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儒藏》编纂中心经常接送汤一介的司机临时有事来不了,于是,小刘当起了司机。虽然第一次为汤先生当司机,小刘的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可是在汤先生和乐先生的鼓励下,她感觉轻松了许多。
后来《儒藏》编纂中心的那位司机请了长假,于是小刘就正式担当起接送汤一介去《儒藏》编纂中心上班的任务。经常行驶在北京大学校园内宽阔的大道上,小刘的感觉真是好极了,她的驾驶技术也像汤先生和乐先生希望的那样,一天天在提高。
一转眼,小刘从安徽来到北京的汤家已经十多年,他们的“三口之家”仍然是那样愉快和谐。但是有一天,汤一介和乐黛云同小刘进行了一次很正式的谈话。
原来,不知不觉中,小刘已经30多岁了,可是她的“终身大事”还没有解决,这让她的汤先生和乐先生十分着急,不管怎么说,她也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家了。于是他们一起坐在桌前时,汤一介很认真地对小刘说:“人长大了就应该有个家,这样生活才能安定下来。”乐黛云也对她说:“不管怎么说,你也该考虑自己的事了。”他们的关心,让小刘很感动,她知道,只有父母对儿女才会这样关心。
只不过小刘自己倒不着急,因为她对自己的生活现状非常满意,当然也不着急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了。就像小刘说的:“我没有什么烦心事,在这里呆的很踏实,要是有什么事,只要跟他们说了,他们都会帮我解决。我生活得很好,从来没有过孤独感,也许这就是我从来没想过自己终身大事的原因吧。”
终于有一天,小刘把她的“另一半”小周带来见了她的汤先生和乐先生。做装修的小周同样来自安徽,是个性格沉稳,干活踏踏实实的小伙子,汤先生和乐先生终于放心了。
2008年,小刘和小周结婚了。他们按照父母的愿望,准备回安徽老家举办婚礼。而她的汤先生和乐先生则像女儿出嫁一样为小刘作了准备。乐先生更是给美国的汤丹、汤双,她的侄女,她在北京的弟弟、妹妹等亲戚打电话,告诉他们要像对待汤家女儿出嫁一样为小刘送上新婚礼物。于是美国的哥哥、姐姐还有表姐从遥远的大洋彼岸为小刘寄来了丝巾、窗帘等漂亮的结婚礼物,北京的小姨和叔叔则用快递寄来了礼物和礼金。而她的汤先生和乐先生则把“四件套”等一系列生活用品准备好之后,又加上了10000元的礼金。小刘风风光光地结婚了。
如今,小刘1岁多的女儿在安徽老家和小刘的爸妈一起生活。小刘每天都要给远在安徽的亲人打电话询问女儿的情况,这也是朗润园的“三口之家”共同的生活内容,因为汤一介和乐黛云每天也都在挂念着那个远在安徽的新生小生命,他们和小刘一样,是这个小生命的“第一询问者”。
他们的生活还增添了一个交谈话题,就是汤一介和乐黛云时时不忘对小刘灌输的“家庭和睦”之道。汤一介会经常对小刘说:“两个人在一起生活,要多看优点,不要挑毛病……”乐黛云也会对她说:“你们在一起相处,要互相关心,不要耍宁脾气。夫妻间不能有谁占上风和谁占下风……”
他们对小刘的关心,小刘全都记在心里,比如天冷了,他们会问小刘,屋子里的暖气怎么样,租的房子快到期了,汤一介就找他的学生帮忙给小刘找房子……
对小刘的未来,他们更是时时挂在心上。因为他们知道,终有一天他们会老去。因此有时坐在桌前吃饭时,乐黛云就会问小刘:“以后你想干什么呢?”小刘听了,立刻就会把话岔开。不是她不想她的未来,而是她很明白乐黛云说的“以后”,这是她最不能接受的事。但是她的汤先生和乐先生却把这个“以后”看的很开,他们很愿意在“交响乐结尾”之前为小刘计划好她的未来。
乐黛云知道小刘很喜欢花,于是她对小刘说:“以后你干什么好呢?是开花店好,还是开饭馆好呢?”小刘刚想岔开话题,汤一介就接着说:“开饭馆太累,不能让她开饭馆。”小刘的心头涌起一阵阵温暖。
小刘的成长与快乐,离不开朗润园“三口之家”的和谐生活,这虽不过只是汤一介和乐黛云生活中的点滴“花絮”,但却无一不让我们感到中华大地两位学术大家的高尚品德和情操。
5、生命之光依然闪烁
尽管汤一介永远是那么忙碌,尽管他的时间表永远是排的满而又满,但是在2010年,83岁的汤一介仍然抽出时间,与乐黛云完成了一次美国之行。
这一次的美国之行是他们商定好的。因为这一年,按照中国农历虚岁的算法,乐黛云即将迎来80岁生日。汤一介非常想为她庆贺一下。
年辛卯新春,汤一介迎来85岁(农历)寿辰,北大哲学系主任王博教授亲自为一代国学大师切开祝寿蛋糕。
他们各自带着全家人来北京共同为母亲庆贺。但是他们又觉得那样会让忙于工作的儿子、女儿请假,正在攻读学业的孙子和外孙女也要耽误学习。于是汤一介和乐黛云决定他们去美国与儿女们团聚。
虽然对于汤一介和乐黛云来说,这一次的美国之行确实不容易,甚至有些冒险。毕竟他们的年岁已大,身体又不太好,但是他们不愿意儿女和孙子外孙女耽误工作和学习。所以他们依然决定前往美国,他们心里也很清楚,这很可能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次美国之行。
临行前的5天,他们的儿子汤双特地从美国飞到了北京,为了父母的安全,他决定亲自陪着父母登上飞机。
2010年国庆节的前夕,在儿子汤双的陪伴下,汤一介和乐黛云终于到了美国。这是时隔8年后,汤家三代人又一次在美国的团聚。他们相聚在新泽西的女儿家中,一起为乐黛云庆贺80岁生日的到来。
在团聚的快乐中,汤一介和乐黛云十分欣喜地看到,汤家最年轻的一代人不但健康快乐茁壮成长,而且已经成为朝气蓬勃有作为的青年人。8年前孙子Brady还是一个不足14岁的初中二年级学生,如今已是一个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22岁的英俊小伙子。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上中学时就经常在各种比赛中拿大奖,高中毕业后,Brady考上了美国有名的芝加哥大学,不久转入布朗大学——这是美国著名的9所“常春藤大学”之一,Brady在入学不久很快就拿到了奖学金。他学习的是有关基因研究方面的生物统计学,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专业。现在,Brady一边攻读博士学位,一边还身兼两份工作,因而他的生活和学习都已不用他的父母负担。
21岁的孙女Hedy就读于美国康州的康奈尔大学三年级,这所学校同样是美国9所“常春藤大学”之一,也是胡适先生的母校。
Hedy也是一个很有出息的孩子,她正在一家下属100多个子公司的大公司实习。Hedy学习的是研究信息资料的专业,公司派她去美国国会做联络工作,而且公司非常希望她毕业后能够来到这个公司工作。她的爸爸妈妈也很希望她能够到这个很有前途的公司上班。但是Hedy没有听取爸爸妈妈的意见,她想去一个比较新的公司工作,她是一个独立意识很强的孩子。
女儿汤丹看见远道而来的爸爸妈妈仍然是那样精神饱满,心中感到抑制不住的激动和欣慰。他们虽已是耄耋之年,可还是那样忙碌,那样拼搏,还是那样思维敏捷、谈吐文雅。汤丹甚至有些不相信,妈妈已经80岁,爸爸也马上就84岁了。她知道,那是源于他们的博大胸怀,源于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追求。而正是这份热爱和追求,才使得他们焕发着如此青春的活力。
汤丹虽然已经来到美国20多年,但她仍然很难忘记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光,特别是小时候和爸妈一起度过的童年。最早的记忆是和爸爸一起走在燕南园的小径上,她追逐在爸爸的身后,阳光下,是爸爸的大影子和她的小影子,她追的快一点,就可以踩上爸爸的大影子……
可是后来,妈妈好长时间都不在身边,她去了门头沟的大山里被监督劳动。爸爸会在休息的时候带她去公园,去莫斯科餐厅……不过汤丹最喜欢的还是听爸爸讲故事,因为她总是被爸爸讲的故事深深吸引。
一转眼,会讲故事的爸爸已经80多岁了,可是爸爸仍然是那样忙碌,因为他是人人都尊敬的中国学术大家。想到这里,汤丹的思绪又回到了身旁的父母身边,看着一直在目不转睛地盯着孙子和外孙女的爸爸妈妈,充满幸福和喜悦的汤丹心中更对父母增添了许多敬佩。
儿女们留在美国一直是汤一介的心中的遗憾,因此,即便是来到女儿新泽西的家中,汤一介也仍然不忘“适时”地“发泄”一下心中的“失望”。比如,对汤丹家中的藏书和柜子里的玻璃器皿,汤一介就着实地“点评”了一把。
汤丹和爸爸妈妈一样也十分爱看书,爱买书,因此她的家中也像父母一样有很多藏书(虽然比起父母的藏书差多了),同事和朋友们也都很羡慕汤丹丰富的藏书,这也让汤丹很引以为自豪。但汤一介对女儿的藏书却十分不以为然。
看着爸爸在细心地浏览她一直引以为骄傲的藏书时,汤丹以为,爸爸一定很高兴,因为他终于可以看到汤家后代继承“书香门第”爱读书的家风了。可是她没想到,爸爸却一本正经地对她说:“你的这些书太没有文化了!”
一旁的乐黛云觉得汤一介这样的“评语”实在是太不给女儿留面子了,她立刻接着说:“她这些书还是不错的,你看,不是还有一些名著嘛。”可是汤一介仍然像没听见一样指着那些书说:“这些书几乎就是垃圾了。”
爸爸的话,让汤丹心里有些不好受。她知道,爸爸一直为他们姐弟俩没有回到祖国为国家效力而遗憾。紧接着汤一介又指着那个摆放着一套套精美的玻璃器皿的大玻璃柜子说:“只可惜,这么好的柜子里竟是连文房四宝都没有!”
汤丹听了,心里越发觉得惭愧,这是爸爸对他们的指责,指责他们没有继承祖国的文化。
欢乐的团聚之后,汤丹和汤双为他们的父母安排了一次愉快的度假旅行。在乐黛云的侄女的陪伴下,他们开始了从旧金山到墨西哥一周的航海旅行。因为汤一介最喜欢看大海。
美国的东海岸是大西洋,西海岸是太平洋,汤一介可以尽情看到他喜爱的大海。航海旅行回来后,汤丹又陪着爸爸妈妈去了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看了他们喜欢的红叶,他们住在从阳台就可以望到山的宾馆里,因为汤丹知道,爸爸妈妈最喜欢的是自然风光。
2010年11月6日,汤一介和乐黛云告别美国的亲人回到了北京。虽然他早就可以在多年前和乐黛云留在美国,和他们心爱的儿子、女儿,孙子外孙女一起,舒适地生活,尽享天伦之乐,
但是他依然回来了,带着对航海旅行的美好回忆,带着对儿孙们的美好祝愿,带着他们全家团聚时拍下的他颇引以为骄傲的“全家福”,汤一介和乐黛云又开始了他们一直挂在心头的工作。因为他们知道,祖国最需要他们。于是,他们又开始忙碌。他们那排的满满的工作时间表又开始运转。
乐黛云已经80岁,汤一介已经84岁,但是他们依然在工作,依然是那样忙碌。乐黛云要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招博士生,还在带5个研究生,她还肩负着一个重任,那就是要完成100万字的《比较文学100年》。
汤一介早已挑起了编纂《儒藏》的重任,在他的主持下,《儒藏》的精华编已经出版了40本,按照计划,到2020年就可以完成。但是汤一介仍然在为《儒藏》编纂工作不顾身体地拼命,因为这是他最大的心愿。就像他曾经说过的那样:“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儒藏》做好,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将文化接续下去。而《儒藏》就是要集中华文化精髓之大成,将儒家文化瑰宝系统全面地‘收藏’。我的梦想就是让我们的《儒藏》成为全世界最权威的范本。”
他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他一直为之努力终于建立起的儒学研究院的工作刚刚开始,还有他精心制定的10年规划的三大课题研究……
汤一介还在考虑着要为中国出一套10卷本500万字的经学史和中国儒释道三教关系史,还要主持“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课题。他曾经说过:“这个题目很难,但必须做。”
人民大学出版社在等着他的10卷本的《汤一介集》;还要等待他为《汤用彤全集》补编3卷并整理出版;儒学研究院的工作还任重道远;他还在带5名博士生……
全心的拼搏,超体力的付出,汤一介没有丝毫抱怨,正如他所说过的那样:“人活到老,总会考虑一些事情,人到底为什么活着,是吃饭、穿衣,这样一天天活着,还是有理想和抱负?当然,每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是不同的。做了自己很高兴、很喜欢的事情,那就很好,而且我相信它会有一定意义。”
汤一介以如此的拼搏和努力,诠释了父亲留给他的“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家训,更以他依然闪烁的生命之光,书写着一代哲学大家的绚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