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49266500000028

第28章 陆·忧患的连锁(5)

退

人生的道路在“脚下”,也在“眼前”,假如脚步不能前进,那就是“退步”,就会“落伍”。

军队打仗,失败之后只有撤退;学生在校读书,遭到勒令退学,只得辍学在家;服务公家机关,因为贪污而被勒令退职,人生的记录难堪。“退”是很不好的后果,所以人人怕“退”。例如:

一、作家最怕退稿。一些以写稿为生的职业作家,稿件寄出之后,每天、每时无不记挂着,就怕被对方退稿。如果是业余作家,或是一些初学作者,一篇稿件寄出之后,更是牵肠挂肚,生怕稿件石沉大海。一般报刊,发表的园地有限,不退稿哪有那么多篇幅容纳过多的文章?所以作家要想不被退稿,就必须用心揣摩报刊的性质、立场、需要,只要能符合报刊的属性、满足读者的需求,就不会遭到退稿了。

二、商贾最怕退货。商人以生产、销售物品为业,他们最怕的就是退货。有的顾客购买某一种产品之后,听说别家的价钱更便宜,于是赶忙退货。有些人看到别家贩卖的物品,颜色、样式都比自己昨日所买的更好、更实用,也是急急忙忙把货物退回。商人因为怕退货,有的干脆在店里挂起牌子,告知顾客:“货既售出,概不退换!”也有一些商号,为了以广告招徕,也会召示顾客:“如假包换”、“如有瑕疵,一周之内可退换”,甚至多数物品都有一定的保质期。说到退货,现在人订了婚都还会退婚,定了亲也还可以退亲,其他还有什么不能退的呢?

三、政客最怕退位。一些政客,尤其身居高位的人,最怕退位。权力确实令人迷恋,所以一般人莫不希望永远高居权力的核心,不想退位。只是有的人年龄到了,不能不退位。有的机构裁员,也必须接受遣散离职。自古以来,我们看到一些告老还乡的高官,在退隐山林的时候,总显得无比落寞,有的人甚至硬是为自己找借口说“退而不休”!其实,人生应该进的时候,要勇往向前,应该退的时候,急流勇退,才是上策。

四、信仰最怕退心。一般人几乎都有宗教信仰,在宗教信仰里,总希望求得感应,如果时间久了都无感应,就会退心。或者在信仰过程中,没有得到鼓励,没有得到嘉许,没有受到很好的礼遇,甚至与教友不和,都会退心。其实信仰就是信自己,我们说信佛,自己不就是佛吗?如果想到自己是佛,已经自悟自证,已经能自觉觉他,怎么会退心呢?

五、修行最怕退道。有的人素食几年,忽然退道不素食了;有的人念佛、参禅无数个寒暑之后,也忽然动起疑念,退道不再念佛、参禅了。修行如“逆水行舟”,上进很难,退道则很容易,但是退道后的损失,又何能伦比呢?

俗语说:“登天难,求人更难。”也有人说:“成佛难,做人更难。”难,阻碍了一个人的成功。有的人想要一餐饭食果腹难,有的人想要一榻之地睡眠难,有的人想要一件御寒之衣难,有的人想要求得一个正当职业难。就算有心,但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总觉壮志难伸。一次又一次地希望事情圆满成功,但命运不济,煮熟的鸭子又飞了,满怀失望,感到人生很难。

世间之难者,如:学业难成、事业难找、功名难就、有志难伸、有才难求、有苦难言等。其他再如:

一、贫穷布施难。有的人有慈悲布施之心,无奈自己贫无立锥之地,即使有心助人也难。其实,布施不一定要用金钱,口说好话,脸露笑容,给人欢喜,给人帮助,都是布施。心存恭敬,真心祝福别人,同样也是布施。

二、富贵学佛难。富贵的人,有钱有闲,但是他的时间、金钱都是用来吃喝玩乐,没有想到要学佛修行做好事。一个人现世的富贵,其实也是往昔修得的功德,如果把银行里的存款用光了,将来怎么办呢?所以现在不少有钱人及时行施,虽然告诉他“慢慢来”,他说:将来万一我没有钱了,怎么布施?所以学佛行善要趁早,等钱财去了,荣华富贵没有了,要想行善修行也很困难。

三、受辱不怒难。一般人受到赞美就很欢喜,被人批评、侮辱就很生气。假如能做到赞美不必太高兴,侮辱、毁谤也不觉太难堪,好坏都是别人嘴上的两块皮,我们的欢喜、生气都任由别人挑动,实在划不来。因此,即使受了伤害、侮辱,最好不要生气,要有力量忍耐,先忍之于口,后忍之于面,再忍之于心,最后一切烟消云散,自己什么也不少,反而增加了忍的力量。忍的力量奇大无比,面对世间最大的力量,就是忍。

四、得宠谦虚难。做人的部下,因为能干,功劳很多,甚受长官赏识,所以得宠;做一个女人,因为美貌,懂得进退,当然很受男士的爱慕。一般人受到别人的宠信、爱护,往往得意忘形,不懂得谦虚、低调。一个人一旦因为得意而忘记了自己应有的礼貌、风度,对人讲话傲慢,态度骄横,则容易树敌,对自己的人生必然造成很多障碍,所以人在得意受宠时,难以谦虚,实为不智之举。

五、自满进步难。人的进步,要靠自己学习、努力,想到自己智慧不足,就要努力读书;想到自己技术不好,就要努力学习;外语说得不流畅,就要苦下功夫多说、多讲。如果对自己的所学自满,自以为很好、很会、很够用,就很难再有进步的空间了。反之,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知道比自己更高、更好的人很多,所以时时怀着惭愧心,觉得自己能力有所不足、学问有所不足,能够自觉不足,就会力求进步。

六、无明成功难。人生有一个根本的烦恼,就是“无明”。无明者,就是不明白道理也。一个人不懂世间人事相处之道,不知朋友需要互敬,处理事情没有理路、逻辑,对历史、时空、各种因缘的关系,都不去了解,甚至不讲这些道理,一切都用无明对待,则事业难成,所以唯有去除无明,才能成事,这是必然的道理。

人生千难万难,但是我们有佛法,所谓“有佛法就有办法”,则人生何难之有呢!

我们经常劝人要忍耐,忍穷、忍难、忍苦、忍饿都还容易忍,忍冤、忍气就比较辛苦了。人受了冤枉、委屈不能申诉,不能还回清白,实在气恼。有的人经常不明不白被人怨怪、批评、辱骂,这也是非常痛苦的事。除非你器量很大、功力很高、不计较冤枉,如此即使有冤枉,对你也无可奈何,否则世间的冤案之多,冤枉的事情可以说人人有之。人生有些什么冤事呢?

一、冤情。自古以来,民间的冤情之多,我们从戏剧里可以看到,有的仆人代主鸣冤,有的妻子代夫申冤,有的儿女代父诉冤,甚至有的人代友喊冤。总之一句,都是为了冤情难申,所以含冤叫屈,这种案例,历史上多不胜数。

二、冤家。一般女子,如果嫁人不当、遇人不淑,大部分都叫男人为“冤家”。冤家者,特地来报冤的,不是为相爱而结合。所以,古代多少女子的歌声里,口口声声“冤家长、冤家短”,就是怨叹男人薄情,对女性没有尊重、不够爱护,让柔弱无依的女子受到冷落,遭到遗弃,甚至受到虐待,因此她不叫男人冤家,叫什么呢?

三、冤狱。牢狱虽然是惩罚罪犯的地方,但也是很多蒙冤的人受苦的地方。一般认为,关在牢狱里的人都犯了罪,是他罪有应得,但其实牢狱外面所有的人都没有犯罪吗?牢狱里的人难道没有被冤枉的吗?所谓“牢狱之灾”,犯罪的人受刑,固然是他应得的灾难,蒙冤的人在牢狱里,也是消灾。其实牢狱也不一定指牢房,古代有“画地为牢”,就是限制自由,所以“牢狱者”,就是为了限制你的自由,才坐牢狱。我们在牢狱之外东奔西跑的人,难道心里都自由吗?都没有住在心中的牢狱里吗?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冤死。法律是公平的,但法律所管辖下的受刑人,所受到的待遇不尽然都是公平的,有时受到冤枉、冤屈,甚至冤死的也很多。有的人觉得,与其受不白之冤,无处申诉,干脆以死明心,一死了之,让社会公评,让舆论公论。也有一些可怜人,因为没有充分的法律常识,不懂得如何申冤,只有想到以死来抗告。所以法院中负责审案的法官,人命关天,不能轻忽,尤其对于死刑犯,或者有冤情的案子,都要特别审慎。

五、冤业。有的人从小受到委屈,他就号啕大哭,受到冤枉,就赌气出走;长大以后,反过来加害别人、冤枉别人,却自以为聪明。其实法院里,不管胜诉或败诉的一方,最后都有另外一个冤业在主宰。冤业是怎么形成的?从这一世来看,好像是不公平的,但是前世、今生、多生以来,冤冤相报。冤业就好像银行里的负债,你欠了多少债,该生多少利息,都是丝毫不差的。

业,有别业、共业,有现报业、生报业、后报业。看起来业报是很复杂的,但又丝毫不差。很多受了冤情的苦主,我们只能想,那是往昔的业报现前,因此即使是冤枉的,也总得要受报!

精神上的开悟,其实远比煮饭孵蛋更困难,假如你掌握了其中的妙道,反而会把这种心灵的开悟当作是生活中的乐趣。更何况能够在精神上有所心的开悟,也意味着新生命的开始,而这种印证,若不是从生活中得来的,还能来自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