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云,溃卒勿追,残疾勿伤。齐人自行退兵,这已溃散,依申之意,我当适可而止,见好即收。”
“在下以为不然。”庞涓恨道,“齐卒虽有溃散,主力仍在。田忌、孙膑二虎两番坏我大事,今到我手,万不可纵之入山!再说,齐人两番围我大梁,惊吓父王,我等为何不可乘胜杀到临淄,也让齐王尝尝被困的滋味?”
“将军执意如此,申无异议。这要连夜追击吗?”
“齐人虽然处势不利,但孙膑用兵诡谲,我们当要防他一手才是。
今夜色已深,当让将士们睡个好觉,俟明日凌晨,奋起追击,车骑对步卒,相信明晚就可咬住。不定赶到明晚,齐人一路溃散,我等畅行到临淄呢!”
齐国三军再次吃饱马肉,抖擞精神,按照孙膑设定目标,加快速度,在不足三个时辰里连续行走六十里,于人定时分抵达甄邑。
甄邑是齐国边邑,也是孙膑故居所在。
回到自家地面,田忌松了口气,传令扎营。早已得知音讯的苏秦引领民众并辎重兵卒点起灯笼火把,守在道旁劳军。
尽管苏秦等人早已备好各式现成食物守候,且午时刚刚餐过马肉,孙膑仍旧传令,要求立灶三千,杀马百匹,马肉分食,马骨弃于营地。
食物充足,在完全不必杀马时竟又杀马,田忌怎么也想不通,数问孙膑,孙膑依旧端坐辎车,两眼半眯,似在半醒半梦之中,对其问话一句不睬。
田忌不无郁闷地回到大帐,越想越是茫然,然而,军师之令,他不能不听。万一军师另有奇谋呢?田忌左思右想,难以决断。刚好苏秦、田婴皆至帐中,田忌讲出各种疑虑,末了道:“不瞒苏兄,此番救韩,与前番救赵,孙兄表现完全不同,没有人能比在下体会更深了。我一直有个担心,军师怕是这个……”指指脑袋,“让那死药吃坏了。”
苏秦看向田婴。
“主将说得是,”田婴附和,“军师一路的确怪怪的,即使得知粮草被焚时,也似并不惊乱。还有,军师一天到晚都坐在他的辎车里,不住帐篷,也很少与我们说话,总是闭目养神,像是沉思,又像是没睡醒。很少发令,即使发令,也多是怪怪的。第一次围大梁,军师解释得很清楚,此番再围大梁,军师一句也不解释。还有,上次围梁是假围,这次是真围,让全力以赴,结果,粮草被烧。军师又下令退往宋境,结果宋人不纳,将军要打入宋国,军师却又不让,结果走了弯路,不得不杀马充饥。军士饥肠辘辘,行军又急,烤肉当是最快,军师却让砌灶煮食,还让加倍修灶,使军士颇有怨言。第二次杀马,军师让带五百副马骨,这不,全在此地了。今日更甚,苏兄想必已经看到,完全不必杀马,却让再杀一百,还让砌灶……”顿住话头。
“军旅之事,在下不便多问,”苏秦沉思有顷,缓缓说道,“二位将军所察所忧,尽皆在理,尽管如此,在下还请二位相信孙兄。孙兄一如吃死药之前,一切完好。听二位所言,以在下所观,军师此前之令,尚无出格之处。粮草既焚,惊慌于事无补,军师适时撤退,撤至宋国,也是正理。宋人不纳,想必出乎军师意料。至于军师不言,也未向二位解释,想是孙兄另有苦衷,不便多言。迄今为止,二位虽有疑虑,仍旧依令而行,说明二位对军师抱有信心。这个信心不可动摇。对付庞涓,除去孙兄,天下没有第二人。对了,在下还要禀报二位,就是粮草被焚之事。在下已经查明,是牟辛内应。牟辛过于计较得失,中敌圈套,前番害将军走楚,今番又内应魏人,焚我各处粮草,使我大军回撤。牟辛为邹相国所荐,在下仓促用之,亦有失察之过……”
话音未落,田忌拳头握得咯嘣嘣响,猛地砸向几案:“恶贼何在?”
“指引魏人焚过粮草之后,欲逃往宋国,在陶邑城外被墨家前辈屈将子使人拿下,在下审问明白,已表奏我王,押往临淄去了。”
“待我回到临淄,看不亲剐其身!”
“二位将军,”苏秦略略拱手,起身辞道,“你们在此商讨军务,在下这去望望孙兄。”
刚送苏秦出帐,探马来报,说是庞涓大军已经追到葭密,距此不足六十里,车马两个时辰可至。二人咋舌,幸亏后晌行军加速,否则,真就被魏人咬上了。
“事急矣,”田婴看向田忌,“大军何去何从,我们是听军师的,还是……”
“田兄意下如何?”
“婴听主将。”
“无论苏秦如何说,”田忌决然道,“以在下直觉,军师之令不可再听,我当作最坏打算。眼下我辎重多已抛弃,粮草无着,士气低落,不宜力战。反观魏军,胜券在握,士气高涨,急欲寻我决战。魏军兵分三路,庞涓所引是主力,多是武卒,战力最强,旨在咬住我军,继而是步卒,再后当是围攻阳翟之敌。有鉴于此,我当避敌不战,诱敌深入不毛。在下之意是,明日晨起,三军可于五更开拔,向东南撤往廪丘,绕大野泽向南,边阻击魏人,边退往平陆。平陆为我西都,城高池深,大野泽周遭,更是树高林密,水泽纵横,我辎重尽弃,来去自如,反观魏军,重甲裹身,道路不通,水泽泥泞,战车难以施展,看他庞涓能奈我何?”
“此计甚好,在下唯有一虑,万一庞涓不睬你我、直驱临淄呢?”
“谅他不敢!”田忌不无自信道,“只要在下与孙兄在这大野泽边转悠,庞涓纵有一千个胆子,也不会不顾屁股,孤军杀奔临淄。”
“好吧,在下这就传令三军。”
翌日鸡鸣时分,三军整装待发,按照田忌将令依序发往廪丘。眼见就要起程,孙膑参军急传军师令,要他们向北开发,于天黑之前,撤往莘邑,且还须带上那五百副马骨。
田忌震惊,正待不睬孙膑军令,苏秦急至,在其耳边低语一阵,田忌先是错愕,继而惊喜,转对田婴道:“依军师将令,北发莘邑!”
翌日小晌午,庞涓大军抵达齐境。齐国边关一片狼藉,守关人员早已逃逸。错后晌时,大军赶至甄邑,但见城门虚掩,并无一个守卒,城中百姓大多逃逸,只余少许大户人家的“守门人”及“难舍家园”的老人。
庞涓寻到几人,一一询问,得知齐兵各种“惨状”,并说老百姓们害怕打仗,剩下不多的粮食也被这些溃退的齐兵“抢光”了。使人查点灶数,报说不足三千,马骨头不过百匹。庞涓分析,三千灶头,比昨日整减一半,说明齐军多已溃散,剩余残兵不过两万,杀马仅百匹,当是因为“抢粮”之故。使人检查齐军营地,果见有谷粮面食残余。
庞涓再无疑虑,该当断明的是齐军残余主力退往何处,因为甄邑是齐边邑,也是交通要冲,道路颇多,两条衢道在此相交,东西是邦际衢道,可并行三辆大车,南北是城际衢道,可并行两辆大车。魏军由西追至,摆在前面的是三条道路:第一条是继续向东,经由大野泽北侧廪丘直驱阿邑,通达临淄;第二条是向西南,通向魏邑垂都和乘丘;第三条则是向北,通往莘邑并高唐。齐人不会再回魏境,第二条道路可不考虑,摆在齐人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继续向东,直接撤回临淄;二是向北,退往高唐。
探马回报,向东向北皆有辙痕和弃物。向东辙痕甚是显明,弃物却是百姓日用,向北辙印较少,弃物却多是旌旗、矛戈等三军之物。
庞涓冷笑一声,道:“孙兄也是技穷,都到什么时候了,这还以此小儿之戏蒙我!传令,向东全速追击,看田忌哪儿逃去?”
大魏车骑近三万众风驰电掣般袭奔廪丘,行三十余里,终于赶上齐人,却是一些走在后面的百姓,有苍头、老人和孩子。远远望去,百姓甚众,将道路占得满满的。看到魏军杀气腾腾,众百姓无不惊惧。几个舌头依旧能转的被推到庞涓跟前,庞涓询问,百姓尽皆不言,且神色惶惶,东张西望。庞涓忖出原因,拔剑逼问,扬言不讲即斩,百姓惊惶,方才道出“实情”,向东走的全是百姓,是苏大人吩咐他们向东出走,且借给他们战车拉家当,告诫他们不可讲给魏人。
“苏大人呢?”庞涓黑脸问道。
众皆摇头。
显然,孙膑摆了个圈套,他庞涓竟然钻进来了。庞涓怒气上攻,又不好发作,来不及摆沙盘,只好摊开地图,目光循北路直追过去,落在莘邑处,恍然有悟,咬牙恨道:“传令,后队作前队,返回甄邑!”
后队是太子申坐镇,闻听庞涓此令,以为庞涓不再追击,这要撤军,颇为高兴,传令调头。
前后折腾一个多时辰,大军方才回到甄邑,太子申驱车又要朝魏国境内奔驰,被庞涓紧急召回。不一会儿,庞涓赶到太子申车前。
“怎么回事?”太子申劈头问道。
“回禀殿下,”庞涓拱手实说道,“涓中孙膑之计也。齐军主力并未东退,而是北撤了。”
“齐兵为何北撤?”
“意图有二,一是不想把战火烧到临淄,二是向赵齐边境靠拢,借赵人之力与我对抗。赵人欠齐大情,另有苏秦巧舌,必定出兵相助。”
“齐军主力若是北撤,将军理当乘虚进击临淄才是!”太子申不解道。
“殿下所言极是,”庞涓应过,恨道,“只是,与攻下临淄相比,活擒田忌、孙膑更趁涓意。只要活擒二人,击溃齐军主力,临淄不过是囊中之物,早取晚取,但听殿下吩咐。”
“将军执意,申依将军就是。只是,如何追击,还请将军明示。”
庞涓摸出羊皮草图,指图示道:“就是此路,向北直达莘邑,过去莘邑,即是高唐。莘邑不可虑,高唐却是齐国北都,城高池深,人口众多,备粮充足。齐人只需固守十日,赵援可至。苏秦若再说服楚人,由南部袭我,我当陷入不利。”
“将军欲执何策,但请讲明。”
“谢殿下信任,”庞涓拱手,“天不负我,今赐良机,以泄我胸中积郁,不可不从天意。度齐人行程,一个时辰不过十五里,这又饿肚奔走数日,体力皆达极限,当不超过十二里。齐人辰时开拔,迄今四个时辰,行不过五十里。此地距莘邑约百二十里,我若以战车逐之,快马加鞭,一个时辰可行五十里,两个时辰之内,必能追上田忌。”
“这……”太子申看看天色,皱眉道,“这已是后半晌了,急也不在一时,将军不如在此歇息一日,再缓缓杀敌不迟。”
“兵贵神速,事不宜迟。”庞涓显然以为胜券在握,朗声应道,“齐人已无战心,我当在其赶至莘邑之前将其咬住。殿下,为稳妥起见,涓引虎贲先行追击,缠住齐人,殿下随后跟进。就眼前情势观之,无须张相国与嗣弟助力,你我当可击溃齐人,活擒田、孙让父王发落。”
“好吧,申依将军。”
青牛一车当先,庞涓亲驱战车二百乘、虎贲五千,向正北莘邑方向疾驰。太子申引军二万,在后跟进。
青牛马不停蹄,一气追有一个多时辰,于迎黑时分赶到马陵道口。