运用示范法进行语言矫治时要注意:(1)教师的示范语言一定要规范到位。教师的语言是儿童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儿童都会一一听在耳里,看在眼里。因此,教师的言语示范必须正确、清楚、响亮,而且要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教师的规范语言包括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三个方面,要求教师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运用规范语言,才能为儿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成为儿童模仿学习的典范。(2)教师要把握好示范的时机和力度。语言训练中新的、儿童不易掌握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反复地重点示范,如难发准的音,新词句的学习,人物的对话,连贯的讲述等,让儿童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学习。(3)教师要积极观察儿童的语言表现,妥善地运用强化方法。教师要关注在各种活动中儿童的语言表现,善于发现儿童语言发展的差异,因材施教,要随时鼓励儿童正确的语言行为和习惯,并加以强化。

(二)游戏法在特殊儿童语言矫治中的运用

游戏法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对特殊儿童进行语言矫治,训练儿童正确发音,丰富儿童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游戏作为幼儿的基础活动,在语言矫治中被广泛利用。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自发地发音,增进彼此语言交往。游戏中最常用的是沟通游戏,如“我是谁”,还有发声、猜声、听觉与视觉游戏,电话玩具游戏、录音机游戏、捉迷藏游戏等。运用游戏法进行语言矫治时要注意:(1)根据特殊儿童语言矫治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和编制游戏。要求目标明确,规则具体,便于儿童理解,达到训练语言能力的目的;在运用游戏法的同时,可配合使用教具或学具。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应逐渐减少直观材料,可以适当开展纯语言训练的游戏。(2)游戏矫治过程中要营造轻松的环境氛围。对于个别矫治有困难的儿童,可运用游戏法进行重点帮助,使他们在轻松、愉快、饶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强化训练。按照蒙台梭利的观点,这样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够防止语言障碍的产生,强调儿童的兴趣与欲望,强调主动性与自发性,强调生活化与自然化,强调多样化与重复化的语言情境。

(三)练习法在特殊儿童语言矫治中的运用

练习法是指有意识地让特殊儿童多次使用同一个言语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等)或训练他们某方面言语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在特殊儿童语言矫治中,口头练习是大量的。通过练习,儿童可以加深理解语言训练中的有关内容,牢固掌握有关的语言知识,熟练运用语言技能。运用练习法进行语言矫治时要注意:(1)练习要循序渐进,灵活多样。在练习时要明确练习的要求,逐步提高练习的难度;要求儿童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创造性的练习,避免简单、枯燥的重复;练习方式应生动活泼,形式变换多样,从而调动儿童练习的积极性。(2)提供充分练习的机会。当训练者给予儿童某种语言示范之后,就要提供充分练习的机会,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儿童反复练习,激发儿童练习的动机,让儿童在练习中理解、记忆、运用习得的语言知识。

(四)儿歌法在特殊儿童语言矫治中的运用

儿歌法就是利用儿歌的形式对特殊儿童进行语言矫治,通过念儿歌来练习发音,获得词汇。儿歌从儿童心理出发,反映儿童生活、思想和感情,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运用儿歌法进行语言矫治可以弥补儿童语言经验的不足,使儿童掌握一定语音、词汇和语言运用的方法,并促进儿童情感、认知和社会化等方面的发展;可以提高儿童学习语言的愿望,消除心理压力等。运用儿歌法进行语言矫治时要注意:(1)要让学前特殊儿童经常接触儿歌。运用儿歌矫治必须创造机会能够使儿童对一首儿歌经常接触,反复诵读。要做到这点,首先在选材时要注意选择贯穿于一日生活,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儿歌,如洗手歌、吃饭歌、礼貌歌等,让儿童在每次吃饭,洗手时都可以练习。(2)要将儿歌与游戏结合起来。儿童经常进行的是游戏,将儿歌用于游戏中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来强化儿童的语言学习。唱儿歌的语言游戏是在儿童自娱自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儿童语言矫治中,应遵循儿童主导原则,要符合儿童趣味。它能激发儿童兴趣,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饶有趣味,因此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正确的发音,掌握了这个单词。学会儿歌的成就感,会激发其继续学习的愿望,形成良性循环。

(五)多重刺激法在特殊儿童语言矫治中的运用

多重刺激法是指对特殊儿童进行语言矫治时要充分调动儿童的多重感官,同时强调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给予儿童多重刺激的一种方法。运用多重刺激法进行语言矫治时要注意:(1)教师所提供的语言教育辅助材料,应该是儿童接触过的、较熟悉的或符合儿童认识特点的;教会儿童观察的方法,给儿童留存一定的观察时间和空间;教师的提问要有顺序性、启发性,帮助儿童构思与表述。(2)应充分调动特殊儿童的多重感官。对特殊儿童进行语言矫治时,应让孩子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才能发生心到的统合功能,适当采用多种手段,给予多重刺激,使他们掌握所学的内容。在多重刺激方面,强调儿童书面语与口语符号双重刺激。(3)应将字和物体同时出现,形成联结学习。例如,教师在口头解说时伴随手语、声音、非口语符号、沟通板、简单图片、符号、文字等;在出示实物或图片时,让儿童表演以加深印象;在玩配对游戏时,让儿童香蕉配图片;在教师念字时,让儿童算一算是第几声,用手指个数或拍手次数表示声调。

(六)符号互动法在特殊儿童语言矫治中的运用

符号互动法是指在矫治特殊儿童语言障碍的过程中,将其他符号的学习与语言符号系统的学习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的一种方法。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本质上都是“语言”,语言与其他符号系统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如语言符号和视觉符号之间就有密切的联系。各种符号系统之间存在一种共性,其他符号的学习与语言符号系统的发展能够相互促进。符号互动法是为便于特殊儿童进行交流而提出的,它要求儿童同时学习多种符号系统,不同的符号系统之间起了相互促进的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语言符号系统,从而促进特殊儿童的语言发展。

运用符号互动法进行语言矫治时要注意:(1)在对特殊儿童进行语言矫治时,应综合运用手语、说话、读话、听话、表情、姿势、动作、绘画和写字等,提高特殊儿童对不同语言符号的运用能力,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符号系统。(2)要注意发挥特殊儿童优势语言符号的作用,通过优势语言符号去带动劣势语言符号的学习。特殊儿童的语言符号系统不是均衡发展的,一些语言符号发展较快,另一些语言符号则发展较慢。如聋童手语和书面语的发展比口语发展要快、要好,在对他们进行语言矫治时,就要充分发挥这些语言符号的优势,促进他们口语的学习和发展;反过来,口语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手语和书面语的发展。(3)在对特殊儿童进行语言矫治时,应将与儿童发展有关的符号系统协同参与,从而使儿童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和强化作用下,产生积极地运用语言与人、事、物沟通的需要、愿望和关系,并主动地通过多种符号手段作用于环境。

(七)日常交往法在特殊儿童语言矫治中的运用

日常交往法是通过日常交往来提高特殊儿童的语言水平,培养日常交往能力的一种方法。目前在语言矫治中越来越重视日常交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帮助语言障碍儿童掌握有效的交流技能,逐渐成为教师和家长语言矫治的重要目标。运用日常交往法进行语言矫治时要注意:(1)要注意培养儿童交往的能力、技能、意识、愿望与兴趣,最终使他们养成交往的良好习惯。在日常交往中可以灵活地利用一些中介,例如以图画来建立语言异常儿童的词汇、交流技巧和积极态度。教师可以启发儿童:“你在图画中看到了什么”;此外,在环境布置上,多提供沙箱和水槽等各种玩具等来刺激儿童的说话动机。(2)要注意发挥正常儿童的作用。儿童交往的愿望一开始是被父母强化,后来则是被同伴所强化。让语言障碍儿童与那些有高度语言技巧的同伴互动,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办法。家长也要在这方面密切配合教师,提供儿童系统化与具有激励性的语言训练方法,强调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气氛,在轻松自然的情境下学习。(3)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种机会培养特殊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如在家或在幼儿园的进餐、睡觉、梳洗、如厕、饮水、散步、来园、离园、早操等各种活动中,有意引导儿童与教师、同伴、家长、叔叔、阿姨等进行语言交往。

(八)自然情景法在特殊儿童语言矫治中的运用

自然情景法是在特殊儿童的语言矫治过程中使用真实物体与真实情景,结合家庭、幼儿园的环境及各种活动,让孩子在真实的情景中获得语言的一种方法。运用自然情景法进行语言矫治时要注意:(1)要注意对日常生活环境的利用。例如矫治者可以把儿童喜欢的东西放在他们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儿童必须开口才能得到矫治者的帮助。(2)要注意给儿童更多选择的机会。当大人给儿童以选择的机会时,他们会选择自己更喜欢的东西,这时孩子往往会更有可能说话。(3)要注意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如早上穿衣服时,妈妈故意把大人的鞋子给孩子穿,孩子也许会自然地脱口而出:“错了。”这时大人可以加以肯定,并适当扩展语言。(4)要注意循序渐进地训练。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用替代的交流方法(如用手势表达),接下来可要求孩子慢慢地用口头语言表达。

二、几种常见语言障碍问题的矫治

要想取得语言矫治的最大成效,一般来讲应根据特殊儿童的语言障碍类型、程度、特点等来选择语言矫治的方法。下面主要介绍儿童构音障碍、语流障碍、声音障碍和失语症的矫治策略。

(一)构音障碍的矫治

构音障碍是特殊儿童较常见的语言障碍,是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出现的违背语音发展规律的异常现象,发音时有明显的不符合本阶段水平的错误。构音障碍的主要特点是发音不清、不准,归纳起来,构音障碍主要有丢音、换音和错音三种类型。对特殊儿童的构音障碍进行矫治时要注意:(1)要了解这些儿童构音障碍的原因,包括出生、疾病和家庭情况;了解构音障碍儿童究竟哪些语音发不准确,是声母还是韵母,属于丢音、换音还是错音问题。(2)要为每个构音障碍儿童制定语言矫治的具体方案。方案可包括问题分析、矫治目标、矫治方法以及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内容。语音矫治要保证有固定的时间,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固定时间进行语言矫治。(3)要提供正确的发音示范,并要求构音障碍儿童观察、模仿构音器官的部位。具体实施时,可由教师把构音错误或困难找出来,随之让儿童听正确的发音示范,并反复辨认。(4)构音障碍儿童的语言矫治要按照正常儿童语音习得的顺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结合发音训练,指导儿童学习音量控制、音调控制以及共鸣、节奏、语速等的控制。(5)语言矫治主要采用个别教育的方式,大部分时间要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应给予构音障碍儿童以充分的注意。语音矫治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游戏式的活动方式。(6)进行语言矫治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语言经验,指导儿童在日常语言交流中利用正确的语音说话。语言矫治时要先选择那些最重要的、常用的、可视性强的语音进行训练。(7)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矫治。如果儿童同时存在丢音、换音和错音等障碍现象,应先矫治丢音,其次是换音,再次是错音;如果儿童发音的声母和韵母都有问题,应先矫治声母,后矫治韵母。

(二)语流障碍的矫治

语流障碍,简称“口吃”或“结巴”,是特殊儿童中常见的语言障碍。世界卫生组织把语流障碍定义为一种语言节律障碍,在说话过程中,个体知道他希望说什么,但是有时由于不随意的发音重复、延长或停顿,而在表达思想时产生困难。特殊儿童的语流障碍不同于成年人的障碍,矫治过程中要注意:(1)区别语流障碍与一般语言不流利的表现,防止给特殊儿童随便扣上“口吃”帽子。早期语流障碍是不稳定的,比较容易在欢乐舒畅的心理条件影响下自然消除,因而教师和家长一方面需引起注意,另一方面也不必过于紧张。(2)减轻语流障碍儿童的交往压力,为他们创造适宜的语言学习环境。一是要增强与孩子的交往,认真听孩子说话,给他们足够的注意,使他们形成安全感;二是在交往中不要总让语流障碍儿童认识到他们说话结巴,避免孩子产生紧张感,缺乏自信心。(3)为语流障碍儿童树立好的语言模仿榜样。教师和家长在交往中应注意将自身说话的语速放慢、语调平稳、吐字清晰、有节奏,创造出一种安全、平和的语言模仿状态。作为儿童生活中的榜样,教师和家长的语言行为是最有力的治疗工具。(4)采用恰当的强化技术,帮助语流障碍儿童逐步改变口吃行为。根据孩子语流障碍的具体实际,提出矫治目标,从最低的要求开始,不断通过对接近目标的行为予以强化。应当选择孩子说话流利时予以强化鼓励,帮助他肯定和建立语言流畅的行为。强化的方式可以有物质奖励、口头表扬、微笑点头、拍手等鼓励手段,逐步将言语流畅的行为固定下来。

(三)声音障碍的矫治

声音障碍是指在发音过程中,因发音器官构造异常或运用失当而导致的嗓音或鼻音障碍。声音障碍的主要特点是发声不正常或说话时对音质、音高、音强控制不当。声音障碍的原因不同,矫治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介绍三种方法:

1.对比矫正法。利用录音设备录下声音障碍儿童的发音,然后与事先准备好的标准音一同放给儿童听。通过这两种声音的反复试听比较,使声音障碍儿童对自己的发音和标准的发音建立清晰的感知,知道自己的声音(音质、音高或音强)问题之所在,进而矫正儿童的声音障碍。

2.心理治疗法。有些儿童的声音障碍是由于交往心理问题导致的,如在人多的场合心理紧张,发声不正常,说话声音小。这种情况就要先让儿童一对一地进行交流,然后逐步过渡到人群中的交往,进而克服他们的紧张交往心理问题。

3.行为矫正法。有些儿童的声音障碍是由于不良的用嗓行为导致的,例如没有满足孩子需要时出现的大哭大闹、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地说话等而导致的声带损伤、疲劳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就需要通过行为矫正的方法改变儿童的不良用嗓行为习惯,从而达到矫正声音障碍的目的。

(四)失语症的矫治

失语症是一种由于与语言功能有关的大脑部位损伤引起的,涉及接收或表达两方面的获得性语言处理障碍。儿童失语症的矫治比较复杂,难以找到统一的矫治方法,在矫治过程中应根据儿童失语的原因、时间、程度来选择。以失语时间为例,有人认为失语后两个月是矫治恢复的关键期。儿童失语症的矫治要越早越好。学前特殊儿童正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发现儿童患失语症后,尽早对他们进行矫治和训练非常重要。在对失语症儿童进行矫治时,应注意调动儿童的表达兴趣,通过语言刺激来促进儿童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