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达39℃ 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和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二)水肿
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1.发生机制。某些因素破坏毛细血管内外液体平衡,导致液体从毛细血管内流出量大于流入量时即可导致水肿。①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升高,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等;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如血清白蛋白减少;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如过敏反应或免疫损伤等;④淋巴回流受阻,如丝虫病等。
2.临床表现。根据发生的部位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
(1)全身性水肿。常见有:①心源性水肿:主要是右心衰竭的表现。水肿的特点是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颜面部一般不出现,为对称性、凹陷性。通常伴有颈静脉怒张、肝肿大等右心衰竭的表现。②肾源性水肿:可见于各型肾炎和肾病。水肿的特点是首先从眼睑和颜面开始,后延及全身,发展迅速。常伴有其他肾脏病症。③肝源性水肿:可以腹水为主要表现,也可首先出现踝部水肿,而头、面部及上肢常无水肿,常伴有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症的表现。
④营养不良性水肿:常伴有消瘦、体重减轻等表现。
(2)局部性水肿。如肢体血栓形成、局部炎症等。
(三)呼吸困难
指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发绀,呼吸辅助肌也参与运动,或伴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
1.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1)肺源性呼吸困难。①吸气性呼吸困难:主要特点为吸气显着费力,严重者吸气时可见“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常见于喉部、气管、支气管的狭窄和阻塞。②呼气性呼吸困难:主要特点为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等。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③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和呼气均困难。常见于重症肺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
(2)心源性呼吸困难。主要由左心衰竭和(或)右心衰竭引起。急性左心衰竭时,常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夜间睡眠中突感胸闷气急,被迫坐起,惊恐不安。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缓解;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称为“心源性哮喘”。
(3)中毒性呼吸困难。如代谢性酸中毒引起的深长而规则的呼吸,称为Kussmaul呼吸;中枢抑制药物和有机磷农药中毒出现的节律性呼吸困难,如潮式呼吸和间停呼吸。
(4)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如颅脑外伤、脑出血、脑炎等引起的神经性呼吸困难。精神性呼吸困难常见于癔症患者。
(四)胸痛
胸痛主要由胸部疾病所致,少数由其他疾病引起。
1.发生机制。除患病局部的刺激因子刺激胸部的感觉神经纤维引起疼痛外,还可见远离该器官某部体表或深部组织疼痛,称放射痛或牵涉痛。如心绞痛时出现心前区、胸骨后疼痛外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或左颈、左侧面颊部。
2.临床表现。引起胸痛的常见病因有胸壁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纵隔疾病等。
不同原因引起的胸痛其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影响因素(主要为疼痛发生的诱因、加重与缓解的因素)和伴随症状常不同。
(五)腹痛
多数由腹部脏器疾病所引起,但腹腔外疾病及全身疾病也可引起。
1.发生机制。腹痛发生可分三种机制:内脏性腹痛、躯体性腹痛和牵涉痛。
2.临床表现。引起腹痛的常见病因有:①腹腔脏器病变:如炎症、扭转、破裂、空腔脏器阻塞等;②胸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痛:如肺炎、心肌梗死等;③全身性疾病:如腹型过敏性紫癜、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不同原因引起的腹痛其疼痛部位、性质和程度、持续时间、影响因素(主要为疼痛发生的诱因、加重与缓解的因素)、发作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常不同。
(六)呕血与黑便
呕血是上消化道(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呕血的同时部分血液经肠道排至体外,可致便血或黑便。若血液在肠内停留较长,导致粪便呈黑色,类似柏油,称为黑便,又称“柏油样便”。
1.病因。引起呕血的原因甚多,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但以消化性溃疡、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最为常见。
2.临床表现。呕血前常有上腹不适和恶心,随后呕吐出血性胃内容物。其颜色视出血量的多少及在胃内停留时间的久暂以及出血的部位而不同;呕血的同时部分血液经肠道排至体外,可致便血或黑便。出血量达全身血容量10%~ 15%时,可出现头晕、畏寒;出血量达血容量20%以上时,有冷汗、四肢厥冷、心慌、脉搏增快等急性失血症状;当出血量在30%以上时,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如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
(七)咯血
喉以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称为咯血。
1.病因。①支气管疾病:常见的有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肺癌、支气管结核和慢性支气管炎等;②肺部疾病:常见的有肺结核、肺炎、肺脓肿、肺癌等;③心血管疾病:较常见的是二尖瓣狭窄;④其他:如血液病、风湿性疾病等。
2.临床表现。①年龄:青壮年咯血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等。4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要考虑支气管肺癌。②咯血量:少量咯血:<100ml/d ;中等量咯血:100~500ml/d ;大咯血:>500ml/d 或一次咯血100~500ml。大咯血主要见于肺结核空洞、支气管扩张症和慢性肺脓肿。支气管肺癌的咯血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断的痰中带血。
慢性支气管炎和支原体肺炎咳嗽剧烈时,可偶有痰中带血或血性痰。③颜色和性状:铁锈色血痰可见于典型的肺炎球菌肺炎;砖红色胶冻样痰见于典型的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左心衰竭所致咯血为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痰。
(八)昏迷
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按其程度可分为三个阶段:
轻度昏迷、中度昏迷和深度昏迷。
二、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头颈部的检查、胸部检查、腹部检查、四肢脊柱检查、常用神经系统检查
(一)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对于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正确诊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检查内容有性别、年龄、生命体征、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语调与语态、面容与表情、体位、姿势、步态、皮肤和淋巴结。
(二)头颈部的检查
1.眼睛检查。眼的功能检查包括视力、视野和色觉。外眼检查包括眼睑、结膜、眼球,眼前节检查包括角膜、巩膜、虹膜、瞳孔。①一侧眼交感神经麻痹,产生Horner 综合征,出现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和眼球下陷,同侧结膜充血及面部无汗;②双侧瞳孔不等且变化不定:可能是中枢神经和虹膜的神经支配障碍,双侧瞳孔不等且伴有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神志不清,往往是中脑功能损害的表现;③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见于昏迷患者。
2.颈部。主要检查包括:①颈部皮肤;②颈部包块;③颈部血管;④甲状腺;⑤ 气管等。
(三)胸部检查
1.肺检查。
(1)视诊。①呼吸运动:正常成年男性和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②呼吸的频率: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为12~20次/分,呼吸与脉搏之比为1∶ 4。呼吸频率超过24 次/分为呼吸过速,低于12次/分为呼吸过缓。③呼吸深度的变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时,常见到呼吸加深,称为Kussmaul 呼吸。④呼吸节律和幅度:常见的呼吸节律和幅度改变有潮式呼吸、间停呼吸和叹息样呼吸。其中潮式呼吸和间停呼吸均为呼吸中枢受抑的表现,后者较前者严重。潮式呼吸表现为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如此周而复始;间停呼吸则表现为有规律的均匀呼吸几次后,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均匀呼吸,如此反复。
(2)触诊。①胸廓扩张度。②语音震颤: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见于肺泡内含气量增多(如肺气肿)、支气管阻塞(如支气管肺癌)、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胸膜高度增厚黏连、胸壁皮下气肿或皮下水肿;语音震颤加强主要见于大叶性肺炎实变期和肺梗死、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洞、压迫性肺不张。③胸膜摩擦感:提示胸膜炎症,如结核性胸膜炎。
(3)叩诊。正常成人肺部叩诊音为清音。叩诊音为浊音或实音见于:①肺组织含气量减少,如肺炎、肺不张等;②肺内不含气的占位病变,如肺肿瘤、未液化的肺脓肿等;③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疾病。叩诊音为鼓音常见于肺内空腔性病变如肺大疱和大空洞、胸膜腔内积气如气胸等。叩诊音为过清音见于肺弹性减弱或含气量增多时,如肺气肿等。
(4)听诊。①正常呼吸音:包括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②异常呼吸音:包括异常肺泡呼吸音、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其中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和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是指在正常肺泡呼吸音的部位听到了支气管呼吸音和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是肺组织实变、肺内大空腔和压迫性肺不张的表现。③啰音:分为湿啰音和干啰音。
湿啰音系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或认为由于小支气管壁因分泌物黏着而陷闭,当吸气时突然张开重新充气所产生的爆裂音,可分为粗湿啰音、中湿啰音、细湿啰音和捻发音。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吸气后期出现的细湿啰音,其音调高,近耳颇似撕开尼龙扣带时发出的声音,谓之Velcro 啰音;干啰音系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声音。④胸膜摩擦音:常发生于纤维素性胸膜炎、肺梗死、胸膜肿瘤及尿毒症等。
2.心脏检查。
(1)视诊。包括心尖搏动、心前区搏动、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2)触诊。①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正常人坐位时,心尖搏动一般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 处,距正中线约7.0~9.0cm,搏动范围直径约2.0~2.5cm。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移位。心尖区抬举性搏动为左心室肥厚的体征;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性搏动是右心室肥厚的可靠指征。②震颤:是器质性心血管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常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血管病及狭窄性瓣膜病变,而瓣膜关闭不全时则较少有震颤,仅在房室瓣重度关闭不全时可触及震颤。③心包摩擦感:多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 肋间触及,提示心包膜炎症。
(3)叩诊。①叩诊顺序;②正常心浊音界;③心浊音界各部的组成;④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左心室增大时,心左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加深接近直角,使心脏浊音区呈靴形,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性心脏病等;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及肺动脉均扩大,心腰部更为饱满或膨出,心脏浊音区的外形成为梨形;心包积液时,心脏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且随体位的改变而变化。
(4)听诊。①瓣膜听诊区。心尖部(二尖瓣区):心尖搏动最强点;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4 肋间;三尖瓣区:胸骨体下端左缘或右缘。②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正常成人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听诊能发现的心律失常有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